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園區安全員崗位工作標準

某園區安全員崗位工作標準

2024-07-23 閱讀 6658

園區安全員崗位工作標準

坐姿:

就坐時姿勢要端正,入坐要輕穩,上體正直,抬頭挺胸,目光平視,表情要自然,坐在值班臺中央,精力集中。

1.就坐時不允許有下幾種姿勢:

2.坐在椅子上前俯后仰,搖腿放腳。

3.在工作期間不得雙手抱胸,抬二朗腿或半躺半坐。

4.趴在工作臺上或者把腳放于工作臺。

5.晃動桌椅,發出聲音。

(二)敬禮標準:

看到業主、訪客等車輛人員進入時,主動站起,"您好!"敬禮姿勢為:上體正直右手迅速抬起,五指并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太陽穴,(佩戴貝雷帽中指貼于太陽穴),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三)訪客單回收標準:

回收訪客單、車輛準許證、登記訪客者離開時間,檢查被訪者簽名情況,如(訪客單沒有被訪者、業主簽名)不得放行。向訪客敬禮說:"請您稍等,使用可視對講機或通知(客服部)聯系被訪者未簽名真實原因(聯系不上被訪者不得放行)得到業主同意后,向訪客敬禮說:"先生/小姐讓您久等了,謝謝您的配合,再見!"

(四)值班室規定標準:

1.打掃好值班室內衛生,物品擺放整齊,值班室內嚴禁吸煙、看報、聽音樂,不得在交接記錄本上亂涂亂

2.值班時應按規定著裝,時刻保持儀容整潔.

3.嚴格按照崗位職責或直屬領班的安排,準時作好交接班和準點上下班.

4.認真準確填寫值勤報告以及各類表單,字跡清晰,單面整潔,亂涂亂畫的現象.

5.熱情接待來訪人員,正確使用電話/接聽電話/注意禮貌和嚴禁任何人使用電話辦私事.

6.自覺遵守園區的規章制度并認真監督員工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7.監守崗位,不得擅離職守,若因故暫時離開則需事先經授權主觀同意且由代理人值班.

8.當班期間認真值勤,不得閑聊/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

9.當遇緊急情況或突發事件應及時處理與記錄,并且及時上報.

10.當班期間應自覺維護所屬責任區的清潔與秩序.(崗位五米范圍內自己清潔)

11.自覺愛護公司的物品及警具正確的使用與佩帶.

12.品行端正/言行誠實/忠于職守,對待工作有強烈的責任心.

13.值班安全員嚴禁睡覺/酗酒/看小說雜志/打架斗慪/監守自盜和違反人事規章制度

14.(五)上班時間規定標準:

值班室為24小時值班制度,與主門崗每小時對換一次,任何時間不得空崗、脫崗,早8:00至20:00坐崗。其他時間段是機動崗。

(六)上班時間不準有以下行為:

1.不準彎腰駝背,東倒西歪、前傾后靠、伸懶腰,不袖手、背手、叉腰或將手插入口袋中,執勤中不準吸煙、吃零食、不勾肩搭背。

2.不得配戴裝飾物品,口袋內不宜裝過多物品。

3.禁止披衣、敞懷、挽袖、卷褲腿、戴歪帽(除貝雷帽外)、穿拖鞋或赤腳。

4.值班時不準哼歌、吹口哨、聽收(錄)音機、MP3、看書報等。

5.值班時不得隨地吐痰,亂丟雜物。

6.不挖耳、摳鼻孔、跳躍、跺腳或玩弄其它物品。

(七)安全員交接班的規定標準

安全管理員交接班應遵循下列規定:

(八)接班前工作:

提前30分鐘到指定地點集合,穿著整齊,佩帶白手套、黑色皮鞋、工作牌戴在左胸前,貝雷帽、帽徽是距左眼上方(帽邊)上額10公分,帽頂右下壓。(呈左高右低、衣服扣子、領帶、必須整齊)對講機掛在腰間右側、接受領班的禮儀檢查、崗前訓練、崗位分配和熟悉自己的崗位職責。

(九)交接崗標準:

齊步走到接班地點,距當班人員3-5米處,立正(姿勢)站好,待對方轉體后(與你自己面對時),相互敬禮,交、接班者各向左(右)跨一步,雙方相互交換崗位,向后轉各向左、右跨一步對齊敬禮,交接人必須交代清楚本班的遺留事件需下一班跟進的、清點物品、檢查安全交接記錄本并簽名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

6.按時交接班接班人員應提前15分鐘到崗如果接班人原有特殊情況當班人員不得離開崗位。

7.接班人員要詳細了解上一班執勤情況和當班應注意的事宜。

8.交班人員應將當班發生的情況及處理情況和注意事宜向接班人員講清楚、。

9.當班人員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不能移交下一班處理的事情要繼續在崗處理完畢。(或移交當班領班繼續完成)

