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力安全注意事項

電力安全注意事項

2024-07-23 閱讀 6544

一、人身與帶電體間的安全距離要求

1、海拔500m以下,500kV線路帶電作業安全距離3.2m,但不適用于500kV緊湊型線路。海拔在500m~1000m時,500kV取3.4m

2、330kV線路帶電作業安全距離為2.2m。

3、750kV安全距離,其中海拔1000m以下為5.2m,海拔2000m以下為5.6m。

4、1000kV安全距離,,邊相為6.0m,中相為6.8m

二、進入電纜隧是的要求

電纜隧道應有充足的照明,并有防火、防水、通風的措施。電纜井內工作時,禁止只打開一只井蓋(單眼井除外)。進入電纜井、電纜隧道前,應先用吹風機排除濁氣,再用氣體檢測儀檢查井內或隧道內的易燃易爆及有毒氣體的含量是否超標,并做好記錄。電纜溝的蓋板開啟后,應自然通風一段時間,經測試合格后方可下井溝工作。電纜井、隧道內工作時,通風設備應保持常開,以保證空氣流通。在通風條件不良的電纜隧(溝)道內進行巡視時,工作人員應攜帶便攜式有害氣體測試儀及自救呼吸器。

三、電氣安全基礎

1、安全電壓

在各種不同環境條件下,人體接觸到有一定電壓的帶電體后,其各部分組織(如皮膚、心、臟、呼吸器官和神經系統等)不發生任何損害時,該電壓稱安全電壓。

2、安全電流

0.6mA~1.5mA手指開始感覺發麻無感覺

2mA~3mA手指感受覺強烈發麻無感覺

5mA~7mA手指肌肉感覺痙攣手指感灼熱和刺痛

8mA~10mA手指關節與手掌感覺痛,手已難以脫離電源,但尚能擺脫電源感灼熱增加

20mA~25mA手指感覺劇痛,迅速麻痹,不能擺脫電源,呼吸困難灼熱更增,手的肌肉開始痙攣

50mA~80mA呼吸麻痹,心房開始震顫強烈灼痛,手的肌肉痙攣,呼吸困難

90mA~100mA呼吸麻痹,持續3min后或更長時間后,心臟麻痹或心房停止跳動呼吸麻痹

3、影響電流對人體傷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有電流的大小,人體電阻,通電時間的長短,電流的頻率,電壓的高低,電流的途徑,人體狀況。

4、短路電流指電氣線路中相線與相線,相線與零線或大地,在未通過負載或電阻很小的情況下相碰,造成電氣回路中電流大量增加的現象。

5、短路后的危害

短路電流使短路處甚至使整個電路過熱,會使導線的絕緣層燃燒起來,并引燃周圍建筑物內的可燃物

6、安全用電十忌

保險絲切忌用銅絲或鐵絲代替;

更換或擦拭燈泡、燈管時,切忌用濕手、濕布;

檢修或更換燈頭,切忌用手觸及;

電線破損,切忌用傷濕膏代替絕緣膠布包裹;

切削帶電的電線,切忌用普通剪刀;

鋪設墻壁暗線,切忌用單根電線或軟線;

如遇電器發生火災,切忌直接用水滅火;

安裝8W臺燈,切忌將鎮流器直接固定在金屬外殼上;

臺扇、落地扇以及洗衣機、電冰箱等電氣切忌用兩孔電源插頭,并要安裝可靠的地線;

發現有人觸電,切忌用手直接去拉救。

7、低壓帶電檢修工作應注意以下問題:

1)低壓帶電工作應設專人監護,使用有絕緣柄的工具,工作時站在干燥的絕緣物上進行,并戴手套和安全帽。必須穿長袖衣工作,嚴禁使用挫刀、金屬尺和帶有金屬的毛刷、毛撣等工具。

