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20米范圍內使用攪拌站安全管理專項措施
根據地質資料顯示,表土段沒有瓦斯涌出,井筒施工時,也不會與其它礦井溝通;在建井初期,為不影響“四通一平”規劃施工,場地受到限制,攪拌站安裝在警戒范圍內,安裝在此處雖然有利于提供施工效率,但其電纜接線、開關、電機均不是防爆產品,為此特制定專項安全管理措施:
(1)攪拌站只在表土段施工時使用,表土段工程施工結束后,立即拆除移走到距離井口20米以外符合安全要求的地帶。
(2)在此期間加強機電管理:
①機電設備杜絕超負荷運行;
②開關觸頭必須接觸嚴密,不得虛接;
③嚴禁出現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開關不得有老鼠洞;
④加強電纜管理,防止磕、碰、撞,造成內部短路;
⑤機電隊和操作人員在開機前必須對電纜、電機、開關和機械進行檢查,發現卡殼、軸承損壞和機械不能正常運轉時,必須先處理,不得強行運轉。每天下班前,必須對攪拌設備進行清理,防止堵轉;
⑥設備必須指定專人負責操作,其他人員不得隨意使用;
⑦攪拌站工作區域吊掛安全標志牌、拉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⑧加強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嚴禁在攪拌站附近抽煙和用火;
⑨在攪拌站布置消防器材;
⑩油料使用后,必須擦拭干凈。及時清理攪拌站周圍雜物。
四、此項工作由安全管理部牽頭,機電管理部、生產技術部配合檢查并監督管理,確保施工安全。
篇2:井口安全管理制度
1機電工區統一負責副井口安全管理,運輸工區統一負責主井和盲主井的安全管理,信號工、卷揚工、跟罐工必須接受安全教育并經考試合格后上崗。
2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卷揚工、信號工和跟罐工上班期間必須堅守崗位。
3初次下井工作人員必須經過礦山三級安全教育(不少于72h),考試合格后,在有安全工作經驗的職工帶領下方可下井。外來參觀或檢查人員須由安監處指定專人(不少于2人)帶領下方可下井。
4患有嚴重耳聾、風濕病(反復活動)、癲癇癥、精神分裂癥、經醫療鑒定,不適合從事井下作業的其他疾病者一律不準下井。
5嚴禁酒后下井。井口工督促下井人員穿好勞動保護用品,帶上照明用具,登記打卡后到候罐區等待下井。下井人員必須聽從井口管理人員和跟罐工指揮,熟悉上下罐操作規程。
6所有需乘罐人員在穿戴好勞保用品,配帶好照明工具后必須在規定的候罐場所休息等罐。
7下井人員隨身攜帶小型工具可提前進入二道門內候罐。待罐籠在井口停穩后,隨身攜帶小型工具的下井人員進罐把隨身工具放好后,二道門井口管理人員方可放下井人員進入,下井人員需按順序先刷卡后進罐,井口管理人員要嚴格控制進入二道門上罐人員,數量不超過20人,當隨身工具較多時可以減少上罐人員。
8罐籠運行前必須關好二道安全門,乘罐人員應面向罐門握緊扶手,兩腿稍彎曲,身體不得伸出罐外,不準在罐內打鬧抽煙。
9上罐人員必須聽從跟罐工的指揮,到達目標中段,跟罐工聽到“停點”并確認后,方可打開罐籠安全門,跟罐工下罐后報中段名,其他人員先下后上,到達該中段人員不得擁擠按順序下罐后,上罐人員依次序上罐,待下罐人員走出中段井口門并關上該門,跟罐工上罐并關上罐籠安全門向信號工示意,信號工方可“打點”開車。
10各中段要罐人員,在罐沒到時,必須在該中段井口門安全門外(距井筒5m外)等罐,不得進入該門內活動,待罐到后停穩(聽到停點后)方可上罐并關上安全門,上罐前必須關閉該井口門。
11在跟罐工上罐并關上安全門后原則上不允許再上人,若沒發出開車信號,有人需上罐,本著節約原則,跟罐工可以通知信號工等一下,該人方可開井口門上罐;若跟罐工不同意或已發出開車信號,該人不得打開井口門強行上罐,否則以“三違”論處。
12不服從井口管理者,井口及各中段工作人員、信號工均有權禁止其乘罐,并立即向調度室匯報。井下各中段信號工兼有井口工職責,各中段上下罐人員必須服從其指揮。
13主井、盲主井人員上下罐:副井的人員上下罐制度也適用于主井、盲主井人員上下罐。原則上主井、盲主井只上下運輸工區作業人員,其他單位人員從副井上下。
14主井、盲主井上下人除了維修外主要集中在交接班時間,其他時間無特殊情況,不允許上下人,以確保提升凈時間。
15主井可從平硐、或山頭上下人,從平硐上下人要有信號工,主井只允許2#罐籠乘人。當2#罐籠乘人時,1#罐籠不可同時載物。
16主井每罐不得超過15人,盲主井每層罐不得超過10人。
17副井上下材料
17.1上下材料必須在規定場所堆放,然后由井口管理人員統一安排,上午原則上不上下需打開罐籠蓋(如:軌道)和拆下安全門(如:T2G,電車等)的材料;一般情況下,安排在下午檢罐前上下(應急救援等特殊情況除外)。
