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瓦斯煤塵演習安全技術措施

瓦斯煤塵演習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4043

一、總則

按照“嚴格演示、加強戰備、主動預防、積極搶救”的救援原則,為了提高礦井發生災變后各級領導的組織救災能力及職工遇到災變時的應變能力,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經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使用性和可操作性,檢驗應急救援機制的運行情況、救援隊伍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救災物資保障能力,進而提升礦井的防災、抗災能力,確保在發生災變時,能及時、安全、可靠地進行有效救援,結合應急預案,特制定本演練方案。

1、演練目的

(1)檢驗礦井大面積停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執行情況,是否有缺陷。

(2)檢驗礦井大范圍停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領導小組的應急救援速度及指揮協調熟練程度。

(3)檢驗參與礦井大范圍停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相關單位、人員的應急速度及熟練程度。

2、應急演練意義:

通過開展礦井大面積停風應急演練,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對災害的應變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

3、應急演練的目標:

通過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檢查所需應急隊伍、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準備情況,發現不足及時予以調整補充,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增強演練組織單位、參與單位和人員等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職責任務,理順工作關系,完善應急機制;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針對性、科學性、銜接性和可操作性;

二、演練方案

(一)演練時間安排:

(二)應急預案演練組織:

為保證應急預案演練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目的,礦成立應急預案演練領導小組(即應急演練搶險救災指揮部)

總指揮:張曉壘

副總指揮:黃海洋、杜永庚、張俊勇、楊殿勇、王偉、侯紅欣、翟玉峰、朱彥學

成員:張宏杰、劉建洲、李正剛、王良甫、柴海龍、馬建勛

應急預案演練領導小組為搶險救災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

(三)事故發生通報程序發生事故后應立即按順序召集礦所有領導干部及中層管理人員,具體的通知順序為。

事發現場→礦調度室→救護隊→值班領導→礦長→局調度室→礦其它領導→礦各科室成員→醫院

(四)指揮部各小組人員組成及職責

指揮組:

組長:礦長

成員:黃海洋、杜永耕、張俊勇

主要工作:負責制定事故搶救計劃,并全權指揮,以坐鎮指揮為主。

事故處理組:

組長:楊殿勇

成員:馬建勛及調度室人員

主要工作:現場指揮協調事故搶救及生產恢復工作。

礦山救護組:

組長:杜永耕

成員:救護隊員

主要工作:偵察、探明災區情況,參與搶救方案的制定,并實施對遇險人員的搶救。

通風組:

組長:張俊勇

成員:張宏杰及通風科人員

主要工作:監視全礦通風系統及井下空氣成分檢測,全面落實事故搶救過程中和事故處理后的通風系統改造與恢復工作。

機電組:

組長:王偉

成員:劉建州及機電科人員

主要工作:負責落實全礦供停電,及機電設備的調試、運轉、維護等工作;及時將自救器等有關物資送到井下避災路線內的靠近事故地點處。井下救災電話通訊暢通。

器材供應組:

組長:侯紅欣

成員:礦辦公室、后勤隊全體管理人員

主要工作:負責事故處理過程中的全部外來人員生活接待及內部參戰人員的生活安排及地面通訊暢通。

調查組:

組長:杜永耕

成員:李正剛及安檢科人員。

主要工作:組織調查事故原因,搜集原始資料、起草事故報告。

善后處理組:

組長:朱彥學

成員:綜合辦公室。

主要工作:負責事故過后受害職工的安排,事故搶救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物資清點等。

評估組:共設二個評估組,每組2人。(評估組建議由安檢科人員組成,每組2人,1人評估,1人記錄)

第一組:

位置:11030工作面

記錄和評估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演練現場報警、現場處置小組成立及現場應急處置情況

第二組:

位置在礦調度室調度臺前。

記錄和評估調度室接警、處警、礦井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應急演練小組成立、應急指揮部人員到位、應急指揮、協調情況。

(五)演練工作程序安排

5月19日下午3:30時全體演練單位待命。

3時40分:調度室接到二1煤層11030工作面現場報告:“因11030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工作面瓦斯濃度達到10%以上,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急速升高,區域內電源已全部切斷、區域內其他所有人員已全部撤至東區運輸大巷,并在各通道口設置了警戒,確定11030工作面發生了瓦斯煤塵爆炸。”