10.接班人員要注意檢查崗位范圍內的物品、設施和器械裝備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交班人員應負責值班場地的衛生。

11.交班人在下班前必須填好值班記錄,應做到三清:本班情況清,交接的問題清,物品、器械/重大、特殊事情必須處理完成后,方可交班。

12.交接時要做好記錄并簽名。

篇2:安全員驗收員崗位危害因素辨識及預防

1、不參加班前會,當班安全生產事項不清,可能造成引發人身傷害事故;預防措施:必須參加班前會,詳細記清當班工作內容和重點安全注意事項。特殊情況下必須和上一班安全員進行面對面交接或者到區部查看當班生產遺留問題,了解存在的安全隱患。

2、不與上一班交接班或開工不進行安全確認,可能造成不能及時了解存在的隱患及處理情況,易發生事故;預防措施:準時進入工作面,開工前必須先檢查施工現場安全情況,確認無隱患時再組織生產。

3、班中巡回檢查不全面、不認真,可能造成隱患不能及時處理;預防措施:班中要及時巡查,走動全面,勤于觀察,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防止小隱患發展成大事故。

4、不落實標準化班中評估,或把關不嚴格,可能造成標準得不到落實,易引發事故;預防措施:驗收員是井下各項工作質量標準化正常進行的監督者,應該嚴格按標準把關。

5、對員工按標準操作、按規范作業情況監督不嚴,可能造成違章不能及時制止,易發生事故;預防措施:規范檢查,對員工違章行為必須嚴格制止。

6、施工中出現問題,應親自監督處理,可能造成員工操作過程得不到監督,引發事故;預防措施:施工中出現問題,應親自全過程監督處理,并嚴格把關。

7、交班前不進行檢查驗收,不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可能造成遺留問題得不到解決,給下一班留隱患;預防措施:遺留問題當班無法處理,應立即向區隊匯報,并向下班交代清楚。

篇3:食品安全員管理制度(一)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度【1】

1、負責人崗位職責:對食品的經營負全面責任;

負責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對業務經營人員的質量教育,保證質量管理方針和質量目標的落實和實施。

定期開展質量教育和培訓工作,每年組織一次全員身體檢查。

2、管理人員崗位職責: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負直接責任;

按時做好營業場所和倉庫的清潔衛生,確保食品的經營條件和存放設施安全、無害、無污染;

建立并管理員工健康檔案,每年負責安排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監督檢查員工保持日常個人衛生;

負責監督營業場所和倉庫的溫濕度在規定的范圍內,確保經營食品的質量;

發現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問題應立即解決,或向負責人報告。

3、購銷人員崗位職責:嚴禁采購法律法規禁止上市銷售的食品;

嚴禁從證照不全的企業采購食品;

進貨時認真查驗供貨單位的《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營業執照》和《檢驗合格證》等;

確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質期內,并應定期檢查在售食品的外觀性狀和保質期,發現問題立即下架,同時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報告。

責任人:年月日

食品安全管理員職責【2】

一、配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本單位餐飲食品安全進行監督檢查,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二、定期協助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三、制定本單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崗位責任制度,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四、檢查餐飲服務環節中的食品安全狀況并記錄,對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要求的行為及時制止并提出處理意見;

五、對食品安全檢驗工作進行管理;

六、對本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進行健康管理,督促患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癥的人員調離相關崗位;

七、建立健全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理檔案,保存各種檢查記錄;

八、所在餐飲服務單位發生疑似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時,協助單位及時報告衛生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采取措施防止事態擴大,配合監管部門調查處理;

九、協助所在餐飲服務單位定期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上交本單位的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綜合自查報告;

十、與保證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有關的其他管理工作。

篇二:食品安全管理員的管理職責

(一)餐飲服務單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采購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采購記錄管理;

(二)餐飲服務單位場所環境衛生管理;

(三)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加工制作設施設備清洗消毒管理;

(四)餐飲服務單位人員健康狀況管理;

(五)餐飲服務單位加工制作食品管理;

(六)餐飲服務單位食品添加劑貯存、使用管理;

(七)餐飲服務單位餐廚垃圾處理管理;

(八)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確定的其他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

一、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培訓管理制度。

1、從業人員必須有健康證明方可上崗。

2、從業人員必須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3、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檔案至少保存三年。

4、本單位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和從業人員必須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工作。

5、定期組織本單位食品從業人員學習《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及時掌握和了解國家及地方的各項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二、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

1、組織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識培訓;

2、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崗位責任制度;

3、檢查食品經營過程的安全狀況并提出處理意見;

4、對食品安全檢驗工作進行管理;

5、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

6、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檔案;

7、配合食品藥品監督機構對本單位的食品安全進行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8、與保證食品安全有關的其他管理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查與報告制度。

1、每天至少進行一次食品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并做好食品安全檢查記錄備查。

2、各崗位負責人、主管人員每天開展崗位或部門自查,指導、督促、檢查員工進行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規范。

