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作業用電安全
(1)臨時用電必須按照《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編制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建立相關的管理文件和檔案資料;
(2)由電氣工程技術人員負責管理,明確職責,并建立電工值班室和配電室,確定電氣維修和值班人員,確定現場各類配電箱和開關維修、維護的責任人;
(3)線路必須按規范架設整齊,架空線路必須采用絕緣電纜線,不得采用塑絞軟線。電纜線路必須按規定沿附著物敷設或采用埋地方式敷設,不得沿地面明敷設。在隧道內電纜按照左電(電纜)右(風水氣)管,上高(壓)下低(壓)的原則布設;
(4)配電系統必須實行分級配電。各級配電箱、開關箱的箱體安裝和內部設置必須符合有關規定,箱內電器必須可靠完好,其選型、定值要符合規定,開關電器應標明用途,并在電箱正面門內繪有接線圖;
(5)各類配電箱、開關箱外觀應完整、牢固、防雨、防塵,箱體應外涂安色標,統一編號,箱內無雜物。停止使用的配電箱應切斷電源,箱門上鎖。固定式配電箱應設圍欄,并有防水防砸措施;
(6)獨立的配電系統必須按部頒規范采用三相五線制的接零保護系統,非獨立系統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接零或接地保護方式。各種電設備和電力施工機械的金屬外殼、金屬支架和底座必須按規定采取可靠接零或接地保護;
(7)在采用接零或接地保護方式的同時,必須逐級設置漏電保護裝置,分級保護,形成完整的保護系統。漏電保護裝置的選擇應符合規定;
(8)現場金屬架構物和各種高大設施必須按規定裝設避雷裝置;
(9)手持電動工具的使用,依據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采用1I類、Ⅲ類絕緣的手持電動工具。工具的絕緣狀態、電源線、插頭和插座應完好無損電源線不得任意接長或調換,維修和檢查應由專業人員負責;
(10)一般場所采用220伏電源照明的必須按規定布線和裝設燈具,并在電一側加裝漏電保護器。特殊場所必須按國家標準規定使用安全電壓照器;
(11)隧道照明必須采用低壓照明燈具,其電源電壓不應超過24伏,行燈與手柄應堅固、絕緣良好,電源線應使用橡套電纜線,不得使用塑絞壘行燈和低壓燈的變壓器應裝設在電箱內,符合戶外電氣安裝要求;
(12)現場使用移動式碘鎢燈照明,必須采用密閉式防雨燈具。碘鎢燈的金屬燈具和金屬支架應做良好接零保護,金屬架桿手持部位采取絕緣措施電源線使用護套電纜線,電源側裝設漏電保護器;
(13)并安裝可靠防護罩。焊把線應雙線到位,不得借用金屬管道、金屬腳手架、軌道及結構鋼筋做回路地線。焊把線應使用專用橡膠多股軟銅電纜線,線路應絕緣良好,無破損、裸露。電焊機裝設應采取埋、防浸、防雨、防砸措施。交流電焊機要裝設專用防觸電保護裝置;
(14)施工現場臨時用電設施和器材必須使用正規廠家的合格產品,嚴禁使用假冒偽劣等不合格產品。安全電氣產品必須經過國家級專業檢測機構認證;
(15)檢修各類配電箱、開關箱,電器設備和電力施工機具時,必須切斷電源,拆除電氣連接并懸掛警示標牌。試車和調試時應確定操作程序和設立專人監護;
篇2:暗挖爆破安全措施
1、現場安全管理
(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遵章守紀,佩戴安全帽,扣好帽帶。
(2)高空作業人員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扣好保險鉤。
(3)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4)施工現場按規定懸掛安全警示標志、標牌和安全宣傳標語。
(5)施工用電中的照明、配電箱、開關箱、架空線、接地接零等部分必須嚴格按規程操作、布置。電工必須持證上崗,應編制用電計劃,實行定期檢查制度。
(6)大型機械的保險、限位、防護、指示器等必須齊全可靠,駕駛、指揮人員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必須按規程要求進行操作。
2火工品現場管理
(1)建立健全的火工品現場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的火工品現場管理制度,所有的火工品必須做到收、發數量一致。
(3)火工品必須做到當天購買當天用。
