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設備使用維護細則
酒店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細則
設備的正確使用和維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設備的完好程度,并能延長使用壽命。目前,許多飯店的設備管理處于一種無序的管理狀態:一方面,飯店各部對設備管理不力,員工不按照正確的方法使用和維護設備,造成設備故障頻發,為了能保證飯店的正常經營,工程部不得不投入許多人力和時間到一線搶修設備,使本部所管轄的重要設備,如鍋爐、制冷機、水泵和管道設施等得不到有效的維護和保養,造成設備系統的故障率提高,而這些設備系統的故障往往影響到飯店的經營和成本的控制,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改變這種狀況的關鍵在于每一個員工都正確使用和精心維護所使用的設備,減少設備的故障,減少設備的應急維修量,工程部則著重做好重要設備的計劃維修,使飯店的設備管理實現科學化管理。保證設備正確使用和精心維護的主要措施是制定并嚴格執行有關的制度,強化員工的設備管理意識,對員工進行設操作和使用的培訓,加強對設備使用和維護的檢查。
一.設備的使用
(一)設備技術狀態完好的標準
設備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要保持設備良好的技術狀態,以確保設備發揮正常的功能。設備的技術狀態是指設備所具有的工作能力,包持性能、精度、效率、運行參數、安全、環保、能源消耗等所處的狀態及變化情況。飯店的設備是為了滿足各部門經營和客人使用需要而配的。設備技術狀態是否良好,直接關系到飯店的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
設備技術狀態完好的標準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性能良好;
設備性能良好是指設備的各項功能都能達到原設計或規定的標準,性能穩定,可靠性高,能滿足飯店經營和生產的需要。性能良好是飯店設備最重要的標準,體現了設備的質量,它不僅與正確使用和維護有關,更重要的是取決于投資的決策。飯店設備是直接為客人提供服務的物資基礎,體現了飯店的服務檔次和服務水平。因此飯店設備,特別是關鍵設備、重要設備和客用設備必須選購高質量的產品,這樣才能確保設備的良好性能。
2.運行正常;
運行正常是指設備零部件齊全,安全防護裝置良好:磨損、腐蝕程度不超過規定的技術標準:控制系統、計量儀器、儀表和潤滑系統工作正常,安全可靠,設備運行正常。性能良好、質量上乘的設備是運行正常的基本條件,但高質量的設備必須在規定的使用條件和環境條件下,才能運行正常。因此,正確的使用是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
3.耗能正常;
耗能正常是指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無跑電、冒汽、漏油、滴水現象,設備外表清潔。要使設備耗能正常,就應認真做好日常的維護保養工作,及時更換磨損零部件,定時進行潤滑,確保設備在良好的環境下運行。凡不符合上述三項要求的設備,不能稱為完好設備。設備完好的具體標準,應能對其作出定量分析和評價,由主管部門根據總的要求制定,并作為檢查飯店設備完好的統一尺度。
(二)設備使用的要求
設備在負荷下運行并發揮其規定功能的過程,即為使用過程。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力的作用和環境條件、使用方法、工作規范、工作持續時間長短等影響,其技術狀態發生變化而逐漸降低工作能力。要控制這一時期的技術狀態變化,延緩設備工作能力下降的進程,除應創造適合設備工作的環境條件外,要用正確合理的使用方法、允許的工作規范,控制持續工作時間,精心維護設備,而這些措施都要由設
備操作者來執行。設備操作者直接使用設備,采用工作規范,最先接觸和感受設備工作能力的變化情況。因此、正確使用設備是控制技術狀態變化和延緩工作能力下降的基本要求。
