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安裝和使用光電保護器措施
光電保護器是目前保護沖壓機械操作者人身安全的一種最有效的安全保護裝置,它比防護柵欄、機械拉手、機械撥手等保護裝置的保護效果更好。但近年來發現,由于個別用戶對光電保護器的安裝位置或調整位置不正確,導致人身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因此有必要就光電保護器在沖壓機械上的安裝、調整和使用,做進一步的說明。
光電保護器的組成
光電保護器一般分為對射式和反射式兩種類型。
對射式光電保護器是指發光單元、受光單元分別在發光器、受光器內,發光單元發出的光直射到受光單元,從而形成保護光幕的光電保護裝置。對射式光電保護器由控制器、發光器、受光器及發光傳輸線和受光傳輸線五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反射式光電保護器是指發光單元、受光單元都在同一傳感器內,發光單元發出的光通過反射器反射回受光單元,從而形成保護光幕的光電保護裝置。反射式光電保護器由控制器、傳感器、反射器、傳輸線四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
安裝與調試
1.光電保護器的安裝形式一般有固定式和可調式兩種。
固定式安裝:就是將傳感器和反射器(或發、受光器)直接固定在機床床身上,它通常適用于模具比較固定,保護光幕不需經常調整的框架結構的閉式壓力機(如圖1所示)。
可調式安裝:是將傳感器和反射器(或發、受光器)通過專用支架連接于機床上。此種安裝形式,光幕可根據模口和安全距離的要求上下、左右靈活調整,一般適用于換模具比較頻繁且模具大小不一的開式、閉式和四柱式壓力機(如圖2所示)。
2.光幕高度位置的確定及安全距離的計算。
光幕高度位置是指光電保護器的光幕相對于機床上下模口的位置。在保證安全距離的前提下,光電保護器的最下一束光不得高于模口下邊緣,最上一束光不得低于模口上邊緣。
光電保護器的保護高度是指光幕的最上一束光軸與最下一束光軸之間的距離,即光幕的有效高度。保護高度等于機床滑塊行程加上調節量。保護高度的大小關系到光電保護器光束的多少,如果光電保護器光束數選擇過少,光幕高度將不能完全覆蓋危險區域,仍存在造成事故的可能;如果過大則造成資金的浪費和使用上的不便。所以說根據保護高度選擇光電保護器的規格(光束數)也是很重要的。
光電保護器的安全距離是指光幕至工作危險區--模具刃口之間的最短距離,即從手遮擋光幕的位置開始到達危險邊界之前,能夠使滑塊停止所需要的距離。安全距離是確保光電保護器實現保護功能的必要條件之一,必須正確計算安全距離!其計算方法應根據壓力機制動方式而定。
對于滑塊能在行程的任意位置制動停止的壓力機,安全距離依公式(1)計算:
Ds=1.6(T1十T2)(1)
式中:Ds——安全距離,單位米(m);
1.6——人手的伸展速度,單位米/秒(m/s);
T1——光電保護器的響應時間,0.02秒(s);
T2——壓力機的制動時間,即從制動開始到滑塊停止的時間,單位秒(s),從實際制動情況測定。
滑塊不能在行程的任意位置制動停止的壓力機,安全距離依公式(2)計算:
Ds=1.6Ts(2)
式中:Ds——安全距離,單位米(m);
1.6——人手伸展速度,單位米/秒(m/s);
Ts——從人手離開光幕(即允許起動滑塊)至壓力機滑塊到達下死點的時間,即滑塊的下行程時間,單位秒(s),可依公式(3)計算或實際測定。距沖壓機械制造使用日期不滿一年的,采用標牌上所記載的急停時間,超過一年,則需要測定出急停時間,與標牌上記載的數值相比較,然后選用其中較大的數值。
Ts=(1/2+1/N)Tn(3)
式中:N——離合器的接合槽數;
Tn——曲軸回轉一周的時間,單位秒(s)。
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有個別用戶安裝時不能確保正確的安裝位置,如圖3中的B、C、D、E四種位置。B圖中安裝安全距離小于計算安全距離,設想如果傳感器安裝位置與危險區域距離太近,則在滑塊下行過程中,人手進入危險區域的時間小于光電的響應時間T1與壓力機的制動時間T2(或滑塊的下行程時間TS)之和,人手一旦進入危險區域,即使遮斷光幕,光電裝置輸出停車信號,機床也不能完全停車,仍然可能造成傷殘事故。C圖安裝光幕偏高,人手可從光幕下邊伸入。D圖安裝光幕偏低,人手可從光幕上邊伸入。E圖中安裝安全距離大于計算安全距離,光幕離模口太遠,人可進入危險區域。C、D、E三種情況造成光電保護器不能起到實際保護作用,形同虛設,這同樣是比較危險的,是不允許的安裝情況。不難想象,如果安全距離設定的太近或太遠,安裝光幕偏低或偏高,均很有可能導致人身傷亡事故,因此設定光幕位置后絕對不允許變更。更換模具后,應根據光幕高度和安全距離的兩項要求,重新調整光幕的安裝位置,以使達到最佳使用效果。
