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注氮實施方案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
51402工作面為我礦首采工作面,綜采走向長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走向長度240米,傾斜長度130米,平均煤層厚度2.2米。煤層自燃傾向等級為:煤4-1為ⅰ級容易自燃煤層,自燃發火期54天。煤層原煤燃點一般在274℃~297℃,個別為303℃,燃點較低,加上煤的變質程度低,含硫高,易氧化而自燃。
于7月27日至30日檢查,51402皮帶機尾一氧化碳濃度為11-16ppm,根據工作面的推進速度及作業工序綜合分析,認為是51402工作面上下隅角向采空區漏風,導致已采空的24米冒落區內有浮煤氧化現象。為消除隱患,防止自然發火事故出現,確保礦井的安全生產,特制訂“51402工作面防滅火注氮實施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如下。
二、采空區注氮實施方案
1.防火注氮工作由龍口項目部與機電工區負責每天早班向工作面按通防工區要求注氮入氣。
2、注氮量的計算,根據《煤礦用氮氣防滅火技術規范》(mt/t701-1997)第7.1條的規定:制氮設備或裝置的供氮能力應按礦井注氮工作面防火需要選取,供氮能力(1個工作面注氮量)可按下式計算:
qn=60k*q0*[(c1-c2)/(cn+c2-1)]
式中:qn--供氮能力,m3/h;
k--備用系數,取1.2;
q0--采空區氧化帶內漏風量,m3/min;采空區氧化帶的范圍受工作面的通風狀況、采空區的冒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在很大的范圍內變化,因此采空區氧化帶的漏風量的變化范圍也較大,此范圍內的漏風量一般按工作面風量的1/60~1/100選取;采取堵漏風措施后,采空區氧化帶內的漏風量取為6m3/min;
c1--采空區氧化帶內平均氧濃度,%;目前國內應用較普遍的是將采空區氧濃度在10~18%之間的區域視為氧化帶,因為氧化帶的范圍不同而平均氧濃度值也不同,一般可選為15%;
c2--采空區惰化防火指標,其值為煤自燃臨界氧濃度,%;煤的自燃臨界氧濃度值隨煤種、煤質、賦存條件等因素的不同而變化,其具體數值應根據實驗室試驗而取得,此值的范圍一般為7%~10%。根據《煤礦安全規程》中的規定:采用氮氣防火注入的氮氣濃度不得低于97%,注入后采空區內氧氣濃度不得大于7%,所以此值取7%;
cn--注入氮氣的氮氣濃度,%;根據《煤礦安全規程》中的規定:采用氮氣防火注入的氮氣濃度不得低于97%,注入后采空區內氧氣濃度不得大于7%。同時根據《煤礦用氮氣防滅火技術規范》(mt/t701-1977)第7.2條的關于氮純度的規定“向采空區注入氮氣的純度要視其能將采空區的氧濃度降低到煤自燃臨界氧濃度而定。而向火區注入氮氣濃度應不低于97%。”因此取97%,可計算注氮能力:qn=60*1.2*6*[(0.15-0.07)/(0.97+0.07-1)]=846m3/h
3.采用埋管方式注氮,注氮管路由+1100m軌道石門注氮硐室至1#聯絡巷至51402輔助軌道上山分兩路分別都工作面軌道順槽和工作面皮帶順槽。軌道順槽隨著工作面每推進4.5米打一道密閉墻,首注第一趟管路為順槽主線管路,埋入上隅角密閉墻內2.5m(氧化帶)開始注氮,工作面推進9米同時埋入第二趟注氮管路,當第二趟注氮管口埋入采空區密閉后開始注氮,停止第一趟管路注氮并拆除第一道管路可回收部分,如此循環(循環周期為9米即每9米安設一個三通閥,但首注管路第一個三通閥距注氮口18m)。皮帶順槽管路直接埋入機尾密閉內2m注氮,在皮帶順槽機尾處、1#聯絡巷、2#聯絡巷分別安設三通閥。
4.注氮管路的埋設有龍口項目部負責,注氮管路每班安排專人維護,機電運輸工區有專人進行制氮機操作。每天早班8點開始,每兩個小時為一個循環,一個小時注氮,一個小時檢查氧氣濃度,發現氧氣濃度低于18.5%時立即停止注氮。第一循環注氮400m3/h檢查正常后,第二循環注入850m3/h。
