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景中心物業自然災害防范管理辦法
荔景中心自然災害防范管理辦法
1、職責
責任部門/崗位工作職責
公司抗災救援應急小組指導防災抗災救援工作
管理中心經理負責本區域現場防災抗災救援指揮、監督檢查工作
部門負責人負責制定應急措施,現場指揮防災抗災救援工作
公司前臺負責監控預警信息傳播情況,協調監督各部門應急措施實施情況
所有人員有義務進行防災抗災救援工作,向公司報告有關自然災害的信息
2、方法和過程控制
2、1公共預警信息的收集與發布
(1)公司前臺負責接收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自然災害預報并及時掛公司網、同時通知荔景中心和抗災救援工作指導小組成員及管理中心經理。
(2)公司每位員工從公共傳媒獲得自然災害、流行性疾病等預警信息后,必須通知公司前臺,前臺經核實后,方可通報。
(3)荔景中心收到有熱帶風旋或暴雨天氣時,即時將臺風預警信號(藍、黃、橙、紅色信號)或暴雨預警信號(黃、橙、紅色暴雨信號)在《工作信息記錄本》上進行登記,并向各部門通報,要求在半小時內通報完畢,并每隔2小時通報一次,直至預警信號解除。通報須記錄各部門接受信息人的姓名,接受時間。
(4)各部門信息受理人應在《工作信息記錄本》上登記信息來源、時間和內容,并將接收到的預警信號即時通知本部門經理。各部門經理應及時將信息傳遞給本部門所有人員。
(5)汽美中心人員在接到預警信息后向各分店進行通報,除了準備自身防范以外,在接待顧客過程中口頭通知顧客。
(6)智能化工程部在深項目組在接到預警信息后應根據實際情況,準備好自身的各項防范工作。
(7)當各部門接到"臺風藍色預警信號"及以上或"暴雨黃色預警信號"以及"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寒潮藍色預警信號"和"雷雨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后經部門負責人同意后將信息即時向顧客發布,對發布的信息必須進行登記,并通過出入口崗或迎賓來加快傳遞信息的速度和廣度。
2、2自然災害防范工作的組織
(1)當各部門接到"臺風藍色預警信號"或"暴雨黃色預警信號"以上預警信號后,公司抗災救援應急小組負責巡視各部門應急措施落實情況,當預示可能發生險情進應親臨現場組織協助搶險工作。
(2)公司抗災救援應急小組組織職能部門人員成立支援小組到各業務部門支援防災抗災工作。
(3)公司總經理助理負責到分點抗災現場指揮抗災救援工作。
(4)各中心經理為本區域抗災救援工作責任人,各部門負責人為本部門抗災救援工作責任人,切實落實預防自然災害的有效防范措施,并加強值班,經理保持24小時開通手機,以便聯系,及時指揮救援。
2、3臺風、暴雨防范應急措施:
(1)組織搶險隊伍、準備搶險物資,如沙袋、手電、防洪閘、潛水泵。
(2)安排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檢查給排水、供配電等機電設備,切斷霓虹燈及有危險的室外電源,停止室外工程作業。
(3)加固戶外設施,如廣告牌、路燈架及樹木等;收回活動的公共設施,如公園椅、太陽傘、泳樂設施等;拆除臨時設施。
(4)安排人員檢查管理服務區域內房屋的門、窗、陽臺、天臺,對家里無人而門窗未關好的房間,應用電話聯系該住戶進行預防。
(5)安排人員檢查疏通溝、井、渠、管道、地漏是否暢通、排污設施是否完好,同時做好應急防范措施。
(6)居住在低洼地區的員工要隨時做好防風、防暴的自救準備,預備好沙袋、潛水泵等防洪物資。
2、4雷電防范措施:
(1)當各部門接到"雷雨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后要及時檢測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確保有效運行。停止各類戶外作業,預防事故發生。
(2)雷電發生時,切勿進入天臺、大樹下或在露天行走;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內時,應遠離樹木和桅桿;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高爾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3)切勿站于山頂、樓頂上或接近其他導電性高的物體,應避免靠近防直擊雷的接地裝置和金屬構筑物。
(4)在室外工作的人應躲入建筑物內,不宜進入無防雷設施的臨時棚屋、崗亭等低矮建筑。
(5)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應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場地,尋找地方躲避。
(6)不宜騎摩托車、自行車,應該留在室內,并關好門窗。
(7)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電腦等電器。
