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井上下防火安全技術措施
1、永久井架及井口房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井口房內必須長期備有至少兩個滅火器,由值班調度負責管理。
2、生產礦井木材場應設在進風井主導風向下風側或遠離進風井口。
3、生產井口在地面應設消防水池,其儲水量不得少于200米3。
4、井下可利用上部水平的水倉作為消防水池。水池內必須至少備有200米3的水量。
5、井口房和主要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曖。
6、曖風爐的壓入式風道必須采取不燃性材料砌筑。
7、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工作。如確需使用時應由礦技術負責人編制安全措施,并報總工程師批準。
8、井上應在非井口房內設消防材料庫。消防材料庫應有軌道直達井口。
9、消防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10、回采工作面必須采用后退式開采,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線時,必須采取措施使頂板冒落嚴實。
11、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進行永久性封閉。
12、井下采用架線式電機車運輸的大巷必須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13、井下巷道中的浮煤必須每天定時清理。
篇2:煤礦防火責任制范例
各級生產組織要做到“四個落實”:1、落實第一負責人集中精力負起防火的第一位責任,使“安全第一”的思想體現在各個部門、各個班組的工作之中,真正做到防火占首位、不移位、不動搖的超前意識;2、落實“領導是關鍵,教育是前提,設施是基礎,管理是保證”的管理思路,實現“以人為本、規范管理、強基達標、有序受控”的總體目標;3、落實防火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保證防火投入的有效實施;4、落實以遵守勞動紀律,遵守作業紀律和施工作業標準化來減少事故率的控制措施。
一、礦長
1、對煤礦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消防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
2、貫徹落實消防保衛方針、政策、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結合項目工程特點及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情況,制定本礦各消防保衛管理辦法或提出要求,并監督實施。
3、根據生產經營特點確定消防工作的管理體制和人員,并明確各業務承包人的消防保衛責任,支持、指導消防人員的工作。
4、組織落實施工設計中消防措施,組織并監督生產中消防技術交底制度和設備、設施驗收制度的實施。
5、領導、組織作業現場定期的消防檢查,發現消防工作中的問題,制定措施,及時解決。對上級提出的消防與管理方面的問題,要定時、定人、定措施予以整改。
6、發生事故,要做好現場保護與搶救工作,及時上報,組織、配合事故的調查,認真落實制定的整改措施,吸取事故教訓。
7、對施工隊要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并對其進行評定。
8、參加消防檢查,對生產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從技術方面提出整改意見和方法予以消除。配合火災及重大未遂事故的調查,從技術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見。
二、總工程師
1、協助礦長領導本礦的防火工作,對本礦的安全技術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指導技術人員開展安全技術管理工作。
2、負責組織制定本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并認真貫徹執行。
3、主持召開有關部門會議,研究解決安全技術問題。
4、在采用“四新”(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技術時,負責組織制定“四新”技術安全預防措施,定期檢查執行情況。
5、參加防火大檢查,對重大隱患組織制定整改計劃,并指導有關部門實施。
6、負責組織編制專項安全施工技術方案。
7、參加事故調查,并做出技術方面的鑒定。
三、生產副礦長
1、協助礦長領導本礦的防火工作,對分管的安全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
2、嚴格按照國家、地方、行業有關安全技術、勞動保護、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以及礦規章、制度組織施工。
3、主持召開生產調度會議,并同時部署防火的有關事項。
4、組織有關部門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檢查。發生事故或發現重大隱患,應及時向礦及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在上報的同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
5、參加事故調查、處理。
四、安全礦長
1、指導本礦施工生產,在編制或審查作業規程和操作規程、推行“四新”等工作,貫徹執行行業、地方安全技術、環保、職業健康等方針、政策、規章制度。