5.注氮機壓力不得超過6mpa。
6.注氮時撤出所有閑雜人員,有相關技術人員跟班進行技術指導。
7.注氮嚴格執行“少量多注”多循環進行注氮。
8.埋入采空區的注氮管路高于巷道底板300mm,在注氮口一米范圍打注氮小孔并用鐵絲網包裹,注氮口用矸石或木垛保護。
9.注氮管路的敷設必須少拐彎,要求平、直、穩接頭不漏氣,每節鋼管的支點不少于兩個,不允許在管路上堆放它物,在51402移變低洼處、+1100m軌道順槽1#低洼處要設計放水閥,輸氮的管路在51402軌道輔助上山分岔處應安設三通閥、截止閥和壓力表,維護好管路,定期對管路做檢查。
三、采空區注氮安全技術措施
1.注氮管路使用前,必須進行壓力試驗,確保密封不漏氣。
2.制氮設備使用前必須檢查機組油量、冷卻水系統、儀器儀表、閥門等是否滿足要求。
3.注氮工必須攜帶多參數氣體檢測報警儀,進入工作地點,應首先檢查瓦斯等氣體以及巷道頂幫的情況,確認安全后,方可正常操作。
4.注入氮氣濃度不小于97%。
5.制氮機組運行中每隔1小時作1次運行記錄。
6.注氮工要隨身攜帶多參數氣體檢測儀,進入工作場所前檢查附近巷道頂幫完好情況并隨時檢查上隅角及工作面co、ch4、o2等氣體的濃度,若co濃度大于24ppm、ch4濃度大于0.5%、o2濃度低于20%以上三種情況有一種出現時必須及時關閉閥門通知制氮工停機,并向跟班領導及通防工區匯報,撤出工作面及皮帶順槽作業人員到軌道順槽。
7.在注氮期間安排專人攜帶多參數氣體檢測報警儀巡查管路,發現問題時必須向注氮站、調度室匯報。
8.處理漏氣管路時,要有2人以上,并有人檢查氧氣濃度,如果低于20%,不得操作。
9.井下注氮操作場所附近必須安設電話,能與調度室保持聯系。
10.停止注氮時,要先通知調度室、注氮機組值班人員后,再關閉閥門。
11.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等相關規定執行。
四、注氮期間工作安排
1、51402工作面上隅角附近(軌道順槽)有人站崗,防止人通過。
2、51402軌道順槽聯絡巷風門處有人站崗,防止有人進入回風順槽。
3、51402皮帶順槽甩車聯絡巷處有人站崗,防止有人進入回風巷。
4、+1100m回風大巷與51402回風下山交接處(在5煤的回風側)有人站崗,防止有人進入總回風流。
5、+1100m充電硐室有人站崗,防止進入回風大巷。
6、2#水倉回風進風口有人站崗,防止有人進入。
五、避災路線
51402工作面→51402軌道順槽→51401輔助軌道上山→一號聯絡巷→軌道大巷→副井升井
篇2:秋季防火安全演練實施方案范本
一、演練的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提高全校師生消防安全和自救逃生本領,本著“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和“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原則,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本方針,通過開展消防安全和逃生自救的教育與演練,以不斷增強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
二、演練要求:
學校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的態度,高度重視,為確保演練取得實效,切實抓好演練的各個環節,成立安全自救演練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安全演練方案,對演練的形式、演練的場地、險情信號、演練時間、參加人員、演練實施步驟等作周密安排,落實專人負責安全演練的具體工作,保障安全演練的順利進行。
三、活動目的:
