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實驗安全注意事項
1.濃乙酸可因吸入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2.未聚合的丙烯酰胺是強神經毒劑,可通過皮膚吸收,其效應是累加的,避免吸末。多聚丙烯酰胺通常含有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3.放線菌素D是一種致畸劑,也是致癌劑,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可能是致命的,也可能引起異常過敏。其水溶液對光敏感。
4.氨基苯甲酸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5.乙酸銨.氯化銨和硫酸銨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6.氨芐青霉素,羧芐青霉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7.抑酶肽(Aprotinin)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它可能引起變態反應,暴露可能引起腸胃反應,肌肉疼痛,血壓改變及支氣管痙攣。
8.天門冬氨酸是種可能的誘變劑,誘變可能是不可逆的。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9.生物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10.*-gal對眼睛和皮膚是有毒的。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11.溴酚蘭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12.氯霉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同時它是一種致癌物。
13.氯仿對皮膚.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是有毒的。它是一種致癌劑,可損傷肝和腎,它易?揮發,避免吸入揮發的氣體。
14.檸檬酸是*,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它對眼睛可形成嚴重的傷害。
15.考馬斯亮藍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16.半胱氨酸對眼睛,皮膚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17.二氯硅烷是高度易燃和有毒,吸入可致命??梢蛭?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18.DEPC不僅是蛋白質的變性劑,還是致癌劑。遠離自身開瓶,內壓可導致液體飛濺。
19.硫酸二乙酯(DES)是強誘變劑,還是致癌劑。易揮發因此對所有DES處理的培養物都要用螺口試管。
20.N,N二甲基酰胺(DMF)對眼睛.皮膚和黏膜有刺激作用??梢蛭?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經常吸入可導致肝脾損傷。
21.DMSO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它是易燃的,應遠離火源。
22.二硝基甲酚(DNP)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23.二硫蘇糖醇(DTT)是一種很強的還原劑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24.乙醇胺有毒,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避免任何的皮膚接觸。
25.乙醇胺有毒,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避免任何的皮膚接觸。
26.乙酸乙酯咽下可致命,可因吸入和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27.甲基磺酸乙酯(EMS)是易揮發的有機溶劑,具有誘變和致癌作用??梢蛭?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操作嚴格按照實驗手冊,對其態度不亞于輻射防護。
28.氯化鐵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29.甲醛具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揮發,是一類致癌劑,很容易通過皮膚吸收,對眼睛,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損傷作用。避免吸入其揮發的氣霧。
30.甲酰胺是致畸劑。其揮發的氣霧對眼睛.皮膚.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梢蛭?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31.甲酸毒性很強可危害眼睛.皮膚.黏膜.上呼吸道,非常有害。
32.β-半乳糖苷酶是一種刺激物,可引起變態反應??梢蛭?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33.吉薩姆染料咽下可致命或引起眼睛失明。通過吸入和皮膚吸收是有的。
34.戊二醛有毒。對眼睛.皮膚.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和破壞作用。
35.甘氨酸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36.硫氰酸胍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37.鹽酸胍對眼睛.皮膚.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梢蛭?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38.肌醇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并對眼睛有極大傷害。
39.潮酶素B有很強的毒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致命。
40.異戊醇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并能嚴重損傷眼睛。
41.IPTG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42.異丙醇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切勿吸入其氣體。
43.氯化鋰對眼睛.皮膚.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44.氯化鎂.硫酸鎂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45.β-巰基乙醇吸入.皮膚吸收可致命,如果咽下是有害的。高濃度的基乙醇對眼睛.皮膚.黏膜.上呼吸道有非常大的破壞作用。
46.聚乙二醇(PEG)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47.蛋白酶K是一類刺激物,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48.磷酸具有高度的腐蝕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49.硅烷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特別易燃,其揮發霧對眼睛.皮膚.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用。
50.疊氮鈉毒性非常大??勺钄嗉毎仉娮舆\輸,含疊氮鈉試劑必須清楚標明。
51.十二烷基硫酸鈉(SDS)有毒,是一類刺激物,對眼睛嚴重損傷,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51.鏈霉素有毒,可能是致癌劑和突變劑。可引起過敏反應。
52.四環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53.TEMED對眼睛.皮膚.黏膜.上呼吸道有極大破壞作用。吸入可致命,避免長時間接觸。揮發的氣體能傳很遠,遇明火火星四濺。
54.三氯乙酸腐蝕性很強。
55.Tris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56.Triton*-100可刺激并灼傷眼睛??梢蛭?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57.尿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58.紫外線損傷視網膜,具有誘變和致癌作用。
篇2:附屬醫院實驗室安全基本要求
大學附屬醫院實驗室安全基本要求
一、實驗室要制定工作人員負責對本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進行監督和檢查;
二、進實驗室工作的工作人員均要參加實驗室安全知識培訓,新進人員必須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實驗室工作;
三、實驗室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及醫院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
