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副井一通三防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副井一通三防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3580

一、工程概況

副井井筒凈直徑φ10m,凈斷面:78.5m2。井口設計標高:+1247.5m(±0.00相當于絕對標高+1247.5m),井筒全深:789.5m。該井筒采用全深凍結法施工,凍結深度805m。凍結表土段深度:53.2m,營盤壕煤礦副井于2013年6月30日試挖,2013年8月26日開工截止目前副井共掘砌成井223.65m。為提高“一通三防”管理水平,防止施工期間發生瓦斯等事故,實現煤礦建設的安全生產,制定如下安全管理措施。

二、組織機構及管理制度

1、設立健全的一通三防管理組織機構與瓦斯治理組織機構。

2、配備相關通風、瓦斯專業技術人員且應進行培訓,做到持證上崗。

3、建立通風瓦斯報表并有記錄。

4、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局部通風管理制度、測風制度、瓦斯通風監控管理制度、瓦斯檢查制度、瓦斯排放制度、“一炮三檢”與“三人聯鎖放炮”制度、瓦斯檢查員請示匯報制度、瓦斯報表審批制度、項目部儀器儀表使用、維修保養制度、防塵管理制度、防滅火管理制度、探揭煤管理制度、瓦斯檢測監控管理制度、儀器儀表維修校驗制度等。

5、根據工程施工進度、瓦斯涌出量、地溫和工作面部署等情況及時調整通風系統。

三、通風系統

1、井筒施工通風布置

井筒施工采用壓入式通風方式,風機選用4臺fbd-ⅱ-no8.045×2kw型防爆對旋式局部通風機,每2臺風機配一路φ0.9m膠質風筒,其中2臺局扇備用,滿足施工需要。局扇技術參數如下表:

局扇技術參數表

型號?轉速(r/min)?風量(m3/min)?風壓(pa)?最大配用電機功率(kw)?備注

fbd-no8.0?2960?467~9232008~805745×2?1臺

fbd-no8.0?2900?625~10242412~817845×2?2臺

fbd-no8.0?2060?450~12005500~100045×2?1臺

2、井筒需風量計算

(1)按瓦斯涌出量計算

q1=100kq=100×1.5×1.5=225m3/min

式中:q--瓦斯絕對涌出量,1.5m3/min;

k--通風系數,取1.5。

(2)采用壓入式通風,按爆破炸藥量計算工作面所需風量

q2==1508m3/min

式中:a--次爆破最大爆藥量,751.1kg;

s--井筒凈斷面積,78.5m2;

l--炮煙稀釋安全距離,取500m;

k--淋水系數,取0.4;

t--通風時間,40min。

(3)按工作面同時工作最多人數計算:

q3=4n=4×45=180m3/min

式中:n-工作面同時工作最多人數,45人

(4)按最低風速驗算工作面風量:

q4≥0.15×60s=706.5m3/min

式中:s--同上。

故井筒施工期間,井筒工作面風量取1508m3/min時,滿足施工要求。

3、局部通風機選型(壓入式通風)

(1)局部通風機吸風量計算

按工作面最大風量計算風機風量:

qm=pq=1.2×1508/2=904.8m3/min(采用兩臺風機同上通風);

式中:qm--局扇吸風量,m3/min;

p--風筒進出風量比,取1.2;

q--工作面實際需風量(取q1、q2、q3和q4中的最大值),m3/min。

(2)通風最大風阻計算

r=λrm,其中:rm=6.5αl/d5=23.23ns2/m8

式中:rm--風筒沿程摩擦風阻,n.s2/m8;

r--局部通風總通風風阻,n.s2/m8;

α--摩擦阻力系數,取0.0027n.s2/m4(膠質風筒);

l--風筒長度,取789.5m;

d--風筒直徑,0.9m;

λ--風阻系數,取1.1。

(3)局部通風機理論工作風壓計算(風筒出口動壓損失忽略不計)

h=rqmq=4402pa

(4)選擇高效率、低噪聲對旋式局部通風機

根據以上計算,井筒施工采用兩路膠質風筒向工作面供風。每路各配備2臺fbd-ⅱ-no8.045×2kw型防爆對旋式局部通風機配一路φ0.9m膠質風筒,其中2臺局扇備用,滿足施工需要。