1、切實提高學生的安全自救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自救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2、當遇到火災和其他特殊情況時,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條不穩的緊急疏散全體師生。
四、逃生自救演練領導小組及工作組成員:
1、總指揮:金紅霞
副總指揮:郝希海
基本職責:負責指揮協調;掌握情況,及時報告;貫徹傳達指揮部命令,組織有關人員按預案對現場進行果斷處置,并配備必要通迅器材。
2、疏散引導組:
組長:李仲林
組員:當節課授課老師(演練時為班主任)
基本職責:在現場指揮組指揮下,依據預案措施及疏散路線、順序,有秩序地疏散師生,疏散完畢后有秩序撤離。
3、教學樓疏散通道:
一層:學前班沿著空地往籃球場一、二、三沿著水泥路往籃球場
二層:四、五、六沿著樓梯有序疏散
4、大操場集合:
組長:汪淇
組員:第三節課沒課的老師
5、醫務救助:校留守兒童之家醫務室
6、宣傳(攝像):周端華
7、信號鳴放:周端華
8、聯絡員:各班主任
五、參加人員:全體師生
六、演練內容及程序:
1、在演練前,由總指揮對全校師生進行火災應急疏散演練培訓。
2、發出第一次演練信號后,在當節任課教師的指揮下,學生緊急、有序地向操場安全區域撤離。當節任課教師為該班的第一指揮者,班主任、科任教師在第一時間趕到本班教室或樓梯口協助指揮學生,并一起撤離。結束后進行消防滅火實戰演練。
3、總指揮對本次演練進行小結。
4、全部演練結束后,在當節課教師、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帶領下按原路返回教室,繼續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
七、演練時間:2012年11月15日下午第三節課
八、演練注意事項:
1.當天早讀課時,班主任作好教育工作,要求一切行動聽指揮。
2.下午第三節下課鈴聲響起,所有教師各就各位,做好演練準備,保證演練順利進行。
3.集合警報響后,各班迅速在走廊里集隊,教師有秩序并迅速地按規定路線帶領學生前進,學生行進時要求彎腰并手扶樓梯或墻壁前進,不能相互推擠,以防止混亂而造成意外事故。
4.指揮領導小組成員必須在規定區域做好管理工作。
5.集合地的管理由各班班主任老師負責。
6.活動過程必須保持安靜,不能慌亂。
篇3:冬季防火逃生安全演練實施方案范本
一、指導思想
為切實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安全教育主題教育幫助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更深入地了解逃生常識,切實樹立起逃生意識,真正掌握好相關的知識,增強安全意識,并具備自救互救的能力,在遇到爆炸、火災等突發事件能夠從容應對,我校特制定了《冬季防火逃生演練方案》并于12月1日舉行疏散演練。旨在培養師生熟悉逃生路線、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以從容應對火災等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地保護廣大教職工和學生的人身安全。
二、活動安排
?1、演練時間:12月1日上午9:30-10:00。
?2、演練地點:愛仕達希望小學
?3.疏散地點:樓門前
?4.參加人員:全體教師、全體學生
?三、演練內容:
?1、防火安全知識普及:如何預防家庭火災、撲救初起火災、面對突發事件的逃生自救,正確聽辨報警聲,如何正確使用干粉滅火器等。
?2、突發事件的演練:發生火災時的正確逃生與自救。
?四、演練組織機構
?總指揮:彭余兵-校長(在指定地點組織各班,接受各班報告的人數并進行統計;模擬撥打急救電話)
?副總指揮:黃金國-副校長(負責協助總指揮和后勤等事項)
?總調度:王利--?大隊輔導員。(發布演練信號,講解逃生知識,模擬撥打火警電話)
?樓道安全:張克輝(樓梯拐角)金奎才(一樓樓梯口)維持學生下樓秩序,防止學生意外摔倒
