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鑄造機械的通用安全技術措施

鑄造機械的通用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8 閱讀 8669

鑄造機械包括混砂機、輸送設備、清理機和各種造型機等,是現代機械化鑄造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基礎設備。鑄造機械的控制系統較為復雜,除了一般的電氣控制系統外,還有氣動控制系統和液壓控制系統。有的鑄造機械要同時采用上述3種控制系統,這給維修和操作都帶來一定的難度。在生產過程中,稍有不慎,除了會引起常見的機械事故外,還伴有擠壓傷害、觸電事故和環境污染等。

鑄造機械的通用安全技術要求:

(1)鑄造機械要求基礎堅實無裂紋,地腳螺栓牢固可靠。

(2)整臺(套)設備管路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沒有明顯的漏油、漏氣現象。

(3)防護裝置安全可靠。鑄造機械外露傳動部分除按一般設備加裝防護外,還要求有防止揮發性原料擴散的防護裝置和防止型砂和對象跌落的圍裙型金屬擋板防護裝置,所有防護裝置均要體現有效性。

(4)控制系統清晰靈敏。要求控制系統安裝位置合理,便于操作和維修;同時要求系統內各種儀表、指示燈、操作按鈕設置合理、表示明確、清晰可見、靈敏有效。

(5)除塵設施完好有效。每臺(套)設備必須要有排除粉塵和有毒有害氣體設施,并要求完好有效。

(6)防護罩門電氣聯鎖。封閉狀態下生產的工序,除要求有良好的密閉防護外,還要求防護罩門安裝電氣聯鎖裝置。

(7)取砂樣門大小合理。封閉狀態下生產的工序,要求在設備的適當的位置留有專用取樣小門,并要求取樣門大小合理,以保證手不能伸入機內為宜。

篇2:鑄造生產中粉塵危害防塵技術措施

一、生產工藝

鑄造生產的主要工序如下:

(一)造型配砂。即將砂、粘土或黃土、焦炭粉、煤粉等物料,經碾碎、過篩混料后制成型砂。

(二)造型。首先根據鑄件的規格要求,做好一定形狀的木模,然后用型砂在砂箱內或地上制成砂型。

(三)溶化。將鐵塊及硒土、焦炭等材料送入沖天爐內溶化成鐵水。

(四)澆鑄。將熔融的金屬澆入砂型中。

(五)訂箱。砂箱冷卻后,用人工或機械的方法,從砂型中打出鑄件。

(六)清砂。用振動、鐵棒、手鑿、風鏟等工具把鑄件上的毛刺和砂土清除掉。

(七)舊砂回用。清砂后的舊砂經過一定處理后仍可回到混砂機中與新砂混合使用。

二、粉塵危害

鑄造生產過程中,在型砂配制、造型、打箱、清砂和砂輪加工等過程中,均可產生粉塵。由于鑄件品種和砂型的制造方法不同,型砂的成分也不一樣。一般型砂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約為20%一30%,有的高達70%左右。

產生粉塵的設備有碾砂機、篩砂機、拌砂機、皮帶輸送機、電弧爐、沖天爐、落砂機、噴拋丸機。

我國鑄造工廠(車間)除少數重點企業外,多數工藝操作及裝備都比較落后,仍為手工造型,就地澆注,清砂機械化程度低,工人勞動強度大。

據有關資料介紹,每熔煉一噸鐵水,散發粉塵6一15kg;在非熔煉的工藝過程中,每生產一噸鑄件,散發粉塵約50k8。1978年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全國300個鑄造車間,作業地點的粉塵濃度基本上不能達到國家衛生標準。全國農機重點企業的3874個作業點,有80%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由于鑄造生產中粉塵濃度高,粉塵含硅量大,因此鑄造工人的矽肺病發病情況比較嚴重。

三、防塵技術

(一)工藝措施

l、固定作業工位應處于車間內通風良好和空氣相對潔凈的地方。

2、污染大與污染小的作業點要分開布局。如大型鑄造車間的砂處理、:清理工段可布置在單獨的石房內。污染小的造型、制芯工段應布置在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

3、合箱去灰、落砂、開箱、清砂、打磨、切割、焊補等工序宜固定作業工位或場地,以便于采取防塵措施。

4、在布置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時,應為除塵系統的合理布置提供必要的條件,如風管的敷設、平臺的位置、除塵跑龍套的設備、粉塵集中輸送及處理或污泥清除等等均應考慮在內。