2)高、低壓線同桿架設,在低壓帶電線路上工作時,應先檢查與高壓線的距離,采取防止誤碰帶電高壓部分的措施。

3)在低壓帶電導線未采取絕緣措施時,工作人員不得穿越。在帶電的低壓配電裝置上工作時,應采取防止相間短路和單相接地的隔離措施。

4)上桿前應分清相、零線,選好工作位置。斷開導線時,應先斷開相線,后斷開零線。搭接導線時,順序應相反。一般不應帶負荷接線或斷線。

5)人體不得同時接觸兩根線頭。

6)帶電部分只允許位于工作人員的一側。

8、電氣引燃、引爆的主要原因

1)、火災和爆炸事故往往導致重大的人身事故和設備事故。電氣火災和爆炸事故在火災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逐年上升。電氣線路、電動機、油浸電力變壓器、開關設備、電燈、電熱設備等電氣設備,由于其結構、運行各有其持點,火災和爆炸的危險性和原因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看,除設備缺陷、安裝不當等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外,在運行中,電流的熱量和電火花或電弧是引起火災和爆炸最為多見的原因。

2)、電氣設備運行之中總是要發熱的。正確設計、正確施工、正確運行的電氣設備,在穩定運行時,發熱與散熱是平衡的,其最高溫度和最高溫升都不會超過某一允許范圍。但當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遭到破壞時,發熱量增加,溫度升高,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引起火災。短路、過載、接觸不良、鐵芯發熱、散熱不良以及漏電等都可能引起電氣設備過度發熱,產生危險的溫度。

?3)、電火花是電極間的擊穿放電,電弧是大量的火花匯集成的。一般電火花的溫度很高,特別是電弧,溫度可高達3000~6000℃,因此,電火花和電弧不僅能引起可燃物燃燒,還可能使金屬熔化、飛濺,構成危險的火源。在有爆炸危險的場所,電火花和電弧更是一個十分危險的因素。電火花可分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是指電氣設備正常工作時或正常操作過程中產生的火花。事故火花是線路或設備發生故障時出現的火花,以及由外來原因產生的火花,如雷電火花、靜電火花、高頻感應電火花等。

9、雷擊對生命和財產的危害大致有下面三種情況:?

?1)、直接雷擊。是雷電直接擊中人、畜或建筑物產生熱的或機械的破壞,造成人身傷亡,建筑物劈裂和引起火災等的危害事故。直接雷擊還會在無避雷設備或避雷設備裝置不完善時,發生危險的高電壓、跨步電壓(當雷電流經過接地裝置向地面流散時,接地裝置附近引起的電位分布不均勻,如有人、畜在這里走動,前后腳所受的電壓相差很大,兩腳之間的電壓差就叫做跨步電壓)、接觸電壓(人接觸到雷電流經過的地方,或接觸到因雷電流引起電感應的金屬物所受到的電壓)而可能引起人身傷亡。

?2)、感應雷擊。當附近地區發生雷擊時,由電磁場作用而引起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這兩種感應雷的破壞作用雖次于直接雷擊,但仍會造成火災和傷亡事故。

?3)、由架空線傳來的危險電壓。各種電力、照明、電訊等使用的架空線都可能把高壓引入室內,這些高電壓或由于感應而產生或由于附近有落雷而引起。上海受到這種破壞的為數較多,如電車遭受雷擊,許多室內電表被擊毀,都是由于架空線引入的高電壓所引起的。因此,如何防止從架空線上引入危險電壓和防止雷擊以避免雷害,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4)、可見,雷電引發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相當嚴重的,要采取預防措施,首先應了解易遭雷擊的建筑物和部位:高聳或孤立的建筑物,或雖有避雷設備但裝備不善的房屋;沒有良好接地的金屬屋頂;潮濕地區的建筑物、樹木等;由于煙氣的導電性,使煙囪特別易遭雷擊;建筑物上有無線電天線而又沒有避雷器和沒有良好接地的地方;內部潮濕的建筑物;沒有裝設避雷設備或接地不良的易揮發性的地上貯油罐;郊區雷擊比市區多;平屋面雷擊部位往往發生在四角上,對有坡度的屋面一般打在屋脊山墻上。

?5)、人避免雷擊的方法?

