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吊管機安全操作規程

吊管機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23 閱讀 6810

1作業前的安全要點

1.1熟悉作業環境:觀察并確認四周及空中無障礙,掌握工作區域地形。如有障礙或地形復雜,應進行風險識別并加以控制。

1.2確認作業對象:熟悉掌握所操作機型的“力矩曲線圖表”(見附件),對作業對象進行判別,確認吊管機能力符合作業要求后,方可進行吊載作業。

1.3啟動前,按《日常檢查維護作業規定》進行檢查。行車制動和卷揚制動應處于鎖定位置,其它操縱桿應處于規定位置,調整駕駛員的座椅,系好安全帶。

1.4設備啟動、行走、吊裝作業前,均應鳴笛示警,觀察并確認有無影響行走和吊裝作業安全的人員。

1.5每次發動機啟動時間不應超過20s,20s內不能啟動,應間隔2min以上,再進行下一次啟動。如果連續3次仍不能啟動,應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啟動。

1.6低溫環境下應采用以下預熱和暖機措施:

1.6.1燃油冷卻液加熱器預熱、外接電源冷卻液加熱器預熱、或燃油(電)熱風機預熱。

1.6.2嚴禁用明火烘烤設備。

1.6.3設備啟動后,應先中低速空載運轉發動機,并空載進行行走、吊桿變幅、吊鉤卷揚升降等動作,待發動機水溫和行走傳動系統、卷揚系統溫度正常后,方可載荷作業。

1.7檢查并確認行走制動和卷揚制動性能良好。

2作業時的安全要點

2.1任何條件下行走、吊載作業或在坡道上待機停放,操作手必須保持高度注意力,專心操作設備,不得離開駕駛座位或從事與操作無關的事情。

2.2吊裝作業時,必須配齊配重并完全展開,重物的重心應盡量保持在最低高度。

2.3一般情況下,應保持設備間安全距離不小于1.2米。特殊的狹窄空間移動設備或吊裝作業,必須有專人指揮,設備間嚴禁人員通行。

2.4快速落鉤功能只限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

2.5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在保證現場人員和作業安全的前提下,應迅速采取緊急停車措施:

A、報警指示燈閃爍,故障燈閃爍,故障警報器鳴響。

B、發動機或者設備其它部位發出異常響聲。

C、發生危及設備或人員安全的其它緊急情況。

2.6設備不應長距離行駛,一次連續行駛距離不應超過3km,并采用低速檔、發動機中轉速以下,以防止支重輪損壞和行走系統非正常磨損。間歇半小時以上,并確認支重輪溫度冷卻后,方可進行下一次行駛。

2.7特殊環境下作業安全要點

2.7.1山區環境下作業

A、作業過程中,嚴禁在坡道上熄火停機。

B、盡可能避免在橫向斜坡操作設備,嚴禁吊管機在10度以上橫向斜坡行走和作業。確需設備在橫向坡斜行走、作業時,應將配重側處于坡上的一側,避免設備重心偏移。如設備產生側滑,應將設備往下坡的方向轉。

C、設備在縱向坡道上行駛和吊載作業:

(1)應與斜坡平行的方向上下坡,提前選好低速檔位,盡可能避免大幅度轉向,嚴禁中途換擋或熄火。

(2)在風險評估允許作業條件下,設備上坡時,應盡可能選擇倒車爬行,下坡時盡可能正向行駛。

(3)下坡時,嚴禁空擋滑行。較大坡度下坡時,應低速檔、低轉速慢行。

D、設備在坡上吊運時,應將重物與設備固定為一體,重物重心盡量下移,避免因重物慣性擺動造成設備傾覆。

E、在坡道上作業時,應降級使用設備的起重和爬坡能力,選擇能力有裕度的設備。

F、在較大坡道上進行吊載作業,應提前在預定位置修建作業平臺,并采取有效的掩擋措施,防止溜車,保證設備正常運轉。

2.7.2溝下作業

A、觀察地質結構,提前分析判斷地耐力,并采取增大坡比等措施,避免管溝塌方,同時根據設備自重和作業對象,保持設備與管溝邊緣的安全距離,必要時進行風險評估。

B、任何情況下,吊鉤和吊桿卷筒上均應至少保留3圈鋼絲繩。

C、溝下作業時,操作人員的視線受到限制,應有專人指揮。

2.7.3水網環境下作業

提前判別地面承載能力和行走路線,地耐力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鋪墊浮板等提高地耐力的有效措施,為吊載作業創造條件。

