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機電設備設施維護管理規程
機電設備設施盡管組成、構造和性能不同,但管理基本內容是相同的,主要是對機電設備設施的使用、日常養護、維修的管理。而日常養護維修是機電設備設施管理最重要的環節。通過經常性的養護與及時的維修,使設備設施處于正常良好的運行狀態,保證24小時連續供電,并且延長設備設施使用壽命,是設備管理的最終目的。
1.設備管理的原則
(1)以預防為主,堅持日常保養與計劃維修并重,使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狀態。
(2)對設備做到"三好"、"四會"和"五定"。"三好"即用好、修好和管好重要設備;"四會"即維修人員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五定"即對主要設備的清潔、潤滑、檢修做到定量、定人、定點、定時和定質。
(3)實行專業人員修理與使用操作人員修理相結合。以專業修理為主,同時要求設備的使用操作人員進行日常的維護保養和小修。
(4)完善設備管理和定期維修制度,制定科學的保養規程和各設備的應急處理措施,完善設備資料和維修登記卡片管理,合理制定定期維修計劃。
(5)修舊利廢,合理更新,降低設備維修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2.維修保養方案
(1)日常維護保養。操作維修人員根據要求用檢測儀表或人的感覺器官,對設備的關鍵部位進行檢查,發現小故障及時排除,并做好記錄。操作人員每班巡視兩次,維修人員每周檢查一次。
(2)一級保養。維修人員對設備進行局部解體,進行清潔調整。
(3)二級保養。維修人員對設備進行全面清洗,部分解體檢查和局部修理,更換或修復磨損件。
(4)中修。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部分解體修理和更換磨損部件,調整部分機構和精度。
(5)大修。對設備全部解體,更換主要部件或修理不合格的零部件。
3.各系統設備設施的管理效果
*供配電系統
(1)保證24小時正常運行,出現故障,立即排除。
(2)設備完好率為98%以上。
(3)投訴處理率為100%。
*給排水系統
(1)建立用水、供水管理制度并落實,積極協助用戶安排合理的用水和節水計劃。
(2)建立給排水設備維修保養制度并嚴格執行,設備和管道系統狀況良好,遇有事故,維修人員及時到位搶修,無大面積跑水事故,供水系統能正常發揮功能,用水設施完好,排水系統通暢。
(3)限水、停水能預先通知用戶。
(4)按規定定期清洗大廈二次供水蓄水設備;設備及周圍環境整潔,有封閉措施;二次供水衛生許可證、水質化驗單、操作人員健康合格證齊全,無二次污染發生。
(5)設備完好率為98%以上。
*消防系統
(1)消防中心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控制中心的消防器材配備齊全,完好無損,隨時啟用。
(2)落實區域消防安全責任人、義務消防人員,定期進行演練,開展消防知識及法規的宣傳教育,保證火災發生率為0。
(3)制定突發性火災等災害方案,設立消防疏散示意圖,緊急疏散通道暢通,照明設備、引路標志完好。
(4)無火災及其它安全隱患。
*智能化系統(閉路監控等)
(1)制訂各系統設備安全運行、崗位責任制并嚴格執行。
(2)定期巡回檢查測試及維修保養,確保各設備運行正常。
(3)確保設備完好率在99%以上。
*空調系統
(1)配備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維修和運行人員持證上崗。
(2)建立規范完善的配電運行制度和維修保養制度并嚴格執行。
(3)中央空調系統安全、正常,保持狀況良好。設備及環境整潔,無嚴重噪聲及滴漏水現象。
(4)有準確完整的中央空調系統檔案資料,各項運行記錄和維修保養記錄齊全,并歸檔保存。
(5)制定切實可行節能運行制度,有明顯節能降耗成果。
(6)系統設備完好率在98%以上。
*電梯系統
(1)電梯維修、保養人員均持證上崗,電梯各種安全檢查審核證件齊全。
(2)嚴密的安全運行和維修保養規章制度落實,各種運行維護保養和巡視檢查記錄齊全歸檔;電梯技術檔案完整。
(3)電梯運行狀態良好,安全設施齊全正常有效,轎廂及機房整潔、通風、照明及其他附屬設施完好。
(4)出現運行故障后,維修人員能在五分鐘內到達現場搶修,每月電梯出現故障次數不超過1次,電梯按規定時間運行,月總故障停機率小于1%。
(5)電梯設備檔案齊全,各種記錄歸檔管理。
*其它公共設施
(1)確保大樓公共設施的完好正常使用。
(2)及時修補損壞設施。
(3)做好巡回檢查記錄。
(4)設備設施完好率達98%以上。
篇2:機電設備管理組安全生產責任制
機電科設備管理組負責全礦的機電設備管理工作,對本崗位的安全工作負責。應熟悉全礦的機電設備數量、現狀和使用情況。
一、崗位職責
第1條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安全生產方針和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指示、指令、法律、法規及各項規章制度,對本崗位安全工作負責。