四、?通風管理

1、井筒工作面人員嚴禁在無風、微風環境下作業。

2、項目部技術負責人組織制定有計劃停風、排放瓦斯的安全技術措施,并上報處總工程師審批。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時,井筒工作面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人員先撤到地面。

3、局扇必須實現“三專”供電且要實現“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局扇、瓦斯和工作面電器之間實現風電和瓦斯電閉鎖。

4、“三專兩閉鎖”和局扇自動切換裝置每七天進行試驗,試驗結果由試驗人員在試驗表上簽字,發現問題立即解決,確保閉鎖的可靠運行。

5、局部通風機必須由專人(機電隊長)負責管理,保持局部通風機24小時正常運轉,并建立局部通風機管理牌板;管理牌板要說明局部通風機型號、功率、全風壓風量、入口風量、測風時間、風筒直徑、風筒長度、供風距離、管理人員等。

6、局部通風機的設備要齊全,吸風口有風罩,高壓部位(包括電纜接線盒)有襯墊(不漏風),通風機吊掛或墊高離地高度大于1.0m,在局部通風機吸風口6m范圍內不準放置或懸掛物品。必須安裝在距井口不少于20m的位置。

7、風筒管理規定:

(1)必須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風筒的安設和風筒口到掘進工作面的距離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風筒口到掘進工作面的距離揭露煤層時不大于5m;基巖段時不大于10m。

(2)風筒的吊掛必須做到豎、直、牢。選擇正確、合理、圓滑的變徑節、彎度節,從而減少通風阻力,確保工作面有足夠的新鮮風量。

(3)風筒更換要及時、快速以確保掘進工作面作業正常。

(4)膠質風筒必須采用雙反邊接頭形式,要經常注意對風筒進行檢查,發現漏風、破損、脫節等及時進行修復處理。

五、瓦斯通風監控管理制度

1、掘進工作面必須在工作面和井筒回風流中分別布置瓦斯傳感器;地面通風機設施、設備開停、通風安全監控系統由專門電工進行操作。

2、安全監控設備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正。甲烷傳感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等采用載體催化元件的甲烷檢測設備,每7天必須使用校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1次。

3、安全監控系統除必須具備甲烷斷電儀和甲烷風電閉鎖裝置的全部功能外,還應具備故障閉鎖功能。

4、高瓦斯礦井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的揭煤工作面甲烷傳感器與回風風流中的甲烷傳感器間距大于1000m時,必須在井筒中部風流中設置甲烷傳感器。該傳感器的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0.8%,復電濃度<0.8%(ch4);斷電范圍為井筒內及井口20m范圍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5、高瓦斯礦井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的揭煤過程中瓦檢工必須每班使用光學瓦檢儀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并將記錄和檢查結果報項目部通風技術員;當兩者讀數誤差大于允許誤差(0-1%,±0.1%;1%-2%,±0.2%;2%-4%,±0.3%)時,先以讀數較大者為依據,采取安全措施并在8h內對2種設備調校完畢。

六、瓦斯檢查制度

1、瓦斯檢查員必須是從事井下采掘工作不少于一年,并經專門安全技術培訓和學習合格后,取得瓦斯檢查員資格證的人員持證上崗。

2、項目部經理、技術負責人、爆破工、掘進隊長、工程技術人員、班長、井下電鉗工、下井時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瓦斯檢查工必須攜帶光學式甲烷檢測儀。

3、掘進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濃度每班至少檢查3次;有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險的掘進工作面、有瓦斯(二氧化碳)噴出危險的掘進工作面和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較大的掘進工作面及瓦斯(二氧化碳)變化異常的掘進工作面,必須有專人經常檢查。

