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術措施
瓦斯事故是煤礦常見的重大災害事故,它的發生對礦井的破壞性極大,傷害人員多,社會影響壞。因此,嚴格落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術措施,是實現礦井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概而言之,落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術措施,就是要樹立一種觀念,提高一個認識,構建一個體系,夯實四道防線。
1.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瓦斯為天”思想觀念。煤礦企業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測監控,管理到位”十六字工作體系,引導員工牢固樹立瓦斯事故是絕對可以避免的理念,不斷強化井下施工現場“一通三防”管理,特別是加強礦井局部通風管理和現場排放瓦斯管理工作,采取定期(每周一安全大檢查)或不定期(專業檢查)的方式,加大礦井“一通三防”隱患排查,并對查出的問題及時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有效防范和遏制了“一通三防”事故,確保了礦建工程的安全快速施工。
2.切實提高對瓦斯治理工作的認識。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培訓和安全教育,提高每個干部職工對瓦斯的認識,特別是對瓦斯危害性的認識,熟知瓦斯的物理形態、化學性質、瓦斯引爆的三個條件,清楚各類瓦斯事故前后的征兆、特點和規律,掌握災害預防、事故搶險、礦山救護的基本知識和一般技能,增強安全意識和自主保安能力,進而學會駕馭和馴服瓦斯的本領。
3.精心構建“一通三防”和防突工作體系煤礦企業應該配齊配全各級管理人員,形成從上到下一級抓一級,從下到上一級保一級的“一通三防”和防突工作體系。
4.大力夯實通風、防火、監測監控、通防隊伍建設四道防線。
(1)加強通風管理。重點研究解決瓦斯抽放、綜放工作面尾巷設置、巷道斷面設計、采區通風方式、高瓦斯區掘進的瓦斯探釋等。堅持通風優先的原則,搞好各種風門風橋的動態管理,堅決杜絕跑風、漏風、風流短路等影響通風質量問題的出現,消滅無計劃停電停風事故。搞好盲巷、閉墻、風眼等的靜、動態管理,特別是抓好通風設施設備的工程質量,要達到質量標準化,使通風系統完善、合理、靈活可靠,便于調整風量,把瓦斯濃度控制在安全限以下。
(2)加強防火管理。除嚴禁火種入井外,也要嚴格控制井下火源的產生。加強機械保護投入和日常管理,重點防范磨擦起火,提高機電檢修質量,加強潤滑,克服帶病運轉;加強托輥、堆煤保護、打滑保護和機電無油化等工作。做好各種電氣保護,諸如接地、過載、短路等必須齊全、靈敏、可靠,預防電氣著火。加強電氣設備的防爆管理,從入井就要把好關,使設備防爆率達到100%;堅決杜絕各種纜線有明接頭、雞抓子、羊尾巴等現象,同時規范健全井下消防系統,配齊配足消防材料和消防設施。
(3)加強監測監控管理。嚴格對安全生產監測監控系統的管理,對風量、風速、瓦斯以及CO等有害氣體及時進行監視和控制;同時利用瓦斯斷電報警儀、三專兩閉鎖等設施及時解決瓦斯超限時的斷電停機、超限報警、停風就停電的問題。調度員隨時監視瓦斯動態,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同時組織撤人,進行搶修或搶險等工作。
(4)強化通防專業隊伍建設。把瓦斯管理有關的領導、部門人員都列入通防隊伍。進一步健全和加強通防部和通風工區管理,并不斷充實專業人員。在業務技術素質的提高上要堅持長期的、不間斷的培訓,在瓦斯治理工作上要敢與管理,敢于抓落實,真正發揮業務保安的作用,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是煤礦“天”字號大事,安全決定一切,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促進發展。“一通三防”管理是高瓦斯礦井安全管理中重中之重的工作,嚴格落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術措施,能夠有效的防范事故與未然,進而促進礦井可持續發展、安全發展、有效發展。
篇2:龍泉項目部一通三防專項措施計劃3
龍泉項目部一通三防專項措施計劃
器的正常使用,下井前應檢查儀器的零點和電壓值,不符合要求時禁止發放使用。
3、便攜式甲烷檢測儀應固定專人使用,使用時要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操作。
4、儀器使用前必須先充電,充電時間不小于7小時,每隔10天調校一次。
5、儀器零點調節,開機預熱15分鐘,在新鮮空氣中觀察顯示值是否為零,若有偏差,應調整使其為零。
6、應配備足夠的標準氣瓶、流量計、減壓器等標準維修工具,定期標校,并作好標校維修記錄。
7、項目部領導及采掘區隊長、通防區隊長、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爆破工、流動電鉗工、安全監測工下井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儀。
8、便攜儀式甲烷檢測儀必須每年送安全儀表計量站進行計量檢定。
9、對于丟失或無故損壞要按儀器原價進行罰款。
(四)自救器管理制度
1、自救器的配備按下井人員每人一臺,標校管理。
2、自救器的配備數量應按下井人員每人一臺計算,并保持5%~10%的備用量,自救器使用3年,庫存5年即可報廢。
3、對新到自救器,必須在一個月內由專管人員配合供應部門對外觀(銘牌是否牢固、出廠日期和標重的永久性字跡是否清晰),氣密性和稱重進行驗收,發現產品不符合標準時,應立即退貨。
4、自救器應逐臺建立臺帳,記錄好生產廠家、出廠日期、編號、檢查日期、檢查內容、檢查結果等,對到期或開啟過的自救器要及時注銷補充。
5、自救器發放室不應存放易燃易爆和腐蝕性物品,其溫度應在0℃~45℃范圍內,室內應配備氣密檢查儀和稱重儀、金屬電刻筆、貯能點焊機、電烙鐵等檢測維修工具,并備有一定數量的保護罩和配件。
