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安全生產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安全生產措施

2024-07-22 閱讀 9023

一、施工安全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建筑施工安全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歸納為四個方面:提高認識、健全機制、落實措施和嚴格管理。

1、提高認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生產方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思想,需要不斷解決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和推行不力的問題,即需要包括企業領導者、安全職能部門、項目和施工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安全人員和工人一起高度重視并認真做好的工作。提高認識、深刻領會和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是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2、健全體制--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保證體系。確保建筑安全的工作目標,就是杜絕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傷亡事故,避免或減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輕傷事故,最大限度地確保建筑施工中人員和財產的安全,這就需要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3、落實措施--做到編制、實施、監督和處置四落實。確保施工安全的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落實,即落實實現組織保證體系和技術保證體系的措施要求,并做到在編制、實施、監督和處置等四個環節上的落實。

4、嚴格管理--做到“二嚴、三及時、四不放過”。

①二嚴: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嚴格按程序、規定、措施和制度辦事;

②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匯報、及時研究和處理;

③四不放過:不放過任何情況下的違章,不放過任何理由下的改變措施,不放過任何形式的不安全狀態和行為,不放過任何程度的異常情況。

二、安全生產管理目標:

1、安全傷害指標控制在2‰以下。

2、杜絕死亡、火災、交通、設備等重大事故。

3、使員工有共同理想及奮斗目標。

4、工地達到市文明工地。

三、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1、分公司經理是企業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依法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2、建立以分公司經理為首的安全生產領導組織,有組織、有領導地開展安全管理活動,承擔組織、領導安全生產的責任。

3、建立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明確各級人員的安全責任。抓制度落實,抓責任落實,定期檢查安全責任落實情況。

4、項目經理是施工項目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在安全生產上對分公司經理負責。

5、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工地項目部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有組織、有領導地開展安全管理活動。

6、各級職能部門人員,在各自業務范圍內,對實現安全生產的要求負責。

7、分公司經理、項目負責人和各部門管理人員要認真履行上級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規定,認真執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標準和安全技術規程,作業人員必須遵守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

四、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制度

1、安全生產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使企業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真正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必要性,懂得安全生產的科學知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方針,自覺地遵守各項安全生產法令和規章制度。

2、分公司、項目經理部對新進場工人和調換工種的職工必須按規定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方準上崗。

3、電工、焊工、架子工、爆破工、機械操作工及起重工、打樁機和各種機動車輛司機等特殊工種人員除進行一般安全教育外,還要經過本工種的安全技術教育,經考核合格發證后,方準獨立操作,且每年還要進行一次復審。對從事有塵、毒危害作業的工人,要進行塵毒危害的防治知識教育。

4、要定期培訓企業各級領導干部和安全干部,其中項目經理、項目安全員、施工員、班組長是安全教育和培訓的重點。

5、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施工和調換工作崗位時,要對操作人員進行新技術操作和新崗位的安全教育,未經教育不得上崗操作。

五、安全技術管理制度

1、所有建筑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都必須有安全技術措施,外排腳手架、高支模、施工臨時用電等大型特殊工種,都要編制單項安全技術方案,否則不得開工。

2、采用新的技術、新的工藝、新的設備時,必須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3、安全技術必須要有針對性和具體化。要針對不同工程的結構特點和不同的施工方法,針對施工場地及場地周邊環境等,從防治上、技術上和管理上提出相應的安全措施,所有安全技術措施都必須明確具體,能指導施工。

4、各級正副總工程師、主任工程師以及施工項目技術負責人,對施工生產的安全負技術責任。

5、編制的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經過上一級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后方能執行。

6、經過批準的安全技術措施,不得隨意修改或拒不執行,否則,發生人員傷亡事故,要追究責任,如果由于安全技術措施內容有問題,發生傷亡事故,要追究編制人與審批人的責任。

7、根據需要必須修改已批準的安全技術措施時,應按原編制與審批的分工與程序辦理。

8、工程開工前,工程技術負責人要將工程概況、施工方法、安全技術措施等情況向全體職工進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

