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站鍋爐爐外小管道爆破原因預防措施
火電廠中,除了鍋爐本體的受熱面管子之外,還有大量DN≤150mm的高溫高壓小管道,這類受監小管道通常與汽包、聯箱、爐外大管道、汽機本體范圍內的管道相連,其運行中或事故停機狀態下的工作溫度大于450℃或工作壓力大于5.9MPa,主要起著聯通、測量、排放和取樣等作用。長期以來,電廠及鍋爐監檢部門對爐外小管道的施工、運行、維修等方面重視不夠,為機組的安全生產留下了嚴重隱患。
爐外小管道具有種類較多、數量較大、分布范圍較廣的特點,實際工作中容易疏忽對其的監管。近年來爐外小管道爆管事故呈頻繁發生的態勢,據統計,2000年全國電力系統共發生爐外管道爆破事故6起,死亡4人,教訓非常深刻。爐外管道爆破殺傷力很大,后果難以控制,一旦發生爆破事故,往往對現場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構成巨大的威脅,嚴重時甚至發生惡性事故,影響機組的安全,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爐外小管道爆破事故的成因
爐外小管道爆破主要有焊縫爆破和沖刷、腐蝕減薄爆破兩種。在設計、施工、運行及檢修等各個環節上質量把關不嚴,是導致爐外小管道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
1.1設計方面的原因
按設計慣例,DN≤80mm的管道,鍋爐廠及設計院均不提供施工布置圖,而施工單位往往也不進行二次設計,管道的安裝位置只能根據現場的實際條件決定。按此施工,可能會產生兩方面的缺陷:一是管道支承不合理,或直管段過長,造成管子受熱時膨脹受阻,導致焊縫產生應力裂紋;二是彎頭過多,管路過長,流動阻力大,管內介質溫降過大,不同溫度的介質匯合后容易造成高溫主管或設備產生熱疲勞裂紋。另外,在設計疏水、排污等管道時,閥門后的管道材料按降溫降壓考慮,造成閥門前、后管段的材質不一致,這就滿足不了熱態啟動及主汽溫急劇下降事故發生時的使用要求。
1.2施工方面的原因
(1)管道安裝工藝不良
管子對口處錯口,沖刷減薄后焊口爆破;過熱器不銹鋼取樣管等的焊接普遍采用火焰焊對接方法,造成焊縫質量差。
(2)管道加工質量差
管子冷彎后彎曲半徑過小、橢圓度和波浪度偏大,造成有效通徑減小,彎頭處容易因沖刷減薄而爆破。
(3)質量檢驗要求不嚴
施工規范DL5007-92焊接篇明確將鍋爐水壓范圍內的*76mm以下的疏水、放水、排污、取樣管子定為Ⅲ類接頭,即一次或二次門后的施工焊縫僅作外觀檢查,不作探傷;與主蒸汽管相連的疏水管,被誤認為只作啟動疏水,將其劃為Ⅱ類焊接接頭,僅按5%的檢驗量控制檢驗,造成檢驗率大大低于50%,這些焊縫的質量均無法保證管道在高溫高壓下的使用要求。
1.3運行維修方面的原因
(1)監督管理不嚴
運行、檢修單位對爐外小管道安全運行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將爐外小管道納入監督檢查范圍,致使管道嚴重腐蝕、沖刷減薄和閥門泄漏等缺陷長期存在。
(2)檢修質量不高
檢修單位力量不足,焊接、金屬檢驗水平不高,大、小修時只重視鍋爐本體及壓力容器,忽視爐外小管道,檢修質量難以保證。
(3)超期服役普遍
按《電力工業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規程》(DL647-1998)的規定,與過熱器出口聯箱、集汽聯箱、主蒸汽管相連的小口徑管、彎頭、三通和閥門,運行105h以上,應全部更換。
2爐外小管道爆破事故的預防措施
2.1對爐外小管道的安全運行給予充分的重視
生產單位必須轉變觀念,統一思想,充分認識爐外小管爆破事故的危害性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必要性,加大管理力度,摸清爐外小管道的實際工作狀況,堵塞漏洞,遏止爐外小管惡性爆管事故的發生。
2.2加強對設計、施工等環節的管理
在設計、施工時,要把爐外小管道與相應等級的母管、閥門前與閥門后的管子同等對待,提高小管道的安裝檢修工藝和質量驗收標準,加強焊縫探傷和安裝工藝的檢查和監督,把安全、質量隱患消滅在初始階段。
2.3加強生產運行階段的監檢
電廠應將在役爐外小管道納入廠金屬監督范圍,研究制定出爐外小管的監督方法、周期和標準,結合大、小修付之實施。特別是管道焊縫、彎頭、閥門、支吊架等薄弱環節,是金屬監督和定期檢驗的重點部位。對爐外小管的監檢要形成制度,使其安全運行切實得到保障。
2.4更換處理不合格的管段
對爐外小管道進行普查,對于腐蝕、沖刷減薄超標、焊縫缺陷超標的管道或管件,應進行更換或消缺處理;對于從過熱器出口聯箱、集汽聯箱引出的空氣、疏水、壓力信號等小口徑管,以及與主蒸汽管相聯的小管道、彎頭、三通和閥門,運行105h以上的,作全部更換處理。(彭景強)
篇2:石方爆破施工安全預防措施與應急方案
