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業安全員禮儀規范

物業安全員禮儀規范

2024-07-23 閱讀 2233

物業安全員的禮儀規范

目的:打造大公司安全標準禮儀行為規范,提升公司的外部形象。

(一)安全員禮儀概述

安全禮儀是安全管理員文明行為的道德規范與標準,是安全管理員的生活行為規范與待人處事的準則,是對安全管理員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到方面的具體規定。

(二)安全管理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

1.忠于職守、勇于奉獻:安全服務職業的特殊性要求安全管理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忠于職守,嚴守工作紀律,對工作極端負責,認真履行安全管理員的義務,在工作中要以公司利益為重,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

2.熱愛本職工作,精益求精: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職業修養既來自安全管理員對自身職業的深刻理解和執著熱愛,也來自于對專業知識的認真鉆研和刻苦學習,它要求安全管理員在工作發揚敬業精神,認真學習和鉆研業務,對工作精益求精。

3.熱心服務,禮貌待人:

4.清政廉潔,奉公守法:安全管理員應具有較強的遵紀守法意識和清政廉潔的高尚品質,要求別人遵守的規章制度首先自身要嚴格遵守,不屬于自己職權范圍內的事情,絕不越權去做,監守自盜,以權謀私、徇私舞弊、貪污受賄等行為是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

5.遵守社會公德:安全管理員作為社會的一個群體,無論在工作崗位上,還是在日常社會活動中,都應該模范地遵守社會公德,原因為社會公德以職業道德為基礎,職業道德是社會公德在各個職業領域的延伸。忠于職守、勇于奉獻道德為基礎,職業道德是社會公德在各個職業領域的延伸。

(三)安全管理員應具備的工作態度

1.服從領導--不折不扣地服從上級的工作安排及工作調配。

2.嚴于職守--堅守本職崗位,不得擅自離崗、竄崗或睡崗。

3.正直誠實--對上級領導、同事和客戶要以誠相待,不得陽奉陰違。

4.團結協作--各部門之間、員工之間要互相配合,同心協力的解決困難。

5.勤勉高效--發揚勤奮踏實的精神,優質高效地完成所擔負的工作。

(四)安全管理員應具備的服務態度

1.禮貌--這是員工對客戶和同事最基本的態度,在任何時刻均使用禮貌用語,"請"字當頭、"謝"字不離口。

2.樂觀--以樂觀的態度接待客戶。

3.友善--"微笑"是體現友善最適當的表達方式,因此應以微笑來迎接客戶及與同事相處。

4.熱情--盡可能為同事和客戶提供方便,熱情服務。

5.耐心--對訪客、業主的要求應認真、耐心地聆聽,并盡量在不違背本公司規定的前提下辦理。

6.平等--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客戶和同事,不應有貧富之分,厚此薄彼

(五)禮儀規范

1.儀容儀表

2.發型-安全員蓄發不得露出帽外,不準留大包頭,不準留長鬢角,不準留胡須,指甲要經常修剪,不得留長指甲、帽墻以下頭發不得超過1、5毫米,并隨時保持頭發的干凈清爽

3.上班時間,必須穿著公司規定的統一安全員制服。安全員不能私自改制服裝,也不能在制服外面套穿自購的風衣,皮茄克,羽絨服等便服,同時必須按規定佩戴帽徽、領花、肩章。

4.穿著制服時,領鉤、衣扣要扣好,夏季制服下擺不得外露,不得挽袖、卷褲腿、披衣、敞懷,帽子得套在帽墻上,通常穿與制服顏色搭配的深色皮鞋,衣帽鞋帽要經常換洗,保持干凈。

5.上班時間,不得佩戴任何飾品(包括項鏈,耳環,戒指(結婚戒指除外)等)或是在制服上懸掛物品(如鑰匙串等)

6.遵守社會公德,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亂丟煙頭、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及倒臟水;不要在執勤時擦鼻涕,剔牙齒,脫鞋襪,吃東西;上班時間不準吸煙。保持口腔清新,上班前不要吃異味食品。