9、兩個以上施工隊或工種配合施工時,施工隊長、工長要按工程進度定期或不定期向有關班組長進行交叉作業的安全交底。

10、班組長每天要對工人進行施工要求,作業環境交底。

六、安全生產檢查和隱患整改制度

1、分公司每月組織一次安全生產檢查。

2、工地項目經理部每半月組織一次對該施工項目安全檢查。

3、班組班前、班后崗位要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檢查。

4、各級安全員及安全值班人員須進行日常巡回安全檢查。

5、各級安全員在檢查生產的同時,須檢查安全生產。

6、腳手架、上料平臺、斜道的搭設,塔吊、垂直運輸機(架)等大型施工機械的安裝,現場施工用電路線架設等需經班組自檢,有關部門專業驗收檢查合格后,與使用單位辦理交接安全檢查手續,方可使用。

7、檢查中查出的隱患應發出“隱患整改通知書”,以督促整改單位消除隱患。對有即發性事故危險的隱患,檢查組、檢查人員應責令停工,立即整改。

8、被檢查單位收到“隱患整改通知書”或“停工指令書”后,應立即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及時通知有關部門進行復查。

七、安全防護管理制度

1、在工程施工中,認真執行東莞市建委《關于建筑工地規范使用“三寶”的通知》和國家“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施工現場臨時安全用電規范”、以及廣東省廣州市頒布的有關防雨、防滑、防雷、防暑降溫和防毒等安全措施。

2、對進入現場的工作人員,實行入場教育及上崗教育,對特殊工種的操作人員均進行考核、持證上崗。

3、土方施工中,施工人員要經常注意邊坡是否有裂縫、滑坡現象,一旦發現,應立即停止,待處理和加固后才能進行施工。

4、各種腳手架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由施工負責人組織有支搭和使用腳手架的負責人及安全人員共同進行檢查,履行交接驗收手續。特殊腳手架,在支搭、拆裝前,要由技術部門編制安全施工方案,并報上一級技術領導審批后,方可施工。

6、建筑物的出入口應搭設長3-6m,寬于出入通道兩各1m的防護棚,棚頂應鋪滿不小于5cm厚的腳手板,非出入口和通道兩側必須封嚴。臨近施工區域,對人或物構成威脅的地方,必須支搭防護棚,確保人物的安全。

7、嚴格按照安全要求搞好“四邊、五臨邊”防護。

八、特種作業管理制度

1、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

2、持有《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者方可從事特殊作業。

3、離開特種作業崗位一年以上的特種作業人員,須重新進行安全技術考核,合格者方可從事原作業。

4、對在安全生產和預防事故方面做出顯著成績者,給予適當獎勵,對違章作業和造成事故者,根據違章或事故情節以予處罰。

九、班組安全活動制度

1、必須堅持進行每周一次的班組安全活動。

2、嚴格組織班組的班前安全交底。針對當班內容、作業環境、作業特點、作業人員素質組織班前交底。

3、班前交底活動情況的檢查,每工班不小于二次,工后進行講評。

4、班前交底活動考核與經濟掛鉤,未參加交底活動的個人,扣減當日工資的20%,未進行班前交底活動的班組,扣減全班組工資總額的10%。

十、施工機具安全管理制度

1、施工機具應按其技術性能的要求正確使用,缺少安全裝置或已失效的機械設備不得使用。

2、嚴禁拆除機械設備上的自動控制機構,力矩限位器等安全裝置及監測、指示、儀表、警報器等自動報警、信號裝置。其調試和故障的排除應由專業人員負責進行。

3、處在運行和運轉中的機械嚴禁對其進行維修保養或調整等作業。

4、施工機械設備應按時進行保養,當發現有漏保、失修或超載及帶病運轉等情況時,應停止其使用。

5、施工機械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并經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取得特殊工種操作證后,方可獨立操作。

6、在有礙機械安全和人身健康場所時,機械設備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員必須配合適用的安全防護用品。

7、當使用機械設備與安全發生矛盾時,必須服從安全的要求。

十一、傷亡事故報告、調查、處理統計制度

1、發生工傷事故,必須嚴格執行“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得到處理和領導、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整改防范措施和隱患沒有消除不放過。

2、發生輕傷事故,工地要組織人員按四不放過處理整改,并于當天上報分公司。

3、發生重傷事故工地,應立即組織搶救,并立即上報分公司,保護好現場,施工隊組人員調查,上報分公司,分公司在12小時內上報總公司。

4、發生重大作傷亡事故和重大設備事故,工地應立即組織搶救,并立即上報分公司,并保護好現場。分公司立即上報主管機關,勞動局、檢察院、總工會等上級組織等候處理,必要時召開事故現場會。