4、瓦斯檢查必須做到“三對口”(即瓦斯檢查員必須做到牌板、日報和交接手冊),嚴禁漏檢和弄虛作假,堅持“一炮三檢”和“三人聯鎖放炮”制度及現場交接班制度。

5、瓦檢工必須在井下工作面交接班。

6、項目部瓦斯檢查員按規定進行培訓考核,不合格人員不準上崗。

七、瓦斯排放制度

1、項目部編制《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并上報處總工程師審批。確因檢修、停電或其它原因停止通風機運轉時,必須由項目部根據預案重新制定《停風、恢復通風、排除瓦斯和送電的安全技術措施》,并上報處總工程師審批。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中,應根據停風時間和井筒絕對瓦斯涌出量計算出工作面中積存的瓦斯量,以此確定瓦斯排放的方法、供風量、瓦斯排放路線、停電撤人范圍、風流控制方法、警戒設置、瓦斯排放時的瓦斯檢查點、監測點、瓦斯排放的組織領導和職責等內容。

2、對停電、停風的井筒工作面,經檢查或計算瓦斯濃度在3%以上,項目部必須執行預先編制好的《項目部停電停風恢復通風排放瓦斯的安全技術措施》。

3、項目部必須成立瓦斯排放領導小組,詳細明確項目經理、項目部技術負責人(項目副經理)、通風技術員、主管主管技術員、機電隊長、掘進隊長、安監站站長等責權范圍。當因檢修、停電、停風或其它原因造成瓦斯積聚,需要進行瓦斯排放時,必須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負責按批準的《停電停風恢復通風排放瓦斯安全措施》認真實施,責任落實到個人。處派安監人員負責現場監督排放瓦斯的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措施不落實嚴禁排放瓦斯,若發現違章排放瓦斯,須責令立即停止,并追查責任,嚴肅處理。瓦斯排放必須記錄下全過程,同時可以利用瓦斯監控系統實時觀察瓦斯排放濃度的控制情況,便于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和通風負責人全面了解掌握安排瓦斯的步驟和程序。瓦斯排放安全措施必須向現場作業人員進行貫徹,并有記錄可查。

4、恢復通風系統后,井筒內瓦斯容易積聚的地點(模板下、吊盤下),都必須經過通風瓦斯檢查人員檢查所有安裝電器設備和開關附近20m范圍的地點,只有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證實無危險后,逐級恢復井下供電。

5、排放瓦斯前,必須撤出全部人員,切斷電源,并設專人進行警戒。排放瓦斯必須堅持低瓦斯濃度排放的原則,嚴格落實控制風量措施,嚴禁“一風吹”和高瓦斯濃度排放,使排放出的風流同全風壓風流混合后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6%,采用分段排放瓦斯時,只有在排放段內的瓦斯濃度降到0.6%以下、二氧化碳降到1.5%以下時,方可進行下一段排放工作。

6、當排放瓦斯區域的瓦斯濃度降到0.6%及二氧化碳濃度降到1.5%以下,經全面安全檢查,情況正常,無局部瓦斯積聚并且穩定30min后方可結束排放瓦斯工作。

八、“一炮三檢”與“三人聯鎖放炮”制度

1、放炮員必須由經過專門訓練、有二年以上采掘工齡的人員擔任,并持有放炮合格證。瓦斯檢查員應由從事井下工作不少于一年,并經過專門培訓和實習、考試合格的人員擔任,持證上崗。

2、瓦斯檢查必須堅持“一炮三檢”制度。裝藥前,放炮前和放炮后要認真檢查放炮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的ch4濃度,達到0.8%時不準放炮,炮后達0.8%時,嚴禁作業。對于瓦斯涌出異常區域,應做到隨時檢查,以確保瓦斯不超限工作。

3、井下放炮必須執行“三人聯鎖放炮”制度。所謂“三人聯鎖放炮”制度是指瓦斯檢查員、班長、放炮員都要在現場共同負責爆破作業全過程。由項目部統一制作“警戒牌”、“命令牌”、“放炮牌”,當班不進行放炮作業時,由瓦斯檢查員統一進行保管。由瓦斯檢查員依據有害氣體情況,行使否決權;放炮員必須服從瓦斯檢查員的裝藥、放炮、及是否放炮指令;班長、跟班隊干負責放炮全過程安全落實工作;安監站站長監督檢查制度執行情況。

