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高處作業的定義:
?場區內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兩米以上(含兩米)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作業為高處作業。雖然在兩米以下,但在作業地段坡度大于45度的斜坡下面或附近有洞、升降口、坑、井、溝和風雪襲擊、機械震動、設備和管道易泄漏或有可能排放有害氣體、液體、熔融物或有轉動機械及其他易傷人的物體等,應視為高處作業。
?2、特殊高處作業
2.1在陣風風力六級(風速10.8m/s)以上的情況下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強風高處作業。
2.2降雨時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雨天高處作業。
2.3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時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夜間高處作業。
2.4在接近或接觸帶電的條件下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帶電高處作業。
2.5在無立足或無牢靠立足的條件下,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懸空高處作業。
2.6對突然發生的各種災害事故,進行搶救的高處作業,稱為搶救高處作業。
?3、高處作業安全操作規則:
3.1高處作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并執行國務院《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中有關規定及當地勞動部門制定的有關高處作業的安全規定。
3.2上班前必須認真檢查機械設備、用具、繩子、安全帶等有無損壞,確保各種用具無異?,F象方能上崗操作。
3.3施工人員上崗前要穿好反光背心,戴好安全帽,上崗時要先系安全帶,再系保險鎖。
3.4下繩時,施工負責人和地面監護人員要給予指揮和幫助。
3.5操作時輔助用具要扎緊扎牢.以防墜傷人,同時嚴禁嘻笑打鬧和攜帶其它無關物品;
3.6地面監護人員要堅守在作業現場.切實履行職責.隨時觀察安全繩的松緊及絞繩等現象,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排除。
3.7地面監護人員不得在施工現場看書看報,更不得隨意觀賞其它場景。并要隨時制止行人進入危險地段。
3.8施工人員要落地時,要先察看一下地面、安全繩的定位及行人流量的多少情況,待地面監護人員處理、調整,同意后方可緩慢下降,直至地面。
3.9要堅持安全第一、文明作業,確保工程質量。
4.0高掛低用原則
?4.1高空作業人員和現場監護人員必須服從施工負責人的統一指揮和統一管理。安全帶使用中必須嚴格執行“高掛低用”原則!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病以及其他不適于高處作業的人員不準登高作業。
4.2高處作業人員必須按要求穿戴整齊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帶的栓掛不得低掛高用。不得用繩子代替,酒后人員不許登高作業。
4.3六級強風或其他惡劣氣候條件下,禁止登高作業。搶險需要時,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總工程師要現場指揮確保安全。
4.4高處作業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須裝入工具袋,上下時手中不得拿物件;必須從指定的路線上下,不準在高處拋擲材料工具或其他物品;不得將易滾、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腳手架上,工作完畢應及時將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墜落物件清理干凈,防止落下傷人。
4.5登高作業嚴禁接近電線,特別是高壓線路。應保持間距2.5m以上,避免人體或導電體觸及線路。
4.6高處作業使用的腳手架,材料要堅固,能承受足夠的負荷強度。幾何尺寸、性能要求,要按照《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及當地實際情況的安全要求。
4.7使用各種梯子時,首先檢查梯子要堅固,放置要牢穩,立梯坡度一般以60度左右為宜,并應設防滑裝置。梯腳不能穩固時必須有人扶梯。金屬梯不應在電氣設備附近使用。大風中使用梯子必須戴安全帽,并有專人監護。
4.8冬季及雨天登高作業時,要有防滑措施。
4.9在自然光線不足或者在夜間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有充足的照明。
5.0上石棉瓦(或薄板材料、輕型材料)、塑料屋頂工作時,必須鋪設堅固、防滑的腳手板,如果工作面有玻璃時必須加以固定。
5.1非生產高處作業如:打掃衛生、貼刷標語,擦玻璃等需要登高也要按高處作業要求去做,系好安全帶,并且要把安全帶栓在牢固的構筑物上。
?5、高處作業審批程序:
5.1由申請作業部門介紹作業周圍環境,并由項目部安全人員檢查核對及制定具體安全措施,最后按規定辦理登高審批手續。
5.2生產過程遇有一般臨時故障,必須馬上登高處理時,施工班組長要親自監護(或指定專人)。并且穿戴好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不必辦理高處作業許可證。
5.3?5m以下的一般高處作業,由安全部主管審批簽字,為一級高處作業許可證。