3時42分:調度室調度員接到11030工作面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報告后,必須問清報告人姓名、地點、受災范圍、時間、通風設施的完好程度,是否有遇險人員等,并作好詳細記錄。并立即電話通知井下各處作業的施工隊或其他人員,命令他們在班長的帶領下迅速出井至地面,同時清點人數向調度室匯報,當電話不通時,由救災領導小組派專人通知,礦調度室必須準確統計留在井下人員和嚴格控制入井人數。通知排出高濃度有毒有害氣體的風井口風機房,必須切斷除風機外的所有電源,設置專門警戒,附近嚴禁煙火,禁止人員通行。并立即通知了救護隊、醫務救護人員到調度室待命,向值班領導、安全部門、總工程師、公司其他領導做了匯報,并同時通知醫院、掘進隊值班領導、新明礦相關科室,上報集團公司調度室。

3時44分:總工程師向礦長報,經礦長同意,“啟動新明礦一級瓦斯煤塵爆炸災害應急預案”,成立“瓦斯煤塵爆炸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通知“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調度室待命。

3時45分:指揮部設在調度室,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3時47分:調度室主任向指揮部介紹11030工作面瓦斯煤塵爆炸災害有關情況;通風、救護專業組,提出防范對策及建議。

3時48分:指揮部,下達命令。命令:礦井東翼人員全部撤出地面,中央變電所切斷東翼除局扇外的所有機電設備電源;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東翼區域危險區域。

事故處理組:使用救災電話通知危險區域的人員按避災路線有序安全轉移。

機電組:及時運送礦山救護人員進井及運送井下撤離人員出井。

礦山救護組:組織一小隊,火速趕往災區,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人員有序安全撤離到地面。

調查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緊急搶救隊伍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工作。

后勤物資保障組:負責各傷病員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的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3時42分:撤離開始。

4時10分:撤離完畢。

4時10分:東翼各值班隊長向調度室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并在東翼區域當班瓦檢員設好警戒、切斷除東翼局扇電源外的所有電源。

后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一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井下東翼各地點瓦斯等監測數據已穩定,全部降到安全指標以下,建議由礦山救護組織人員到井下東翼進行全面偵察,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事宜。

4時12分: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由礦山救護隊進入東翼全面檢查。

4時30分:礦山救護偵察小分隊全部匯報,正常。

指揮部下令:解除井下東翼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通風、生產、掘進專業組對11030工作面現場進行鑒定,提出通風修改方案,會審后實施。

4時15分:指揮部領導到傷病員安置點看望傷病員情況。

4時35分: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4時40分:宣布演練結束。

三、演練工作準備

分析演練需求

1、人力資源需求:

掘進隊20人(其中一名跟班干部,三名班長,井下11名職工,井上5名職工),機電4人,安檢隊3人,調度室2人、

2、場地資源需求

11030工作面、調度室

3、文件資料準備

采掘工程平面圖1套

四、演練實施

(一)演練過程控制

演練啟動方式

2010年5月19日15:00,演練總指揮宣布應急演練開始,調度室電話通知通知11030工作面演練開始,掘進隊接到通知后,開動預先準備的模擬瓦斯煤塵爆炸,演練正式啟動。

(二)演練實施的步驟

1、演練啟動;

2、綜采二隊通知調度室:11030工作面發生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爆炸位置、爆炸范圍、人員撤出情況、支援需要以及現場處置方法;

3、綜采二隊現場疏、堵、排措施的落實;

4、調度室的應急響應調度、指揮系統成立;

5、救援行動開始;

6、應急演練小組根據各演練場地匯報決定演練是否結束。

(三)應急演練結束與終止

1、應急演練結束的條件

①二1-11170工作面人員撤出。

②救護隊救援出被救人員。

五、演練安全注意事項

為確保演練參與人員的安全,應急演練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1、參與演練的所有人員必須遵守有關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措施,嚴禁違章作業。

2、各參演隊伍和人員在演練過程中必須聽從現場領導的統一指揮,在指定的安全處待命,并不得阻斷人行道。

3、當出現真實的緊急情況時,現場人員要在現場領導的統一安排下迅速回到本職崗位。

六、演練總結

對演練暴露出來的問題,演練單位應當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改進,包括修改完善應急預案、有針對性地加強應急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對應急物資裝備有計劃地更新等,并建立改進任務表,按規定時間對改進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篇2:反風演習排放瓦斯安全措施模版

國電貴州安家寨中柱煤業有限公司經礦領導研究決定,計劃于2013年12月29日上午9:00-11:10時進行2013年度全礦井反風演習,反風期間井下各掘進工作面臨時聽風,為保證反風結束后排放瓦斯恢復正常通風,特制定本措施。