(1)在雷雨時,人不要靠近高壓變電間、高壓電線和孤立的高樓、煙囪、電桿、大樹、旗桿等,更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大樹下躲雨。

(2)不能撐用金屬立柱的雨傘。在郊區或露天操作時,不能使用金屬工具,如鐵撬棒等。

(3)不要穿潮濕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屬商品的貨垛上。

?6)、建筑物上裝設避雷裝置?

它主要是將雷電流引入大地而消失,有時由它自身來接受雷的放電,有時它承受了雷擊而保護了建筑物。避雷裝置根據建筑物的要求不同,分別有獨立裝置和裝在建筑物頂上的兩種形式。它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構成:

(1)接受電的導體,簡稱為雷電接受器,是雷電裝置的最高部分。目前采用的有避雷針、避雷線、避雷帶、避雷網,以及避雷帶和避雷短針相結合的一種形式。

避雷針的保護范圍,一般其外側保護角不應大于45度。

避雷針一般不超過1.5m。獨立避雷擊高度可達20-30m。木制的獨立避雷針也可達15-25m高。

(2)引導線,是避雷保安裝置的中段部分,上連接雷電接受器,下連接地裝置。其材料可采用扁鐵。為了防銹,焊接后立即刷漆,一殷引導線裝接在室外,一個建筑物不少于兩根。如鋼鐵制作的獨立避雷針可省去引導線。木制獨立避雷針須沿木桿裝設引導線。鋼筋混凝土建筑物內的鋼筋也可利用作為引導線,效果較好,既可靠又經濟。引導線避免用絞線,因時間長久后,絞線容易造成空隙而在雷擊時產生跳隙火花。安裝時最好用直線,如必要有彎頭時,須大于90度,這樣可以防止雷擊產生火花。

(3)接地裝置,即接地極,是避雷保安裝置最底下的部分。必須根據建筑物的性質,決定其接地電阻值。在選擇接地裝置地點時,應首先考慮跨步電壓對人身反擊,最好選擇人少偏僻之處。不可能時,可做均壓網或用環狀接地。所謂均壓網,是在接地極上面加一鋼筋網。所謂環狀接地,是把接地極用三組以上連接起來,也可利用自來水管和樁基基礎作天然接地線,但必須符合電阻值等的要求。

篇2:防護手套使用注意事項范本

防護手套的品種很多,根據防護功能來選用。首先應明確防護對象,然后再仔細選用。如耐酸堿手套,有耐強酸(堿)的、有耐低濃度酸(堿),而耐低濃度酸(堿)手套不能用于接觸高濃度酸(堿)。切記勿誤用,以免發生意外。

防水、耐酸堿手套使用前應仔細檢查,觀察表面是否有破損,采取簡易辦法是向手套內吹口氣,用手捏緊套口,觀察是否漏氣。漏氣則不能使用。

絕緣手套應定期檢驗電絕緣性能,不符合規定的不能使用。

橡膠、塑料等類防護手套用后應沖洗干凈、涼干,保存時避免高溫,并在制品上撒上滑石粉以防粘連。

操作旋轉機床禁止戴手套作業。

篇3:安全帽選購使用注意事項

生產過程中,意外的墜落物傷及作業人員的事故時有發生。

在建筑、礦山、冶金、石油勘探、隧道工程、森林采伐等作業場所都存在發生墜落物傷害作業人員的可能。

這類事故發生突然,不及閃躲。事故發生時,頭部傷害造成死亡和重傷的危險性最大。

頭部一旦受到沖擊傷害就可能引起腦震蕩、顱內出血、腦膜挫傷、顱骨損傷等嚴重傷害,從而造成人體機能障礙,輕則致殘,重則危及人員生命。

因此,在以上作業場所作業的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

什么是安全帽

對人體頭部受墜落物及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傷害起防護作用的帽子稱為安全帽。

由帽殼、帽襯、下顎帶及其他附件組成。

帽殼由殼體、帽舌、帽沿、頂筋等組成,帽襯是帽殼內部部件的總稱,由帽箍、吸漢帶、襯帶及緩沖裝置等組成,下顎帶是系在下巴上、起固定作用的帶子,由系帶和鎖緊卡組成。

安全帽的防護作用在于:

當作業人員頭部受到墜落物的沖擊時,利用安全帽帽殼、帽襯在瞬間先將沖擊力分解到頭蓋骨的整個面積上,然后利用安全帽的各個部位:帽殼、帽襯的結構、材料和所設置的緩沖結構(插口、拴繩、縫線、緩沖墊等)的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和允許的結構破壞將大部分沖擊力吸收,使最后作用到人員頭部的沖擊力降低到4900N以下,從而起到保護作業人員的頭部不受到傷害或降低傷害的作用。

安全帽的分類:

安全帽是個人防護用品中生產量大、用途廣泛的重要防護用品之一,品種類型較多,結構形式多種多樣。

按安全帽的用途可劃分為一般作業類和特殊作業類兩種。

一般作業類安全帽:具有一般沖擊防護性能,用于存在沖擊傷害的作業場所,如建筑、造船作業等。

特殊作業類安全帽:除具有一般沖擊防護性能外還具有特殊防護需要的作業場所,如靜電防護、側向剛性防護、阻燃防護、低溫防護等。

依據帽殼的材料可劃分為塑料安全帽、玻璃鋼安全帽、膠質安全帽、竹編安全帽、鋁合金安全帽

前四種材料的安全帽生產企業較多,生產量較大,被廣泛使用,鋁合金安全帽生產,使用較少。

按照安全帽沿尺的大小可劃分為無沿、小沿、中沿、和大沿。

無論安全帽的材料、結構有何差異,按照安全帽的使用類別其技術要求是相同的。

材料

1、帽殼材料

安全帽的帽殼材料主要有合成樹脂、金屬、膠質、塑料。

帽殼材料對安全帽整體抗擊性能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應根據不同結構形式的帽殼選擇合適的材料。

合成樹脂材料:

目前國內廣泛采用的材料,其種類有不飽和樹脂、聚碳酸酯、ABS、高分子聚乙烯、改性聚丙稀等,采用這些材料制作的安全帽具有較好的抗沖擊性能,并且重量輕、外觀質量較好,具有多種結構形式可供選擇。

金屬材料(如鋁合金)制作的安全帽:

其抗沖擊性能不如塑料和玻璃鋼安全帽,這種安全帽不能在有觸電危險的作業場所使用。

膠質材料的安全帽:

具有良好的抗沖擊性、剛性、耐高溫性、耐腐蝕性和抗靜電性,長期以來是井下礦工用安全帽的首選。

用竹條制作安全帽:

我國特有的一種材料,早些年在我國南方采用的較多。

竹條編制的安全帽韌性較好,具有較好的抗沖擊性能,透氣性能最好,抗穿刺性能較差,一般在帽殼頂部加鋼板增強其穿刺性能。

竹條安全帽不耐燃燒,不能在有火源的作業場所使用,且竹條安全帽是手工編織,質量不易保證。

近年我國竹編安全帽的數量越來越少。

2、帽襯材料

安全帽帽襯的材料主要有高、低壓聚乙烯,合成纖維,棉織帶等。

帽襯材料應具有較好的強度和抗沖擊性,應對皮膚無害和過敏影響,選擇帽襯材料時應考慮與帽殼性能的協調和配合。

技術要求

1,尺寸要求

安全帽的尺寸要求為:帽殼內部尺寸、帽舌、帽沿、垂直間距、水平間距、佩戴高度、突出物和透氣孔。

其中垂直間距和佩戴高度是安全帽的兩個重要尺寸要求。

垂直間距是指安全帽在佩戴時,頭頂最高點與帽殼內表之間的軸向距離(不包括頂筋的空間)。

尺寸要求是25毫米~50毫米。

佩戴高度是指安全帽在佩戴時安全帽側面帽箍底邊至頭頂最高點的軸向距離。

尺寸要求是80毫米~90毫米。

垂直間距太小,直接影響安全帽佩戴的穩定性,這兩項要求任何一項不合格都會直接影響到安全帽的整體安全性。

2,重量要求

在保證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安全帽的重量越輕越好,可以減少作業人員長時間佩戴引起的頸部疲勞。

