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土方工程安全技術措施

土方工程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6178

1、進入現場必須遵守安全生產六大紀律。

2、挖土中發現管道、電纜及其它埋設物應及時報告,不得擅自處理。

3、挖土時要注意土壁的穩定性,發現有裂縫及傾坍可能時,人員要立即離開并及時處理。

4、人工挖土,前后操作人員間距離不應小于2-3米,堆土要在1米以外,并且高度不得超過1.5米。

5、每日或雨后必須檢查土壁及支撐穩定情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繼續工作,并且不得將土和其它物件堆在支撐上,不得在支撐下行走或站立。

6、機械挖土,啟動前應檢查離合器、鋼絲繩等,經空車試運轉正常后再開始作業。

7、機械操作中進鏟不應過深,提升不應過猛。

8、機械不得在輸電線路下工作,在輸電線路一側工作,不論在任何情況下,機械的任何部位與架空輸電線路的最近距離應符合安全操作規程要求。

9、機械應停在堅硬實的地基上,如基礎過差,應采取走道板等加固措施,不得將挖土機履帶與挖空的基坑平行2米停、駛。運土汽車不宜靠近基坑平行行駛,防止坍方翻車。

10、電纜兩側一米范圍內應采用人工挖掘。

11、配合拉鏟的清坡、清底工人、不準在機械回轉半徑下工作。

12、向汽車上卸土應在車子停穩定后進行,禁止鏟斗從汽車駕駛室上越過。

13、基坑四周必須設置1.5米高護欄,要設置一定數量臨時上一施工樓梯。

14、場內道路應及時整修,確保車輛安全暢通,各種車輛應有專人負責指揮引導。

15、車輛進出門口的人行道下,如有地下管線(道)必須鋪設厚鋼板,或澆搗混凝土加固。

16、在開挖杯基坑時,必須設有確實可行的排水措施,以免基坑積水,影響基坑土壤結構。

17、基坑開挖前,必須摸清基坑下的管線排列和地質資料。以利考慮開挖過程中的意外應爭措施(流砂等特殊情況)。

18、清坡清底人員必須根據設計標高做好清底工作,不得超挖。如果超挖不得將松土回填,以免影響基礎的質量。

19、開挖出的土方,要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堆放,不得堆于基坑外側,以免引起地面堆載超荷引起土體位移、扳樁位移或支撐破壞。

20、挖土機械不得在施工中碰撞支撐,以免引起支撐破壞或拉損。

21、開挖土方必須有挖土令。

篇2:土方工程安全操作規程

6.3.1施工前,按照正式批準的設計位置,與有關部門辦好挖掘手續,并與有關的居委會、街道辦事處、工廠、學校、機關等部門取得聯系,做好隨工安全宣傳工作,勸告居民教育小孩不要在溝邊或溝內玩耍。

6.3.2在開始挖土時,須在兩端放設標志(如:紅旗或紅燈、紅繩索等),以免發生危險。

6.3.3人工開挖土方、溝或路面時,相鄰作業人員間必須保持2米以上間隔。

6.3.4流砂、疏松土壤在溝深超過一米時,均應裝置護士板。一般結實土壤,其側壁與溝底面所成夾角小于115度者,須裝置護土板。挖溝與裝置護土板須具體情況配合進行,工作人員不得相距太近,以免發生意外。

6.3.5如果挖交叉地溝或者挖填平的老溝,而填土未覺落堅實者,在兩溝互相穿通之處,必須支撐特別牢固。

6.3.6挖溝時如發現在挖溝地區有坑道枯井,應立即停止進行,并報告上級部門處理。

6.3.7在斜坡地區內挖溝時,須防止由于有松散的石塊、懸垂的土層及其他可能坍塌的物體滾下,而發生危險。

6.3.8挖溝時,對地下各種障礙物,如電力線、上水、下水、煤氣、熱力、防空洞以及非通信行業的通信電纜等,應做如下處理,確保人身和設備的安全。

(1)在施工圖紙上標有位置高程的地下設施,當挖到接近其30厘米時,應采用鐵銑輕挖。機構化挖溝時,遇到這種情況,應停止機械作業,采用人工挖掘。

(2)沒有標記明確位置高程的,但已知有地下建筑物時,應事先指定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進行探挖。