4、“三人聯鎖”由班長、專職放炮員、專職瓦檢員擔任。“三人聯鎖”放炮由放炮員負責進行,放炮員、班長、瓦檢員共同填寫放炮員手冊,出井后班長簽字,并保管備查。“三人聯鎖”放炮程序:

(1)當班有放炮作業時,應是放炮員攜“警戒牌”,班長攜“命令牌”,瓦斯檢查員攜“放炮牌”。

(2)放炮前,放炮員將“警戒牌”交給班長,由班長派人警戒,將自已攜帶的“命令牌”交給瓦斯檢查員。瓦斯檢查員收到“命令牌”后,經檢查放炮地點20m范圍內瓦斯、煤塵合格后,將自己攜帶的“放炮牌”交給放炮員,放炮員發出放炮口令后進行放炮,放炮后進行驗炮確認放炮全過程結束后,“三牌”各歸原主。

5、“一炮三檢”及“三人聯鎖”由當班放炮員、班長、專職瓦檢員進行,具體由放炮員負責操作,嚴格實行換牌制,對不認真執行,追究上述“三人”的責任。安監站的站長必須監督檢查放炮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執行情況,如有違規,有權停止工作,責令重新按程序嚴格執行。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要將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九、防塵管理制度

1、制訂和編制的掘進作業規程或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中必須有綜合防塵措施,否則不能開工。

2、井下利用傘鉆、ypt-26及其他鉆機作業時,必須采用濕式鉆眼,職工佩戴隔塵效果良好的防塵口罩并佩戴膠皮手套。

3、工作面必須灑水降塵。

十、防滅火管理制度

1、嚴禁攜帶明火下井。

2、井口20m范圍內內嚴禁煙火。

3、井口和井下電氣設備必須有防短路的保護裝置。

4、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必須編制專門措施,報項目部審批后方可執行。

5、嚴禁使用產生火焰的爆炸材料和爆破工藝。

6、所有下井人員嚴禁穿化纖衣服。

7、所有井下工作人員都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

8、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井口信號、通知值班領導。

9、嚴禁一切非防爆電氣設備下井,井下供電線路須做到“三無”(無雞爪、無羊尾巴、無明接頭),杜絕電氣設備失爆。

十一、探揭煤管理制度

1、探、揭煤期間,嚴禁隨意停送電,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時,必須立即停止迎頭工作,撤出人員。

2、探、揭煤期間,安設專職測氣員,隨時檢查工作面瓦斯變化情況、打眼時有無瓦斯異常涌出現象等。當發現有突出預兆時,立即撤出人員、并及時向項目部匯報。

3、瓦斯檢查要重點檢查通風死角,對井筒內易產生局部瓦斯積聚地點,如井壁刃腳下、模板內、吊盤下、及封口盤下等應仔細檢查,防止漏檢。

4、探、揭煤期間嚴禁無計劃停風。

5、炮眼嚴格按照炮眼布置圖要求施工,抽采孔及前探孔如抽采孔、前探孔等,必須用炮泥填實或者充填深度必須高出煤層頂板0.5m以上。

6、裝藥前后要認真檢查瓦斯情況,裝藥聯線工作完畢后,確認停電撤人,警戒全部落實到位,經探、揭煤小組組長同意并向礦調度匯報同意后,方可在指定放炮地點進行遠距離放炮。

7、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聯鎖放炮制”。只有檢測迎頭及20m范圍內瓦斯濃度小于0.8%時,才能裝藥、放炮。

8、炸藥要嚴格檢查和挑選,確保質量,不得使用過期或變質的炸藥。不同廠家或不同批次的雷管不允許同時使用,使用前嚴格對每個雷管進行導通實驗。

9、聯線必須由放炮員親自監督操作。聯線時,要保持接線清潔,確認無誤后,才能與母線連接,并將接頭處用絕緣膠布包好并懸空。聯線后必須由放炮員檢查確認無誤后,才能與母線接線,放炮母線不得有明接頭。爆破母線連接腳線、檢查線路和通電工作只準放炮員一人操作。