?學生組織:演練開始時當堂課任課教師(負責組織學生從教室有序跑出,任課教師教室內組織,維持隊伍秩序,班主任接應)
李細明(安排滅火器、盆等設備)
五、活動準備
11月30日上午9點30分,召開預備會。班主任負責會后向學生做消防宣傳。
中午預備時進行突發險情快速脫離教室的訓練。具體為:全體學生起立,靠過道學生凳子放到桌下,向前斜跨一步,進入過道,同桌另一名學生快速站到其身后。全班按三個過道排成四隊;從窗戶到教室門依次為1、2、3隊,1隊學生首先彎腰、毛巾捂嘴,有序小跑,從前門離開教室,3隊依次跟上;2隊學生采用相同動作從后門離開。直到熟練為止。
下午4點,在班主任組織下,各班進行脫離教室后快速下樓,到達樓門前集中的訓練。具體為:一樓學生出門即是樓門前,離開教室后迅速跑向指定地點整隊集合,清點人數,向總指揮報告人數;二樓四個班,班主任帶領學生有秩序沿樓梯一側跑下樓(跑動速度不要求太快,一定要彎腰、毛巾捂嘴,有序跑動),到達指定地點后整隊集合,清點人數,向指揮報告人數。張克輝和金奎才在演練過程中要在樓梯拐角處待命,如有學生摔倒,應使其迅速脫離隊伍,防止踩踏。直到學生熟練后為止。
六、演練步驟
1、12月1日9:30李細明發現二樓走廊發生“火情”,通知彭校長通過廣播發布警報;王利迅速到達操場指定地點等待學生到達后進行組織;相關人員立刻就位,其他教師到達指定地點;門衛封閉校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值日教師切掉電源。
2、學生按之前演練的方式迅速撤離教室,到達指定地點集合;撤離過程中,彭校長通過廣播向學生反復宣講火災逃生的注意事項(彎腰、毛巾捂嘴、靠墻跑動),學生撤離后撥打火警電話
3、班主任清點各班人數,向總指揮報告本班學生人數(報告格式為:報告總指揮,**班應到**人,實到**人,有/無*名學生燒/摔傷,完畢)。
?4、時間10:00,總指揮總結本次演練情況,并宣布演練結束,內容:“我宣布愛仕達希望小學冬季防火演練結束”;各班學生按序回教室進行正常教學活動;門衛解除警戒狀態。
七、活動評比:
1、本次按年級段評出組織好、快靜齊的班級為演練優勝班集體。
2、評委:彭余兵?黃金國?王利
附:逃生知識
樓房火場逃生
一是要鎮靜分析,不要盲目行動。要明確自己所在的樓層,要回憶樓梯和樓門的位置、走向;分析周圍的火情,不要盲目開窗開門,不然會助長火勢,也不要盲目亂跑,跳樓,造成不應有的傷亡。
二是要選好逃生辦法,不要驚慌失措。如必須從煙火中沖出樓房,要用濕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頭臉,尤其是口鼻部,低姿行進,以免受嗆窒息。如下樓雖已有火,但火勢不大,就從樓梯沖出去。如樓梯壞了沖不出去,可利用房屋的窗、陽臺、水漏管逃生或用繩子(可用衣服或床上用品撕成系成繩索)系在牢固的門窗、重物上從窗口滑下。如果在二三層又無上述辦法被迫跳樓的,也要向地位拋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緩沖,然后手扶窗臺朝下滑,以縮小下落高度并保證雙腳落地。如果各種逃生路均被大火切斷,應退室內、關閉門窗,有條件的可向門窗上澆水,以造緩火勢蔓延,也可向窗外扔小東西、打手電以求救。在失火的樓房內不可用電梯。
如家用電器或燃氣灶起火,應迅速關掉電源或爐灶開關,千萬不能往電器、電線或燃氣灶上潑水。
?(2)人身著火自救。
如果身上著火,千萬不能奔跑,否則會越燒越旺。可設法脫去衣帽,來不及可撕開扔掉。如再來不及可臥倒在地上打滾,或跳到池塘、水池、小河中。倘其他人在場,可用濕麻袋、毯子等把人身上的火包起來,切不可用滅火器直接向著火人身上噴射,因為藥劑會引起傷口感染。
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上下顛倒幾次--開啟錫封--撥出保險栓--噴口對準火焰最猛處--壓下壓把--左右掃射(使干粉均勻噴灑)
?愛仕達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