(3)在挖溝時突然發現地下建筑物,如古墳和不能識別的物品,應該立即報告上級部門處理。不得將其損壞,嚴禁隨意敲擊或玩弄。

(4)挖出地下任何管線時,應與溝上橫架足以負重的元木或工字鋼和適當的木板包托,用綜繩或鐵線吊起以防沉落。

(5)如遇有污水、雨水管道有漏水,應予封堵,難以一時修復的應以木板油氈做臨時過渡流水槽,引至溝外下水道去。在工作中臭味太大時應戴口罩。

(6)如遇有上水管漏水、煤氣熱力管道漏氣,特別是有毒的、易燃的氣體管道出現障礙時,應及時請求有關單位配合修復。

(7)如遇有電力電纜、通信電纜出現意外故障,也應請求有關單位配合修復。

(8)在以上各種管線障礙未修復前,工地負責人應指派專人維持現場停止工作,防止意外中毒、觸電等事故發生,待修復后,吊裝牢固,方可復工,并加標記,防止其他人員亂動。

6.3.9由地溝坑內拋出土石于溝外時,應注意以下事項,以防傷人傷物:

(1)使土石不致回落于有人的溝內。

(2)不應堆積過高,并須有適當的坡度。

(3)及時運清行人要道及妨礙交通之外的土石。

(4)注意周圍情況,不得亂扔工具、石子、土塊。

(5)從溝中或土坑向上掀土,應注意溝、坑上邊是否有人;溝坑深在1.5米以上者,須有專人在上面清土,清除之土,應堆在距離溝、坑邊沿60厘米以外之處。

(6)所挖出的土與石塊,不得堆在溝邊的消火栓井、郵政信筒、上下水道井、雨水口及各種井蓋上面。

(7)挖掘土方石塊,應該從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方法;在雨季施工時應該做好排水措施。

(8)在靠近建筑物旁挖土方的時候,應該視挖掘深度,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如采取支撐辦法無法解決時,應拆除容易倒塌的房屋墻壁等等。

6.3.10挖溝后,須視需要,在里弄口、機關、市民等門口及時搭臨時木橋或鋼板等,維持交通。所搭各種臨時便橋,必須事前檢查,不得有斷裂移動情況,并充分估計不會有壓斷的可能。支搭以后,每日應由專人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人行便橋的木板厚度不得小于3厘米,板寬不得小于60厘米。

(2)通行人力小車的便橋板厚不得小于5厘米,板寬不得小于150厘米。

(3)通行機動車的便橋厚不得小于10厘米,或采用鋼板,一般應在板下加設橫檔,必要時用鐵鉤或鐵線連牢。

(4)搭各種便橋的木板間隔不得大于1厘米,兩端均應延長50厘米以上,如溝壁土質松軟,應視具體需要加長木板,并貼在地面上。

(5)繁華地區,便橋左右加設檔板和明顯標志。

6.3.11在舊有人孔處改建與增添新人孔或新管道時,嚴禁將人孔中的電纜損壞。必要時,應加橫桿懸吊保護。

6.3.12回土的一般要求:

(1)回土打夯時,注意平穩,用力均勻。電動打夯機,要用橡皮絕緣線,夯機不得碰傷電源線。使用內燃打夯機時,要防止噴出的氣體及廢油傷人。

(2)對原有的地下建筑物,回土時不得將其損壞。

篇3:住宅土方工程安全技術措施

單棟住宅土方工程安全技術措施

1、在土方開挖的過程中要注意土壁的穩定性,應隨時檢查、支護。

2、配合挖土機清土的工人,必須使用勞保用品,不準在機械回轉半徑內工作。

3、夜間施工應有足夠的照明。

4、在市區內進行挖土,在施工地點設置圍欄及警告標志,晚間設紅燈。

5、在雨后,及時檢查邊坡及支撐,發現邊坡有裂縫、疏松、落土或支撐有位移、變形等現象,應立即采取加固措施,方可繼續施工。

6、無可靠的加固措施時,不應在基槽邊土的自然坡度內堆土或其他材料,土方堆放距槽邊距離不應小于0.8m,堆土高度不應超過1.6m。

7、操作人員嚴禁在坑內休息。

8、挖土時,應有上而下逐層開挖,不得采用掏洞的做法。

9、使用蛙式打夯機時,操作人員應遵守蛙夯安全操作規程。

10、機械回填作業時,向槽內卸土,車輪應與坑邊保持一定距離,防止發生塌方,造成翻車事故。

11、用推土機向槽內推土,嚴禁推鏟超過坑槽邊緣,并應換好倒車檔后,才能提升推鏟進行倒車。也可采用一鏟一頂法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