2.7.4低溫及冰雪環境下作業

A、上下車前,檢查梯子扶手是否清潔,有無冰雪附著,避免摔傷。避免皮膚直接接觸金屬物件,防止凍傷。

B、停機后、行走前,均應檢查清理四輪、履帶上堆積的冰雪。

C、坡道行走和吊裝作業前,應判別確認地面濕滑情況,嚴禁在坡面結冰、表層土質濕滑等地面附著力較低的情況下進行較大坡道行走和吊裝作業。

2.7.5聯合作業

A、操作手應熟悉和遵守指揮旗語、標記和信號。

B、應服從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同步,平穩操作。

C、按設備能力均衡分配載荷,盡可能采用同等吊載能力的設備,嚴禁以小代大聯合作業。

3停車

3.1每班工作結束后,應將設備停放在平坦、堅實的地面。

3.2嚴禁在坡道上長時間停放設備。確需在坡道所修建的平臺長時間停放設備,應采取有效的掩擋措施,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下雨前應將設備行駛至平坦、堅實、地勢較高的位置存放。

3.3停車前,收回配重,提升吊鉤,將吊臂置于接近最大仰角。

3.4停車時,降低轉速,置變速手柄于空檔位置,接合停車(駐車)制動器,發動機中低速運轉5min左右,待發動機冷卻后方可停止運轉,并將蓄電池斷路開關旋至斷開位置。

3.5長期停放,應對設備進行上蓋下墊;至少每兩月進行一次發動機運轉和行走、卷揚動作,時間不少于0.5h,同時按《日常檢查維護作業規程》進行保養維護;拆下蓄電池,對其進行定期充放電。

4運輸

4.1調查行駛路線的限高,根據需要拆除吊桿、排氣管、駕駛室、配重、防翻滾架等附件。

4.2將平板車和吊管機上的冰、雪等易造成溜滑的雜物清除干凈。

4.3裝車時,選擇低速檔平穩倒車爬行,爬行過程中嚴禁轉向,到達平板車承載面后,確需轉向調整重心,應采取“微調”方式,保持設備重心位于平板車縱向中央。

4.4裝車后,將變速桿移至空擋;接合停車(駐車)制動器,停止發動機,斷開并取下起動鑰匙,斷開蓄電池開關,鎖定配重架,包裹發動機排氣管上口。

4.5對設備前后進行有效掩擋,捆綁牢固可靠。

5維修、組裝

5.1維修設備時,應選擇平坦、堅實地面停放設備,并進行有效擋掩。

5.2嚴禁在吊桿和吊鉤下進行總成部件的維修作業,嚴禁在發動機運轉時進行設備底部保養和維修作業,嚴禁在設備行駛時進行任何修保作業。

5.3對吊桿和吊鉤滑輪組進行保養和維修時,應將吊桿或吊鉤放低,與地面接觸牢固,必要時應采取固定或掩墊措施。

5.4保養和維修作業時,嚴禁使用汽油等易燃溶劑清洗配件;應與設備高溫、高壓和旋轉部位及腐蝕性液體保持距離,避免造成對人員傷害;回收并有效處置廢棄物,防止污染環境。

5.5組裝設備時,應選擇平整、空曠的場地。配備適合的吊裝設備、安裝工具和輔助材料(如潤滑脂)。組裝后應進行試機調試,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篇2:吊管機安全操作規程

1作業前的安全要點

1.1熟悉作業環境:觀察并確認四周及空中無障礙,掌握工作區域地形。如有障礙或地形復雜,應進行風險識別并加以控制。

1.2確認作業對象:熟悉掌握所操作機型的“力矩曲線圖表”(見附件),對作業對象進行判別,確認吊管機能力符合作業要求后,方可進行吊載作業。

1.3啟動前,按《日常檢查維護作業規定》進行檢查。行車制動和卷揚制動應處于鎖定位置,其它操縱桿應處于規定位置,調整駕駛員的座椅,系好安全帶。

1.4設備啟動、行走、吊裝作業前,均應鳴笛示警,觀察并確認有無影響行走和吊裝作業安全的人員。

1.5每次發動機啟動時間不應超過20s,20s內不能啟動,應間隔2min以上,再進行下一次啟動。如果連續3次仍不能啟動,應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啟動。

