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認證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管生產的同時必須管安全”的原則,提高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除礦山企業以外的所有全民、集體、外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正副廠長、經理(以下簡稱廠長、經理)。
第三條廠長、經理符合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認證條件的,頒發《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證書》(以下簡稱《安全管理資格證書》)。廠長、經理《安全管理資格證書》,是其能夠對本企業實施安全衛生管理的憑證。
第二章認證條件
第四條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認證條件如下:
(一)熟悉國家勞動保護方針、政策、法規以及本行業的有關安全衛生標準;
(二)基本掌握安全分析、安全決策及事故預測和防護知識,具有審查生產建設規劃、計劃、大中修施工方案的安全決策知識;
(三)能夠認真履行安全職責,在考核年度前一年內沒有發生由本人負主要領導責任的重大傷亡事故。
第五條廠長、經理要在自學的基礎上參加培訓。凡持有《安全工程》大專畢業證書或持有《安全工程》專業證書的廠長、經理,可免予培訓。
第三章培訓
第六條培訓工作由各級勞動部門負責,可委托同級勞動保護教育中心或會同企業主管部門共同實施。
第七條培訓內容,應按全國統一的《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知識培訓教學大綱》進行(見附件一*)。
第八條培訓教材,應采用由勞動部或省級勞動部門指定的統編教材。授課時間不少于四十二學時。
第九條各級勞動部門應組織師資培訓。培訓教學中的勞動保護概述,勞動保護政策、法規及傷亡事故管理課程,應聘請經勞動部門培訓考核具有授課資格的人員講授。
第四章考核發證
第十條考核發證工作由各級勞動部門負責。
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直屬企業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部門負責;
行署、市屬企業和市以下集體企業由行署、市勞動部門負責;
縣(區)以下集體企業也可委托有職業安全衛生監察機構的縣(區)勞動部門負責。
第十一條現任廠長、經理應在考核發證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填寫《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認證申請表》(見附件二*)申請認證;新任廠長、經理應在接到任職通知十天內向考核發證部門申請認證。
第十二條各級勞動部門對考核成績合格者應發給由勞動部統一印制的《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證書》。
第十三條廠長、經理考核成績由考核部門通知企業主管部門、干部管理部門和職工代表大會,作為考核干部的依據之一(通知單式樣見附件三*)。
第十四條考核成績不合格者,允許補考一次,如仍不合格,則應重新參加培訓、考核。
第十五條各級勞動部門在考核發證工作中應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對弄虛作假、徇私舞弊者,應酌情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
第五章《安全管理資格證書》的管理
第十六條凡發生由本人負主要領導責任的重大傷亡事故,或在組織管理生產、施工過程中有嚴重違章行為者,由當地考核發證部門記證,并限期重新培訓考核。凡被記證兩次者,由發證部門吊銷《安全管理資格證書》,并給予通報批評。
第十七條廠長、經理取得《安全管理資格證書》后,每隔四年再進行一次培訓考核,成績記入《安全管理資格證書》,并通知第十三條規定的部門。
第十八條廠長、經理調動工作,到新單位仍任廠長、經理職務者,應在到任十天內(遇有特殊情況最遲不能超過三十天),持發證部門的培訓、考核認證登記表(見附件四*)到調入地區的考核發證部門驗證。
第六章附則
第十九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報勞動部備案。
第二十條本規定由勞動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頒發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至附件四略。
篇2: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認證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管生產的同時必須管安全”的原則,提高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除礦山企業以外的所有全民、集體、外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正副廠長、經理(以下簡稱廠長、經理)。
第三條廠長、經理符合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認證條件的,頒發《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證書》(以下簡稱《安全管理資格證書》)。廠長、經理《安全管理資格證書》,是其能夠對本企業實施安全衛生管理的憑證。
第二章認證條件
第四條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認證條件如下:
(一)熟悉國家勞動保護方針、政策、法規以及本行業的有關安全衛生標準;
(二)基本掌握安全分析、安全決策及事故預測和防護知識,具有審查生產建設規劃、計劃、大中修施工方案的安全決策知識;
(三)能夠認真履行安全職責,在考核年度前一年內沒有發生由本人負主要領導責任的重大傷亡事故。
第五條廠長、經理要在自學的基礎上參加培訓。凡持有《安全工程》大專畢業證書或持有《安全工程》專業證書的廠長、經理,可免予培訓。
第三章培訓
第六條培訓工作由各級勞動部門負責,可委托同級勞動保護教育中心或會同企業主管部門共同實施。
第七條培訓內容,應按全國統一的《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知識培訓教學大綱》進行(見附件一*)。
第八條培訓教材,應采用由勞動部或省級勞動部門指定的統編教材。授課時間不少于四十二學時。
第九條各級勞動部門應組織師資培訓。培訓教學中的勞動保護概述,勞動保護政策、法規及傷亡事故管理課程,應聘請經勞動部門培訓考核具有授課資格的人員講授。
第四章考核發證
第十條考核發證工作由各級勞動部門負責。
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直屬企業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部門負責;
行署、市屬企業和市以下集體企業由行署、市勞動部門負責;
縣(區)以下集體企業也可委托有職業安全衛生監察機構的縣(區)勞動部門負責。
第十一條現任廠長、經理應在考核發證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填寫《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認證申請表》(見附件二*)申請認證;新任廠長、經理應在接到任職通知十天內向考核發證部門申請認證。
