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作業安全措施
(一)高處作業的相關概念
(1)什么是高空墜落
高處墜落是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高處作業是指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
(2)如何規定高處墜落范圍
由于并非所有的墜落都是沿垂直方向筆直地下墜,因此就有一個可能墜落范圍的半徑問題。當以可能墜落范圍的半徑為R,從作業位置至墜落高度基準面的垂直距離為h時,國家標準規定R值與h值的關系是:
(1)h=2~5m時,R為2m;(2)h=5~15m時,R為3m;
(2)h=15~30m時,R為4m;(4)h>30m時,R為5m。
(3)高處作業如何分級
按照不同的墜落高度,高處作業可分為四個等級,即:高度在25m時,稱為一級高處作業;高度在5m以上至15m時,稱為二級高處作業;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時,稱為三級高處作業;高度在30m以上時,稱為四級或特級高處作業。
(4)高處作業的種類和特殊高處作業的類別
高處作業按性質和環境的不同,可分為一般高處作業和特殊高處作業兩類。
一般高處作業為正常作業環境下,進行的各項高處作業。
特殊高處作業是指較復雜的作業環境下對操作人員具有危險性的作業,有下列八類:①強風高處作業(陣風六級,風速10.8m/s);②異溫高處作業;③雪大高處作業;④雨天高處作業;⑤夜間高處作業;⑥帶電高處作業;⑦懸空高處作業;⑧搶救高處作業。
(5)高處墜落主要類型和原因
主要類型有:①因被蹬踏物材質強度不夠,突然斷裂;②高處作業移動位置時,踏空、失穩;③高處作業時,由于站位不當或操作失誤被移動的物體碰撞墜落等。主要原因是:①作業人員缺乏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知識;②防高處墜落的安全設施、設備不健全。
(二)怎樣預防高處墜落事故
防止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⑴動強科學管理,明確崗位責任,熟悉作業方法,掌握技術知識,執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防護用具,加強日常的檢查。
⑵采取周密的防護措施。除在危險部位設置護欄,立網、滿鋪架板、蓋好洞日外,還應在操作人員下方設平網和檢查作業人員是否正確使用防護用具。
(三)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主要技術措施
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主要技術措施有:
(1)用好安全“三寶”。
①安全帽。按規定進入危險場所,必須戴好符合安全標準的安全帽,并系好帽帶,防止人員墜落時帽子脫落,失去防護作用。
②安全帶。凡在2m以上懸空作業人員,必須配帶合格的安全帶。如懸空作業場地沒有系掛安全帶的條件時,應制定措施,為作業人員設置掛安全帶用的安全拉繩,安全欄桿等。
③安全網。凡無外架防護作業點,必須在離地4m高處搭設固定的安全平網,高層施工還應隔四層再安設一道固定的安全平網,并同時設一層隨墻體逐層上升的安全平網。
(2)做好“四口”防護。
“四口”的建筑施工行業中指:樓梯口、電梯口、預留洞口和出入口(也稱通道口)。“四口”防護方法綜合起來分為兩類:
①在樓梯口、電梯口、預留洞口,設置圍欄、蓋板、開啟式金屬防護門、架網;在混凝土預制板預留的洞口上,預制時即預埋鋼筋網,設備安裝時再剪掉預埋的鋼筋網。
②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出入口和井字架、門式架進出入料口,必須搭設符合標準的防護棚。
(3)做好“五臨邊”的防護。
建筑施工中,大量存在著臨時性的危險邊治,這是發生作業人員墜落的主要墜落點之一。例如,尚未安裝欄桿的陽臺周邊,無外架防護的屋面周邊,框架工程樓層周邊,上下跑道、斜道、兩側邊,卸料平臺的外側邊等,簡稱“五臨邊”。“五臨邊”必須設置1.2m高的雙層圍欄(每層60cm)或搭設安全立網,既可防止人員墜落,也可防止各種物料墜落傷人。
