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使用天然氣安全須知規范
(1)企業應設立專人負責企業內燃氣設施進行檢查、維護、保養,對車間的閥門、燃氣管道、壓力表、法蘭等連接處進行查漏(肥皂水或專用檢漏儀);(2)嚴禁在燃氣設施(調壓設備、燃氣總閥門等)及用氣設備周圍堆放易燃易爆或其他雜物;(3)應確保廠區燃氣管道、設施周邊道路暢通,禁止堆放雜物,以免影響日常維護等操作;(4)定期做好廠區內燃氣管道設施檢查、維護保養工作;(5)除緊急事故外,禁止對我司立管球閥進行啟閉操作;(6)禁止對歸屬我司管道進行改造,如廠區生產環境更改需及時通知我司客服人員,并由我司進行施工。?(7)操作員應熟悉車間的燃氣管線及總閥門(緊急切斷閥)的位置,(當發生燃氣泄漏或其他緊急事件時能第一時間關閉總閥門);(8)企業應積極配合我公司日常維護、抄表及安全檢查工作;(9)企業應對我公司在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整改;(10)窯爐長時間停用時應關閉燃氣總閥門和燃燒器前的閥門;(11)發現漏氣立即關閉總閥門,熄滅周圍明火,嚴禁啟閉任何電器設備,同時打開門窗進行自然通風,到室外致電我公司24小時緊急事故電話5226119;(12)廠區內所有燃氣管道嚴禁用做腳手架(晾曬或懸掛東西),嚴禁在燃氣管道上捆綁帶有電源的導線和放置腐蝕性的物品;(13)不得隨意更改或新建燃氣管道及設施,須經我公司同意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客戶簽名:?????????日期:??????
篇2:石油天然氣開采安全生產隱患檢查重點
石油天然氣開采存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有火災、爆炸、泄漏、井噴、中毒、機械傷害、高處墜落、觸電等,對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安全檢查應著重檢查以下內容:
1.防井噴失控。井場安全距離,井控設計,防噴器、節流壓井管匯的配套和使用,起、下鉆操作,壓井材料儲備,鉆開油氣層前的檢查驗收,油氣層鉆井過程中的井控措施,井涌、溢流的處理等,是否符合相關規程、標準要求。
2.防硫化氫中毒。含硫油氣井的地質及鉆井工程設計,井場及鉆井設備的布置,井控裝置、井下工具的選材,硫化氫探測、報警和人員防護設備的配套,點火程序的制定和點火器材的配備等,是否符合相關規程、標準要求。
3.石油天然氣工程的防火、防爆。油氣田集輸管道、油氣處理站場、天然氣凈化廠、油庫群和地下儲氣庫等重大基礎設施防火間距的設計,泄壓放空設施、消防設施、防爆設施的設置,泄漏監測系統和防雷防靜電措施,超期服役設備的更換,以及管道占壓等方面,是否符合有關法規和規程、標準的要求。
4.海洋石油生產作業設施。設施的設計、施工和試生產過程發證檢驗制度的執行,專業設備的檢測檢驗,勞動組織的定員,外來人員的登記和監控,消防、救生和逃生的定期演練,防臺風、防風暴潮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和落實,以及人工島、通井路高程的設計等方面,是否符合相關安全規程、標準要求。
5.放射源和民用爆炸物品。放射源的儲存、領取、使用和廢物處置,民用爆炸物品的購買、運輸、使用和銷毀等環節,是否符合相關法規、標準要求。
6.直接作業環節安全防范。動火作業、起重作業、高處作業、舷外作業、臨時用電、受限空間作業和平臺起浮拖航作業等直接作業環節的作業許可、安全防范和現場監控的情況。
7.安全基礎管理。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建立,安全教育培訓和人員持證上崗,健康、安全、環境(HSE)管理體系的實施和審核,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的執行,事故處理和責任追究,防井噴、防硫化氫中毒應急預案制定、應急物資儲備和演練等方面,是否達到要求。
篇3:天然氣居民用戶安檢服務標準規范
1檢查原則
1.1居民用戶安全檢查指對居民用戶燃氣設施(燃氣管道、入戶球閥、燃氣流量表和旋塞閥)及用氣情況進行檢查。
1.2安全檢查采用外觀判斷、燃氣泄漏檢測儀或檢漏液(皂液)檢測的方法。
1.3對居民用戶燃氣設施和安全用氣情況每十二個月至少檢查一次,并做好記錄。
2檢查準備
2.1安全檢查管理人員應制定年度安全檢查計劃,確保用戶的檢查周期符合要求。
2.2對小區進行安全檢查前應提前與小區物業管理單位聯系,填寫《安全檢查聯系作業單》,確定檢查時間。
2.3實施安全檢查應提前在居民小區或居民樓的顯著位置張貼《安全檢查通知》。
2.4安全檢查人員應配備必要的工具和作業單據。
3安全檢查作業內容
3.1用戶共用管道及設施檢查
(1)使用可燃氣體測漏儀或檢漏液檢查用戶共用管道是否漏氣;
(2)用戶共用管道是否穩固,是否有適當的管卡;
(3)在共用燃氣管道及設施上是否有搭接電線、鐵絲網、繩索等附著物或涂改、遮蓋警示標志等行為;
(4)是否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占用公共空間,圈占共用燃氣管道,導致管道維護不便;
(5)是否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占用公共空間,圈占共用燃氣管道閥門等設施,導致抄表、維護、檢修和搶險通道不暢通;
