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隔爆設施防塵設施安全技術措施
一、編制目的
構建、安裝和維護隔爆設施、防塵設施是搞好礦井“一通三防”工作的基礎性工作之一,為了實現安全生產的規范化、標準化,以及安全與質量的統一性,確保施工期間的施工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二、技術要求
1.隔爆水棚的要求
(1)水棚的水量:主要水棚不低于400升/平方米,輔助水棚不低于200升/平方米。
(2)水棚的排間距為1.2-3.0米,主要水棚的棚區長度不小于30米,輔助水棚不小于20米。
(3)水棚距頂梁、兩幫的間隙不小于100毫米。應保持統一高度。
(4)掛鉤應采用45°斜鉤,相向吊掛。
2.防塵水幕的要求
(1)井下所有運煤轉載點必須有完善的噴霧裝置;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掘進工作面都必須安裝凈化水幕。
(2)順槽噴霧位置:主運順槽第一道距轉載機頭50-80米,第二道距轉載機頭不大于150米;輔運順槽第一道距移動變電站不大于100米,第二道距移動變電站不大于200米。迎風噴霧,噴嘴間距0.4米,封鎖全斷面。
(3)主運順槽轉載點設噴霧,剛性固定2-3個噴嘴,距皮帶高度0.45米。
(4)掘進工作面噴霧距迎頭不大于50米。
三、施工前的準備
1.班前會,隊值班人員必須向施工人員講清本班工作具體內容、人員分工、施工步驟和安全注意事項,明確施工安全負責人。
2.施工人員要了解設施的安裝位置、質量標準、作用和用途等相關知識;
3.計劃所需的木板、隔爆水袋、鉤子、膠管、接頭等施工材料及工具,并將材料及工具裝車。裝運材料要由專人負責。各種材料裝車后不能超高、超寬,裝車要整齊、均衡,必要時用鐵線捆扎牢固。
4.井上、下裝卸笨重材料時要互相照應,靠巷幫堆放的材料要整齊,不得影響運輸、通風、行人。
5.施工前檢查施工地點附近巷道安全情況,發現問題,處理好后再施工。
6.在有電纜線、管路處施工時,要妥善保護電纜、管路,防止碰壞。需移動高壓電纜時,要事先與機運部門聯系。
四、施工順序
驗收材料→清理施工現場(安全檢查)→施工→質量檢查→清理施工現場。
五、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人員隨身攜帶的小型工具和材料要拿穩,利刃工具要裝入護套,材料應捆扎牢固,防止觸碰其他物品。
2.在運輸巷道施工時,要設專人指揮來往車輛,做到安全施工。
3.在刮板輸送機道、輸送機道運料時,要注意安全,不準用刮板輸送機及帶式輸送機運送材料。
4.登高作業超過2米時,要用梯子或搭設工作臺,并系好安全帶,保證安全、牢靠。施工時操作臺下及附近嚴禁站人。
5.上下人員遞送材料時要相互配合、協調好,材料要拿穩、抓牢。
6.材料裝卸車注意事項
(1)材料裝車要碼放整齊,不得亂扔亂放。
(2)兩人及以上進行裝車、卸車時,應注意安全,明確安全負責人。嚴禁野蠻裝卸車或隨意卸車。
(3)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工作現場。
(4)裝各種材料都不準超高超重。
7.車輛運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車輛通過作業地點時,所有作業人員必須停止工作,站于安全地點,等待車輛通過后再進行作業。
(2)跟車人員必須坐在駕駛室內,嚴禁睡覺。
(3)嚴防車輛撞壞井巷中的其他設施,對司機看不到的地點由跟車人指揮,司機根據信號操作車輛。
(4)嚴禁人貨混裝。
(5)所有人員在井下行走時遇到過往車輛,必須靠邊站立在安全地點,嚴禁用礦燈照射車輛。
(6)司機必須證照齊全,嚴禁無證開車。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8.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做到自主保安,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到相互保安,相互配合。
9.所有施工人員、驗收人員必須學習貫徹本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還必須嚴格遵守各工種的技術操作規程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篇2:化工防塵防毒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1、存在粉塵作業的場所必須配備防塵防毒設備、設施,所屬單位應對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和檢修,確保其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2、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項目產生塵毒危害的,應嚴格加強“三同時”安全管理,按規定配齊防塵防毒設備、設施、并經有關部門進行效果鑒定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防塵防毒設備、設施應與生產設備同時使用,并與主體設備同時進行定期維護保養。作業人員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確保設備、設施穩定正常運行。