小沿、中沿、卷沿安全帽的重量不應超過430克;

大沿安全帽的重量不應超過460克;

防寒安全帽的重量不應超過690克(以上重量要求均不包括附加的部件)。

3,安全性能要求

安全性能是指安全帽的防護性能,包括基本性能要求和特殊性能要求,是判定安全帽產品合格與否的重要指標。

安全帽標準GB2811-1989中明確規定了安全帽產品應達到的要求。

這些性能要求是產品必須達到的指標,無論是生產者、使用者還是營銷者都應以此為依據判定安全帽是否可以出廠、銷售和使用。

產品合格標準國家對安全帽實行工業生產許可證管理和安全標識管理。

GB2811-89《安全帽》標準是強制性執行的標準。

安全帽產品的生產企業必須通過主管部門的體系審查和認可,必須具備生產設備、工裝設備,必要的環境條件和設施,產品檢驗設備、質量管理人員、檢驗人員、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組織生產的能力,質量管理和控制能力,出廠檢驗的能力。

企業生產的每一批產品必須經抽樣檢驗合格后才能出廠。

企業在其出廠的產品上應加貼含有如下信息的標簽和類別:

㈠品名和類別;

㈡企業名稱、地址;

㈢制造年、月;

㈣出廠合格證;

㈤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的標記;

㈥產品執行的標準;

㈦法律、法規要求標注的內容。

依據國家經貿委于2000年3月6日發布的《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試行)》,涉及配備安全帽的典型工種包括:

鑄造工、電工、爐前工、冷作工、筑路工、石油鉆井工、采煤工等25個典型工種。

每一個典型工種還有許多相近工種,如:電工由32個相近工種,爐前工有145個相近工種。

企業應按照標準中防護用品的配備安全帽,作業人員也可以按照其中的規定提出配備要求。

產品選擇標準使用者在選擇安全帽時,應注意選擇符合國家相關管理規定、標志齊全、經檢驗合格的安全帽,應檢查其近期檢驗報告。

并且要根據不同的防護目的選擇不同的品種,如:

帶電作業場所的使用人員,應選擇具有電絕緣性能并檢驗合格的安全帽;

在低溫環境作業時,應選擇具有低溫防護性能并檢驗合格的安全帽。

否則就不能滿足所需防護的要求。

使用和保管不正確的配戴會導致安全帽在受到沖擊時起不到防護作用。

據有關部門統計,墜落物傷人事故中15%是因為安全帽使用不當造成的。

所以,不能認為戴上安全帽就可以使頭部不受傷害。

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使用之前應檢查安全帽的外觀是否有裂紋、碰傷痕及、凸凹不平、磨損,帽襯是否完整,帽襯的結構是否處于正常狀態,安全帽上如存在影響其性能的明顯缺陷就及時報廢,以免影響防護作用。

2、使用者不能隨意在安全帽傷拆卸或添加附件,以免影響其原有的防護性能。

3、使用者不能隨意調節帽襯的尺寸,這會直接影響安全帽的防護性能,落物沖擊一旦發生,安全帽會因佩戴不牢脫出或因沖擊后觸頂直接傷害佩戴者。

4、佩戴者在使用時一定要將安全帽戴正、戴牢,不能晃動,要系緊下顎帶,調節好后箍以防安全帽脫落。

5、不能私自在安全帽傷打孔,不要隨意碰撞安全帽,不要將安全帽當板凳坐,以免影響其強度。

6、經受過一次沖擊或做過試驗的安全帽應作廢,不能再次使用。

7、安全帽不能在有酸、堿或化學試劑污染的環境中存放,不能放置在高溫、日曬或潮濕的場所中,以免其老化變質。

8、應注意在有效期內使用安全帽,植物枝條編織的安全帽有效期為2年,塑料安全帽的有效期限為2年半,玻璃鋼(包括維綸鋼)和膠質安全帽的有效期限為3年半,超過有效期的安全帽應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