(8)有宜使用水龍頭;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筑物外墻,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
(9)減少使用電話和手提電話,以防二次放電傷人。
(10)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
2、5疫情防范應急措施:
(1)公司前臺負責在疫情多發季節(夏季、秋季)密切關注收集媒體及衛生部門發布的疫情信息,并及時在公司內發布。
(2)各部門應指定賣價負責與防疫部門聯系、核實并獲得防疫方法,及時通知公司,并以通知的形式向顧客和員工傳達,落實防疫措施。
(3)各部門在接到疫情通知后,應對宿舍、食堂、辦公區域進行全面消毒殺菌。
(4)經消毒殺菌后,對現場進行徹底清洗,以保證疫情傳播得到有效控制。
3、相關文件:《突發事件處理程序》
4、記錄和表格:《工作信息記錄本》
篇2:自然災害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辦法
為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工作方針,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為確保監理中心全體員工的人身安全,按照《電力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及達標評級標準(試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監理中心特制訂本制度》。
一、?術語和定義:
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一般分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山洪及其誘發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員傷亡,毀壞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等,甚至可能導致水壩、山塘潰決,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
山丘區不穩定的氣候系統,往往造成持續或集中的高強度降雨。據統計,發生山洪災害主要是由于受災地區前期降雨持續偏多,使土壤水分飽和,地表松動,遇局部地區短時強降雨后,降雨迅速匯集成地表徑流而引發溪溝水位暴漲、泥石流、崩塌、山體滑坡。從整體發生、發展的物理過程可知,發生山洪災害主要是持續的降雨和短時強降雨而引發的。
崩塌:又稱(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較陡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谷)的地質現象。崩塌會使建筑物,甚至使整個居民點遭到毀壞,使公路和鐵路被掩埋,帶來重大損失。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的活動時間主要與誘發滑坡的各種外界因素有關。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山體滑坡不僅造成一定范圍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還會對附近道路交通造成嚴重威脅。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將含有沙石且松軟的土質山體經飽和稀釋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積、體積和流量都較大。而滑坡是經稀釋土質山體小面積的區域。
泥石流形成:降雨分為前期雨量(降雨)和激發雨量。前期雨量是指激發泥石流時段之前的降水,它的作用在于使松散土體的含水量增加,有時達到飽和,降低土體的強度,水分入滲土層的位置越深,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激發雨量是促使泥石流產生的雨量,其作用是通過通過超滲產流的作用,產生一定深度的徑流,使土體的孔隙水壓力迅速增加,土體液化而強度快速降低,同時在徑流的作用下,沖刷侵蝕土體,激發土體破壞進而形成泥石流。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流水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泥石流爆發突然、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因其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
二、黃登工區的自然災害的預測:
黃登工區汛期雨多、量大,常年降雨量在600mm/年以上。流域全年均有暴雨發生,洪水主要出現在6月到10月。
?
