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電設備安全操作方法

機電設備安全操作方法

2024-07-23 閱讀 5281

隨著人們生產生活的日益機械化,機電設備的使用頻率加大。如果能夠用好機電設備,將會使生產過程便捷很多,如果操作不當就會存在安全風險。所以在使用機電設備過程中應該注意按照它的安全操作方法來做。

1、操作機電設備及使用小型電動工具前,應檢查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的電源線和安全防護裝置。電源線破損或安全防護裝置缺損和失效的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未經專業人員更換、修復,不得投入使用。機電設備工作結束,應切斷電源并鎖好開關箱。小型手持式電動工具應交保管室保管。

2、在機電設備工作前必須檢查機械、儀表、工具等,確認完好方準使用;有試運行要求的,應按規定進行試運行,確認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3、施工機械和電氣設備、小型電動工具不得帶'病'運轉和超負荷作業。在機電設備操作中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禁止在機電設備運轉時進行擦洗和修理,作業中嚴禁將頭、手等伸人機械行程范圍內。機電設備修理應由專業人員按照原廠說明書規定的條件或有關標準、規范進行,不得任意使用代用部件或改裝、改造。

4、新機、經過大修或技術改造的機電設備,必須按出廠說明書的要求和現行行業標準《建筑機械技術試驗規程》(jgj34)進行測試和試運轉。

5、施工現場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必須按出廠說明書規定的技術性能、承載能力、使用條件和本規程的有關規定,正確操作,合理使用,嚴禁超載作業或任意變更、擴大使用范圍。按規定需定期檢驗檢測的機電設備的儀表和有關安全裝置,應經具有法定檢驗檢測資格的單位定期檢驗檢測,否則不得使用。

6、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用電,應當符合本規程和有關標準、規范的要求,并應由專業人員安裝、拆除和維修保養。

7、機電設備的管理應做到'定人、定機、定設備',嚴禁不具備專業資格的人員操作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使用前,應對使用人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進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教育。

8、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的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好個人安全防護用品。機械操作人員的衣著應符合安全要求,緊身并束緊袖口,不得系領帶,女工發辮應挽人工作帽內

篇2:機電設備操作管理交接班制度

l、各崗位司機都必須在工作現場進行交接班。

2、接班人必須提前3-5分鐘持操作證到達工作地點。

3、上班人在下班前,必須把設備清擦干凈,機房衛生打掃干凈,記錄、工具、配件、器材點清放好。

4、交接班時,雙方應按操作規程規定共同對設備巡查一次,并做好試運轉工作。

5、交接班完畢,雙方應在交接記錄簿上簽字,經接班人同意后,交班人方可離開工作現場。

6、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不準交班。

(1)接班人末到現場,用電話聯系接班,不交班。

(2)接班人員到達現場,但精神不振或飲酒或有病,不交班。

(3)接班人未經領導批準,隨便找人替班,不交班。

(4)接班人無操作證或有證未帶,不交班。

(5)設備有故障,未排除,不交班。

(6)工具、配件、器材不清、記錄不全,不交班。

7、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不準接班。

(1)設備運轉情況、檢修情況交待不清,不接班。

(2)設備有異聲、異響或其他隱患,不接班。

(3)機房及設備清潔衛生不好,不接班。

(4)工具、配件、器材損壞丟失,不接班。

(5)記錄不齊全或填寫不認真,不接班。

(6)交班人不在現場,不接班。

8、交接班過程中,雙方意見不一致時,應及時報告帶班領導或調度室,由領導裁決。

篇3:建筑施工機電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建筑施工機電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1.機械操作,要束緊袖口,女工發辮要挽入帽內。

2.機械和動力機的底座必須穩固,轉動的危險部位要設防護裝置。

3.工作前必須檢查機械儀表、工具等確認完好方準使用。

4.電氣設備和線路必須絕緣良好,電線不得與金屬物綁在一起;各種電動機具必須按規定接零保護,并設置單一開關;遇有臨時停電或停工休息時,必須拉閘加鎖。

5.施工機械和電氣設備不得帶病運轉和超負荷作業,發現不正常情況應停機檢查,不得在運轉中修理。

6.電氣、儀表、管道和設備試運轉,應嚴格按照單項安全技術措施進行,運轉時不準擦洗和修理,嚴禁將頭手伸入機械行程范圍內。

7.在架空輸電線路下面工作,通過架空輸電線路時應將起重臂落下,在架空輸電線路一側工作時,不集約在任何情況下,起重臂、鋼絲繩或重物等與架空輸電線路的最近距離應不小于下表規定:

輸電線路電壓<1千伏1-20千伏35-110千伏154千伏220千伏

允許與輸電線路的最近距離1.52456

8.行燈電壓不得超過36伏,在潮濕場所或金屬容器內工作時,行燈電壓不得超過12伏。

9.受壓容器應有安全閥、壓力表,并避免暴曬、碰撞;氧氣瓶嚴防沾染油脂;乙炔發生器、液化石油氣,必須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

10.*光或γ射線探傷作業區,非操作人員不得進入。

11.從事腐蝕、粉塵、放射性和有毒作業,要有防護措施,并進行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