一、開始排放瓦斯時間:

2013年12月29日反風演習結束后開始排放瓦斯。

二、排放順序:

反風結束排放掘進工作面瓦斯時,應按照先近后遠,先上后下的原則,先排11071頂板瓦斯抽放巷,其次11071運輸巷,最后是1500瓦斯抽放巷。

三、?成立排放瓦斯領導小組:

根據反風演習方案,井下現場指揮組配合六枝救護隊進行井下瓦斯排放工作。

組?長:劉威鋒

副組長:覃勝利

成?員:救護隊?胡解敏?劉鳳川?王德云?楊仟榮?劉賢龍

職?責:反風結束后井下現場指揮,對井下各掘進地點瓦斯進行排放,待各地點排放瓦斯結束,恢復通風工作,具體分工如下:

劉威鋒:負責本次瓦斯排放指揮工作。

覃勝利:負責井下各地點瓦斯排放指揮、協調工作。

救護隊:負責井下各地點瓦斯排放現場實施工作。

胡解敏:協助覃勝利負責井下各地點瓦斯排放指揮工作。

劉鳳川:負責井下中央變電所停送電工作,楊仟榮負責各作業地點的停送電工作。

劉賢龍:負責組織安全員在恢復送風排放瓦斯期間的警戒崗哨工作,站崗人員到崗后,必須堅守崗位,禁止一切人員進入警戒范圍內,未接到覃勝利通知任何人不得擅自解除警戒,違者罰款500元。

四、人員警戒:

安全部必須按排放瓦斯安全措施的警戒崗哨點進行布置,警戒人員必須在巷道口靠新鮮風流側警戒,嚴禁任何人進入排放瓦斯風流經過回風的巷道內。

五、避災路線:

1、11071瓦斯抽放巷排放瓦斯避災路線:11071瓦斯抽放巷-11軌道下山-3#底板巷-11石門運輸巷-主斜井-地面

2、11071運輸巷排放瓦斯避災路線:11071運輸巷-3#底板巷-11石門運輸巷-主斜井-地面

3、1500瓦斯抽放巷排放瓦斯避災路線:1500瓦斯抽放巷-1500車場--主斜井-地面

六、瓦斯排放措施

反風演習結束后,待接到調度室排放瓦斯指令后,由六枝救護隊按照本措施規定的排放順序開始瓦斯排放工作,井下指揮組給予配合,必須保證排放瓦斯無關人員升井。具體方法是:

1、六枝救護隊到達11071瓦斯抽放巷后,先從局扇切換裝置風筒后掐開筒。

2、瓦斯檢查員檢查局扇附近20m范圍內瓦斯濃度,只有低于0.5%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且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允許電工送風機電源。

3、待局扇正常通風后,救護隊采取控制風量排放瓦斯,即局部通風機風筒錯口法進行排放。

4、在排放瓦斯工作過程中,必須在排出的瓦斯在全風壓風流混合懸掛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若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立即錯開風筒,減少風筒出風口的風量,按此程序,直至回風流瓦斯正常,嚴禁一風吹。

5、待瓦斯排放結束后,由一名救護隊員協同一名瓦斯員一前一后由外向里檢查巷道瓦斯濃度,巷道所有瓦斯檢查地點瓦斯濃度都在0.8%一些時,且局扇供風正常、風筒無漏風,該巷道排放瓦斯方可結束,恢復正常供電和生產。

按此排放措施,依次對11071運輸巷、1500瓦斯抽放巷進行瓦斯排放。

七、反風結束排放瓦斯準備工作:

1、反風演習結束,待井下風流恢復正常30min后,主斜井、西翼斜井井口必須經瓦檢員檢查確認瓦斯濃度在0.5%以下,各采掘工作面的供電機電部停送電負責人與專職瓦斯檢查員一起,對各自的工作面及配電點進行瓦斯檢查,待確認可以送電時,兩個人同時向變電所值班人員進行申請送電,在得到送電許可指令后,方可進行送電操作。進風巷道內瓦斯濃度超過0.5%,采煤工作面、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風流及配電點附近20米范圍瓦斯濃度超過0.5%時,嚴禁送電,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經處理具備送電條件并得到指揮部命令后方可送電。