1.6低溫環境下應采用以下預熱和暖機措施:

1.6.1燃油冷卻液加熱器預熱、外接電源冷卻液加熱器預熱、或燃油(電)熱風機預熱。

1.6.2嚴禁用明火烘烤設備。

1.6.3設備啟動后,應先中低速空載運轉發動機,并空載進行行走、吊桿變幅、吊鉤卷揚升降等動作,待發動機水溫和行走傳動系統、卷揚系統溫度正常后,方可載荷作業。

1.7檢查并確認行走制動和卷揚制動性能良好。

2作業時的安全要點

2.1任何條件下行走、吊載作業或在坡道上待機停放,操作手必須保持高度注意力,專心操作設備,不得離開駕駛座位或從事與操作無關的事情。

2.2吊裝作業時,必須配齊配重并完全展開,重物的重心應盡量保持在最低高度。

2.3一般情況下,應保持設備間安全距離不小于1.2米。特殊的狹窄空間移動設備或吊裝作業,必須有專人指揮,設備間嚴禁人員通行。

2.4快速落鉤功能只限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

2.5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在保證現場人員和作業安全的前提下,應迅速采取緊急停車措施:

A、報警指示燈閃爍,故障燈閃爍,故障警報器鳴響。

B、發動機或者設備其它部位發出異常響聲。

C、發生危及設備或人員安全的其它緊急情況。

2.6設備不應長距離行駛,一次連續行駛距離不應超過3km,并采用低速檔、發動機中轉速以下,以防止支重輪損壞和行走系統非正常磨損。間歇半小時以上,并確認支重輪溫度冷卻后,方可進行下一次行駛。

2.7特殊環境下作業安全要點

2.7.1山區環境下作業

A、作業過程中,嚴禁在坡道上熄火停機。

B、盡可能避免在橫向斜坡操作設備,嚴禁吊管機在10度以上橫向斜坡行走和作業。確需設備在橫向坡斜行走、作業時,應將配重側處于坡上的一側,避免設備重心偏移。如設備產生側滑,應將設備往下坡的方向轉。

C、設備在縱向坡道上行駛和吊載作業:

(1)應與斜坡平行的方向上下坡,提前選好低速檔位,盡可能避免大幅度轉向,嚴禁中途換擋或熄火。

(2)在風險評估允許作業條件下,設備上坡時,應盡可能選擇倒車爬行,下坡時盡可能正向行駛。

(3)下坡時,嚴禁空擋滑行。較大坡度下坡時,應低速檔、低轉速慢行。

D、設備在坡上吊運時,應將重物與設備固定為一體,重物重心盡量下移,避免因重物慣性擺動造成設備傾覆。

E、在坡道上作業時,應降級使用設備的起重和爬坡能力,選擇能力有裕度的設備。

F、在較大坡道上進行吊載作業,應提前在預定位置修建作業平臺,并采取有效的掩擋措施,防止溜車,保證設備正常運轉。

2.7.2溝下作業

A、觀察地質結構,提前分析判斷地耐力,并采取增大坡比等措施,避免管溝塌方,同時根據設備自重和作業對象,保持設備與管溝邊緣的安全距離,必要時進行風險評估。

B、任何情況下,吊鉤和吊桿卷筒上均應至少保留3圈鋼絲繩。

C、溝下作業時,操作人員的視線受到限制,應有專人指揮。

2.7.3水網環境下作業

提前判別地面承載能力和行走路線,地耐力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鋪墊浮板等提高地耐力的有效措施,為吊載作業創造條件。