3、對貯存、銷售的食品進行定期檢查,查驗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及時清理變質、超過保質期及其他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主動下架退市,停止銷售,并做好退市記錄。

4、對發現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通知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做好相關記錄,將情況及時報告轄區食品藥品管理部門。

5、積極配合食品藥品管理部門依法開展的各項檢查活動,如實提供被檢查食品的票證、貨源、數量、存貨地點、存貨量、銷售量等相關信息。

6、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及時采取處置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在2小時內報告事故發生地食品藥品管理部門。

7、因食品安全管理和經營的需要,修改、增加的相關制度及經營項目及時書面報告食品藥品管理部門。

四、食品進貨查驗和批發記錄制度。

本單位采購食品,應當認真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建立索證檔案,不從無合格經營資質的供貨者處進貨,不接受來歷不明的上門送貨行為,不經銷三無(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食品和過期變質等違法食品,保證所售食品質量安全。

向供貨者索取進貨憑證。

從事食品批發業務時,向購貨者提供銷貨憑證。

按食品藥品管理部門要求,建立食品銷貨臺帳,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貨日期等內容。

妥善保管書式臺帳檔案,條件允許情況下,建立電子臺帳,臺帳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五、食品貯存管理與廢棄物處置制度。

1、食品與非食品應分庫存放,或設專門區域,不與有毒有害物品同庫存放。

2、食品倉庫實行專用并設有防鼠、防蠅、防潮、防霉、通風的設施及措施,并運轉正常。

3、食品應分類、分架、隔墻隔地存放。

各類食品有明顯標志,有異味或易吸潮的食品應密封保存或分庫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時冷藏、冷凍保存。

4、貯存散裝食品的,應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5、建立食品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定期清倉檢查,防止食品過期、變質、霉變、生蟲,及時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和清理廢棄物質。

6、倉儲的食品做到先進先出,由專人定期檢查,嚴防食品過期變質。

食品貯存區應采取防鼠、防蟲、防潮、通風等措施,確保存放的儲物保持干燥清潔,整齊有序。

六、不合格食品召回及處理制度。

本單位發現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盡可能及時召回已售出的問題食品如實記錄下柜和召回情況,并向食品藥品管理部門報告。

國家監管部門通報要求下柜停售的不合格食品,要主動及時下柜,采取無害化處理、就地銷毀等措施,不再退回供貨者,不改頭換面重新上市;

對群眾反映大、投訴集中的重要食品,先予下柜,經鑒定合格再重新上柜銷售。

七、臨近保質期食品管理制度。

1、本單位加強對臨近保質期食品的管理,杜絕過期食品上柜銷售。

臨近保質期食品標準如下:(一)保質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期滿之日前45天;

(二)保質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期滿之日前20天;

(三)保質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滿之日前15天;

(四)保質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滿之日前10天;

(五)保質期在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滿之日前5天;

(六)保質期在3天以上少于15天的,期滿之日前2天。

2、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公示食品臨近保質期標準,在醒目位置提醒消費者注意查看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日期。

建立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或專柜,并在醒目位置標明“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柜)”,“請在保質期內食用完畢”字樣。

3、將正常食品與臨近保質期食品捆綁銷售的,或者將臨近保質期食品作為贈品的,要在該臨近保質期食品上粘貼“臨近保質期食品”標簽等方式,向消費者作出醒目的提示或告知,并不得隱藏該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4、對于現場制售及廠家配送的涼拌菜、散裝熟肉制品、糕點(無餡料的熱加工產品除外)等易腐爛變質的食品,做到當天生產、當天銷售;

當天未售出的不再進行銷售。

5、現場制售食品的原料、成品以及散裝食品應每批次標明入庫日期和保質期限,出庫銷售應先進先出。

倉庫區域要設立明顯的退換貨區域并加貼醒目標簽,防止和正常食品混淆,防止員工誤將過期食品上架銷售。

6、建立營業場所臨近保質期食品定時、定人、包片的日常清查制度。

定期檢查庫存和待銷售食品,發現食品臨近保質期時,應及時轉至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或專柜。

八、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1、為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要定期檢查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

2、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應當立即予以處置。

對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設備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發生之時2小時內向食品藥品管理部門報告,防止事故擴大。

3、積極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

九、消費者投訴處理制度。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食品售后服務規定,努力提高售后服務水平,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積極配合食品藥品管理部門、消保委處理消費者投訴,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積極主動爭取與消費者達成處理協議,不無理拒絕和故意拖延。

十、散裝食品標簽標注制度。

散裝食品應設置專門的銷售區域,以明顯的標志區分或隔離。

根據所銷售食品的需要,設置相應的溫度調節、洗滌和存放設備、設施。

在盛放散裝食品容器或隔離設施上顯著標識食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直接入品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

散裝食品銷售應使用專用的售貨工具分揀。

制作單位:

簽字(蓋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