3.安裝與調試。
根據不同的安裝形式和確定的安裝位置,把控制器、傳感器(發、受光器)、反射器固定在合適的位置,然后按照光電保護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控制器與機床電器的接線。如果回程不保護功能需要借助光電保護器實現時,還要調整凸輪開關的接觸角度。
安裝接線完成后,應詳細檢查,確保接線正確。核查無誤,方可進行通電調試。
(1)將控制器的開關置于“關”位置,給機床供電,用萬用表檢查光電保護器接入的電源電壓是否與產品銘牌上要求的電壓相符。
(2)將控制器上的開關置于“開”位置,控制器上的電源紅色指示燈和遮光紅色指示燈均亮。
(3)對光:反射式--調整反射器與傳感器的位置,使之平行、對應、對正,至控制器上的通光綠色指示燈亮,遮光紅色指示燈滅。對射式--調整發、受光器的位置,使之平行、對應、對正,至控制器上的通光綠色指示燈亮,遮光紅色指示燈滅。
(4)檢驗。遮擋任一光束,控制器上的通光綠色指示燈滅,遮光紅色指示燈亮。不遮擋光幕時,通光綠色指示燈亮,遮光紅色指示燈滅。則表明光電保護器狀態正常。
(5)不保護區間角度的調整。若安全條件允許,并需要實現滑塊行程的部分區間不保護時,必須依圖4所示的狀態調整凸輪開關的位置及角度。在設定的不保護區間,光電保護器不起保護作用,即使遮斷光幕,滑塊也不停止運行。在實際使用中,一般允許在滑塊下行程的30°區間和滑塊回程區間內,設置不保護功能,即將凸輪開關的斷開角度調整為30°~180°,使滑塊在下行程30°~180°之間處于保護狀態。
(6)試車。遮擋光幕,觀察控制器指示燈轉換正常;在保護區間內(下行程30°~180°之間,回程不保護凸輪開關處于斷開狀態),遮擋光幕,機床滑塊應能立即停止;滑塊在下死點時(180°),遮擋住光幕,機床滑塊應能回程。滿足上述三條,試車成功,方可進入正式工作。
使用
1.每班使用之前必須檢查光電保護器對機床的控制是否正常,按上節步驟(6)進行。
2.每次啟動主電機后,應進行每一光束的遮光檢驗或光幕高度檢驗。
3.使用過程中不得隨意變動保護光幕的位置。
4.更換模具,必須由專人調整、檢驗保護光幕的安全距離和光幕高度位置是否符合規定的安裝要求。
5.如果機床執行機構有故障,必須及時檢修調整好機床,否則,即使光電保護器安裝位置正確也無法確保安全。
篇2:井下高爆開關更換保護器安全技術措施
時間:
地點:井下D11變電所、新、老主排水泵房
施工負責人:
施工組織:
一、更換方案:
更換順序按照先分高爆后回路的原則依次進行,盡量減少影響生產時間,保證施工安全和更換質量。
1、分路高爆停電更換保護器方法:
1)、停所需更換保護器高爆開關,拉開隔離后,按安全操作規程和行業標準進行施工。
2)、更換完成后,及時恢復該高爆開關,對更換的保護器進行試驗,確保靈敏可靠。
2、進線高爆開關停電更換保護器方法:
1)、對新、老泵房進線高爆開關保護器進行更換時,要從D11變電所對泵房I(II)回路停電,拉出隔離手車。從新、老泵房進線I(II)回路斷開高爆開關,拉開隔離手車,合新、老泵房聯絡,恢復不需要改造的I(II)回路段各分高爆開關。對進線I(II)回路高爆開關按安全操作規程和行業標準進行更換施工。更換完成后,按照停送電程序,先停聯絡開關,再恢復新、老泵房進線回路開關,最后依次送I(II)回路段內各分高爆開關。
2)、對D11變電所進線高爆開關保護器進行更換時,要從地面35KV變電站對D11變電所I(II)回路停電,拉開隔離。從D11變電所拉開進線I(II)回路高爆開關隔離,合D11變電所聯絡,送I(II)回路段各分高爆開關。對進線I(II)回路高爆開關按安全操作規程和行業標準進行更換施工。更換完成后及時從35KV變電站恢復進線I(II)回路供電,對進線I(II)回路高爆開關試送電,確認正常后,停D11變電所內聯絡高爆開關,送進線I(II)回路電,再依次送I(II)回路段內各分高爆開關。
二、安全措施:
1、更換保護器前,所有參加施工的人員都要認真學習本措施并簽字,并在施工中嚴格執行。每次更換保護器時,都要指定一名負責人,負責更換保護器的組織和安全工作。并負責貫徹本措施。每次更換時,機電二隊(四隊)要派專職高壓維修電工現場負責高爆開關的停送電工作,對更換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保證施工安全和供電安全、可靠。各變電所值班人員要協調聯系停送電工作,并做好記錄。