(3)嚴格控制火工品的領取數量,防止火工品用后剩余遺留施工場地內,凡是用后剩余的火工品,一律退回民爆公司。
3爆破作業安全措施
(1)從事爆破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2)使用爆破器材時必須嚴格執行購買、發放、退庫登記手續,并由現場技術值班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認可簽字;
(3)每排炮從裝藥到爆破整個過程必須由現場值班人員或安全管理人員守侯在爆破現場;
(4)裝藥前應對炮眼進行清理驗收,裝藥必須使用木質炮棍,禁止煙火和使用明火照明;
(5)禁止使用石塊和易燃材料堵塞炮眼,禁止拔出或硬拉起爆藥包或藥柱中的導火線及雷管腳線;
(6)起爆前必須在危險區的邊界設置崗哨和標志;
(7)控制藥量,減少震動,加強防護。爆破現場必須使用堅固材料遮擋封閉,確保爆破飛石不對居民、行人、車輛及其他物體造成傷害;
(8)炮響之后,必須在15分鐘后進入爆破地點,并查清有無危石、支護破壞和盲炮現象,發現盲炮應立即報告,及時處理;
(9)剩余爆破物品必須及時退庫。
4施工用電
(1)現場照明:照明電線用絕緣子固定,導線不得隨地拖拉或綁在腳手架上。照明燈具的金屬外殼必須接地或接零。室外照明燈具距地面不低于3米,室內距地面不低于2.4米。
(2)配電箱、開關箱:應使用標準電箱,洞內外電箱內開關電器必須完整無損,接線正確,電箱內應設置漏電保護器。配電箱應設總熔絲、分開關,零排地排安全,動力和照明分別設置。金屬外殼電箱應作接地或接零保護。開關箱與用電設備實行一機一閘保險。同一移動開關箱嚴禁有380伏和220伏兩種電壓等級。
(3)架空線:架空線必須設在專用電桿(水泥桿、木桿)上,嚴禁架設在樹上,架空線應裝設橫擔和絕緣子。架空線應離地4米以上,機動車道為6米以上。
(4)接地接零:接地體采用角鋼、圓鋼或鋼管,其截面不小于48平方毫米,一組二根接地體之間間距不小于2.5米,入土深度不小于2.5米,接地電阻應符合規定,電桿轉角桿、終端桿及總箱、分配電箱必須有重復接地措施。
(5)用電管理:安裝、維修或拆除臨時用電工程,必須由電工完成,電工必須持證上崗,實行定期檢查制度,并做好檢查記錄。
5機械設備
(1)挖掘機、卷揚機保險、限位裝置必須齊全有效。
(2)駕駛、指揮人員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
(3)各類安全(包括制動)裝置的防護罩、蓋齊全可靠。
(4)機械與輸電線路(垂直、水平方向)應按規定保持距離。
(5)作業時,機械停放應盡可能穩固,臂桿幅度指示器應靈敏可靠。
(6)電纜線應絕緣良好,不得有接頭,不得亂拖亂拉。
(7)各類機械應持技術性能牌和上崗操作牌。
(8)必須嚴格執行定期保養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設備的清潔潤滑、緊固、調整和防腐工作。嚴禁機械設備超負荷使用、帶病運轉和在作業運轉中進行維修。
(9)機械設備夜間作業必須有充足的照明。
篇3:暗挖隧道失穩坍塌事故應急措施
1開挖過程中隧道拱頂、拱腳或邊墻發生坍塌
當在基坑內開挖過程中對隧道拱頂、拱腳或邊墻監測時發現拱頂、拱腳、邊墻變形或位移速率值超過設計允許值或出現突變時,可能造成隧道支撐失穩或坍塌事故,應立即起動應急預案,采取如下應急措施:?
(1)暗挖隧道掌子面附近設置聲光報警器并與地面連接,發生險情時發現者能夠第一時間將訊息傳遞到地面指揮系統,以便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搶險措施。
現場發現人員立即通知隧道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通知停止隧道繼續開挖,并報告給項目經理和項目技術負責人;
(2)現場當時指揮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電話通知地面項目經理部調集木方等應急物資,安排人員對隧道頂端及邊墻進行臨時支護或仰拱,形成封閉環,控制位移和變形,減緩變形。同時組織疏散失穩區域的施工人員,在人員疏散時,應告知大家保持鎮定,安排好先后順序,按照所處位置有秩序的撤出,避免由于工人對情況不明,造成慌亂,在撤出時人員擁擠,造成人員傷害。
(3)項目部安排加強對變形的監測工作,隨時掌握隧道內變形情況。
項目部立即組織相關技術及現場管理人員,召開緊急會議,初步分析支撐失穩的原因,確定補救臨時處置方案和措施。同時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評估,采取相應的對策。?