5、各種事故均必須填寫傷亡事故記錄表,重大事故必須在20天內寫出詳細的調查報告并上報。

6、對事故責任者根據責任輕重損失大小,認識態度提出處理意見。

7、對因工負傷的職工和死者的家屬要親切關懷,給予慰問,按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8、工傷事故發生后應做好工傷事故檔案資料保管工作。

9、對事故要分明責任,嚴肅處理。

十二、安全生產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生產資料檔案室,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2、項目經理部安排一或兩人(資料員、安全員)負責記錄、整理、收集安全生產資料,建立檔案。

3、分公司經理、項目經理要經常檢查了解指導資料整理建檔工作。

十三、勞動保護管理制度

1、分公司根據承建項目的施工情況,安排適量的款額購置勞動保護用品。保證安全生產、文明施工之需要。

2、實行施工現場勞動保護管理每日自檢制度。每天由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進行全面自檢,凡違反施工現場勞動規定的要求及時指出并整改。由施工員在當天的施工日志上做出自檢記錄。

3、分公司定期自檢。每月由分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負責人帶隊,到施工現場檢查,對于不符合勞保要求的采取“三定”原則(定人、定期、定措施)予以整改,落實后及時做好復檢復查工作。

十四、消防管理制度

1、成立以單位工程施工負責人為組長,以安全負責人為副組長的消防管理小組,其它成員若干人。

2、現場要有明顯的防火宣傳標志,每月對職工進行一次防火教育,定期組織防火檢查,建立防火工作檔案。

3、電工、焊工從事電氣設備安裝和電、氣焊切作業,要有操作證和用火證。動火前,要清除附近易燃物,配備看火人員和滅火用具。用火證當日有效。動火地點變換,要重新辦理用火證手續。

4、使用電氣設備和易燃、易爆物品,必須嚴格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負責人,配備滅火器材,確保施工安全。

5、因施工需要搭設臨時建筑,應符合防盜、防火要求,不得使用易燃材料。

6、施工材料的存放、保管、應符合防火安全要求,庫房應用非燃材料支搭。易燃易爆物品,應專庫儲存,分類單獨存放,保持通風、用火符合防火規定。不準在工程內、庫房內調配油漆、稀料。

7、工程內不準作為倉庫使用,不準存放易燃、可燃材料,因施工需要進入工程內的可燃材料,要根據工程計劃限量進入并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工程內不準住人,特殊情況需要住人的,要報經上級機關批準并與建設單位簽訂協議,明確管理責任。

8、施工現場嚴禁吸煙。必要時,設有防火措施的吸煙室。

9、施工現場和生活區,未經保衛部門批準不得使用電熱器具。

10、氧氣瓶、乙炔瓶(罐)工作間距不小于5m,兩瓶同明火作業距離不小于10m。禁止在工程內使用液化石油氣“鋼瓶”,乙炔發生器作業。

11、在施工過程中要堅持防火安全交底制度。特別在進行電氣焊、油漆粉刷等危險作業時,要有具體防火要求。

12、冬季施工保溫材料的存放與使用,必須采取防火措施。凡經有關部門確定的重點工程和高層建筑,不得采用可燃保溫材料。

“安全生產”的規定

序號項目內容

1健全和完善各類安全管理臺賬,強化安全管理軟件資料工作包括:安全責任制、安全教育、施工組織設計、分部(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特殊作業持證上崗、安全檢查、班前安全活動、遵章守紀、工傷事故處理、施工現場與安全標志、外包制與外包工管理、有關合同和協議

2“三寶”使用和“四口”臨邊防護設施必須達標包括;安全帽、安全網和安全帶使用;樓梯口、電梯口、預留洞口、坑井、通道口防護和陽臺、樓層、屋面的臨邊防護

3腳手架設施達到檢查標準并有驗收使用手續包括外腳手架、爬架、掛腳手、挑排腳手、吊腳手等,每周檢查一次,及時整改,治理隱患

4施工臨時用電管理達標推行三相五線制,設專業人員管理,對建筑工程與高壓線的距離、支線架設、現場照明、變配電裝置、熔絲、低壓干線架設等必須達到規范標準

5井字架及龍門架驗收合格并掛牌使用驗收要求安全裝置靈敏、可靠,保險標牌信號醒目,架體穩固,井架安全防護、卷揚機、吊索繩卡等符合規范

6大型施工機械達標和安全使用塔吊、各類吊機必須達到市頒標準,經驗收合格掛牌后方可使用;其駕駛員、指揮員持證上崗,每天有動作記錄;塔吊的三保險、五限位齊全、靈敏可靠,其它各項符合規定

7中小型機械完好和安全使用保持完好狀態,傳動和刀口防護和接零接地達標,操作人員按其使用要求持有效證上崗

8實施有力的安全監控有具體的安全防護實施計劃,實施樓層安全監控的具體做法,樓層安全監控人員持證上崗,施工現場所有人員必須佩戴胸卡.