2、施工前要認真填寫停電工作票和倒閘操作票,填寫字跡要清楚,不得任意涂改,操作時嚴格按工作票內容操作,嚴禁無計劃停電。
3、施工前及施工過程中,必須有瓦斯檢查員對施工范圍10米內瓦斯進行不定期檢查,在瓦斯濃度符合要求時,方可進行更換工作。否則,必須采取措施,待瓦斯濃度降到規定要求后,再進行更換。
4、停(送)電時要有兩人以上操作,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停電時必須把電源安全斷開,拉開隔離手車保證至少有一個明顯的斷開點,操作人員要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或站在絕緣臺上。
5、所有需停電高爆開關在停電后,要進行驗電,驗電時必須用電壓等級相符而且合格的驗電筆,在停電設備進出線兩側各相分別驗電。驗電筆要先在有電設備上進行試驗,確認驗電筆良好,高壓驗電必須戴絕緣手套。
6、放電和接地線
當驗明無電后,要進行放電、打接地線。放電時導線要先接接地端(用螺絲加平墊壓牢)后接導體端,拆線時順序相反,放電后要立即打接地,接地線要用專用的接地棒和不少于25mm?的軟銅線。
7、井下放電時,提前通知安檢員、瓦檢員,必須由瓦斯員(或自帶便攜式瓦斯監測儀)檢測瓦斯濃度,當濃度低于0.5%時方可進行放電工作。
8、各高爆開關保護器更換完成后,由施工負責人對有關的設備進行檢查,不能有工具,材料等遺留在設備上。通知并查明全部人員離開電氣設備,命令拆除接地線。接地線拆除后,立即認為設備帶電,不準任何人再在設備上進行工作。
9、施工完畢后,要認真清理現場,安全負責人檢查確無異常情況后,恢復送電工作。供電正常后,施工人員方可撤離。
10、恢復送電由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并按順序逐臺設備送電,送電時要與有關變電所聯系好,并注意有無異常情況。
11、其他未盡事宜,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和相關行業操作標準執行。
12、施工期間,由調度室、機電科、生產科值班領導協調負荷調整工作。
篇3:漏電保護器使用注意事項
(1)漏電保護器適用于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或經過電阻、電抗接地的低壓配電系統。對于電源中性點不接地的系統,則不宜采用漏電保護器。因為后者不能構成泄漏電氣回路,即使發生了接地故障,產生了大于或等于漏電保護器的額定動作電流,該保護器也不能及時動作切斷電源回路;或者依靠人體接能故障點去構成泄漏電氣回路,促使漏電保護器動作,切斷電源回路。但是,這對人體仍不安全。顯而易見,必須具備接地裝置的條件,電氣設備發生漏電時,且漏電電流達到動作電流時,就能在0.1秒內立即跳閘,切斷了電源主回路。
(2)漏電保護器保護線路的工作中性線N要通過零序電流互感器。否則,在接通后,就會有一個不平衡電流使漏電保護器產生誤動作。
(3)接零保護線(PE)不準通過零序電流互感器。因為保護線路(PE)通過零序電流互感器時,漏電電流經PE保護線又回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導致電流抵消,而互感器上檢測不出漏電電流值。在出現故障時,造成漏電保護器不動作,起不到保護作用。
(4)控制回路的工作中性線不能進行重復接地。一方面,重復接地時,在正常工作情況下,工作電流的一部分經由重復接地回到電源中性點,在電流互感器中會出現不平衡電流。當不平衡電流達到一定值時,漏電保護器便產生誤動作;另一方面,因故障漏電時,保護線上的漏電電流也可能穿過電流互感器的個性線回到電源中性點,抵消了互感器的漏電電流,而使保護器拒絕動作。
(5)漏電保護器后面的工作中性線N與保護線(PE)不能合并為一體。如果二者合并為一體時,當出現漏電故障或人體觸電時,漏電電流經由電流互感器回流,結果又雷同于情況(3),造成漏電保護器拒絕動作。
(6)被保護的用電設備與漏電保護器之間的各線互相不能碰接。如果出現線間相碰或零線間相交接,會立刻破壞了零序平衡電流值,而引起漏電保護器誤動作;另外,被保護的用電設備只能并聯安裝在漏電保護器之后,接線保證正確,也不許將用電設備接在實驗按鈕的接線處。
以上敘述的幾條注意事項,都是很容易在使用中出現錯誤的地方,故在本文中特地提出來,希望讀者在使用漏電保護器時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