2.7.4低溫及冰雪環境下作業

A、上下車前,檢查梯子扶手是否清潔,有無冰雪附著,避免摔傷。避免皮膚直接接觸金屬物件,防止凍傷。

B、停機后、行走前,均應檢查清理四輪、履帶上堆積的冰雪。

C、坡道行走和吊裝作業前,應判別確認地面濕滑情況,嚴禁在坡面結冰、表層土質濕滑等地面附著力較低的情況下進行較大坡道行走和吊裝作業。

2.7.5聯合作業

A、操作手應熟悉和遵守指揮旗語、標記和信號。

B、應服從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同步,平穩操作。

C、按設備能力均衡分配載荷,盡可能采用同等吊載能力的設備,嚴禁以小代大聯合作業。

3停車

3.1每班工作結束后,應將設備停放在平坦、堅實的地面。

3.2嚴禁在坡道上長時間停放設備。確需在坡道所修建的平臺長時間停放設備,應采取有效的掩擋措施,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下雨前應將設備行駛至平坦、堅實、地勢較高的位置存放。

3.3停車前,收回配重,提升吊鉤,將吊臂置于接近最大仰角。

3.4停車時,降低轉速,置變速手柄于空檔位置,接合停車(駐車)制動器,發動機中低速運轉5min左右,待發動機冷卻后方可停止運轉,并將蓄電池斷路開關旋至斷開位置。

3.5長期停放,應對設備進行上蓋下墊;至少每兩月進行一次發動機運轉和行走、卷揚動作,時間不少于0.5h,同時按《日常檢查維護作業規程》進行保養維護;拆下蓄電池,對其進行定期充放電。

4運輸

4.1調查行駛路線的限高,根據需要拆除吊桿、排氣管、駕駛室、配重、防翻滾架等附件。

4.2將平板車和吊管機上的冰、雪等易造成溜滑的雜物清除干凈。

4.3裝車時,選擇低速檔平穩倒車爬行,爬行過程中嚴禁轉向,到達平板車承載面后,確需轉向調整重心,應采取“微調”方式,保持設備重心位于平板車縱向中央。

4.4裝車后,將變速桿移至空擋;接合停車(駐車)制動器,停止發動機,斷開并取下起動鑰匙,斷開蓄電池開關,鎖定配重架,包裹發動機排氣管上口。

4.5對設備前后進行有效掩擋,捆綁牢固可靠。

5維修、組裝

5.1維修設備時,應選擇平坦、堅實地面停放設備,并進行有效擋掩。

5.2嚴禁在吊桿和吊鉤下進行總成部件的維修作業,嚴禁在發動機運轉時進行設備底部保養和維修作業,嚴禁在設備行駛時進行任何修保作業。

5.3對吊桿和吊鉤滑輪組進行保養和維修時,應將吊桿或吊鉤放低,與地面接觸牢固,必要時應采取固定或掩墊措施。

5.4保養和維修作業時,嚴禁使用汽油等易燃溶劑清洗配件;應與設備高溫、高壓和旋轉部位及腐蝕性液體保持距離,避免造成對人員傷害;回收并有效處置廢棄物,防止污染環境。

5.5組裝設備時,應選擇平整、空曠的場地。配備適合的吊裝設備、安裝工具和輔助材料(如潤滑脂)。組裝后應進行試機調試,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篇3:電視機維修實訓室安全操作和使用規定

電視機維修實訓室安全操作和使用規定

  1. 必須穿電工鞋,才允許進入維修實訓室進行操作。

  2. 嚴格遵守實訓安全操作規程,自覺聽從指揮,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

  3.實訓室內不得大聲喧嘩和追逐打鬧,保持良好的教學秩序。

  4.通電試驗前應先切斷電源,再逐項順次接線,嚴禁帶電操作和用其它金屬絲代替熔斷絲。

  5.強電操作時,由教師控制供電,學生不得趁教師不注意時擅自送電。

  6.電子焊接時應打開門窗,保持通風,嚴禁用電烙鐵破壞公物和灼傷他人。

  7. 如遇觸電事故,首先應切斷電源(注意絕緣操作);如遇其它意外事故發生,應保持冷靜,聽從教師指揮處理,并逐級上報。

  8. 實訓結束后應及時做好工位和室內的衛生工作,切斷總電源,關好門窗,管理員檢查合格后方可離開。

  9. 管理員要如實記載實訓過程中相關的內容,并對損壞的儀表設備作出賠償處理決定。

  10.任課教師是實訓操作時的第一安全責任人,管理員要協助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和驗收交接手續。

  武岡市職業中專

  二0**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