2、按照礦下達的施工生產計劃,制定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針對重大施工技術方案及安全組織科研攻關。
3、負責及時布置季節性的施工安全工作,針對惡劣氣候、洪水、暴雨、臺風、地震等自然災害下達有關防火的緊急通知,并監督實施。
4、參加事故的調查分析,并提出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安全技術措施。參與施工場所的危險源辯識、風險控制計劃的評審。
5、參加防火檢查,對發現和存在的施工安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及時解決。
(6)組織“四新”技術推廣、應用工作(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及研制的成果時,必須提出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和交底。
五、機電礦長
1、貫徹執行上級設備、物資管理的方針、政策、安全技術規程,主辦并組織編制本礦機械、電力、動力設備和機電物資儲備的安全管理規定、制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細則),并監督實施。
2、負責制訂變壓設備及進口大型機電設備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細則)。負責制定大型機電設備維護、檢修和使用制度。
3、負責對油庫、高大建筑物避雷設施安裝與監測的指導工作。
4、負責并參與重大及以上機械事故調查和處理,負責事故編寫上報.并會同相關部(室)對由于機電設備而引起的傷亡事故進行調查、分析,提出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的措施。
5、組織并參加機電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確保機電設備完好、正常運轉,防止機電火災發生。并作好分管的有關工作。
6、處理有關重大的物資事件。
八、通風部長
1、認真執行上級有關消防安全生產規定,對所管轄班組的消防安全生產負直接領導責任。
2、認真執行消防安全技術措施及安全操作規程,針對生產任務的特點,對規程、措施、交底的執行情況實施經常檢查,隨時糾正現場及作業中違章、違規行為。
3、經常檢查所轄班組作業環境及各種設備實施的消防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對重點、特殊部位施工,必須檢查作業人員及設備、設施技術狀況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嚴格執行消防安全技術交底,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并監督其認真執行,做到不違章指揮。
4、定期組織所轄班組學習防火規章制度,開展防火安全教育活動,接受安全部門或人員的防火監督檢查,及時解決提出的不安全問題。
5、對分管工程項目應用的符合審批手續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要督促井下各單位組織安全技術培訓;若在施工中發現問題,必須立即停止使用,并上報有關部門或領導。
6、對各部門在落實防火責任制制度過程中有一票否決權。
7、發生火災或未遂事故要保護現場,立即上報。
九、通風班(組)長
1、班組長對本班組作業人員生產安全與健康負直接管理責任。
2、貫徹執行上級和本礦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組織本班組作業人員制訂安全守則,以身作則,帶頭實施。?
3、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聽從管理人員的防火指導,制止違章操作,保證按正確方法施工。
4、工作前必須先進入工作地點,對工地、工具、機電設備的安全情況進行檢查,堅持交接班制,并將注意事項向本班組作業人員交待清楚。對不能解決的問題,立即報告調度室指定部門進行處理。
5、在工作期間發現不安全因素應立即報告調度室,如情況緊急排除有困難時,應先通知工人撤離危險區后,再報告處理。
6、發生工傷事故,在積極組織搶救的同時,立即報告調度室。負責對未遂事故的分析、追查、處理。
7、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工人冒險作業的指令,必要時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反映。
十、安全部長
(1)接受上級主管部門指導,執行上級管理文件,及時上報業務資料。
(2)參加防火會議,宣傳貫徹防火知識,協助有關部門搞好員工安全教育和培訓。
(3)根據相關規定對施工現場和施工過程的安全狀況、勞動保護用具及設備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對違反相關規定的行為責令改正,并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理、處罰。
(4)根據工程施工情況制定防火制度、措施,經常檢查督促措施的落實。
(6)對各部門在落實防火責任制制度過程中有一票否決權。
(7)對新技術、新工藝的安全措施進行審核。
(8)審核施工組織設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方案,并根據安全措施方案編制安全技術交底,同時履行簽字手續。
(9)對特殊工種持證上崗進行監督管理。
十一、施工隊負責人
1、施工隊伍負責人是本隊防火第一責任人,對本隊防火負全面領導責任。
2、嚴格履行各項勞務用工手續,做好本隊人員的崗位培訓、教育工作,經常組織學習安全操作規程,監督本隊人員遵守勞動、安全紀律,做到不違章指揮,制止違章作業。?