2、礦井恢復正常通風后,送電程序是:送電順序遵循從地面變電所先送高壓系統、后送低壓系統;先送中變電所,后送采區變電所;先送局部通風機、排水系統電源,后送掘進工作面生產動力用電及輔助設施用電;后送掘進工作面;先送大巷照明及主要供電負荷,后送局部動力電源的原則進行送電操作。

3、反風結束后,恢復作業必須在調度室統一指揮下進行,恢復正常通風后要檢查井下各地點的瓦斯濃度,當中央變電所電器附近20m范圍內瓦斯濃度低于0.5%,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附近20m范圍內瓦斯濃度低于0.5%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且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瓦斯檢查員匯報調度室,必須堅持“先檢查瓦斯,后送風,再送電”的原則,只有證實停風巷道內瓦斯濃度低于0.8%、二氧化碳低于1.5%時方可恢復掘進工作面供電,嚴格執行:先向中央變電所送電,然后再向采區送電。若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都不超過3.0%時,必須向指揮部匯報,由反風演習指揮部責成井下現場組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風量進行瓦斯排放。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0%時,立即向反風演習指揮部匯報,由救護隊按照排放瓦斯措施及排放順序進行排放。

4.救護隊要準備好儀器儀表,到達現場待一切工作就緒后進行瓦斯排放。

八、排放瓦斯注意事項:

1、排放瓦斯前,必須撤出井下所有與排放瓦斯無關的人員,停止一切作業,設置柵欄嚴禁任何人員進入。。

2、排放前,由機電科派1人負責切斷排放地點回風流的所有電源。

3、救護隊經檢查上述撤人、斷電、警戒工作已經完成后,方可進行排放工作,

4、排放瓦斯的局扇安裝在11軌道上山平臺、3#底板巷、西翼運輸巷的進風巷道中,局扇必須安裝瓦斯風電閉鎖及瓦斯電閉鎖裝置。

5、局扇安裝地點由瓦檢員檢查局扇及開關前后10m范圍內的瓦斯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低于0.5%時,方可人工啟動局扇。

6、啟動局扇時,必須先檢查局扇是否拉循環風,如拉循環風必須先查明原因進行處理好。

7、進入巷道時必須隨時檢查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情況在安全濃度以下方可進入,否則必須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8、在排放瓦斯工作過程中,必須在排出的瓦斯在全風壓風流混合懸掛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若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采用風筒錯口法減少風筒出風口的風量,嚴禁“一風吹”將掘進工作面巷道內的瓦斯排出。

9、排放瓦斯過程中,瓦檢員必須配合救護隊隨時監測全風壓風流混合處瓦斯濃度,如排出的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必須及時通知排放人員采取措施控制風流,確保回風系統瓦斯濃度在0.8%以下。

10、排放瓦斯過程中,由救護隊派人在現場指揮排放工作,排放人員必須聽從工作安排,嚴禁隨意行動。

11、排放結束后,由救護隊、安全員、瓦檢員一起進行檢查,排放地點瓦斯與二氧化碳都降到0.8%以下時,才能撤除警戒,然后由電工對盲巷中的電氣設備進行檢查,證實電氣設備完好后,方可恢復巷道中一切動力的電源,恢復正常通風,排放瓦斯結束。

12、排放過程中,必須在風井口設專人看守且附近20m范圍內嚴禁有一切火源。

13、本措施未及之處,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執行。

篇3:反風演習后排放瓦斯安全措施

根據馬軍峪煤礦2011年度反風演習方案,特制定反風完畢后,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

一、排放瓦斯人員安排

1、地面排放瓦斯組長:王東

成員:安全指揮中心一名、運行隊電工一名、瓦檢員一名

2、井下排放瓦斯一組組長:史紐慶

成員:安全指揮中心一名、機電工三名、瓦檢員兩名

排放地點:90103運輸順槽、90103回風順槽、90103抽放巷

3、井下排放瓦斯二組組長:史云剛

成員:安全指揮中心一名、機電工兩名、瓦檢員兩名、

排放地點:90102運輸、90103順槽、綜采工作面與回風

二、排放地點及排放順序:

反風演習結束后,恢復正常通風前,組長負責對各個井筒及風機出口進行瓦斯檢查,在確定所有出口瓦斯均在1%以下時,啟動1#風機的一節電機,并利用調節窗口配上新鮮風進行瓦斯排放,保證風機出口瓦斯濃度在1.5%以下。

根據出口的瓦斯濃度,逐漸關閉調節窗口,待調節窗口全部關閉后,總回風瓦斯濃度在1.0%以下時,重新打開2個調節窗口,啟動第二節電機,逐步排放。待調節風窗全部關閉,且出口風量瓦斯降至0.75%以下。

