首頁 > 職責大全 > 汽油機爆燃預防措施

汽油機爆燃預防措施

2024-07-18 閱讀 1048

在日常的修理工作中可以發現,發動機由于爆燃而引起的故障和損壞不在少數。主要表現在:

(1)這種不正常的燃燒常帶有爆炸性質,給發動機氣缸蓋、缸壁、活塞頂部、連桿等機件造成很強的機械應力和熱應力而導致早期損壞。

(2)汽油機燃燒終了溫度可達2000℃-2500℃,而活塞頂、燃燒室及缸壁的溫度僅為200℃-300℃。除了冷卻水的作用外,能夠維持這樣低溫度的原因,還包括在這些壁面上形成了氣體的附面層,它起到了隔熱的作用。而強烈爆破時的沖擊波會破壞這一附面層,潤滑油膜被破壞,加速氣缸磨損,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和可靠性都有明顯下降。

(3)嚴重者表現為燃燒室裂紋、活塞頂部裂紋、火花塞瓷體碎裂、排氣門燒蝕、氣缸墊沖蝕等,嚴重地影響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因此,在汽車的使用過程中,應重視對爆燃的控制和預防。

就發動機理論而言,導致汽油機爆燃的因素有:點火提前角、混合氣濃度、點火能量、燃燒速度、發動機轉速、發動機負荷、汽油性質、燃燒室積炭、冷卻水溫度、氣缸蓋和活塞材料、汽油機的壓縮比、氣缸直徑、火花塞位置及型號等。

1、正確調整點火正時

(1)正確的點火正時是避免汽油機爆燃的有效措施之一。最佳的點火提前角是由臺架試驗來確定的,如果點火提前角過大,混合氣的壓力、溫度過高,爆燃傾向增加。因此,在分電器調整和安裝時,必須認真細致按正常的步驟和技術數據操作。

另外,有些駕駛員認為,點火提前角大,發動機功率可提高。所以,常常人為調早點火時間,導致汽車在行駛中(特別是高負荷低速時)產生爆燃,損傷機件。

(2)汽油辛烷值的高低,直接表示其抗爆性能的好壞。如使用低于規定牌號的汽油時,必須及時將分電器上的辛烷值調節器向負方向調整,以適當推遲點火時間,避免爆燃。

(3)發動機的爆燃與發動機進氣溫度有很大關系。如:在高溫狀況下,發動機充氣量減少,易引起爆燃。此時,應適當推遲點火時間,并設法改進進氣方式。

2、及時清除燃燒室積炭

發動機在工作時,燃燒不完全的燃料和竄入燃燒室的潤滑油在高溫和氧氣的作用下,凝聚在燃燒室壁、活塞環槽、氣門頭、氣門座、氣缸壁和火花塞上,形成一層粗糙堅硬的膠質和碳質復雜混合物,即積炭。嚴重的積炭造成機件傳熱不良,溫升過高。積炭還減少了燃燒室容積,相對提高了發動機壓縮比,使爆燃的傾向增大。同時,積炭還會形成熾熱表面和熾熱點,導致表面點火,從而使發動機負荷增加,縮短使用壽命。此外,積炭的炭粒還會造成缸體的加速磨損。

因此,在發動機的保養和修理作業中,必須徹底清除發動機積炭,并找出積炭產生的原因,加以解決。

發動機產生積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種,應引起重視。

(1)化油器調整不當,進氣管路不暢或漏氣,造成混合氣成分失調。

(2)汽油品質差,含有雜質。

(3)機體內潤滑油使用時間過長,膠體物含量高。

(4)活塞環松曠、開口過大、對口或失效,機油竄入燃燒室燃燒。

(5)氣缸密封件如氣門、活塞環、氣缸墊磨損或損壞,導致漏氣,降低了氣缸壓力,使燃油不能充分燃燒。

(6)點火正時不準確,過早或過遲。

(7)發動機長時間低溫運轉,使燃油燃燒不完全。

(8)頂置式配氣機構的氣門導管與氣門桿磨損,間隙過大,引起機油滲入燃燒室。

(9)點火系故障造成點火能量不足,火花塞易積炭。

(10)油浴式空氣濾清器傾斜或注油過量,被吸入氣缸燃燒。

(11)火花塞選型有誤。如:熱型火花塞的發動機誤用了冷型火花塞而使火花塞積炭。

3、嚴格按修理規范和技術標準組織維修

(1)發動機在修理過程中,特別是進行大修時,由于焊修缸蓋、磨削缸體、缸蓋平面、鏜磨氣缸、鑲氣門座圈、更換新氣門、修理活塞連桿組等,都可導致燃燒室容積變化。如果燃燒室容積變小,會產生爆燃傾向。所以,修理中要嚴格按規范和標準技術數據修復,并對燃燒室容積進行必要的核查和調整。