3、必須保持本隊的相對穩定,人員變更必須履行礦有關規定,上崗人員必須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4、組織本隊人員開展各項安全活動,根據工程部的交底向本隊各施工班組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針對當天施工任務、作業環境等情況,開好班前會,施工中發現安全問題應及時解決。
5、定期和不定期組織本隊的作業現場安全狀況,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整改,發現重大事故隱患立即停止施工,并上報調度室,嚴禁冒險蠻干。
6、發生因工傷亡或重大未遂事故,組織保護好事故現場,做好傷者搶救工作和防范措施,并立即上報,不得隱瞞、拖延不報。
七、施工隊長
1、認真執行上級有關消防安全生產規定,對所管轄班組的消防安全生產負直接領導責任。
2、認真執行消防安全技術措施及安全操作規程,針對生產任務的特點,向班組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對規程、措施、交底的執行情況實施經常檢查,隨時糾正現場及作業中違章、違規行為。
3、經常檢查所轄班組作業環境及各種設備實施的消防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對重點、特殊部位施工,必須檢查作業人員及設備、設施技術狀況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嚴格執行消防安全技術交底,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并監督其認真執行,做到不違章指揮。
4、定期組織所轄班組學習消防規章制度,開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動,接受安全部門或人員的消防安全監督檢查,及時解決提出的不安全問題。
5、對分管工程項目應用的符合審批手續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要組織作業工人進行消防安全技術培訓;若在施工中發現問題,必須立即停止使用,并上報有關部門或領導。
6、發生火災或未遂事故要保護現場,立即上報。
?八、班組長防火職責
1、班組長對本班組作業人員生產安全與健康負直接管理責任。
2、貫徹執行上級和本工程項目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組織本班組作業人員制訂安全守則,以身作則,帶頭實施。?
4、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聽從管理人員的防火指導,制止違章操作,保證按正確方法施工。
5、工作前必須先進入工作地點,對工地、工具、機電設備的安全情況進行檢查,堅持交接班制,并將注意事項向本班組作業人員交待清楚。對不能解決的問題,立即報告現場值班領導處理。
6、對本班組使用的危險物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及防護、防暑用品,應指定專人負責,按規定保管,并教育工人充分注意,正確使用。
7、在工作期間發現不安全因素應立即報告值班負責人,如情況緊急排除有困難時,應先通知工人撤離危險區后,再報告值班負責人處理。
8、發生工傷事故,在積極組織搶救的同時,立即報告值班負責人或公司負責人。組織本班組員工協助調查、處理。負責對未遂事故的分析、追查、處理。
9、負責本班組作業人員進行日常的安全教育,堅持“三工制”(工前安全講話、工中安全檢查、工后安全評議)和周一安全活動。
10、合理安排勞動力,嚴格控制加班、加點;對不按時作息的人員要進行教育,以保證其休息,避免事故發生。?
11、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工人冒險作業的指令,必要時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反映。
九、生產崗位員工
1、認真學習、嚴格遵守本工程項目防火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提高素質,保證防火。
2、了解和熟悉其作業場所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預案,提高自防、互防、自控、聯控的安全技能。
3、接受本單位防火教育和培訓,掌握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技能。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專門培訓,取得操作合格證后持證上崗。
4、發生事故,應積極進行搶救,并立即向調度室報告。
5、服從管理,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和防火設備。
6、積極參加安全活動,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管理提出建議、批評、檢舉和控告。
7、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行為。
篇3:某煤礦防火一般規定
生產和在建礦井必須制定井上、井下防火措施。礦井的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場等處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有關防火的規定。
木料場、矸石山、爐灰場距離進風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場距離矸石山不得小于50m。
不得將矸石山或爐灰場設在進風井的主導風向上風側,也不得設在表土10m以內有煤層的地面上和設在有漏風的采空區上的塌陷范圍內。
新建礦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為中心的聯合建筑,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對現有生產礦井用可燃性材料建筑的井架和井口房,必須制定防火措施。
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應每隔100m設置支管和閥門,但在帶式輸送機巷道中應每隔50m設置支管和閥門。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須經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產、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池,應有確保消防用水的措施。
開采下部水平的礦井,除地面消防水池外,可利用上部水平或生產水平的水倉作為消防水池。
進風井口應裝設防火鐵門,必須有防止煙火進入礦井的安全措施。
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
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
(2)電焊、氣焊和噴打焊接等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m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的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
(3)在井口房、井筒和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4)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5)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h,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6)在有煤(巖)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中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停止突出危險區內的一切工作。
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井上、下必須設置消防材料庫,并遵守下列規定:
(1)井上消防材料庫應設在井口附近,并有軌道直達井口,但不得設在井口房內。
(2)井下消防材料庫應設在每一個生產水平的井底車場或主要運輸大巷中,并應裝備消防列車。
(3)消防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工具不得挪做他用。
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應備有滅火器材,其數量、規格和存放地點,應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確定。
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