保證設備正確使用的主要措施是明確使用部門和使用人員的職責,并嚴格按規范進行操作。
1.部門做到”三好”
各個部門對設備的使用都要做到”三好”,即:管好設備、用好設備、保養好設備。
(1)管好設備
管好設備的原則是:誰使用,誰負責。每個部門都有責任管好本部門所使用的設備設備臺賬清楚,設備賬卡齊全,設備購買必須提出申請,使用前必須為設備建檔設卡制定設備使用規程和維護規程,不得違反規定隨意使用設備。設備管理責任人要管好所負責的設備,設備發生借用等情況必須辦理手續。
(2)用好設備
所有使用設備的員工都必須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和維護,不得超負荷使用設備,禁止不文明操作。末經培訓的員工不得單獨操作設備。
(3)保養好設備
設備的使用人員在使用完設備或每班下班以前,必須對設備進行日常保養。對于一般設備日常保養就是清潔、除灰、去污。設備保養還包括由工程部專業人員進行的定期保養。部門要配合工程部實施這一保養計劃。
2.員工做到”四會”
對設備操作人員來講,都應達到以下”四會”的要求。
(1)會使用
操作人員必須熟悉設備的用途和基本原理,熟悉設備的性能要求,熟練掌握設備的操作規程,正確使用設備。
(2)會維護
操作人員要掌握設備的維護要求,正確實施對設備的維護,做到設備維護的四項要求。
(3)會檢查
設備管理責任人應了解所管理的結構、性能和特點,能檢查設備的完好情況。飯店各機房運行值班員要掌握設備易損件的部位,熟悉日常點檢設備完好率的檢查項目、標準和方法、并能按規定要求進行點檢。
(4)會排除一般故障
工程部員工及其他部門的重要設備的管理責任人,要掌握所用設備的特性,能鑒別設備的正常與異常,了解拆裝的方法,會做一般的調整和簡單的故障排除,不能解決的問題應及時報修,并協同維修人員進行檢修。
3.重要設備操作人員的五項紀律;
(1)實行定人定機、憑證操作制度,嚴格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經常保持設備的清潔,按規定加油潤滑,做到沒完成潤滑工作不開機,沒完成清潔工作不下班。
(3)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錄、運轉臺時記錄。
(4)管理好工具、附件,不能遺失及損壞。
(5)不準在設備運行時離開崗位,發現異常的聲音和故障應及時停車檢查,不能處理的要及通知維修工人檢修。
二、設備的維護保養
設備的維護護保養是操作員工為了保持設備正常技術狀態,延長使用壽命所必須進行的日常工作。設備的維護保養是設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設備維護工作做好了,可以減少設備故障,從而節約維修費用,降低成本,保證服務質量,給飯店和員工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一)設備維護保養的類別和內容
設備維護保養分兩個層次,一是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二是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
1.日常維護保養
>
(1)日常維護的基本要求;
a整齊;
整齊體現了飯店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飯店內所有非固定安裝的設備和機房的物品都必須擺放整齊;設備的工具、工件、附件也要整齊放置;設備的零部件及安全防護裝置要齊全;設備的各種標牌要完善、干凈、各種線路、管道要安裝整齊、規范。
b清潔;
設備的清潔是為設備的正常運行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減少設備的磨損。因此,必須保持機房內設備周圍的場地清潔,不起灰,無積油,無積際水,無雜物。設備外表清潔,鐵無銹斑,漆顯光澤,各滑動面無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氣,不漏電。
C潤滑;
保持油標醒目;保持油箱、油池和冷卻箱的清潔,無雜質。油壺、油孔油杯、油嘴齊全,油路暢通。每臺需要潤滑的設備都應制定”五定”潤滑圖表,按質、按量、按時加油或換油。