石方爆破施工安全預防措施與應急方案
一、主要事故隱患:爆炸、飛石傷人事故
二、預防安全措施
1、嚴防爆炸、飛石傷人,設專人觀察,配備報警所需的通信工具及口哨。
2、爆炸工程的施工方案必須報請當地公安機關批準后,方能組織實施。
3、爆破工作設專人指揮,規定明確的預告,起爆和解除警戒的信號。在確定的危險區邊界設置明顯的標志,警戒區四周派警戒人員負責。警戒區內的人、畜必須全部撤離。
4、爆破工程的作業人員,必須經公安機關或公安機關指定的部門考試合格后持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核發的有效證件,才能參加施工進行操作。
5、爆破點距村莊太近時,必須采取防震措施:一是分散爆破點,二是減少裝藥量;三是采用表層震動爆破法,減輕震動波。
5、爆破點上空有高壓走廊橫穿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在采取防護措施的同時,在爆破點上用草袋,膠管布和安全網三層覆蓋,并將網繩用鋼纖固定在石縫中,保證爆破碎石飛擲高度,確保高壓走廊的安全運行。
6、在爆破現場的專設的加工棚(房)內制作爆藥包。棚內不準有電氣、金屬、無關人員不得入內。
7、爆破時設專人點清爆破數,核對與裝炮數量是否相符,確認炮響完并過5分鐘后,方準爆破人員進入爆破作業點。
8、每一次爆破作業結束后,對現場進行認真的清理,防止瞎炮和爆炸物的丟失。
9、爆破完畢后,及時清理懸危巖石。
三、應急方案
1、當發生爆炸事故后,第一發現人應及時示警并以最快速度與事故應急小組聯系。接到信息后,安全員拔打"119""120"緊急事故報警電話,項目經理負責指揮,立即疏散危險范圍內的人群,將受傷人員抬至安全地帶,進行包扎等工作,并及時送往醫院,值勤人員,做好安全警戒工作。
2、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拔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同時應急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按分工各負其責,搶救傷員,維持現場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3、當發生電、水、氣通信光纜被損壞事故時,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迅速組織力量封鎖(事故)事件現場,在安全范圍外隔離警戒,同時立即聯系被破壞物所屬部門組織搶救。
4、應急小組對事故進行詳細調查并書面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篇3:爆破施工盲炮排除處理預防措施
1工程概況
2盲炮原因分析
2.1產生短路現象
隧道掘進實現光面爆破技術,周邊孔采用間隔裝藥結構,孔內采用導爆索起爆網路,孔外連接主導爆索與支導爆索搭接長度沒有達到15㎝以上,主導爆索與支導爆索傳爆方向夾角沒有達到小于90?的要求,因此發生短路造成全拒爆。
2.2傳爆雷管采用孔外延時時,先爆炮孔產生的飛石或沖擊波將高段別傳爆雷管的導爆管炸斷而產生拒爆,導致全拒爆。
2.3傳爆雷管爆炸時產生的金屬碎片炸斷炮孔外傳爆的導爆管,導致全拒爆。
2.4起爆或傳爆雷管爆炸能量不夠。
根據經驗,每發雷管最多能可靠起爆10根導爆管左右,如果超過此數量,就有炸斷最外層導爆管而產生拒爆的可能。
2.5起爆和傳爆雷管與導爆管連接不正確,雷管聚能穴應與導爆管的傳爆方向相反,這樣才能確保傳爆。
2.6導爆管進水引起的傳爆中斷。
在裝藥過程中,有些爆破工習慣把過長的導爆管剪去,這樣就使導爆管成為開口,如果在潮濕或淹水條件下施工,導爆管有進水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導爆管與雷管在接口處箍固不牢引起的進水也會產生拒爆。
2.7由于塑料導爆管內壁上涂藥異常,涂藥密度過大,當傳爆至此處時,引起“藥團”爆轟并穿孔,致使爆轟能量部分外瀉,破壞管道效應,引起傳爆中斷;或由于塑料導爆管內壁面上涂藥出現斷藥層而引起傳爆中斷,管內壁面上出現斷藥層距離大于存在管道效應條件下涂藥殉爆距離而使傳爆中斷;或由于雷管質量不符合要求導致拒爆和雷管爆炸而炸藥沒引爆造成半爆。這是器材本身質量缺陷所致。
2.8由于外界機械作用刺穿或壓扁塑料導爆管而引起傳爆中斷;浮石、危石清理不到位石塊掉下砸斷導爆管或拱頂石塊受第一次爆破震動在第二次爆破裝藥后落下砸斷導爆管,從而導致全拒爆。
2.9導火索噴火熔化導爆管、導火索受潮、導火索斷藥或出現死疙瘩、連接處加工不好、雷管進水等引起傳爆中斷,造成全拒爆。
2.10傳爆雷管與導爆管捆扎不牢、不嚴實,造成部分導爆管沒能被引爆。雷管與導爆管連接處沒清洗干凈,泥、水影響爆炸能量作用而導致全拒爆。