7.行為舉止

8.用語文明。在值勤中與人交談時,態度要和善,語氣要親切,言辭要得體,給人以禮貌表示。安全管理員值勤文明用語很多,如檢查驗證時,應說"請出示您的證件";須進行登記時說"麻煩您登記一下";如遇對方不友好時說"請不要生氣,有話好好說";如在巡邏時,有發現員工進行違規操作時說"對不起,您不能這樣做",請勿直接與其發生正面沖突,以禮貌的方式留下員工的姓名及部門,之后匯報安全領班進行處理。遇對方表示感謝時,應說"不用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等等。

9.坐姿大方。在值勤中,坐姿要舒展、自然和大方。坐時上體要挺直,勿彎腰駝背,不要垂肩、搖腿、蹺腳、晃身子,雙膝應并攏,雙手不可隨意扶拉桌、椅,與人交談時,更應坐得端正,兩眼平視對方,顯得精神飽滿。

10.站姿端莊。站立值勤時,應收腹、直腰、挺胸,雙肩稍后放平,雙臂自然下垂,保持身體端正,給人一種輕松自然感覺,體現出安全管理員的雄姿。切忌站得東歪西邪,弓背凸肚。

11.行走穩健。行走時,身體要直立,抬頭挺胸,平視前方,兩腿有節奏地交替向前邁進,步伐應自然、穩健。在公共場合行走,要遵守交通規則;行人之間要禮讓;與人交談時要靠邊站立;兩人走路時不要勾肩搭背;穿制服走路時,不要吃東西、吸煙和將手插在褲兜內。

12.談話自然。安全管理員無論在任何場合談話中,態度要誠懇大方,親切自然,語辭平和。問候注意使用禮貌語言。切忌裝腔作勢,高聲談笑,大呼小叫。

13.禮儀檢核

安全根據禮儀規范對自己進行自檢(每周一次),安全主管復檢,檢核表由安全主管保管

14.不定期邀請公司所有同仁對安全進行評價與建議,收集大家對安全的意見和看法,也有助于安全工作的提高。

15.禮儀執行

16.禮儀手冊,每位安全人手一冊

17.安全主管負責培訓安全禮儀手冊內容

18.如有新的內容增加,安全員領班負責隨時更新手冊,并培訓,發放手冊

19.每位新安全到職后的一個月內,必須嚴格執行自檢,復檢制度。

篇2:安全員驗收員崗位危害因素辨識及預防

1、不參加班前會,當班安全生產事項不清,可能造成引發人身傷害事故;預防措施:必須參加班前會,詳細記清當班工作內容和重點安全注意事項。特殊情況下必須和上一班安全員進行面對面交接或者到區部查看當班生產遺留問題,了解存在的安全隱患。

2、不與上一班交接班或開工不進行安全確認,可能造成不能及時了解存在的隱患及處理情況,易發生事故;預防措施:準時進入工作面,開工前必須先檢查施工現場安全情況,確認無隱患時再組織生產。

3、班中巡回檢查不全面、不認真,可能造成隱患不能及時處理;預防措施:班中要及時巡查,走動全面,勤于觀察,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防止小隱患發展成大事故。

4、不落實標準化班中評估,或把關不嚴格,可能造成標準得不到落實,易引發事故;預防措施:驗收員是井下各項工作質量標準化正常進行的監督者,應該嚴格按標準把關。

5、對員工按標準操作、按規范作業情況監督不嚴,可能造成違章不能及時制止,易發生事故;預防措施:規范檢查,對員工違章行為必須嚴格制止。

6、施工中出現問題,應親自監督處理,可能造成員工操作過程得不到監督,引發事故;預防措施:施工中出現問題,應親自全過程監督處理,并嚴格把關。

7、交班前不進行檢查驗收,不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可能造成遺留問題得不到解決,給下一班留隱患;預防措施:遺留問題當班無法處理,應立即向區隊匯報,并向下班交代清楚。