D安全;
遵守設備的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規程,防止人身和設備事故。電氣線路接地要可靠,絕緣性良好。限位開關、檔塊均靈敏可靠。信號儀表要指示正確,表面干凈、清晰。
E完好;
設備的完好,能正常發揮功能,是設備正確使用、精心維護的結果,也是設備管理的目標之一
(2)每班保養;
設備的每班保養,要求操作人員在每班工作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項內容:
1.班前對設備的各部分進行檢查,并按規定潤滑加油:
2.做好班前檢點,確認設備正常后才能使用:
3.按設備操作、維護規程正確使用設備:
4.下班前必須認真清潔、擦拭設備:
5.辦好交接班手續。
(3)周末保養
周未保養要求用1一2小時對設備進行徹底清潔、擦拭和加潤滑油,并按照設備維護的”五項要求”進行檢查評定及考核。
2.定期維護保養
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是由維修工進行的定期維護工作,是工程部以計劃的形式下達的任務。設備定期維護工作主要針對的重要的機電設備。定期維護的間隔時間視設備的結構情況和運行情況而定。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根據保養工作的深度、廣度和工作量可分為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二級保養的工作量比一級保養要大。
(1)定期保養的內容
定期保養的內容主要有:
1.拆卸設備的指定部件、箱蓋及防護罩等,徹底清洗、擦拭設備內外:
2.檢查、調整各部件配合間隙,緊固松動部位,更換個別易損件:
3.疏通油路,增添油量,清洗濾油器、油標、更換冷卻液,清洗冷卻液箱:
4.清潔、檢查、調整電器線路及裝置。
(1)一級保養
一級保養“簡稱”一保”,是指設備除日常保養外,所進行的設備內部的清洗,疏通油路,調整配合間隙,緊固有關部位及對有關部位進行必要的檢查。一保工作具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其保養工作應在維修工的指導下,由操作工完成。
(1)二級保養
二級保養簡稱”二保”。二保的作業內容除了一保的全部作業處,還要對設備進行局部解體檢查,清洗換油,修理或更換磨損零部件,排除異常情況和故障,恢復局部工作精度,檢查并修理電氣系統等等。二保的工作量比一保大得多,主要由專職維修工人承擔,操作人員協助,二保具有修理的性質,也可以稱為小修。
(二)設備的潤滑
設備的潤滑是指向機械設備零部件的摩擦表面供給適當的潤滑油,以減少相互間的磨損,減低零部件的損壞率,使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搞好設備的潤滑工作首先要做好調查研究和資料的收集等基礎工作。基礎工作的內容包括了解設備的潤滑部位,所用潤滑脂的名稱、牌號,制定換油周期和消耗定量,每臺重要設備設立潤滑卡片,制定設備的潤滑計劃。設備潤滑管理的制度主要有“五定”和“三過濾”制度。
1.“五定”制度
(1)定點。是指根據設備的潤滑部位、潤滑點和潤滑裝置(油標、油槽、油泵等)的位置和數量,進行加油和換油,并要熟悉潤滑裝置的結構、作用和潤滑方法。
(2)定質。是指對不同設備的不同部位,選擇說明書所規定牌號的潤滑油。由于不同的潤滑油有不同的性能和特點,它們的用途各不相同。而不同設備的不同部位對潤滑油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各點都要按規定的要求使用確定的潤滑油。潤滑部位上的各種潤滑裝置,要做到完整、清潔。油料保管要保持純潔,防止雜物混入。非原包裝潤滑油,使用前要經過過濾。
(3)定量。是指在加潤滑油的時候,要定量。如果油量過多,就會漏油,不僅浪費油料,而且影響設備的保養和環境衛生:如油量不足,會造成潤滑不良,產生拉痕、研傷等不良后果。
(4)定期。是指確定加油的周期,并按規定的時間加潤滑油。
(5)定人。指設備上各潤滑點都由專人負責進行潤滑。
2.“三過濾”制度
“三過濾”制度是為了減少油液中的雜質含量,防止塵屑等雜質隨油進入設備而采取的措施,它包括下述三級過濾:
(1)人庫過濾。指油液經運輸進店泵入油罐時要經過過濾。
(2)發放過濾。指油液發放注入潤滑油容器時要經過過濾。
(3)加油過濾。指油液加入設備潤滑和儲油部位時要經過過濾。
(一)使用維護制度
1.設備管理崗位職責
設備管理是飯店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每一個管理者都負有對設備的管理職責不同崗位的管理者對設備管理的職責是不同的。通過對設備管理崗位職責的制定,明確設備管理的內容和要求,強化部門的設備管理。設備管理的核心思想是“誰使用,誰負責”。設備的使用應實行崗位責任制,凡有固定人員操作的設備,該員工即為該設備的責任人:由多人操作的設備,則指定一人為設備的責任人。設備的責任人必須對設奮的完好負責。他必須掌握設備的正確的使用方法和維護方法,能發現設備的異常情況,負責設備故障時的報修,負責在其他員工使用該設備時,對他們進行培訓。
2.設備使用程序
(1)每臺設備必須編寫操作(使用)規程和維護規程,作為正確使用維護的依據。
(2)在使用任何一臺新設備或新員工獨立操作以前,必須對設備的結構性能、安全操作、維護要求等方面的技術知識進行教育和實際操作培訓。
(3)人事部門會同工程部應有計劃地對操作人員的設備使用情況進行技術培訓,以不斷提高對設備使用、維護的能力。
(4)重要設備的操作工經過技術培訓后,要進行技術知識和使用維護知識的考試,合格者方能獨立使用或操作設備。設備
3.設備操作維護規程
>設備的操作維護規程是設備操作人員正確掌握設備的操作技能與維護方法的技術規范。它根據設備的結構特點、運行規律及安全運行的要求,規定設備的操作人員在其全部的操作過程中必須遵守的事項、程序及動作。操作人員認真執行設備的操作、維護規程,可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減少故障,防止事故發生。設備操作規程的編制原則主要有:
(1))設備的操作規程要按設備的操作程序分條編排,內容精練,重點突出,易懂易記,全用。
(2)設備操作規程應以設備操作技術要求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將設備的操作規范、運行特
點、注意事項和維護要求今分別列出。
(3)重要設備的操作規程要在設備旁用醒目的標牌說明,并注上重點標記,要求操作者特:別注意。
工程部所管轄的動力設備必須制定詳細的運行管理制度,設備的操作員要求嚴格執行運行制度,以減少故障,防止事故的發生。各機房還要制定相應的機房管理制度以加強管理,規范機房值班人員的行為,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機房制度主要有:
(1)憑證操作制度:
(2)交接班制度:
(3)巡回檢查制度:
(4)清潔衛生制度:
(5)安全保衛制度:
(6)機房值班制度:
(7)操作規程:
(8)維護規程:
(9)安全技術規程
4.憑證操作制度
飯店的一些重要設備,特別是動力設備(如配電設備、鍋爐、冷凍機組等),都要求有較高的操作技術。為了保證正確使用這些重要設備,就應建立憑證操作制度。設備操作證是準許操作人員獨立使用設備的證明文件,是設備操作人員通過技術基礎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經過考試合格后取得的。凡是規定憑證操作的設備必須堅持憑記操作制度。
目前國家規定電工、電焊工、鍋爐工必須憑證操作。但飯店還有一些重要設備,可在內部實行憑證操作,例如冷凍機組的操作、電腦主機的維護等。飯店一些公用設備或一般設備沒有操作證,但必須指定維護人員,落實保管維護責任。
設備的使用應嚴格崗位責任制,尤其是飯店工程部對重要、關鍵設備,必須實行定人定機制度,就是某臺設備必須由上崗人員操作,以確保正確使用設備和落實日常維護工作。由多人操作的設備,則可實行設備機長制,機長負責協調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5.交接班制度