1)、山洪:
黃登壩址的洪水預測:20年一遇的瀾滄江的洪水流量:6840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5820m3/s。
各沖溝的洪水預測:
拉關河: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57.2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44.2m3/s。
應和村: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24.3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18.8m3/s。
梅沖河: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89.5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69.2m3/s。
七登河: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40.1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31m3/s。
羅松場河: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145m3/s;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112m3/s。
瀾滄江主河道、各沖溝均有汛期發生洪水的可能。
2)、崩塌、滑坡:
①承包商2#營地瀾滄江上游一側未進行護坡或護坡質量不合格的地點,汛期連續降雨、暴雨可能造成小型崩塌滑坡現象。
②左右岸攬機平臺由于超前開挖,支護落后,汛期山坡雨水在上游裂縫處灌入,加上爆破藥量控制不嚴,可能發生崩塌滑坡現象。
③骨料運輸洞梅沖河出口道路、仁和河支洞施工道路、應和村支洞施工道路由于道路邊坡陡峭,土體松散,活石較多,汛期暴雨和連續降雨會發生崩塌滑坡現象。
④水電一局拉關河營地(人員已搬遷但房屋未拆除)處邊坡存在較明顯的變形裂縫,大到暴雨和連續降雨發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極大。
⑤骨料運輸洞距離長,地下水發育,巖體相對較為破碎,洞室穩定條件差,洞內施工應隨開挖及時進行支護,防備涌水及塌方的危險。
3)、泥石流:
①七登河、梅沖河前幾年均發生過泥石流,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大。特別是梅沖河2010年前曾多次發生較大泥石流,給瀾滄江造成堰塞,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影響。
②水電一局水電三局拉關河工程上游、水電三局骨料運輸洞仁和河上游存在有大量的松散堆積體,河道汛期水量大,河道較窄,有可能產生泥石流的危險。
③羅松場渣場:堆積渣體高度較大,未進行放坡,渣體松散,遇暴雨容易產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險。
④骨料運輸洞各洞口應加強汛期巡視工作,核查周邊山溝雨季洪水和小型泥石流進入隧洞的可能性。
三、黃登工區的預警:
目前黃登電站設水情預報中心、對天氣和水情進行檢測和預報,每天及時發給各參建單位的領導和安全主管。要求接到上級命令和水情預報中心發布的水情天氣預報及檢測數據信息的所有人員應實行信息共享的原則,及時與其他部門及施工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做到信息共享,讓大家及時了解天氣和水情變化的消息,及時做好防洪度汛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管理、預防、預控、做好應急逃生、救援、救災等工作。
四、教育培訓:
監理中心安全主管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應及時組織全體監理人員進行學習,不斷提高監理中心全體人員的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知識水平。安全環水保部負責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教育培訓工作,應定期組織監理中心全體員工進行教育培訓的學習。
五、責任:
1、監理中心總監是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2、主管安全副總監是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主要責任人。
3、安全環水保部是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日常管理部門。主要責任是負責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和預警,負責信息的排查、收集、分析、傳遞和統計、上報等。
4、監理中心實行“一崗雙責”制度,監理中心各部門和全體員工是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的保證體系,所有監理人員均有義務進行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對有關工程安全的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信息進行排查、收集和傳遞、上報工作。