5.4?10m以上的一般高處作業,特殊高處作業及危險部位高處作業,由現場經理審批,為二級高處作業許可證。
6、執行高處作業許可證的幾點說明:
7.1高處作業許可證為兩份,一份審批部門存查,一份交施工單位以便及時檢查,一旦發生事故,按照相關規定追查責任。
7.2該許可證適用于各個環節、各個時期的一切高處作業過程。凡是下達的施工任務中,符合高處作業定義的作業必須執行。
7.3如施工期較長,項目安全部負責人必須每天檢查登高設施的安全狀況,并且督促作業人員檢查個人防護用品是否壞損、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腳手架工程
1、搭設或拆除腳手架必須根據專項施工方案,操作人員必須經專業訓練,考核合格后發給操作證,持證上崗操作。
2、鋼管有嚴重銹蝕、彎曲、壓扁或裂紋的不得使用,扣件有脆裂、變形、滑絲的禁止使用。
3、竹腳手架的立桿、頂撐、大橫桿、支桿等有效部分的小頭直徑不得小于7.5厘米,小橫桿直徑不得小于9厘米。達不到要求的,立桿間距應縮小。青嫩、裂紋、蟲蛀的竹桿不得使用。
4、木腳手板應用厚度不小于5厘米的杉木或松木板,寬度以20-30厘米為宜,凡是腐朽。扭曲、斜紋、破裂的不得使用。板的兩端8厘米處應用鍍鋅鐵絲箍繞2-3圈或用鐵皮釘牢。
5、竹片腳手板的板厚不得小于5厘米,螺栓孔不得大于1厘米。螺栓必須打緊。竹編腳手板必須牢固密實,四周必須用16#鐵絲綁扎。
6、腳手架的綁扎材料應采用8'鍍鋅鐵絲,采用其他材料時其抗拉強度應達到規范要求。
7、鋼管腳手架的立桿應垂直穩放在金屬底座或墊木上。立桿間距不得大于15米,架子寬度不得大于12米,大橫桿應設四根,步高不大于1.8米。鋼管的立桿、大橫桿接頭應錯開,用扣件連接,擰緊螺栓,不準用鐵絲綁扎。
8、竹腳手架必須采用雙排腳手架,嚴禁搭設單排架。立桿間距不得大于1.2米,寬度不得大于四米,且應采用四根大橫桿。
9、竹立桿的搭接長度和大橫桿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5米。綁扎時小頭應壓在大頭上,綁扎不得少于三道。立桿、大橫桿、小橫桿相交時,應先綁兩根,再綁第三根,不得一扣綁三根。
10、腳手架兩端、轉角處以及每隔6-7根立桿應設剪刀撐,與地面的夾角不得大于60度,架子高度在7米以上,每二步四跨,腳手架必須同建筑物設連墻點,拉點應固定在立桿上,做到有拉有頂,拉頂同步。
11、主體施工時在施工層面及上下層三層滿鋪,裝修時外架腳手板必須從上而下滿鋪,且鋪搭面間隙不得大于20厘米,不得有空隙和探頭板。腳手板搭接應嚴密,架子在拐彎處應交叉搭接。腳手板墊平時應用木塊,且要釘牢,不得用磚墊。
12、翻腳手板必須兩個人由里向外按順序進行,在鋪第一塊或翻到最外一塊腳手板時,必須掛好安全帶。
13、腳手架的外側、斜道和平臺,必須綁l-1.2米高的護身欄桿和釘20-30厘米高的擋腳板,并滿掛安全防護立網。
14、拆除腳手架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拆除腳手架時,必須有專人看管,周圍應設圍欄或警戒標志,非工作人員不得人內。按順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準上下同時交叉作業。
15、拆除腳手架大橫桿、剪刀撐,應先拆中間扣,再拆兩頭扣,由中間操作人員往下順桿子。
16、拆下的腳手桿、腳手板、鋼管、扣件、鋼絲繩等材料,嚴禁往下拋擲。
篇2:登高作業安全制度范文
登高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患有高血壓,嚴重心臟病,精神病,癲癇病,深度近視(500度以上)的人員以及經醫生檢查,認為不適宜高空作業的人員,一律不準登高作業,“十不登”制度。即:
1、患有心臟病,精神病,癲癇病,深度近視等癥不登高。
2、迷霧、大雪、雷或六級以上大風不登高。
3、沒有安全帽,安全帶不登高。
4、夜間沒有足夠照明不登高。
5、飲酒,精神不振或經醫生證明不宜登高的不登高。
6、腳手架,腳手板,梯子沒有防滑或不牢固不登高。
7、穿了硬底皮鞋或攜帶笨重工具不登高。
8、高樓頂部沒有固定防滑措施不登高。
9、設備和構件之間沒有安全板,高壓線旁沒有遮攔不登高。
10、石棉瓦,油氈屋面上無腳手架不登高。
篇3:登高作業管理制度范本
(一)凡在計劃安排登高作業時,必須認真對使用有關登高的繩索、扶架、人字架、手腳架和跳板、安全帶、安全帽、安全網等工具作檢查,保證完成,并教育工人正確使用。嚴禁使用沒有防滑腳或梯擋的梯子。
(二)登高用具應有防滑、防塌的安全措施。竹梯要有橡膠防滑墊,架人字架,梯腳橫擋之間應有牢固的繩索。手腳架上放置施工材料不得超載,登高前要認真檢查,保證牢固可靠。
(三)嚴禁直接站在石棉瓦、玻璃鋼瓦、油毛氈和單薄的纖維板上操作,應站在腳手架跳板上操作。
(四)高處作業,要防止材料、工具從高處落下,造成傷亡事故。
(五)登高作業要嚴防架空電線,防止觸電、停電等事故發生。
(六)加強對登高人員的思想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做到進入施工場地要戴安全帽,登高時要扣好安全帶,嚴禁穿塑料鞋,硬底鞋登高作業。
(七)凡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癲間癥、精神病、美尼爾癥、嚴重貧血、嚴重關節尖或手腳殘廢等人員禁止登高作業。
(八)迷霧、大雪、雷雨或六級以上大風時不準登高作業。
(九)夜間沒有足夠照明不準登高。
(十)飲酒、精神不振或經醫生證明不宜登高的人,不準登高作業。
(十一)屋面頂端或屋沿口,沒有固定的防滑措施,不準登高作業。
(十二)高壓電線旁,沒有安全遮欄,不準登高。
(十三)登高作業時,使用的電氣設備或線路安裝、檢修、拆除等,必須有電工負責,并嚴禁帶電作業。
(十四)登高作業要全程有人監護,否則不準登高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