飯店主要動力設備和其他一些重要設備為多班制運行。多班制運行應執行設備交接班制度。交班者在下班之前除完成日常維護作業外,必須將本班設備運按狀況,運行中發生的問題、故障維修等詳細情況記錄在《設備運行記錄表上》并注意向接班者介紹,搞好交班工作。接班人員如發現設備有異樣現象,或記錄不清、情況不明和設備未清潔時,必須在交接班時查明原因。如因交接不清、設備在接班后發生問題,由接班人負責。《設備交接班記錄本》應按不同設備的要求設置記錄表格之式和內容。班組長應每天檢查以便對設備異常狀態采取對策。交接班記錄在由工程部集中保管。對于一班制的運行設備,雖不用交接班,但必須建立值班記錄,記錄運行狀況和故障情況。
篇2:設備使用維護保養檢維修制度
產品的質量、成本、產量等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設備的能力和精度,因此必須擺正設備在企業生產中的地位,加強設備管理。為使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本制度要求凡參與生產過程的生產、設備員工,必須切實做到文明操作、正確使用、精心維護、嚴格管理設備。
一、職責
1、設安處是設備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設備的檔案管理以及日常檢查工作;設備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執行;編制設備的有關報表,做好相應的統計分析工作等。
2、動力車間是設備的管理、維護部門,負責設備的維修、安裝、日常巡視等工作,并對公司備用設備盡心維護、保養,并做好統計工作等。
3、技術研發中心負責設備運行記錄的監察,對生產工藝進行督察等。
4、調度室負責設備的調配,組織協調設備維修、保養等。
5、供銷處負責設備及相關配件的購置,并對產品質量負責;與廠家協調生產技術問題;負責備用設備的管理等。
6、操作人員:按操作規程操作、日常維護、檢查維修,設備問題匯報等。
7、維修人員:對設備進行正確的維護、修理、保養等。
二、工作內容
1、大檢修計劃需由各車間負責人上報設安處,設安處進行整理后,報生產經理、企劃經理、董事長審批。
2、設備的日常檢修由各車間內部自行處理,但如有動火、動焊等特種作業,必須編制相關安全措施,并報調度室、設安處,由調度室協調各部門進行安全確認、現場監督,確保施工安全。
3、各車間負責人對設備檢修負主管責任,車間內所有設備維修工作必須經車間負責人確認后方可施工,車間負責人必須親自或制定專人擔任檢修負責人。
4、設安處是設備檢修的監察部門,對設備進行檢維修時必須上報設安處,由設安處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監督。
5、設備檢維修相關作業人員對整個作業過程負責,并對安全、施工質量負責。
三、設備安全檢查
1、定期檢查:
⑴由動力車間負責制定實施方案,定期對設備進行安全檢查,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內容。在操作人員參與下,定期由專職維修工執行,全面準確地掌握零件磨損的實際情況,以便確定是否有進行修理的必要。
⑵實行包機制度,由動力車間制定詳細包機責任表。堅持“專人負責、共同管理”的原則,明確責任人、負責設備,做到臺臺設備、條條管線、個個閥門、塊塊儀表有人負責。包機責任表應隨人員調動及時更新,不得出現空機現象。
2、不定期檢查:
⑴設安處應對設備進行隨時性、不定期檢查,認真巡視廠區內設備,不得有遺漏。
⑵公司部門經理組織各部門、處室進行安全檢查,確保安全、衛生工作落到實處。
⑶公司值班人員巡視時,必須對設備進行監察,切實有效的落實值班的責任、目的。
3、日常排查:
設備的使用實行定人定機制度,設備操作人員負有使用好、維護好設備的直接責任。操作人員必須進行日常巡視,如有異響、震動、顫抖、跑、冒、漏、滴等現象,立即進行確認,并匯報當班班長,由班長針對問題做出相應措施。日常檢查要同日常保養結合起來,及時發現不正常的技術狀況,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工作,主動為設備檢修創造條件。
四、設備維護
1、設備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對所使用的設備,要做到“四懂”、“三會”。“四懂”即:懂性能、懂用途、懂結構、懂原理。“三會”即:會操作、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