(4)嚴把腳手架的十道關。
腳手架在建筑施工中,是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但是,如果在支搭和使用上方法不當,往往會造成多人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對各種腳手架必須嚴把十道關:
①材質關:嚴格按規程、規定的質量、規格選擇材料。
②尺寸關:必須按規定的間距尺寸搭設。
③鋪板關:架板必須滿鋪,不得有空隙和探頭板、下跳板,并經常清除板上雜物。
④欄護關:腳手架外側和斜道兩側必須設1.2m高的欄桿或立掛安全網。
⑤連結關:必須按規定設剪刀撐和支撐,必須與建筑物連結牢固。
⑥承重關:腳手架均布荷載。結構架應控制在270kg/m2,裝修架應控制在200kg/m2,其它架子必須經過計算和試驗確定承重荷載,標準架嚴格按規程定負荷。
⑦上下關:必須為工人上下架子搭設馬道或階梯。嚴禁施工人員
從架子爬上爬下,造成事故。
⑧雷電關:凡金屬腳手架與輸電線路,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或搭設隔離防護措施。一般電線不得直接綁扎在架子上,必須綁扎時應加墊木隔離,凡金屬腳手扎高于周圍避雷設施的,要制定方案,重新設置避雷系統。
⑨挑梁關:懸吊式吊籃,除按規定加工外,嚴格按方案設置。
⑩檢驗關:各種架子搭好后,必須經技術、安全等部門共同檢查驗收,合格后可投入使用。使用中應經常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四)坍塌事故
(1)什么是坍塌事故
坍塌事故是指物體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過自身極限強度的破壞成因,結構穩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體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擠壓傷害及窒息的事故。這類事故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圍大,往往傷害人員多,后果嚴重,為重大或特大人身傷亡事故。
(2)坍塌事故主要類型及發生的環境
坍塌事故只要有:土方坍塌、模板坍塌、腳手架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建筑物及構筑物的坍塌事故等五種類型。前四種類型一般發生在施工作業中,而后一種一般發生在使用過程中。
(3)土方坍塌事故是怎樣形成的
根據摩爾一庫倫強度理論,土體內某一面上的剪應力若達到該面上的抗剪強度,剪切變形將不斷增大,變形速度加快,直至土體中出現連續的破壞面,引起土體的塌方和滑坡、基礎的嚴重下陷和傾倒,從而導致人身傷害事故。
這類事故與土方工程邊坡坡度、施工方法、土質均勻程度(如:邊坡上下層土質的容量、內摩擦角、內聚力存在面明顯差異、管道滲漏等)以及外載荷(如車輛通過)等情況有密切關系。
(4)腳手架坍塌事故主要原因是什么
腳手架坍塌事故是指在外來載荷及自重作用下,腳手架重心偏移、整體失穩而倒塌。
架子坍塌的重大事故發生在高層建筑外腳手架,主要原因是施工前未進行安全及時設計,設計有缺陷或未按設計方案施工和使用等。另外,高層建筑架子架體高,迭加載荷大(施工載荷、岡載荷、架體自重載荷),超出下部桿件的抗屈服強度,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一般架子坍塌事故多發生在低層建筑,里架、外架均可發生,且多為前部架體坍塌。
(5)防止腳手架坍塌事故方法有哪些
主要方法是加強日常檢查維護,重點檢查架體基礎變化,各種支撐及與結構聯結的受力情況。當腳手架的前部基礎沉陷或施工需要掏空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加固措施;當隱患危及架體穩定時,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制定針對性措施,限期加固處理;在支搭與拆除作業過程中要嚴格按規定和工作順序進行,不得擅自改變施工方案和工作順序,必須變動時,應報請技術部門審批。
?(五)物體打擊事故