10、每次遠距離放炮必須由項目經理負責,安排專人檢查通風系統設施是否完好、布置警戒、停電撤人及放炮等工作。

11、放炮前井筒施工設備都要保護好,吊盤提至距工作面40m以上,井蓋門打開。井口房及翻矸臺上人員全部撤出井口20m外位置后,班(隊)長必須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后,由放炮員、測氣員、安監員分別向礦調度所和探、揭煤小組值班人員匯報,放炮員只有接到探、揭煤領導小組成員的放炮命令后,方可發出放炮信號,至少再等5秒,才能起爆,爆破后,必須立即摘掉母線并扭結成短路。

12、放炮后40分鐘,且炮煙吹散后,根據監控終端顯示迎頭及回風流瓦斯濃度、一氧化碳濃度等參數小于規定值后,方可由測氣員、放炮員、班隊長共同到工作面進行驗炮(揭煤時先由救護大隊人員進行驗炮),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方可由探、揭煤領導小組成員統一安排撤警戒、送電,進入工作面,恢復工作。

13、處理瞎炮、拒爆、殘爆時,必須在班組長指導下進行,并應當班處理完畢。如果當班未能處理完畢,放炮員必須同下一班放炮員現場交接清楚。

14、探、揭煤期間嚴禁使用抓巖機直接抓實體煤(矸)。

15、出煤、矸時及放炮前、后,必須設專人灑水,嚴禁煤(巖)塵飛揚。必須采取濕式打眼,迎頭施工人員工作期間應佩戴防塵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16、煤層揭露后,根據實際揭露的巖層情況,必須及時按設計進行一次支護,并縮小空幫高度及空幫時間,根據現場情況及時控制二次支護用模板有效段高。

17、所有電器設備必須“防爆合格證、煤礦安全證、入井許可證”三證齊全,經檢驗合格后方準使用,杜絕失爆現象。探、揭煤所使用的電器設備必須完好,供電線路絕緣良好,各種電氣保護靈敏可靠。漏電保護試驗必須每天一次,并做好記錄,由專人管理。

18、探、揭煤前必須做一次遠端漏電試驗,探、揭煤期間嚴禁做此試驗。

19、探、揭煤期間項目部每天必須有專職電工對迎頭電器設備防爆性能檢查、檢修一次,杜絕電器設備失爆。

20、探、揭煤期間,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及局扇開關自動切換必須每天試驗一次,確保靈活可靠,并做好記錄。風電、瓦斯電開關停電后,必須驗電、放電。

21、探、揭煤期間,每天必須對照明綜保進行試驗,確保其完好,并做好記錄。

22、嚴格停送電制度:嚴禁帶電檢修或搬遷電器設備和電纜,檢修或搬遷電器設備、電纜前,必須切斷電源,檢查瓦斯,在其風流中瓦斯濃度低于0.8%時,再用與電源電壓相適應的驗電筆檢驗;檢驗無電后,方可進行導體對地放電。開關把手在切斷電源時必須閉鎖并懸掛停電牌。

23、用吊桶往井下運送爆破物品時,吊桶速度不得超過1m/s,炸藥和雷管嚴禁同罐上下。

24、探、揭煤期間,項目部班子成員必須在現場帶班,加強在工作面帶班全面指揮,交接班要有詳細記錄,遇到變化立即報告調度所。

25、如需敲擊、砸打,必須使用銅錘,裝卸物品要輕拿輕放,以防撞擊產生火花。

26、探、揭煤施工中,兩臺絞車必須保證安全運轉,工作面始終保持一個不摘鉤的吊桶,待另一個吊桶下至工作面后,這個吊桶才準起鉤。工作面及吊盤信號應保證準確、暢通。

27、探、揭煤期間保證吊盤及工作面壓風自救裝置完好。

28、探煤期間鉆孔施工時防突裝置要完好。

十二、避災路線

施工避災路線如下:

1、工作面→吊桶→井口。即當工作面出現應急事故時,工作人員可在班隊長的指揮下通過信號聯系,按序經吊桶直接升井至井口安全地點。

2、工作面→軟梯→吊盤→吊桶(或安全梯)→井口。即當工作面出現應急事故時,工作人員可在班隊長的指揮下序從軟梯升至吊盤,然后通過信號聯系,經吊桶(或安全梯)升井至井口安全地點。

中煤五建三處第十三工程項目部

2013年10

篇2:龍泉項目部一通三防專項措施計劃3

龍泉項目部一通三防專項措施計劃

器的正常使用,下井前應檢查儀器的零點和電壓值,不符合要求時禁止發放使用。

3、便攜式甲烷檢測儀應固定專人使用,使用時要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操作。

4、儀器使用前必須先充電,充電時間不小于7小時,每隔10天調校一次。

5、儀器零點調節,開機預熱15分鐘,在新鮮空氣中觀察顯示值是否為零,若有偏差,應調整使其為零。

6、應配備足夠的標準氣瓶、流量計、減壓器等標準維修工具,定期標校,并作好標校維修記錄。

7、項目部領導及采掘區隊長、通防區隊長、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爆破工、流動電鉗工、安全監測工下井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儀。

8、便攜儀式甲烷檢測儀必須每年送安全儀表計量站進行計量檢定。

9、對于丟失或無故損壞要按儀器原價進行罰款。

(四)自救器管理制度

1、自救器的配備按下井人員每人一臺,標校管理。

2、自救器的配備數量應按下井人員每人一臺計算,并保持5%~10%的備用量,自救器使用3年,庫存5年即可報廢。

3、對新到自救器,必須在一個月內由專管人員配合供應部門對外觀(銘牌是否牢固、出廠日期和標重的永久性字跡是否清晰),氣密性和稱重進行驗收,發現產品不符合標準時,應立即退貨。

4、自救器應逐臺建立臺帳,記錄好生產廠家、出廠日期、編號、檢查日期、檢查內容、檢查結果等,對到期或開啟過的自救器要及時注銷補充。

5、自救器發放室不應存放易燃易爆和腐蝕性物品,其溫度應在0℃~45℃范圍內,室內應配備氣密檢查儀和稱重儀、金屬電刻筆、貯能點焊機、電烙鐵等檢測維修工具,并備有一定數量的保護罩和配件。

6、自救器的專管人員,應負責自救器的日常檢查與維護,過濾式自救器每季進行一次稱重和氣密檢查。

7、對自救器攜帶人員的要求:

(1)入井前要與發放人員一起進行外觀是否完整、有無損傷的檢查,發現損壞時,應讓維修人員修復或更換,升井后立即交還發放室,發放人員應認真檢查有無損傷,并擦試干凈,放回原處。

(2)入井時,必須隨身攜帶自救器,不帶自救器嚴禁下井。

(3)平時不準扳動自救器的開啟扳手和任意將自救器打開。

(4)攜帶自救器的人員必須熟悉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5)攜帶中要避免碰撞,嚴禁敲擊、當坐墊,無故開啟使用或損壞自救器的人員,要加倍賠償。

8、必須對下井人員進行自救器基本知識的培訓和訓練,新工人下井前,必須接受不少于8小時的培訓和訓練,并達到在30秒內完成佩帶使用自救器。

篇3:龍泉項目部一通三防專項措施計劃2

安全龍泉項目部一通三防專項措施計劃

全風壓風流混合處這一段巷道的風流;

(3)掘進工作面放炮地點20m以內風流是指掘進工作面放炮地點20m范圍內巷道的風流。

5、放炮地點都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并把檢查結果及時記錄在檢查記錄手冊中。

6、下井干部、工長、班組長、放炮員、流動電鉗工下井時,要攜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按有關規定進行瓦斯檢查。