(2)在缸體、缸蓋平面幾經磨削后,發動機各氣缸容積會普遍減少,壓縮比會比設計值增大。為了避免爆震,應適當推遲點火提前角或選用較高牌號抗爆性強的汽油。

(3)進行氣缸鏜、磨時,要嚴格控制氣缸的圓度和圓柱度,以及氣缸軸線與曲軸主軸承中心線的垂直度。否則,會引起氣缸偏磨、活塞環對口。從而導致機油上竄,容易使燃燒室產生積炭。

(4)要克服濫涂濫抹潤滑油、脂的現象。在氣門頭、氣門座、缸墊、活塞等表面不應涂抹機油或潤滑脂,更不能在發動機裝配前向氣缸內傾倒機油,這些都直接造成燃燒室積炭。

(5)研磨氣門時,氣門工作面要有一定寬度(尤其是排氣門)。如果工作面太窄,會影響氣門的散熱和氣密性,這將誘發爆燃產生。

(6)整機裝配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活塞環的上下平面,不能裝反(特別是油環),同時活塞環的開口朝向要把握好,避免對口。

4、合理使用汽車

(1)合理裝載,盡量避免發動機在低速大負荷下工作。

(2)避免發動機在過冷、過熱的狀況下長時間工作。

(3)嚴格按規定的牌號使用汽油,提高抗爆性。

(4)搞好例行保養,按季選用不同牌號的機油,保證發動機工作正常。

(5)經常檢查和調整化油器以及清洗空氣濾清器,以保持各工況所需的混合氣濃度。

(6)可以安裝使用“汽車爆震限制器”,此裝置在發動機發生爆燃前,能自動迅速地推遲點火時間,從而有效地避免發動機爆燃。

篇2:危險化學品燃氣泄漏爆燃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加強行政辦公中心物業服務中心對突發應急事件應急處置的綜合指揮能力,提高緊急救援反應速度和協調水平,保障迅速有效地處理應急事件,將應急事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行政辦公中心辦公人員(辦事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辦法和預案。

一、應急組織構成和職責:

1、總指揮:物業服務中心經理(總指揮不在場時由副總指揮臨時擔任)

副總指揮:物業服務中心副經理(或工程部值班班長、秩序維護部部長)

職責:負責指揮應急事件的搶險,協調與公司、其它單位和本部門的各種資源,發布各種通告、命令。

2、應急搶險分隊構成:

2.1工程搶險組:工程部人員

職責:一旦接到預警信息后,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投入現場應急搶險。

2.2后勤支援組:行政后勤、客戶服務中心和秩序維護部人員

職責:投入現場應急搶險處理,提供事件預防及搶險過程必須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員、物品、交通、通訊、協調等事項。

二、預警信息發布:

由客戶服務中心發布:Ⅳ級危險化學品、燃氣泄漏爆燃、爆炸事件預警

應急人員到位時限:正常上班員工、非正常上班值班員(指工程部、秩序維護部)5分鐘;其他非正常上班員工在30分鐘到現場。

三、應急響應程序:

1、報警程序:

當Ⅳ級危險化學品、燃氣泄漏爆燃、爆炸事件預警信號發出后,區域管理員、秩序維護部值班員應向客戶服務中心報告,由客戶服務中心啟動本處理辦法和預案,接到通知的應急人員必須在規定時限內趕到現場進行應急處理,聽從物業服務中心經理(工程部值班長、秩序維護部部長)的指揮和調遣。

客戶服務中心根據現場報告的情況,決定是否向消防隊(報警電話:119)、公安部門(報警電話:110)、醫療急救中心(報警電話:120)等部門報警。

2應急處置原則:

2.1必要時注重人員及時疏散。

2.2注重引導受影響客戶,全力控制局面。

2.3注意救援人員安全。

2.4根據現場情況,劃定警戒區域,設立警戒欄(線)。

3基本應急響應:

3.1燃氣泄漏但無燃爆及明火發生時:

3.1.1物業服務中心應有與機關事務管理局保衛科協商緊急情況下煤氣管道閥門操作的授權。

3.1.2區域管理員、秩序維護部值班員發現或接到煤氣泄漏報告后,迅速通知相關人員到現場查明情況,確認后立即關閉通往泄漏現場的總(分支)煤氣管的總(分)閥門和現場電源,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報告客戶服務中心決定是否向機關事務管理局保衛科、市消防局、市急救中心等單位報警。

3.1.3應急人員接報后應迅速趕赴現場,在總指揮、副總指揮沒有趕到現場前,由秩序維護部當班班長負責指揮。

3.1.4組織應急人員通知和疏散受煤氣泄漏影響的附近辦公人員(辦事人員)迅速撤離現場。

3.1.5進入煤氣泄漏現場的人員,應赤腳或穿軟底鞋,做好防中毒的防護措施。嚴禁在現場使用或打開、關閉任何電器電源(如門對講、門鈴、對講機、各種燈具、家用電器等)以及嚴禁各種容易引起火花的撞擊、敲打,立即關閉現場的煤氣閥門,迅速開啟門窗進行空氣置換。

3.1.6在與事故現場保持安全距離的位置劃定警戒區域,設立警戒欄(線),由秩序維護員值守,杜絕一切未獲授權人員進入警戒區域,預防泄漏的煤氣爆燃或爆炸。

3.1.4一旦發生人員中毒或傷亡,應立即拔打市急救中心電話:(120),切勿盲目救人,避免措施不當造成連帶責任。

3.1.6必要時安排后勤支援組人員疏導事故現場的交通,在轄區主要出入口引導公安、醫療救護、工程搶險等車輛、人員盡快抵達現場。

3.1.7安排秩序維護人員加強對公共區域的安全巡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混亂進行偷竊等,引起刑事(治安)案件發生。

3.1.8、煤氣泄漏點搶修完畢,可以恢復正常供氣之前,可通過電話、上門通知等方法,要求機關食堂對各自的燃氣灶具(閥門)進行檢查,保障處于安全、有效狀況后,才能開啟總(分)煤氣閥門;恢復正常供氣后,要安排人員進行巡查,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3.2化學品泄漏(柴油泄漏)

3.2.1當發現發電機組或油庫管道發生柴油泄漏時,工程部運行值班人員應立即趕到現場,關閉相應的供油閥門堵截柴油繼續泄漏。

3.2.2在進入泄漏現場前,應急人員嚴禁攜帶火種(如抽煙)進入,預防引起泄漏的柴油爆燃。

3.2.3查找泄漏的部位,并進行維修。

3.2.4組織人員對泄漏的柴油進行清理。

3.2危險化學品、燃氣泄漏已經引發爆炸時:

3.2.工程部運行值班員或消防監控室值班員接到爆炸報告后,迅速組織人員趕赴現場,確認后立即向客戶服務中心報告,客戶服務中心立即起動應急程序向物業服務中心經理、部門部長及相關人員報告。物業服務中心經理向機關事務管理局主管領導報告,同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如引起火災即刻報119火警,如有人員傷亡,立即向120急救中心呼救,并安排后勤支援組人員在主要路口或車輛出入口等地方引導公安、醫療救護、工程搶險等車輛、人員盡快抵達現場。

3.2.2通知維修值班人員立即關閉通往泄漏現場的總(分支)煤氣管的總(分)閥門和現場電源;若是泄漏的柴油等危險化學品燃燒引起爆炸,則立即關閉供油閥門,防止發生連鎖爆炸。

3.2.3應急人員接報后應迅速趕赴現場,在總指揮、副總指揮沒有趕到現場前,由秩序維護部當班班長負責指揮。

3.2.4應急人員到場后,服從指揮人員指揮,并立即組織疏散爆炸現場附近的辦公人員(辦事人員)迅速撤離現場,轉運受傷、被困人員。

3.2.5在與事故現場保持安全距離的位置劃定警戒區域,設立警戒欄(線)由秩序維護員值守,疏散圍觀的人群,并阻止圍觀群眾靠近或進入事故現場;杜絕一切未獲授權人員進入警戒區域,防止事態的擴大。

3.2.6若事故現場產生的煙霧較大時,要啟動正壓風機進行排煙。

3.2.7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盡快查明爆炸(燃燒)原因,檢查是否存在二次爆炸的可能。若存在二次爆炸的可能,應立刻搶運現場附件的危險易燃易爆物品,如煤氣瓶、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等物資,力爭將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