(1)常見物體打擊事故主要有哪幾類
常見物體打擊事故主要有以下六類:
①在高空作業中,由于工具零件、磚瓦、木塊等物從高處掉落傷人;
②人為亂扔廢物、雜物傷人;
③起重吊裝、拆裝、拆模時,物料掉落傷人;
④設備帶“病”運行,設備中物體飛出傷人;
⑤設備運轉中,違章操作,用鐵棍捅卡料,鐵棍彈出傷人;
⑥壓力容器爆炸的飛出物傷人;
⑦放炮作業中亂石傷人等。
(2)防范物體打擊事故主要措施有哪些
防范物體打擊事故的主要措施有:
①必須認真貫徹有關安全規程,克服麻痹思想,人人有責消除物體打擊傷害事故,牢固樹立不傷害他人和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
②高空作業時,禁止投擲物料。清理樓內物料應設溜槽或使用拉圾桶。手持工具和零星物料應隨手放在工具袋內。安裝更換玻璃要有防止玻璃墜落措施,嚴禁扔下碎玻璃。
③吊運大件要使用有防止脫勾裝置的吊勾或卡環,吊運小件要使用吊籠或吊斗,吊運長件要綁牢。
④高空作業中,對斜道、過橋、跳板要明確有人負責維修、清理,不得存放雜物。
⑤操作使用的機器設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帶“病”設備未修復達標前嚴禁使用。
⑥使用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熟知設備特性、掌握操作要領,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⑦排除設備故障或清理卡料前,必須停機。
⑧做好受壓容器安全管理(詳見受壓容器事故預防部分)。防止受壓容器爆炸事故發生;各類放炮作業人員,要嚴格遵守有關規定,人員必須隱蔽在安全可靠處,無關人員嚴禁進入作業禁區內。
篇2:登高作業安全制度范文
登高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患有高血壓,嚴重心臟病,精神病,癲癇病,深度近視(500度以上)的人員以及經醫生檢查,認為不適宜高空作業的人員,一律不準登高作業,“十不登”制度。即:
1、患有心臟病,精神病,癲癇病,深度近視等癥不登高。
2、迷霧、大雪、雷或六級以上大風不登高。
3、沒有安全帽,安全帶不登高。
4、夜間沒有足夠照明不登高。
5、飲酒,精神不振或經醫生證明不宜登高的不登高。
6、腳手架,腳手板,梯子沒有防滑或不牢固不登高。
7、穿了硬底皮鞋或攜帶笨重工具不登高。
8、高樓頂部沒有固定防滑措施不登高。
9、設備和構件之間沒有安全板,高壓線旁沒有遮攔不登高。
10、石棉瓦,油氈屋面上無腳手架不登高。
篇3:登高作業管理制度范本
(一)凡在計劃安排登高作業時,必須認真對使用有關登高的繩索、扶架、人字架、手腳架和跳板、安全帶、安全帽、安全網等工具作檢查,保證完成,并教育工人正確使用。嚴禁使用沒有防滑腳或梯擋的梯子。
(二)登高用具應有防滑、防塌的安全措施。竹梯要有橡膠防滑墊,架人字架,梯腳橫擋之間應有牢固的繩索。手腳架上放置施工材料不得超載,登高前要認真檢查,保證牢固可靠。
(三)嚴禁直接站在石棉瓦、玻璃鋼瓦、油毛氈和單薄的纖維板上操作,應站在腳手架跳板上操作。
(四)高處作業,要防止材料、工具從高處落下,造成傷亡事故。
(五)登高作業要嚴防架空電線,防止觸電、停電等事故發生。
(六)加強對登高人員的思想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做到進入施工場地要戴安全帽,登高時要扣好安全帶,嚴禁穿塑料鞋,硬底鞋登高作業。
(七)凡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癲間癥、精神病、美尼爾癥、嚴重貧血、嚴重關節尖或手腳殘廢等人員禁止登高作業。
(八)迷霧、大雪、雷雨或六級以上大風時不準登高作業。
(九)夜間沒有足夠照明不準登高。
(十)飲酒、精神不振或經醫生證明不宜登高的人,不準登高作業。
(十一)屋面頂端或屋沿口,沒有固定的防滑措施,不準登高作業。
(十二)高壓電線旁,沒有安全遮欄,不準登高。
(十三)登高作業時,使用的電氣設備或線路安裝、檢修、拆除等,必須有電工負責,并嚴禁帶電作業。
(十四)登高作業要全程有人監護,否則不準登高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