7、掘進頭供電要與其它供電分開,并使用風電閉鎖裝置。

(二)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1、禁止在井下及井口出現明火和吸煙,嚴禁將易燃物品帶入井下。

2、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運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送回地面,嚴禁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滑潤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鐵桶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也必須放在蓋嚴的鐵筒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地面處理,不準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

3、井下必須使用煤礦安全炸藥,炸藥性質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320條的規定,不合格或變質的炸藥不得使用。放炮及放炮地點附近的瓦斯濃度都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其裝藥量和使用的雷管都要符合規定。

4、井下使用的機械和電器設備以及供電網路都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徹底消滅電器設備失爆,消滅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等。

5、加強對掘進迎頭的局扇管理,局扇必須指定專人兼職管理,保證正常運轉并安設管理牌板。局扇和掘進頭的電器設備必須裝有風電閉鎖裝置。

三)防塵管理

1、濕式打眼,打眼工佩帶防塵口罩。

2、距掘進工作面20m范圍內必須安設水針,水針所在地有盛放水炮泥的箱子,箱子內有不少于定一次炮所用的已灌好水的水炮泥。必須使用水炮泥定炮。

3、扒裝機卸料槽上方安裝水幕,實現扒裝噴霧。扒裝前對巖堆灑水。

4、距工作面50m范圍內設一道能封閉全斷面的常開水幕,放炮員在聯炮后向外敷設母線時開啟噴霧,放炮并等炮煙散凈后關閉噴霧。

5、掘進迎頭的回風口混合風流處20m內安設一道封閉全斷面的常開凈化水幕,并在有效范圍內挖出引水溝。

6、迎頭安裝風動爆破噴霧,爆破時降塵。

7、巷道經常清塵,無粉塵積聚現象。

8、防塵管路必須接至迎頭,每50m設三通一個,以便及時降塵。

四)防火管理

掘進時,采用風鉆打眼,錨噴支護,爆破噴霧塵,防火的重點是防設備、纜線和人為火災。

電氣設備、纜線著火時,首先切斷電源,用沙子、巖粉滅火。

2、因機械摩擦生熱、油脂、紗布或其它引發火災,可利用身邊物件,水管直接滅火。

六、安全儀器儀表管理制度

(一)光學瓦斯檢定器管理制度

光學瓦斯檢定器,主要用于測定煤礦井下空氣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濃度。

1、光干涉型甲烷測定器是精密光學儀器,使用時必須注意維護,避免儀器受到較大振動或沖擊,以防止內部零件發生變位,注意防潮,保持清潔,防止外界污物、灰塵等由氣路和縫隙進入儀器,否則應進行清潔,若儀器發生故障,必須停止使用,進行修理。

2、光學瓦斯檢定器使用必須固定人員,統一編號集中管理,建帳建卡,配備量按每人一臺。

3、必須固定人員負責維修更換藥品,每天檢查一次,并統一管理發放,嚴禁個人存放更衣箱內。

4、光學瓦斯檢定器,必須每年送安全儀表計量站進行計量檢定。

(二)風速表管理制度

風速表是測量風流平均風速的儀表,主要用于礦井巷道風流平均風速的測量。

1、風表分為高、中、低速,必須配備齊全,并固定專人使用,統一編號,集中管理,建帳建卡。

2、下井前首先對風表進行檢查,工作中防止劇烈撞擊震動,不要隨意松動螺絲與打開護蓋等,不要碰觸或撥動翼片,防止變形而改變性致使測值不準,用后擦凈,放入盒內,置于干燥處保存。

3、風表必須每半年送安全儀表計量站進行計量檢定與校驗,當儀器經過非正常碰撞或對示值有懷疑時應及時送檢。

(三)便攜儀管理制度

1、必須設置便攜式甲烷檢測儀表發放室、維修室等場所,儀器必須統一編號,建帳建卡,集中管理,憑牌領取。

2、便攜式甲烷檢測儀應設專職人員負責充電、收發、維護,每班對上井儀器應清理粉塵,以保證儀器的正常使用,下井前應檢查儀器的零點和電壓值,不符合要求時禁止發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