(二)對工藝和設備的要求

1、凡產生粉塵危害的定型設備,如混砂機、篩砂機、帶式輸送機、拋丸清理設備等,制造石應配制密閉罩;非標準設備在設計時應附有防塵設施。各種設備的除塵器選用如表24所示。

2、散粒狀干物料的輸送宜采取密閉化、管道化、機械化和自動化措施;砂準備及處理生產應密閉化、機械化;大量的粉狀輔料宜采用密閉性較好的集裝箱、袋或料罐車輸送。

3、粉料輸送應縮短輸送距離,減少轉運點,粉狀輔料輸送盡可能采用氣力輸送。

(三)對廠房建筑的要求

1、鑄造車間的位置若在集中采暖地區,應位于其它建筑物的非采暖季節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若在非集中采暖地區,其廠房應位于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鑄造廠房的主要朝向宜為南北方方向。

2、中、小型鑄造車間采用短形平面布置時,不宜超過三跨。

3、鑄造車間廠房應設置天宙,排風天窗宜直接布置在熱源上方,應防雨;熔化、澆注區應設避風天窗;落砂、清理區宜設避風天窗。

(四)通風除塵措施

1、煉鋼電弧爐的排煙凈化

①小于或等于5噸的電弧爐,宜采用上部或開式傘形罩、電極環形罩、吹吸罩方式的爐外排煙措施。小于或等于10噸的電弧爐,宜采用爐蓋排煙罩、鉗形排煙罩方式的爐外排煙措施。

②大于或等于10噸的電弧爐宜采用脫開式爐內排煙措施,或爐內外結合徘煙措施。

③屋頂排煙,與以上兩種措施結合采用。

2、沖天爐、有色金屬熔煉爐、加熱爐及其它爐窯均應采取通風除塵措施。

3、破碎、碾磨、篩選、舊砂冷卻、砂處理、落砂、清砂、料倉等產塵設備及輸送部位都應有通風除塵措施。

(五)其它措施

1、在工藝允許的條件下,粉塵作業區宜采取地面灑水措施,在粉塵飛揚的工段可采用噴霧降塵。

2、接塵工人應佩戴符合國家標準的合格個人防護用品。

3、應建立測塵制度,加強監督。對除塵裝置應定期檢查測塵工況,使其正常運行。

篇3:鑄造業機械制造加工業安全防護措施

鑄造業、機械制造加工業安全防護措施得當,可以減少或者杜絕職業病的發生,主要應該注意以下七點:

一是廠房車間的設計布局應符合GBZ1-2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防止各工序、工種之間的職業病危害交叉污染。如鑄造工序中的熔煉爐應放在室外或遠離人員集中的場所;鉚工和電焊、噴漆涂裝工序應分開布置等。

二是鑄造應選用低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并減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業;清砂應采用水爆清砂和水力清砂,安裝大功率的通風除塵系統,實行噴霧濕式作業,以降低作業場所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工人要佩戴符合國家標準的防塵口罩。

三是對熱處理和金屬熔煉過程中產生化學毒物的設備,要采取密閉措施或安裝局部通風排毒裝置;對某些淬火、電鍍及噴漆涂裝或使用膠粘劑等易產生高濃度有毒有害氣體的工作場所,應制定急性職業中毒應急救援預案,設置警示標識,有關作業人員作業時要佩戴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

四是要做好鑄造、鍛造中的氣錘、空壓機,機械加工中的打磨、拋光、沖壓、剪板、切割等高強度噪聲設備的治理。對高強度噪聲源可采取集中布置的防噪聲措施,并設置隔聲屏蔽;對空氣動力性噪聲源應在進氣或排氣口采取消聲處理措施;對集中控制室和崗位操作室應采取隔聲和吸聲處理措施;作業人員進入噪聲強度超過85dB(A)的工作場所,應佩戴防噪聲耳塞或耳罩。

五是對鉚接、鍛壓機、型砂搗固機、落砂、清砂等振動設備,應對設備采取減振措施或對作業人員實行輪換操作。

六是對產生高頻、微波等射頻輻射的設備可采取屏蔽措施以隔離磁場和屏蔽電場;對微波在工作地點的輻射,可采用反射型和吸收型兩種屏蔽方法進行屏蔽。此外還可采取距離隔離防護措施,對作業人員采取時間防護措施等。

七是要預防高溫作業人員中暑。對鑄造、鍛造、熱處理等高溫作業人員,要從工程技術、職業衛生保健、勞動組織管理等方面,采取合理布置與控制熱源、供應防暑降溫飲料、輪換作業,以及采取在集中控制室和操作室設置空調等一系列綜合性預防措施,做好預防工作。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