(4)項目部及時報告監理、業主、設計院或其它相關部門,邀請有關專家或共同研究確定處理方案并組織實施。通常有以下方法:
1)如果是支護方案設計不足引起的,應通知上級機關有關負責人以及監理、設計院等單位有關人員一起研究確定加固補強方案,再按方案要求進行加固補強后,待變形停止,確定支撐穩定后,同時修訂后續預支護方案,方能繼續進行開挖作業;
2)如果是由于局部地質條件或支護施工質量造成的,基坑支護設計不合理造成的,則應應通知上級機關有關負責人以及監理、設計院等單位有關人員一起研究確定加固補強方案,再按方案要求進行加固補強后,繼續進行開挖作業;
3)加強對隧道附近市政管線及周邊建筑物進行連續觀測,判斷是否已對附近市政管線造成破壞及對周邊建筑物造成影響,一旦發現有損害后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避免事態擴大。
2暗挖隧道內產生坍塌
2.1塌方事故分類
根據隧道施工特點,根據事故發生的風險及影響程度,將塌方事故分為以下兩種情況,當發生緊急情況后,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A一般塌方:塌方高度小于80cm,不涉及管線、建筑物及構筑物;
B重大塌方:塌方高度大于80cm,且表面有大量滲水,或塌方影響周圍管線、建筑物及構筑物安全。
2.2一般塌方
在塌方出現后立即向工區經理匯報,工區經理向項目經理及駐地監理匯報,項目經理立即到達現場,會同總工程師采取應急措施,閑雜人員立即撤離施工現場,搶險物資迅速到位,總工會同現場監理進行原因分析,確定處理方案。處理措施如下:
(1)當塌方段有滲水時,采用塑料管對滲水進行引流處理,防止滲水軟化塌方土體,引起連續塌方事故。
(2)用方木、工字鋼支撐塌方掌子面,及時掛網噴射10cm厚C20混凝土封閉塌方土體并對距離掌子面5米范圍內初期支護采用工字鋼支撐進行加固,噴射混凝土封閉后在塌方段徑向打設φ32注漿小導管。
(3)待土體達到強度后方可破開工作面,開挖過程中采取增加小導管數量,調整超前支護注漿的漿液類型、配比及注漿壓力、持壓時間等措施,控制開挖進尺,避免開挖臨空時間過長,以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
2.3重大塌方
當重大塌方發生后,事故發現者通過聲光報警器第一時間將訊息傳遞到地面指揮系統,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1)現場發現人員立即通知隧道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通知停止隧道繼續開挖,并報告給項目經理和項目技術負責人;現場工區經理暫時指揮現場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護現場,及時搶救傷員和財產,并在3分鐘內電話通知應急小組組長,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生時間、有無傷亡、是否需要派救護車、消防車或警力支援到現場實施搶救,如需可直接撥打120、
110等求救電話。同時組織疏散事故區域的施工人員,除搶險人員外,其余工作人員均撤出。在人員疏散時,應告知大家保持鎮定,安排好先后順序,按照所處位置有秩序的撤出,避免由于工人對情況不明,造成慌亂,在撤出時人員擁擠,造成人員傷害。
(2)現場當時指揮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調集木方工字鋼等應急物資,安排人員對坍塌附近區域進行臨時支護避免連續塌方。
(3)工區經理立即向項目經理部及駐地監理匯報,項目經理立即到達現場,會同總工程師采取應急措施,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項目經理部接到報告后立即向總監辦、業主代表報告,項目總工會同業主及設計代表進行原因分析,提出處理方案。
應急小組組長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在最短時間內通知應急小組成員趕赴事故現場查看事故情況,在最短時間內以小組名義通知小組相關成員和相關方。
(4)搶險組組織有關人員清理土方或雜物,如有人員被埋,采用人工方式挖開土,不得使用鐵鎬頭等堅硬銳利的工具作業,以防止二次傷害,當發現被掩埋人員時,不應使用工具,用手把土刨開,將被掩埋人員拉出,放在擔架上迅速轉移至安全區域,由救護人員進行救護,并送往醫院。
(5)涉及到管線、建筑物時應通知相關單位對事故現場附近管線、建筑物進行排查,發現管線斷、裂等情況,立即進行處理,以免對周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發現周邊建筑物開裂、傾斜等情況時,立即與建筑物業主聯系,疏散建筑物內居民,現場立即對建筑物進行支撐、注漿等加固措施,以確保周邊建筑物的安全,將附近居民的損失降到最低。
(6)塌方處理全過程,搶險人員隨時觀察塌方情況,防止塌方傷人。必須確保通訊暢通,并對處理情況、圍巖變化情況、人員及機械設備狀況等及時上報,在搶險有困難或需要救援時,以便領導決策,及時提供救援。應急處理措施如下:
1)在報告的同時,立即組織向事故現場調配所備用的搶險機械設備、搶險物資及人員,以配合專業隊伍進行搶險工作。當險情危及重大設備及人生安全時,人員、設備盡快撤離危險區。?
2)項目部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義務救助隊隊員進行救助工作,并組織醫護人員趕赴現場救治受傷人員,情況緊急時向距項目部最近的醫院求助。在事故發生時,項目部一切人員、物資和車輛聽憑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調遣指揮,盡可能的將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3)當塌方段有滲水時,采用塑料管對滲水進行引流處理,防止滲水軟化塌方土體,引起連續塌方事故。
(7)警戒保衛組應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維護現場治安秩序。并保證救援通道的暢通,派人在大門口或關鍵路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