篇3:食品安全員管理制度(一)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度【1】

1、負責人崗位職責:對食品的經營負全面責任;

負責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對業務經營人員的質量教育,保證質量管理方針和質量目標的落實和實施。

定期開展質量教育和培訓工作,每年組織一次全員身體檢查。

2、管理人員崗位職責: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負直接責任;

按時做好營業場所和倉庫的清潔衛生,確保食品的經營條件和存放設施安全、無害、無污染;

建立并管理員工健康檔案,每年負責安排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監督檢查員工保持日常個人衛生;

負責監督營業場所和倉庫的溫濕度在規定的范圍內,確保經營食品的質量;

發現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問題應立即解決,或向負責人報告。

3、購銷人員崗位職責:嚴禁采購法律法規禁止上市銷售的食品;

嚴禁從證照不全的企業采購食品;

進貨時認真查驗供貨單位的《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營業執照》和《檢驗合格證》等;

確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質期內,并應定期檢查在售食品的外觀性狀和保質期,發現問題立即下架,同時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報告。

責任人:年月日

食品安全管理員職責【2】

一、配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本單位餐飲食品安全進行監督檢查,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二、定期協助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三、制定本單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崗位責任制度,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四、檢查餐飲服務環節中的食品安全狀況并記錄,對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要求的行為及時制止并提出處理意見;

五、對食品安全檢驗工作進行管理;

六、對本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進行健康管理,督促患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癥的人員調離相關崗位;

七、建立健全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理檔案,保存各種檢查記錄;

八、所在餐飲服務單位發生疑似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時,協助單位及時報告衛生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采取措施防止事態擴大,配合監管部門調查處理;

九、協助所在餐飲服務單位定期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上交本單位的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綜合自查報告;

十、與保證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有關的其他管理工作。

篇二:食品安全管理員的管理職責

(一)餐飲服務單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采購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采購記錄管理;

(二)餐飲服務單位場所環境衛生管理;

(三)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加工制作設施設備清洗消毒管理;

(四)餐飲服務單位人員健康狀況管理;

(五)餐飲服務單位加工制作食品管理;

(六)餐飲服務單位食品添加劑貯存、使用管理;

(七)餐飲服務單位餐廚垃圾處理管理;

(八)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確定的其他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

一、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培訓管理制度。

1、從業人員必須有健康證明方可上崗。

2、從業人員必須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3、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檔案至少保存三年。

4、本單位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和從業人員必須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工作。

5、定期組織本單位食品從業人員學習《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及時掌握和了解國家及地方的各項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二、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

1、組織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識培訓;

2、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崗位責任制度;

3、檢查食品經營過程的安全狀況并提出處理意見;

4、對食品安全檢驗工作進行管理;

5、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

6、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檔案;

7、配合食品藥品監督機構對本單位的食品安全進行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8、與保證食品安全有關的其他管理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查與報告制度。

1、每天至少進行一次食品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并做好食品安全檢查記錄備查。

2、各崗位負責人、主管人員每天開展崗位或部門自查,指導、督促、檢查員工進行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規范。

3、對貯存、銷售的食品進行定期檢查,查驗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及時清理變質、超過保質期及其他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主動下架退市,停止銷售,并做好退市記錄。

4、對發現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通知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做好相關記錄,將情況及時報告轄區食品藥品管理部門。

5、積極配合食品藥品管理部門依法開展的各項檢查活動,如實提供被檢查食品的票證、貨源、數量、存貨地點、存貨量、銷售量等相關信息。

6、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及時采取處置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在2小時內報告事故發生地食品藥品管理部門。

7、因食品安全管理和經營的需要,修改、增加的相關制度及經營項目及時書面報告食品藥品管理部門。

四、食品進貨查驗和批發記錄制度。

本單位采購食品,應當認真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建立索證檔案,不從無合格經營資質的供貨者處進貨,不接受來歷不明的上門送貨行為,不經銷三無(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食品和過期變質等違法食品,保證所售食品質量安全。