17.2專罐上下大宗材料或大型設備,需提前告知生產部或在調度會上敲定,由生產部安排調度室統一安排時間上下。
17.3專罐上下炸藥、大型設備、大批材料時,罐籠應減速慢行,嚴禁同罐乘人;專罐上下雷管時,罐籠提升速度不得大于2m/s。同時上下點需有人接送。
17.4專罐上下較長材料需打開罐籠蓋時(如:上下軌道,4m軌道不能超過20根且等稱放置固定,8m不超過10根以此類推等),需做好穩固措施,即:罐內外都需用安全繩或其它材料穩定,以防和井筒內設施碰撞發生事故。長鋼筋上下罐時要采取措施防止鋼筋從罐籠底部縫隙穿出。人員在罐籠頂部作業需佩戴安全帶。
17.5專罐上下需拆下安全門(如:T2G等),需確定設備確已在兩阻車器之間,且阻車器確已起作用。
17.6人員站在空提升器的頂蓋上檢修、檢查井筒時,應有下列安全防護措施:
17.6.1應在保護傘下作業。
17.6.2應佩戴安全帶,安全帶應牢固地綁在提升鋼絲繩上。
17.6.3檢查井筒時,升降速度應不超過0.3m/s。
17.6.4容器上應設專用信號聯系裝置(如:對講機)。
17.6.5井口及各中段馬頭門,應設專人警戒,不應下墜任何物品。
篇3:Z進風井井口生火安全管理措施
寒冬即將來臨,礦建第七項目部進風井還沒有完善的供暖系統,經項目部研究決定,在進風井井口采取集中供熱形式給井筒供熱,以保證井口的風、水路管及井筒不被凍結,并保障井下穩定的恒溫工作條件,決定在副立井口采用隔焰式火爐的供熱方案,采取如下防凍措施:
一、副立井井口概況及趙家分區氣溫條件
副立井主要負責井下巷道的進風系統和主要提升系統,井筒涌水量為3.3m3/h。井口周圍已砌15.712m×11.12m高3.5m圍墻,在南北兩向鋪設軌道,留有6m×5.6m的通車口,上部井架到圍墻采用薄鐵皮封閉,通車口用帆布做門簾。
趙家分區最高氣溫37.9℃,最低氣溫-23.9℃,年平均氣溫9.3℃。進入11月份溫度就降到0℃以下。主導風向為西風,歷年平均風速2.1m/s,最大風速20m/s。
二、副立井井口生火方案
在副立井井口東側安裝7個槽火,西側安裝5個槽火,槽火規格為長4m×寬1.3m×高1.3m。槽火底部0.6m下用于爐灰存放,槽火上部0.5m設置爐槽,爐槽底部使用三棱形爐條,槽火上部設置鐵質火罩,火罩使用2mm厚鐵板,以做為散熱,火罩中部有φ140mm進風孔共492個,火罩上部安裝φ300mm的煙筒,煙筒的上端架出井架封閉棚外側的下風側。隔焰式槽火結構基本為下部為槽火,上部為鐵板制做的散熱板,中部為進風孔,以實現《規程》要求的井口附近不得有明火的規定。(爐火示意圖見后附圖)
三、副立井井口生火安全管理措施
1、副立井井架到井筒周圍的圍墻必須采用薄鐵皮封閉,兩個通車口也必須上門簾。
2、槽火位置必須在井口棚內,火爐煙筒要轉彎至井口房外距井口3m以外的下風側,以防有害氣體及高溫火星被吸入井下。
3、井口生火爐投入使用前,必須將火爐和煙道進行詳細檢查。要確保暢通無阻。由項目部領導驗收合格后,方可生火供熱。
4、井口槽火必須每班有專人管理,負責添火,掏爐灰等工作。
5、槽火旁邊必須備有砂箱、滅火器、水管。所備砂箱不小于0.3m3,滅火器不少于2臺,水管長度不少于20m。
6、槽火所用燃料只能是炭塊或煤泥,不得隨意用其它可燃物代替。
7、掏出的爐灰必須完全熄滅后,方可裝入空礦車,裝入礦車后,運至排矸場。
8、看火人員必須經常檢查槽火外周圍情況,5m范圍內不得有雜物、易燃物。
9、副立井井口由項目部指派專人值班,值班時要每班檢查槽火情況,專職看火人員必須現場交接班,不得脫崗,每班向調度匯報槽火情況。
10、如遇井筒停風等情況需熄滅槽火時,必須用黃土或黃砂覆蓋槽火,直到完全熄滅。
11、在第一次槽火生火或中途因故槽火熄滅再進行生火時,必須將井下所有人員撤出地面,確認井下所有人員撤出地面后,方可生火,生火完畢后,待確認井下煙霧及有害氣體全部排出后,由項目部負責人安排人員可以入井。
12、要求專職看火工必須盡職盡責,在進入冬季寒冷氣候日期內,要根據一天內的氣候情況加大生火溫度。如發現一次井口和井底溫度達不到規程要求時,要及時匯報項目部研究采取加槽火等其它提高井溫的措施。
13、如發生井口的槽火發生熄火情況,要及時生火,生火時嚴格將井下人員撤出地面,只有待人員全部撤出時,才可點火,每次生火時,必須用木柴逐段引燃煤,不得生大火引燃。或者采取用已燃的炭火直接生火,以減少煙霧的產生,生火用煤盡量選用煤塊,不得使用濕煤和煤泥。
14、生火時,必須由項目部的生產、安監、通風分管領導盯在現場,項目部負責人主要負責人員的出入井情況的檢查。
15、項目部必須定期檢查火爐隔焰狀況,發現漏火及影響礦井安全隱患時,立即處理。每次檢查必須留有記錄備查。
16、本措施未提到之處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和《通風瓦斯管理實施細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