2、設安處協助各專業,加強設備的現場使用維修管理,嚴格執行設備維修制度,落實檢修計劃,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事故由各專業負責組織處理。
3、使用單位要負責設備維護、保養和安全運轉,因不正常維護、使用造成設備損壞的按設備損壞部件的,根據分析按原值考核使用單位,并對責任人進行考核。
4、設備的日常保養
由使用單位設備操作人員每天上班后、下班前15-30分鐘進行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連續運轉設備必須在生產的一個周期結束后進行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內容如下:
⑴檢查設備的完好性,配件、部件是否缺失,并進行必要的處理;
⑵檢查安全防護裝置是否完整、安全、靈活、準確、可靠;
⑶檢查潤滑裝置是否齊全、完整、可靠,油路是否通暢,油標是否醒目;
⑷檢查傳動系統各操作手柄、電器開關位置是否正確無松動,操作是否靈活可靠;
⑸檢查各種管線、管件是否完好,無跑、冒、漏、滴現象;
⑹清潔設備各部位,使設備內外干凈,滑動導軌和接合處無油污、銹跡、灰塵和雜物,做到物件本色、表面光潔;
⑺定點放置各種工具、附件,做到擺放整齊、有序;
⑻按操作規程使用設備,經常巡回檢查,操作中通過聽、看、嗅等方法觀察設備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⑼操作崗位做到“一平”、“二凈”、“三見”、“四無”。它們的含義是:
一平:工房周圍平靜;
二凈:玻璃門窗凈、地面通道凈;
三見:軸見光、溝見底、設備見本色;
四無:無油垢、無積水、無雜物、無垃圾。
5、設備的環境管理:明確設備環境管理的責任。各生產車間必須把設備環境劃分為責任區,把管理責任落實到班組及個人。
6、嚴格執行操作指標,保證不超溫、超壓、超負荷運行設備。必須堅守崗位,嚴格執行巡回檢查制度。定時消除臟、松、缺、亂、漏等缺陷,
7、對設備點檢,即依靠五感(視、聽、嗅、摸、觸)進行檢查。小修理,即螺栓、指針、片(塊)、銷等的更換,以及其他小零件的更換及修理。調整、緊固,即彈簧、皮帶、螺栓等松弛的調整和緊固,制動器、限位器的調整及其他機器的簡單調整。
8、認真執行設備潤滑制度,搞好設備潤滑,實行“五定”制度(定人、定點、定質、定量、定時),做好《設備潤滑記錄》,并定期交至設安處設備管理員進行審核、存檔。注意回收使用后的潤滑油,并作相應處理。
9、及時做好設備的切換工作。對備用設備每天定時進行檢查,做到隨時可以開動投用。做好防凍、清潔和防腐工作,對本崗封存、閑置的設備應定期維護保養。
10、異常發現時的處置:生產人員在操作、點檢或交接班檢查中發現問題應立即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及時反映,在緊急情況下,按有關規程采取果斷措施或立即停車,并上報或通知班長及有關崗位。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開車。
五、設備的維修
1、小修
⑴設備的小修三個月進行一次,電氣部分由電工負責,其余部分由機修工完成,使用部門操作人員參與整個小修過程。小修后做到:外觀清潔、呈現本色、潤滑良好,設備磨損降低,一般故障排除、消除事故隱患、設備操作靈活、運轉正常,保持完好狀態。
⑵由電工負責清掃、檢查、調整電氣部分,檢查電器接觸是否良好,接線是否牢固,設備接地線、靜電接地線是否可靠;
⑶由操作工徹底清洗、擦拭設備內外表面和死角部位,清楚表面活動毛刺,做到物件本色,表面光潔,無結垢,無油污;
⑷由機修工檢查調整必要的零部件和各運動部件的間隙,檢查、更換易損件;
⑸由機修工檢查緊固件和操作裝置,做到齊全可靠;
⑹檢查、更換各種計量儀表和安全附件;
⑺由操作工清洗油杯、油管、油標、檢查油質,按規定加油,做到油路暢通,油標醒目;
⑻由機修工排除故障,消除隱患;
⑼必要時由機修工對設備局部拆卸檢查,調整和修復。
2、中修
設備的中修一年進行一次,以動力車間為主,使用部門負責人和操作人員進行輔助工作。中修后的設備應達完好標準。
⑴完成小修的全部檢查內容;
⑵檢查傳動系統,修復、更換磨損件;