5、監理中心公職人員,由于在自然災害及事故隱患預測預警管理中玩忽職守、不負責任、或責任心不強,造成責任事故的、對責任人將按照公司的有關規定給予處分和處理,造成較大事故或后果嚴重的責任人要追究刑事責任。
黃登西北監理中心
2013-6-10
篇3:物業自然災害防范管理辦法
物業管理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自然災害防范管理辦法
1.目的
規范公司防范自然災害的流程、措施,避免、減少自然災害可能對顧客與公司造成的損失。
2.范圍
適用于公司各部門。
3.職責
責任部門/崗位工作職責
公司抗災救援應急小組指導防災抗災救援工作
部門負責人負責制定應急措施,現場指揮防災抗災救援工作
公司前臺負責監控預警信息傳播情況,協調監督各部門應急措施實施情況
所有人員有義務進行防災抗災救援工作
向公司報告有關自然災害的信息
4.方法和過程控制
4.1公共預警信息的收集與發布
4.1.1公司前臺負責接收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自然災害預報信息并及時掛公司網、同時通知荔景中心和抗災救援工作指導小組成員。
4.1.2公司每位員工從公共傳媒獲得自然災害、流行性疾病等預警信息后,必須通知公司前臺,前臺經核實后,方可通報。
4.1.3荔景中心收到有熱帶氣旋或暴雨天氣時,即時將臺風預警信號
(白、綠、黃、紅、黑色信號)或暴雨預警信號(黃、紅、黑色暴雨信號)在《工作信息記錄本》上進行登記,并向各部門通報,要求在半小時內通報完畢,并每隔2小時通報一次,直至預警信號解除。通報時須記錄各部門接受信息人的姓名,接受時間。
4.1.4各部門的信息受理人應在《工作信息記錄本》上登記信息來源、時間和內容,并將接收到的預警信號即時通知本部門負責人。各部門負責人應及時將信息傳遞給本部門所有人員。
4.1.5當各部門接到"綠色臺風信號"及以上或"黃色暴雨"預警信號及以上后,經部門負責人同意后將信息即時向顧客發布,對發布的信息必須進行登記,并通過出入口崗或迎賓來加快傳遞信息的速度和廣度。
4.2自然災害防范工作的組織
4.2.1當各部門接到"黃色臺風信號"以上或"黃色暴雨"以上預警信號后,公司抗災救援應急小組負責巡視各部門應急措施落實情況,當預示可能發生險情時應親臨現場組織協助搶險工作。
4.2.2公司抗災救援應急小組組織職能部門人員成立支援小組到各業務部門支援防災抗災工作。
4.2.3公司總經理助理負責到分點抗災現場指揮抗災救援工作。
4.2.4各部門負責人為本部門抗災救援工作責任人,切實落實預防自然災害的有效防范措施,并加強值班,經理保持24小時開通手機,以便聯系,及時指揮救援。
4.3臺風、暴雨防范應急措施:
4.3.1組織搶險隊伍、準備搶險物資,如沙袋、手電、防洪閘、潛水泵。
4.3.2安排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檢查給排水、供配電等機電設備,切斷霓虹燈及有危險的室外電源,停止室外工程作業。
4.3.3加固戶外設施,如廣告牌、路燈架及樹木等;收回活動的公共設施,如公園椅、太陽傘、泳樂設施等;拆除臨時設施。
4.3.4安排人員檢查管理服務區域內房屋的門、窗、陽臺、天臺,對家里無人而門窗未關好的房間,應用電話聯系該住戶進行預防。
4.3.5安排人員檢查疏通溝、井、渠、管道、地漏是否暢通、排污設施是否完好,同時做好應急防范措施。
4.3.6居住在低洼地區的員工要隨時做好防風、防暴的自救準備,預備好沙袋、潛水泵等防洪物資。
4.4雷電防范措施:
4.4.1雷電發生時,切勿進入天臺、大樹下或在露天行走;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內時,應遠離樹木和桅桿;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高爾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4.4.2切勿站立于山頂、樓頂上或接近其他導電性高的物體,應避免靠近防直擊雷的接地裝置和金屬構筑物。
4.4.3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應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場地,尋找地方躲避。
4.4.4在室外工作的人應躲入建筑物內,不宜進入無防雷設施的臨時棚屋、崗亭等低矮建筑。
4.4.5不宜騎摩托車、自行車,應該留在室內,并關好門窗。
4.4.6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電腦等電器。
4.4.7不宜使用水龍頭;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筑物外墻,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
4.4.8減少使用電話和手提電話,以防二次放電傷人。
4.4.9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
4.5疫情防范應急措施:
4.5.1公司前臺負責在疫情多發季節(夏季、秋季)密切關注收集媒體及衛生部門發布的疫情信息,并及時在公司內發布。
4.5.2各部門應指定專人負責與防疫部門聯系、核實并獲得防疫方法,及時通知公司,并以通知的形式向顧客和員工傳達,落實防疫措施。
4.5.3各部門在接到疫情通知后,應對宿舍、食堂、辦公區域進行全面消毒殺菌。
4.5.4經消毒殺菌后,對現場進行徹底清洗,以保證疫情傳播得到有效控制。
5.支持性文件
GZWY8.2.3-A01-01《突發事件處理程序》
6.質量記錄和表格
GZWY7.2.3-G01-F2《工作信息記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