第2條負責全礦機電設備的使用、租用、調拔及設備臺帳、卡片和牌板的管理工作,做到帳、卡、物相符。
第3條參與編制設備購置計劃,負責組織對新增設備的驗收、編號和入帳工作。
第4條對檢修的設備進行修前鑒定和修后質量驗收,辦理設備交接事宜。
第5條負責檢查、監督、考核各單位的設備使用情況和管理制度執行情況,提出獎罰意見。
第6條新購進的設備嚴格按照《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驗收,對無“生產許可證”,無“安全許可證”,無“防爆檢驗合格證”(防爆設備)的設備不予以驗收。
第7條參加機電事故分析,及時編制設備完好率、待修率、事故率報表,并按時上報。
第8條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責任追究
第9條有下列行為之一者的,給予機電科設備管理組人員警告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章指揮職工和犯人或強令職工犯人違章、冒險作業的;
(二)對職工和犯人屢次違章作業熟視無睹,不加制止的;
(三)對重大事故預兆或者已發現的事故隱患不及時采取措施的;
(四)拒不執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煤礦安全監察人員的安全監察指令的;
第10條煤礦發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機電科設備管理組人員降級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煤礦事故的;
(二)偽造、故意破壞煤礦事故現場的;
(三)阻礙、干涉煤礦事故調查工作,拒絕接受調查取證、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第11條對煤礦的機電設備管理負直接責任。
第12條負責對全礦機電設備使用、調撥和新設備的驗收工作,因管理漏洞導致煤礦使用了不符合規定要求的設備,機電科設備管理組負直接責任。
第13條發現或得知作業地點風量、溫度以及有害氣體不符合標準以及規定要求,但未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的,機電科設備管理組負直接責任。
第14條不能夠經常深入現場,或對現場的機電、運輸設備、設施的防爆性能、完好等檢查不及時,由此造成的后果,機電科設備管理組負主要責任。
第15條在事故調查處理、各級組織的安全檢查(監察)、審查中,故意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的,機電科設備管理組負直接責任。
第16條對于上述負直接責任、主要責任的,應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行政、經濟處罰、追究刑事責任。
篇3:井下機電設備碉室安全管理規定
1.永久性井下中央變電所和井底車場內的其他機電設備硐室,應砌碹或用其他可靠的方式支護。采區變電所應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2.硐室必須裝設向外開的防火鐵門。鐵門全部敞開時,不得妨礙運輸。鐵門上應裝設便于關嚴的通風孔。裝有鐵門時,門內可加設向外開的鐵柵欄門,但不得妨礙鐵門的開閉。
3.從硐室出口防火鐵門起5m內的巷道,應砌碹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護。硐室內必須設置足夠數量的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材。
4.井下中央變電所和主要排水泵房的地面標高,應分別比其出口與井底車場或大巷連接處的底板標高高出0.5m。
5.采掘工作面配電點的位置和空間必須能滿足設備檢修和巷道運輸、礦車通過及其他設備安裝的要求,并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6.變電硐室長度超過6m時,必須在硐室的兩端各設1個出口。
7.硐室內各種設備與墻壁之間應留出0.5m以上的通道,各種設備相互之間,應留出0.8m以上的通道。對不需從兩側或后面進行檢修的設備,可不留通道。
8.帶油的電氣設備必須設在機電設備硐室內。嚴禁設集油坑。
硐室不應有滴水。硐室的過道應保持暢通,嚴禁存放無關的設備和物件。帶油的電氣設備溢油或漏油時,必須立即處理。
9.硐室入口處必須懸掛“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字樣的警示牌。硐室內必須懸掛與實際相符的供電系統圖。硐室內有高壓電氣設備時,入口處和硐室內必須在明顯地點懸掛“高壓危險”字樣的警示牌。
采區變電所應設專人值班。無人值班的變電硐室必須關門加鎖,并有值班人員巡回檢查。
硐室內的設備,必須分別編號,標明用途,并有停送電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