⑶清洗變速箱或傳動箱;
⑷調整檢查各操作手柄、控制按鈕,使其靈活可靠;
⑸清洗電機,更換潤滑脂,檢查電機的絕緣情況;
⑹整理電氣線路,做到線路整齊安全,接地線符合規定;
⑺更換新油,消除漏油現象;
⑻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調整、修復和更換必要的零部件。
六、加強設備調撥、使用管理
1、需安裝、更換的設備,在安裝、更換前,必須將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功率、用途、生產廠家、出廠日期等相關資料報送設安處,由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建檔。
2、車間之間的設備調撥,根據生產需要決定,調度室負責辦理設備調撥單。車間內部之間的設備調撥,由部門負責人簽字同意,并將設備名稱、規格型號、用途等資料報設安處檔案管理人員。
3、公司內備用、閑置設備必須確保完好,并做好保潔、防銹工作,閑置不用的設備須交由動力車間機修部門管理,寫明存放位置,并到設安處建檔。
七、設備隱患上報制度
1、各車間、部室發現設備隱患,必須及時匯報,匯報內容必須明確、詳細,能夠真實反映問題。
2、操作人員發現設備有異常情況或故障時,應及時匯報本班、本車間負責人。逐級建立并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每個職工的設備排查治理和設備隱患匯報制度。
3、嚴格執行匯報制度,發現設備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必須及時、逐級上報,并由車間負責人填寫《設備維修通知單》上報調度室,由調度室負責問題協調、落實,并書面反饋問題落實情況。
4、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發現一般事故隱患后立即組織人員采取措施排除、整改,職工在發現事故隱患后立即報告分管領導,分管領導接到報告后及時做好記錄,并組織人員采取措施排除、整改。對于重大事故隱患,應立即停工停產、撤出人員。
篇3:井下機電設備使用維護制度
為了能科學地對井下機電設備進行管理,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保持設備技術狀況良好,并能及時發現設備故障,減少損失。依照機電設備管理規范要求,本著機電設備誰操作使用誰負責日常保養維護的原則,結合井下實際情況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各班組使用的機電設備由實際操作人員負責日常保養使用,操作人員必須正確使用機電設備,嚴格按本崗位設備操作規程要求使用維護。
二、操作人員必須定期清理機電設備外部的雜物,確保設備運行正常。嚴禁用手觸摸控制箱內線路,以防觸電事故的發生。
三、操作人員在啟動使用機電設備前,應先檢查設備外觀有無損壞,電源接頭是否有松動變色現象,經常保持機電設備潤滑、清潔、齊全、緊固,及時排除缺陷和故障。
囚、啟動設備后,應觀察是否有異常聲音,及時發現問題和消除隱患,大型故障及時報告機電設備科,由工區和機電設備科派員處理。
五、操作人員不認真執行安全操作規程要求,及啟動使用設備前不對設備進行例行檢查而造成設備安全事故的,追究操作人員的責任。
六、操作人員發現問題不及時報告而造成設備損壞事故的,由操作人員負全部責任。操作人員報告后,礦區不及時報告機電設備科而造成設備事故的,由礦區負全部責任。礦區及時報告機電設備科而不及時處理的,由機電設備科負責任。
七、特種設備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按要求進行必須的檢查,做好各項監測記錄。
八、機修工、電工定期對機電設備進行必須的巡回檢查和保養維修并及時處理工區和機電設備科安排的各項維修工作,并做好機電設備運行檢查記錄和設備維修記錄。
九、其他具體使用要求按礦山機電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及公司相關規章制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