(6)是否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導致共用燃氣管道及設施被違章暗設或暗埋;
(7)是否存在私自改動或破壞共用燃氣管道及設施的行為;
(8)用戶共用管道銹蝕狀況(含穿墻管);
(9)箱體是否銹蝕。
3.2用戶自用管道及設施檢查
(1)燃氣管道是否暗埋、改裝或者拆除;
(2)燃氣管道是否嚴重銹蝕;
(3)燃氣管道末端是否封堵;
(4)燃氣鋼瓶是否連接到燃氣管道上;
(5)燃氣管道系統是否漏氣;
(6)是否使用非專用燃氣閥門、旋塞;
(7)使用軟管是否合格;
(8)燃具安裝是否符合要求;
(9)燃具是否漏氣;
(10)是否自行增加了用氣設施;
(11)用氣場所是否通風順暢。
3.3檢查完畢時,對以上檢查內容作好相關記錄,填寫在用戶安全檢查工作單內。如果存在安全隱患,按照“安全檢查作業現場處置”要求進行作業。
3.4告知用戶基本安全用氣知識,如使用燃氣時,不得離人;保持室內通風;當懷疑有燃氣泄漏時,開窗通風、撲滅火源、禁開關電器,并于室外安全處撥打搶修服務電話等。
3.5向用戶發放安全用氣“溫馨提示”等小貼士。
3.6檢查完畢后,應在戶內燃氣表或燃具上貼上“已安檢”標示,檢查人員應在標示上簽署姓名和檢查日期,存在隱患的還應填寫隱患通知單編號。
4安全檢查作業現場處置
4.1安檢人員現場按照《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安全檢查技術標準》對燃氣設施安全用氣現狀進行檢查并作相應處置。
4.2用戶共用管道及設施檢查作業現場處置
4.2.1共用管道漏氣的,立即關閉最近的上游控制閥門,請物業管理單位協助做好通風、必要時疏散相關人員和警戒工作,并立即轉搶修人員處理。
4.2.2共用管道不穩固,轉維修人員處理。
4.2.3在共用燃氣管道及設施上有搭接電線、鐵絲網、繩索等附著物或涂改、遮蓋警示標志等行為,向責任人發隱患告知書,并通報物業管理單位。
4.2.4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占用公共空間,圈占共用燃氣管道,導致管道維護不便,向責任人發隱患告知書,并通報物業管理單位。
4.2.5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占用公共空間,圈占共用燃氣管道閥門等設施,導致維護、檢修和搶險通道不暢通,向責任人發隱患告知書,并通報物業管理單位,上報政府部門。
4.2.6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導致共用燃氣管道及設施被違章暗設或暗埋,向責任人或物業管理單位發隱患告知書,并上報政府部門。
4.2.7存在私自改動或破壞燃氣管道及設施,向責任人及物業管理單位發隱患告知書,并上報政府部門。
4.2.8共用管道輕微銹蝕,記錄;共用管道中度銹蝕,記錄并列入維護計劃;共用管道嚴重銹蝕,轉維修人員處理。
4.2.9箱體附件缺損,記錄,轉維修人員處理;箱體主體輕微銹蝕,記錄;箱體主體中度銹蝕,記錄并列入維修計劃;箱體主體嚴重銹蝕,記錄并列入更換計劃。
4.3用戶自管道及設施檢查作業現場處置
4.3.1在入戶進行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如下嚴重隱患時,應立即關閉隱患點供氣閥門且加貼封條,簽發《管道燃氣隱患告知書》,告知居民用戶停止用氣。
(1)燃氣管道末端未封堵;
(2)燃氣鋼瓶連接到燃氣管道上;
(3)燃氣管道系統漏氣;
(4)燃具漏氣。
4.3.2在入戶檢查過程中,發現如下隱患,簽發《管道燃氣隱患告知書》,建議其盡快整改。并告知用戶,涉及燃具的隱患用戶應自行委托廠家或維修企業處理,涉及燃氣設施的應委托具有資質的單位處理。
(1)燃氣管道暗埋、自行改裝或者拆除;
(2)燃氣管道嚴重銹蝕;
(3)使用非專用燃氣閥門、旋塞;
(4)使用軟管不合格;
(5)燃具安裝不符合要求;
(6)自行增加了用氣設施;
(7)用氣場所通風不順暢。
5門鎖戶處理
5.1用戶不在家或用戶拒絕檢查導致無法實施安全檢查的用戶,稱為門鎖戶。
5.2對于門鎖戶,應當采取在居民小區或居民樓的顯著位置張貼通告方式進行告知,也可采取在氣費通知單上注明的方式告知用戶,以方便用戶預約安檢。
5.3用戶來電預約安檢,應及時與用戶聯系,確定再次上門安全檢查的時間。
5.4對于預約上門安檢用戶仍不在家而導致無法實施安全檢查的用戶,安全檢查人員應留下《上門服務聯絡單》。
6拒簽的處理
6.1居民用戶拒絕簽收燃氣管道隱患告知書的,燃氣安全檢查人員應當在燃氣管道隱患告知書和管道燃氣客戶安全檢查記錄上注明情況,并將燃氣管道隱患告知書留置現場送達用戶。
6.2檢查結束后及時上報,由單位通過氣費通知單注明的形式再次告知用戶。
7安全檢查資料管理
7.1安全檢查應有記錄,記錄包括:管道燃氣安全檢查聯系單、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安全檢查作業單、隱患告知書存根聯、上門服務聯絡單存根、通告、拒簽記錄等。
7.2在安全檢查結束后一個月內,應將安全檢查記錄進行匯總歸檔。
7.3用戶氣費通知單電子版進行存檔備份。
7.4安全檢查記錄保存期限為三年,電子文檔保存期限為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