3.2.8安排秩序維護部人員加強對公共區域的安全巡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混亂進行偷竊等,引起刑事(治安)案件發生。

3.2.9對搶險過程中產生的有毒廢水、有毒廢氣要進行相關的除毒處理后,才能排放;若有毒廢水、有毒廢氣有擴散的趨勢時,要立即向可能受影響的辦公人員(辦事人員)發放通知并組織人員疏散,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防止事態的擴大。

3.2.10如引發火災事故,參照《火災事故處理辦法和預案》執行。

3.2.11如引發停電事故,參照《突發停電應急處置預案》執行。

3.2.12如引發水浸事故,參照《水浸(跑水)應急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執行。

3.2.13現場應急搶險人員,不得隨意向外透露關于事故的各類情況,需要發布信息時由公司或政府、公安等部門負責發布,防止謠言產生。

3.3如果相關區域內的設施設備受到破壞,工程搶險組要及時進行搶修或采取有效防護措施。

4擴大應急響應

一旦應急事件有從Ⅳ級擴大(上升)趨勢,或直接發生Ⅳ級以上的應急事件時,客戶服務中心必須在第一時間向物業服務中心經理和公司主管領導報告,物業服務中心經理向機關事務管理局主管領導報告,客戶服務中心立即按Ⅳ級以上的應急事件通知應急人員到達現場,由物業服務中心經理進行現場指揮與協調。

四、當應急事件處理完畢后,由物業服務中心經理發布結束應急響應程序,轉入后期處置階段。

五、后期處置:

1、事后物業服務中心安排有關人員對受損辦公人員(辦事人員)的拜訪,以誠懇的方式化解可能存在的矛盾;采取適當措施協助受影響的辦公人員(辦事人員)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工作、生活秩序。

2、若因事故(或事件)造成公共財產損壞(有向保險公司投保的),應向保險公司進行索賠。

3、區域管理員、秩序維護部值班人員要做好各項相關記錄。

4、物業服務中心對事件的發生及處理經過、損壞情況、經驗教訓、改進措施等做出報告;并對應急事件處置過程中,為保護辦公人員(辦事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向公司報告。

篇3:在建工程火災化學物品爆燃或爆炸應急預案

1、火災事故

(1)施工現場發生火災的主要環節

電氣線路超過負荷或線路短路引起火災;電熱設備、照明燈具使用不當引起火災,大功率照明燈具與易燃物距離過近引起火災,電弧、電火花等引起火災。電焊機、點焊機使用時電氣弧光、火花等會引燃周圍物體,引起火災;民工生活、住宿臨時用電拉設不規范,有亂拉亂接現象。民工在宿舍內生火煮吃、取暖引燃易燃物質等。

(2)預防措施

①做施工組織設計時要根據電器設備的用電量正確選擇導線截面,導線架空敷設時其安全間距必須滿足規范要求。

②電氣操作人員要認真執行規范,正確連接導線,接線柱要壓牢、壓實。

③現場用的電動機嚴禁超載使用,電機周圍無易燃物,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設備正常運轉。

④施工現場內嚴禁使用電爐子,使用碘鎢燈時,燈與易燃物間距要大于30cm,室內不準使用功率超過60w的燈泡。

⑤使用焊機時要執行用火證制度,并有人監護、施焊周圍不能存在易燃物體,并配備防火設備。電焊機要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⑥施工現場的高大設備做好防雷接地工作。

⑦存放易燃氣體、易燃物倉庫內的照明裝置一定要采用防爆型設備,導線敷設、燈具安裝、導線與設備連接均應滿足有關規范要求。

2、易燃、易爆危險品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1)施工現場由于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引起火災、爆炸的主要環節

施工現場的使用油漆、松節油、汽油等涂料或溶劑;使用揮發性易燃性溶劑稀釋的涂料時使用明火或吸煙;焊、割作業點與氧氣瓶電石桶和乙炔發生器等危險品的距離過小;

(2)預防措施

①使用揮發性、易燃性等易燃、易爆危險品的現場不得使用明火或吸煙,同時應加強通風,使作業場所有害氣體濃度降低。

②焊、割作業點與氧氣瓶、電石桶和乙炔發生器等危險品物品的距離不得少于10m,與易燃、易爆物品的距離不得少于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