篇2:安全管理監控措施

1、公司每周一上午組織管理人員召開一次安全周會。

2、公司每月定期召開一次全體員工及駕駛員參加的安全月會。

3、公司安全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全體成員會議。

4、安全思想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是保障安全運輸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各部門必須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必須做到:研究工作時,研究安全工作;布置工作時,布置安全工作;總結工作時,總結安全工作。

5、公司安全領導小組對駕駛員每季至少安排一次安全教育課(職業道德、技術操作、事故分析)。公司每季出安全宣傳欄。

6、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必須經公司安全領導小組召開事故分析會議進行分析、定性、處理。

7、事故分析會議,由公司安全領導小組根據具體情況,統一召開,各專職安全員必須參加。

8、嚴格執行國務院和上級有關工傷事故管理規定,及時準確掌握已、未遂事故情況,總結教訓,研究事故發生規律,必須加強工傷事故的報告、調查、統計分析和處理,采取預防措施,實現安全運輸生產,提高經濟效益。

9、公司員工在辦公區域內,從事工作有關的勞動,發生喪失勞動能力滿一個工作日以上的事故稱工傷事故。

10、工傷事故報告:如發生工傷事故,所在部門必須立即組織搶救,保護好現場,迅速報告安全部。輕傷者三日內填寫“事故登記表”上報,重傷以上事故要拍照上報、存檔。

11、發生重傷、死亡多人事故,特別重大傷亡事故,在當天內迅速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市紀委、市勞動局、檢察院和旅游局等相關領導部門。

12、傷亡事故一般應在兩個月內結案,特別情況不得超過三個月;重傷、多人事故由上級部門批準結案;死傷事故由勞動局、檢察院等相關部門批準結案。

篇3:附院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與監控措施

附屬醫院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與監控措施

一、管理制度:

1、認真落實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工作明確分工,團結協作,結合各科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專人負責,定期組織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報告,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3、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預防院內交叉感染。

4、對危重、昏迷、癱瘓患者及小兒應加強護理必要時加床檔、約束帶,以防墜床,定時翻身,防止褥瘡。

5、劇、毒、麻、貴重藥品人專人保管,加鎖、帳物相符。

6、搶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種類、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維修、及時補充),搶救器械做好應急準備,一般不準外借。

7、搶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時清點交接,嚴防損壞和遺失。

8、對科室水、電、暖加強管理,保證不漏水、漏電、漏氣,如有損壞及時維修。

9、內服藥和外用藥標簽清楚,分別放置以免誤用。

二、監控措施:

1、氧氣管理:用氧管理:

1)用氧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2)告知患者及家屬勿在室內抽煙,氧氣管道周圍禁煙火和易燃品。

3)定期檢查氧氣接口,發現漏氣及時維修。

4)吸氧設施有"四防"標志(防熱、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帶,氧氣筒內的氧氣不可用盡。

2、對危重患者及小兒防止發生意外措施:

1)防墜床。小兒要使用有床檔的小兒床;昏迷及煩燥患者有專人守護,必要時加床檔。

2)防燙傷。需要熱敷的患者,護士要及時巡視,嚴格交接班;給嬰幼兒、老人、昏迷、肢體癱瘓麻痹患者用熱水袋時,溫度50℃以內,熱水袋不可直接接觸病員的皮膚。

3、制度落實:

1)執行分級護理,進行健康教育,術后及長期臥床初起活動者,有人扶持,動作要輕慢,以防因體位變化,引起虛脫。

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三查七對",按時巡視病房,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3)對急危重癥患者,做好各項基礎護理。

①昏迷患者專人護理,床旁備好壓舌板、開口器、舌鉗、紗布、吸痰器等,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

②做好皮膚護理,定時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瘡的發生。

③煩躁患者給約束帶固定,注意松緊適度,觀察肢體血運、溫度、顏色等變化。

④嚴格執行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發現隱患及時討論處理并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