向供貨者索取進貨憑證。

從事食品批發業務時,向購貨者提供銷貨憑證。

按食品藥品管理部門要求,建立食品銷貨臺帳,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貨日期等內容。

妥善保管書式臺帳檔案,條件允許情況下,建立電子臺帳,臺帳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五、食品貯存管理與廢棄物處置制度。

1、食品與非食品應分庫存放,或設專門區域,不與有毒有害物品同庫存放。

2、食品倉庫實行專用并設有防鼠、防蠅、防潮、防霉、通風的設施及措施,并運轉正常。

3、食品應分類、分架、隔墻隔地存放。

各類食品有明顯標志,有異味或易吸潮的食品應密封保存或分庫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時冷藏、冷凍保存。

4、貯存散裝食品的,應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5、建立食品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定期清倉檢查,防止食品過期、變質、霉變、生蟲,及時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和清理廢棄物質。

6、倉儲的食品做到先進先出,由專人定期檢查,嚴防食品過期變質。

食品貯存區應采取防鼠、防蟲、防潮、通風等措施,確保存放的儲物保持干燥清潔,整齊有序。

六、不合格食品召回及處理制度。

本單位發現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盡可能及時召回已售出的問題食品如實記錄下柜和召回情況,并向食品藥品管理部門報告。

國家監管部門通報要求下柜停售的不合格食品,要主動及時下柜,采取無害化處理、就地銷毀等措施,不再退回供貨者,不改頭換面重新上市;

對群眾反映大、投訴集中的重要食品,先予下柜,經鑒定合格再重新上柜銷售。

七、臨近保質期食品管理制度。

1、本單位加強對臨近保質期食品的管理,杜絕過期食品上柜銷售。

臨近保質期食品標準如下:(一)保質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期滿之日前45天;

(二)保質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期滿之日前20天;

(三)保質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滿之日前15天;

(四)保質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滿之日前10天;

(五)保質期在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滿之日前5天;

(六)保質期在3天以上少于15天的,期滿之日前2天。

2、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公示食品臨近保質期標準,在醒目位置提醒消費者注意查看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日期。

建立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或專柜,并在醒目位置標明“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柜)”,“請在保質期內食用完畢”字樣。

3、將正常食品與臨近保質期食品捆綁銷售的,或者將臨近保質期食品作為贈品的,要在該臨近保質期食品上粘貼“臨近保質期食品”標簽等方式,向消費者作出醒目的提示或告知,并不得隱藏該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4、對于現場制售及廠家配送的涼拌菜、散裝熟肉制品、糕點(無餡料的熱加工產品除外)等易腐爛變質的食品,做到當天生產、當天銷售;

當天未售出的不再進行銷售。

5、現場制售食品的原料、成品以及散裝食品應每批次標明入庫日期和保質期限,出庫銷售應先進先出。

倉庫區域要設立明顯的退換貨區域并加貼醒目標簽,防止和正常食品混淆,防止員工誤將過期食品上架銷售。

6、建立營業場所臨近保質期食品定時、定人、包片的日常清查制度。

定期檢查庫存和待銷售食品,發現食品臨近保質期時,應及時轉至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或專柜。

八、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1、為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要定期檢查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

2、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應當立即予以處置。

對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設備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發生之時2小時內向食品藥品管理部門報告,防止事故擴大。

3、積極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

九、消費者投訴處理制度。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食品售后服務規定,努力提高售后服務水平,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積極配合食品藥品管理部門、消保委處理消費者投訴,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積極主動爭取與消費者達成處理協議,不無理拒絕和故意拖延。

十、散裝食品標簽標注制度。

散裝食品應設置專門的銷售區域,以明顯的標志區分或隔離。

根據所銷售食品的需要,設置相應的溫度調節、洗滌和存放設備、設施。

在盛放散裝食品容器或隔離設施上顯著標識食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直接入品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

散裝食品銷售應使用專用的售貨工具分揀。

制作單位:

簽字(蓋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