4、防塵防毒設備、設施停運、拆除或閑置必須向企業安全管理部門申報,嚴禁擅自停運、拆除或閑置防塵防毒設備、設施。
5、企業內存在塵毒危害的單位應設立職業衛生檢查員,負責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運行及相關制度落實的監督檢查。
6、對違反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制度,并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篇3:防塵設施管理制度(范本)
1.生產系統所有運煤轉載點必須有完善的噴霧裝置;采煤面出煤系統轉載點噴霧、掘進面扒矸機聯動噴霧,裝、卸載點噴霧應實現自動化;采面逐步實行煤體注水,割煤機必須使用內外噴霧裝置,采煤機必須安裝內、外噴霧裝置。截煤時必須噴霧降塵,內噴霧壓力不得小于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小于1.5Mpa,噴霧流量應與機型匹配。綜采工作面的支架安設移架和放煤噴霧;綜掘機使用內外噴霧,內噴霧裝置的使用水壓不得小于3Mpa,外噴霧裝置的使用水壓不得小于1.5Mpa。外噴霧裝置不少于5個噴頭,噴頭間距為200毫米,霧化能覆蓋滾筒并堅持使用。炮掘、炮采面實行放炮噴霧;礦井主要進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采掘巷道及其它需要風流凈化的巷道都必須安設兩道全斷面風流凈化水幕,水幕的選型應與巷道形狀相匹配,水幕的安裝距巷道頂板不超過200毫米。且每道風流凈化水幕安裝的灑水噴頭個數不少于5個。噴頭噴射角度必須迎著風流方向45度左右。水幕必須封閉巷道全斷面,靈敏可靠、霧化好,使用正常,防塵設施要除銹刷漆美化,要求紅白相間,間隔200mm。
采掘工作面的凈化水幕要隨采掘工作面的推進及時移動。采面的安全出口以外30米內設置一道凈化水幕;距采面回風巷口10-15米處,設置第一道水幕,從第一道水幕往里每隔100米設一道水幕。煤巷掘進迎頭25米內設凈化水幕一道,后方巷道每隔100米設一道水幕;巖巷掘進工作面距迎頭40米(最好在噴漿機后面)設置一道凈化水幕。
2.運輸系統各轉載點,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除塵器,噴霧裝置安裝在轉載機頭斜上方,高度不超過600mm,噴霧應包圍轉載落煤點,噴頭數量不少于2個,作業時噴霧降塵或采用除塵器除塵。防塵噴霧、灑水等設施應有管理牌板,指定專人管理和維護,不得任意拆除。防塵設施備品備件應有備用,對于堵塞、損壞的水幕噴頭應在8小時內處理完畢。
3.綜采工作面割煤機割煤時,采煤機內、外噴霧及負壓捕塵器必須正常使用,噴霧能覆蓋滾筒,無噴霧時禁止割煤;割煤、移架或放煤時,采煤機移架處、放煤口處下風流20m范圍內捕塵裝置或自動噴霧必須按規定使用。
4.全斷面風流凈化水幕和灑水裝置保證良好的霧化效果,其開關必須放置在人員易開關的行人側,不允許設置在皮帶里側。
5.井下所有煤倉和溜煤眼不得放空;有涌水的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閘板必須關閉,并設置引水管。
6.掘進作業時,必須采取濕式鉆眼、沖洗巷道、水炮泥、爆破噴霧、裝巖(煤)灑水、凈化風流和個體防護等綜合防塵措施。如需采取干式鉆眼,必須經通風部門同意,并采取捕塵、降塵措施后方可施工。
7.煤巷工作面必須采取煤層注水措施。煤體注水措施在《作業規程》中要明確各參數:注水壓力表、流量表使用正常,注水孔封堵嚴密不漏水,保證注水壓力和注水時間,充足濕潤煤體,煤體水份的增加率要大于1%。
8.采掘作業地點等有粉塵的場所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個體防塵保護用品,如口罩、毛巾等。
9.建立健全綜合防塵設施的管理責任制,對所有綜合防塵設施的管理要責任明確,落實到人,并掛牌管理。
10.各種綜合防塵設施按質量標準化安裝,設置位置合理、固定牢靠,并在作業規程(安全措施)中明確規定。
11.所有綜合防塵設施安裝完成后,須經通風、安檢、生產、機電、調度等部門檢查驗收,不符合標準的設施必須返工,否則防塵設施不能正常使用時不得進行生產。
12.積極推廣新技術、設備,如煤層注水、自動噴霧裝置、孔口捕塵裝置等,逐步達到采掘前濕潤煤體和防塵自動化。
13.通風科每月必須組織對綜合防塵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對查出的問題督促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