2.11裝藥、堵塞作業造成的拒爆,如不連續裝藥造成部分拒爆,裝藥過密,炸藥感度降低,造成拒爆;裝藥、堵塞時操作不當,損壞網路;水孔中將部分炸藥溶解,起爆不了;管道效應造成殘爆,線路接錯。
2.12雷管和炸藥本身質量問題導致雷管爆炸后只引爆部分炸藥造成殘爆。
3盲炮(啞炮)的排除
針對盲炮的危害性,一方面采取技術措施和加強管理避免產生,另一方面在盲炮出現后,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辦法:
(1)盲炮應在當班處理,當班不能處理或未及時處理完畢,應將盲炮情況在現場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繼續處理。處理前由專職安全員設立警戒區域,并在現場設立危險標志,安全員進行值班,無關人員不得進入該區域。
(2)水洗法:用水沖洗孔內藥卷,沖洗稀釋炸藥,然后清出雷管。
(3)補炮法:在盲炮相鄰一定的安全位置(一般距盲炮孔口不小于30㎝)進行鉆孔裝藥重新爆破。若盲炮拋散在碴堆中,應謹慎回收拋散在碴堆中原盲炮中的起爆體。
(4)重新連接起爆法:如孔外線路良好,經檢查確認后,重新連接起爆。
(5)風吹法:在安全距離外,用高壓風管吹出孔內填塞物及炸藥,但應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6)誘爆法:用木、竹或其他不產生火花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輕輕將炮孔內填塞物取出,重新裝入起爆體將其誘爆。
4預防對策
為避免因處理不當造成爆炸事故,需采取如下預防處理措施。
4.1采取的技術措施
(1)選用優質的爆破器材(雷管、炸藥、導火索、導爆索等)。在每炮孔裝兩發雷管,保證每循環準爆,不出現盲炮。
(2)爆破網路必須采用孔內微差爆破,禁止采用孔外微差,以免出現因孔外延時雷管傳爆線受損而造成簇聯盲炮。
(3)孔外均采用即發雷管或同段雷管實現簇聯式并聯連接網路。每簇連接不超過20根導爆管,連接處用毛巾擦干凈,導爆管不得打結和對折。
(4)傳爆雷管用膠布包裹緊密牢固,最好纏10層左右。孔外采用復式連接。
(5)裝藥前應檢查和清孔,起爆體應加工牢固,防止孔中1/4或3/4處,每節藥卷應緊貼,以免出現斷藥發生殘爆的可能。
(6)用導火索起爆時,導火索要與傳爆導爆管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其噴火燒壞導爆管。
(7)連接時,傳爆雷管要正確連接并且保證其起爆能量(每發雷管最多起爆10根導爆管)。雷管聚能穴與導爆管的傳爆方向相反,且離開工作面適當距離,避免炸壞導爆管,引起拒爆。孔外相鄰傳爆雷管要留有足夠的距離,以免相互錯爆或切斷網路。
(8)改變傳統的抬炮(臺階水平孔)爆破方法,采取垂直鉆孔即臺階爆破法,這樣便于發現啞炮。
(9)作業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裝藥過程中要仔細認真,注意不要損壞導爆管。
(10)爆破時,必須有專業的爆破員持證上崗。
(11)施工過程中細心操作,避免外界機械作用刺穿或壓扁導爆管引起傳爆中斷;及時清理浮石、危石等,以免砸斷導爆管造成盲炮。
(12)爆破作業過程中,嚴格按照《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的要求操作。
4.2現場爆破安全管理措施
(1)爆完15min后,爆破員、技術人員及現場管理應親臨掌子面檢查爆破情況,有無大塊,周邊輪廓圓順情況,有無欠挖、盲炮、危石等,發現盲炮及時處理,浮石、危石及時清理,并做好記錄。
(2)盲炮(啞炮)未處理完畢嚴謹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3)出碴時,挖掘(裝載)機司機要小心操作,現場管理人員在現場指揮。因為隧道常用抬炮(臺階水平孔爆破),會出現盲炮,而爆破后,石塊落下,難以發現。所以司機發現未爆的雷管時,要停止作業,告訴爆破員,讓其收起上交集中銷毀,避免外流造成惡性爆炸事故;發現有導爆管時,要輕輕的拽一下,如果拽不出,有可能是拒爆的盲炮,此時要及時告訴爆破員和現場管理人員及爆破工程師,采取有效措施處理盲炮;當發現有突出的石塊未被爆起時,可能存在盲炮,此時不要用挖掘機硬挖,以免積壓使其爆炸,要及時報告相關人員,采取措施處理盲炮。
(3)挖掘(裝載)機清碴時,無關人員一律不得在現場停留,現場管理人員也要在安全距離之外。
(4)出碴完畢應進行測量放樣,同時應對剩下掌子面底部進行檢查,重點是邊墻角和底板孔是否有欠挖和殘爆情況,并做好記錄。
(5)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預防事故發生。
(6)爆破員、現場管理人員、爆破工程師等要認真履行職責,筑牢安全思想防線,增強整體防范意識。建章立制并貫徹執行,保證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