四、實驗室要根據實驗室的特點制定出本實驗室的安全與環保管理制度,要張貼或懸掛在顯眼處并嚴格執行;
五、要有儀器設備使用的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等,儀器設備的操作者要先經過培訓并按要求進行操作和使用儀器設備;
六、有危險性的場所、設備、設施、物品及技術操作等要有警示標識;
七、危險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廢物、劇毒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易燃易爆品、高致病性原微生物菌(毒)種等)須嚴格按國家和醫院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危險品的領取、保管、使用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等環節要有完整的、規范的記錄,要定期對危險品進行全面的核對盤查,做到賬務相符;
八、放置危險品的場所要加強安全保衛工作,要根據危險品的性質采取適當的安全防護措施,實驗室工作人員要按規范操作并做好個人防護。
九、實驗室產生的廢棄物要按有關要求進行分類并分別按規定進行處理;
十、實驗室要保持通風,要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以及安全防護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
十一、實驗室要制定緊急事故處理的應急預案并張貼或懸掛在顯眼處,一旦發生火災、爆炸應急危險品被盜、丟失、泄漏、嚴重污染和超劑量輻照等安全事故,須立即根據情況啟動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并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同時向醫院主管部門和保衛科報告,必要時向當地公安、環保、衛生等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事故的經過和處理情況應詳細記錄并存檔備查。
十二、對從事有毒有害工作的人員要按規定發放保健津貼,對從事輻射工作的人員要按規定參加培訓、個人輻射劑量檢測、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以及療養等。
篇3:五一醫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第一醫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病原微生物實驗室(以下稱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發生時,能夠反應迅速,處置得力,及時有效地把危害范圍控制在最小化,保證實驗室相關人員的健康,保證公眾健康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和《安徽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本預案所稱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危害程度分類為第一、第二類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統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本預案所稱實驗室活動,是指實驗室從事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有關的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
第三條本預案適用于所有設在我院內涉及人體健康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發生的生物安全事件。主要包括:
(一)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在運輸、儲存中被盜、被搶、丟失、泄露事件。
(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實驗室活動中造成實驗室人員感染和向實驗室外泄露或擴散事件。
(三)由于自然的或恐怖襲擊等不可預測因素所引起的實驗室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擴散事件。
第四條當第三條中的任一事件發生,啟動本院本預案的工作原則是與預防為主,常備不懈;設施規范,管理到位;主動監測,反應迅速;依法處理,措施果斷;機制通暢,遏制危害。
第二章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第五條z市人民醫院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與人體健康有關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組織領導與協調指揮工作,當院內發生實驗室安全事件時,負責決策指揮,調動人員,全面部署應急事項。
第六條z市人民醫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實驗室設立與運行的生物安全評估和技術咨詢、論證工作。
實驗室要制定應急預案,明確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職責。
第三章預防預警報告
第七條預防
(一)認真貫徹執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條例》,嚴格按照《安徽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做好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及實驗活動的審批或備案登記工作。
(二)加強實驗室標準化建設,對實驗室人員配備、設備配置、個人防護和安全行為等必須按照《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嚴格執行。
(三)病原微生物保藏機構要制定嚴格的安全保管制度,做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進出和儲存的記錄,建立檔案制度,并制定專人負責。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要設專庫或者專柜單獨儲存。
(四)增強安全意識,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各項規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責任和措施落實到實處,消除安全隱患。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開展工作;加強安全防范,防止實驗室發生生物安全恐怖事件。
第八條預警
(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為各種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建立檔案和使用記錄。
(二)建立實驗室工作人員健康檔案,定期體檢。
(三)定期開展自查,發現安全隱患要迅速報告并立即整改。
第九條報告
(一)實驗室如發現在實驗室操作菌毒種運送儲存過程中發生病原微生物泄露造成環境污染或發現由于實驗室感染而引起的與病原微生物泄露造成環境污染或發現由于實驗室感染而引起的與病原微生物相關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要立即報告我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并立即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及當地政府報告。
(二)實驗室發生生物安全恐怖事件時,實驗室要立即向我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并向上級行政部門和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第四章應急處置措施
第十條當發生實驗室安全事件時,實驗室應立即啟動本部門應急預案,迅速判斷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向上級部門報告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實驗室人員的安全,控制病原菌微生物擴散,盡可能將事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十一條不斷完善實驗技術操作堆積和技術規范,強化實驗室規范化建設。
第十二條加強對涉及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監測與預警、疫情分析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消毒隔離技術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加強實驗室業務人員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責任方面的培訓。
第十三條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工作,應急演練每兩年不少于1次,演練工作應根據性質的不同分類進行。
第六章附則
第十四條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