排放人員安排一名安檢員、瓦斯員和猴車司機一起步行至9+10#下車點,若瓦斯濃度低于0.5%時,匯報調度室,得到同意后,啟動猴車。

排放人員就位等候室后,首先對井下中央變電所進行瓦斯檢查,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匯報調度室后,中央變電所電工就緒,等候指令送電。

1、902采區:

①、排放90103順槽瓦斯。

2、901采區

①、首先排放90103運輸順槽掘進面瓦斯;

②、其次排放90103回風巷瓦斯;

③、最后排放90103抽放巷瓦斯。

三、預計排放瓦斯量及排放時間:

1、90103運輸順槽預計瓦斯排放量為:m3,預計排放時間為min;

2、90103回風順槽預計瓦斯排放量為:?m3,預計排放時間為min;

3、90103抽放巷預計瓦斯排放量為:?m3,預計排放時間為?min;

4、90103順槽預計瓦斯排放量為:?m3,預計排放時間為?min。

四、瓦斯排放:

a、901采區

1、首先檢查90103運輸順槽局扇開關附近10m內范圍內瓦斯情況,瓦斯濃度在0.5%以下,匯報調度室。

2、由調度室通知中央變電所向90103運輸送風機專用電源,在90103運輸回風口設置便攜式報警儀后,方可人工啟動局扇。

3、首先把風筒卸壓三通調節好,再用準備好的擋板擋住局扇口斷面積的三分之二,啟動工作面局扇的一節電機,待瓦斯濃度降到一定濃度(由排放組長根據井下實際情況而定),逐步縮小擋板面積,待工作面恢復正常后,再啟動二節電機,直到瓦斯降到一定范圍內,恢復正常通風。

4、經檢查90103運輸順槽內瓦斯濃度低于0.5%時,且風流穩定后,匯報調度室,然后組織排放90103回風巷瓦斯。

5、排放90103回風巷瓦斯時,在90103回風口與90103抽放巷聯絡巷設置便攜式報警儀,排放步驟同上。

6、排放901抽放巷瓦斯時,排放步驟同上。

7、排放瓦斯風流經過路線如下:

①90103運輸順槽──901軌道─901采區回風─總回風─地面

②90103回風順槽─-901采區回風─總回風─地面

③90103抽放巷---901采區回風─總回風─地面

b、902采區

1、首先檢查90102措施巷機電設備及90103順槽局扇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瓦斯情況,瓦斯濃度在0.5%以下,匯報調度室。

2、由調度室通知中央變電所向90102措施巷送風機專用電源,在90103順槽9#橫川口設置便攜式報警儀后,方可人工啟動局扇。

3、首先把風筒卸壓三通調節好,再用準備好的擋板擋住局扇口斷面積的三分之二,啟動工作面局扇的一節電機,待瓦斯濃度降到一定濃度(由排放組長根據井下實際情況而定),逐步縮小擋板面積,待工作面恢復正常后,啟動二節電機,直到瓦斯降到規程規定范圍內,恢復正常通風。

4、經檢查90103順槽內瓦斯濃度低于0.5%時,且風流穩定后,匯報調度室。

5、排放瓦斯風流經過路線如下:

①90103順槽─9#聯絡巷─90102回采工作面─90102輔助回風─902采區回風─總回風─地面

五、排放瓦斯安全注意事項:

1、嚴禁局部通風機發生循環風排放瓦斯。

2、排放瓦斯前,通風科、安全指揮中心、機電科、三方必須共同檢查人員清理情況,停電情況,符合規定后,方可開始排放。

3、排放瓦斯過程中,嚴禁在排放點回風流中敲打鐵管、鐵道等金屬物。

4、排放瓦斯時,安全指揮中心必須派人現場監督排放瓦斯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及電話匯報程序,若發現違章排放或發現其他異常現象時,必須立即責令停止排放瓦斯工作。

5、排放瓦斯時應堅持低濃度排放原則,嚴格控制風量,小風量逐步稀釋瓦斯,排出的風流同全風壓風流混合后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1.5%,其風流經的路線都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棚欄或警戒。

6、全部排放工作結束后,各停風區內及其回風線路瓦斯和二氧化碳不超限,且通風系統穩定半小時后,瓦斯沒有異常變化,方可恢復各地點送電,排放人員才可離開。

通風科

二0一一年元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