第十二條各級勞動部門對考核成績合格者應發給由勞動部統一印制的《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證書》。
第十三條廠長、經理考核成績由考核部門通知企業主管部門、干部管理部門和職工代表大會,作為考核干部的依據之一(通知單式樣見附件三*)。
第十四條考核成績不合格者,允許補考一次,如仍不合格,則應重新參加培訓、考核。
第十五條各級勞動部門在考核發證工作中應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對弄虛作假、徇私舞弊者,應酌情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
第五章《安全管理資格證書》的管理
第十六條凡發生由本人負主要領導責任的重大傷亡事故,或在組織管理生產、施工過程中有嚴重違章行為者,由當地考核發證部門記證,并限期重新培訓考核。凡被記證兩次者,由發證部門吊銷《安全管理資格證書》,并給予通報批評。
第十七條廠長、經理取得《安全管理資格證書》后,每隔四年再進行一次培訓考核,成績記入《安全管理資格證書》,并通知第十三條規定的部門。
第十八條廠長、經理調動工作,到新單位仍任廠長、經理職務者,應在到任十天內(遇有特殊情況最遲不能超過三十天),持發證部門的培訓、考核認證登記表(見附件四*)到調入地區的考核發證部門驗證。
第六章附則
第十九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報勞動部備案。
第二十條本規定由勞動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頒發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至附件四略。
篇3: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
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
1.目的
加強醫院內部醫務人員職業安全保護意識。
2.范圍
適用于醫院從事臨床醫、護、技全部職工。
3.內容
一、標準預防:
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而采取的措施。
這些措施是針對醫院所有的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情況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1.嚴格按要求進行洗手或衛生手消毒。
2.當醫務人員接觸污染物品時,必須戴手套,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有可能污染身體其他部位時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如:正確穿戴口罩、帽子、護目鏡和面罩。
4.根據需要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
(一)手衛生
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它體液等肉眼可見污染時,應用皂液(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2.如果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3.洗手指征參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西安市中心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制度》。
(二)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的處理:
1.處理、清洗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物品、設備時,應戴手套、口罩,可加穿防水圍裙、袖套、面罩等,防止工作人員皮膚、黏膜接觸及工作服的污染。
2.使用后利器,放置于防刺、防滲漏的容器內進行轉運。
(三)急救場所需要對病人實施復蘇時,用簡易呼吸囊(復蘇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
(四)醫療廢物按規定分類收集、處理。
二、空氣/飛沫傳播疾病的防護:
1.醫務人員進入確診或疑似傳染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
2.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3.當接觸患者病人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
三、特殊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如:SARS、人禽流感等。
1.醫務人員應嚴格按照防護規定著裝。
2.應經過防護用品穿脫程序培訓。
3.醫用防護口罩每6h-8h更換,遇污染、潮濕及時更換。
4.離開污染區前對防護眼鏡進行消毒。
5.隔離衣/防護服被血液、體液、污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6.戴醫用防護口罩應進行面部密合性試驗。
四、接觸傳播疾病的防護:
1.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時必須戴手套;手上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離開隔離病室前,接觸污染物品后脫去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2.手套一經刺破、損壞應立即摘掉手套,洗手并更換新手套。當操作要求靈活性時應戴一副合適的手套。
3.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應當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
4.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穿戴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每天清洗與消毒;使用后的一次性隔離衣按醫療廢物處置。
五、銳器傷預防
1.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時,要保證充足的光線,防止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2.禁止手持針等銳器隨意走動。
3.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禁止將針等銳器徒手傳遞。
4.禁止徒手毀損、彎曲針頭或用雙手回套針帽;如用后的針不能立即處理,應使用單手回套法。
5.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立即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不滿的利器盒中。利器收集箱放置位置合適,便于利器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