6、自救器的專管人員,應負責自救器的日常檢查與維護,過濾式自救器每季進行一次稱重和氣密檢查。
7、對自救器攜帶人員的要求:
(1)入井前要與發放人員一起進行外觀是否完整、有無損傷的檢查,發現損壞時,應讓維修人員修復或更換,升井后立即交還發放室,發放人員應認真檢查有無損傷,并擦試干凈,放回原處。
(2)入井時,必須隨身攜帶自救器,不帶自救器嚴禁下井。
(3)平時不準扳動自救器的開啟扳手和任意將自救器打開。
(4)攜帶自救器的人員必須熟悉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5)攜帶中要避免碰撞,嚴禁敲擊、當坐墊,無故開啟使用或損壞自救器的人員,要加倍賠償。
8、必須對下井人員進行自救器基本知識的培訓和訓練,新工人下井前,必須接受不少于8小時的培訓和訓練,并達到在30秒內完成佩帶使用自救器。
篇3:龍泉項目部一通三防專項措施計劃2
安全龍泉項目部一通三防專項措施計劃
全風壓風流混合處這一段巷道的風流;
(3)掘進工作面放炮地點20m以內風流是指掘進工作面放炮地點20m范圍內巷道的風流。
5、放炮地點都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并把檢查結果及時記錄在檢查記錄手冊中。
6、下井干部、工長、班組長、放炮員、流動電鉗工下井時,要攜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按有關規定進行瓦斯檢查。
7、掘進頭供電要與其它供電分開,并使用風電閉鎖裝置。
(二)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1、禁止在井下及井口出現明火和吸煙,嚴禁將易燃物品帶入井下。
2、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運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送回地面,嚴禁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滑潤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鐵桶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也必須放在蓋嚴的鐵筒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地面處理,不準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
3、井下必須使用煤礦安全炸藥,炸藥性質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320條的規定,不合格或變質的炸藥不得使用。放炮及放炮地點附近的瓦斯濃度都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其裝藥量和使用的雷管都要符合規定。
4、井下使用的機械和電器設備以及供電網路都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徹底消滅電器設備失爆,消滅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等。
5、加強對掘進迎頭的局扇管理,局扇必須指定專人兼職管理,保證正常運轉并安設管理牌板。局扇和掘進頭的電器設備必須裝有風電閉鎖裝置。
三)防塵管理
1、濕式打眼,打眼工佩帶防塵口罩。
2、距掘進工作面20m范圍內必須安設水針,水針所在地有盛放水炮泥的箱子,箱子內有不少于定一次炮所用的已灌好水的水炮泥。必須使用水炮泥定炮。
3、扒裝機卸料槽上方安裝水幕,實現扒裝噴霧。扒裝前對巖堆灑水。
4、距工作面50m范圍內設一道能封閉全斷面的常開水幕,放炮員在聯炮后向外敷設母線時開啟噴霧,放炮并等炮煙散凈后關閉噴霧。
5、掘進迎頭的回風口混合風流處20m內安設一道封閉全斷面的常開凈化水幕,并在有效范圍內挖出引水溝。
6、迎頭安裝風動爆破噴霧,爆破時降塵。
7、巷道經常清塵,無粉塵積聚現象。
8、防塵管路必須接至迎頭,每50m設三通一個,以便及時降塵。
四)防火管理
掘進時,采用風鉆打眼,錨噴支護,爆破噴霧塵,防火的重點是防設備、纜線和人為火災。
電氣設備、纜線著火時,首先切斷電源,用沙子、巖粉滅火。
2、因機械摩擦生熱、油脂、紗布或其它引發火災,可利用身邊物件,水管直接滅火。
六、安全儀器儀表管理制度
(一)光學瓦斯檢定器管理制度
光學瓦斯檢定器,主要用于測定煤礦井下空氣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濃度。
1、光干涉型甲烷測定器是精密光學儀器,使用時必須注意維護,避免儀器受到較大振動或沖擊,以防止內部零件發生變位,注意防潮,保持清潔,防止外界污物、灰塵等由氣路和縫隙進入儀器,否則應進行清潔,若儀器發生故障,必須停止使用,進行修理。
2、光學瓦斯檢定器使用必須固定人員,統一編號集中管理,建帳建卡,配備量按每人一臺。
3、必須固定人員負責維修更換藥品,每天檢查一次,并統一管理發放,嚴禁個人存放更衣箱內。
4、光學瓦斯檢定器,必須每年送安全儀表計量站進行計量檢定。
(二)風速表管理制度
風速表是測量風流平均風速的儀表,主要用于礦井巷道風流平均風速的測量。
1、風表分為高、中、低速,必須配備齊全,并固定專人使用,統一編號,集中管理,建帳建卡。
2、下井前首先對風表進行檢查,工作中防止劇烈撞擊震動,不要隨意松動螺絲與打開護蓋等,不要碰觸或撥動翼片,防止變形而改變性致使測值不準,用后擦凈,放入盒內,置于干燥處保存。
3、風表必須每半年送安全儀表計量站進行計量檢定與校驗,當儀器經過非正常碰撞或對示值有懷疑時應及時送檢。
(三)便攜儀管理制度
1、必須設置便攜式甲烷檢測儀表發放室、維修室等場所,儀器必須統一編號,建帳建卡,集中管理,憑牌領取。
2、便攜式甲烷檢測儀應設專職人員負責充電、收發、維護,每班對上井儀器應清理粉塵,以保證儀器的正常使用,下井前應檢查儀器的零點和電壓值,不符合要求時禁止發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