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斜井掘進工作面防誤穿煤層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作面概況
副斜井井口標高+1131.6m,井口坐標:*=2917413.28,y=.79,方位角105°,巷道傾角為-25°,巷道選用半圓拱斷面,巷道凈寬3.6m,凈高3.1m,凈斷面9.73m2,掘進斷面10.95m2,凈周長11.85m,設計總工程量為784m,現已施工568米,還剩216m。
二、工作面支護形式
副斜井工作面設計采用錨網噴聯合支護,錨桿采用等強度螺紋鋼錨桿,錨桿規格為?20mm×2200mm,錨桿間距800mm、排距800mm;錨網為直徑6mm、網格為100mm×100mm、網片規格為1000mm×2000mm,網片壓邊不少于100mm。每一排錨桿不得少于11根,網片不少于6片,每根錨桿使用2支k2335樹脂錨固劑,巷道噴漿厚度為100mm。
三、構造復雜程度類型
根據**省煤田地質局**年10月提供的資料,本礦井總體為一單斜構造,走向南北,傾向東西,傾角范圍在30°-65°之間。礦井內構造主要為斷裂構造,落差大于30m的斷層6條,分別是走向正斷層f2、f3、f52;走向逆斷層f1;斜交正斷層f47;斜交逆斷層f45;斷層落差20-29m的斷層2條,分別是隱伏正斷層f001、f202。其中,基本查明斷層為f1、f2、f52、f47、f45、f001、f202;查明程度較低斷層為f3斷層。由于現有資料的局限性,對小斷層發育規律的研究程度較低,煤礦在生產過程中利用礦井地質資料對小斷層進行分析,以利于礦井生產。
四、水文地質類型
根據**省煤田地質局**年10月提供的資料,本礦為一單斜構造形態,斷層發育,f1、f52、f47大落差斷層,對開采底部或下部煤層可能有一定影響。玄武巖組下伏于含煤地層,其隔水性好,正常情況下阻斷了茅口組巖溶水與龍潭組含煤地層之間的水力聯系。飛仙關組弱含水上覆于龍潭組,是龍潭組與永寧鎮組之間的隔水層,使永寧鎮組含水層對礦床充水影響甚微。龍潭組含煤地層本身,含少量基巖裂隙水,為礦床直接充水含水層;礦區內發育滑坡層,地下水以裂隙水為主,為具有一定滲透性的弱含水層,為礦床間接充水含水層。
從煤層的分布情況看,礦井內煤層大部分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下,地表水系較發育,對開采淺部煤層可能有一定影響。本區原生產礦井開采的5號煤層存在一定采空區,對在其下開采時將會產生一定影響。本區水文地質類型屬第二類第二類型,即是以頂板直接進水為主的裂隙充水礦床,水文地質條件中等。
根據**省煤田地質局**年10月提供的資料,涌水量預算結果評述q正常==2731m3/d;q最大=6746m3/d。
五、工作面可能誤穿煤層的頂、底板情況
副斜井工作面已掘過了10、9、8號煤層,根據副斜井預想剖面圖預想工作面在掘進過程中,可能遇到7、6號煤層(副斜井預想剖面見附圖1)。
6號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二段中部,全層厚度0.62-1.25m,平均厚度為1.21m。采用厚為0.62-1.25m,平均厚度為1.18m。全區為薄煤層;含夾矸0-1層,結構穩定,復雜程度為較簡單。可采概率為100%,屬穩定煤層。頂板和底板均為粉砂巖或粉砂質泥巖。
7號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二段底部,全層厚度0.64-2.78m,平均厚度為1.41m。采用厚為0.64-2.30m,平均厚度為1.28m。f1煤層下盤和f1煤層上盤0-2線以中厚煤層為主,2-5線為薄煤層;含夾矸0-1層,結構穩定,復雜程度為較簡單。可采概率為100%,屬較穩定煤層。頂板和底板均為粉砂巖或粉砂質泥巖。
六、工作面可能誤穿煤層瓦斯地質概況
副斜井現已掘至+566里程,根據副斜井地質預想剖面圖及主斜井和回風斜井揭露的巷道地質情況,副斜井工作面前方將遇到7、6號煤層。
根據**省煤田地質局**年10月提供的資料:①無空氣基ch4含量為15.75~98.40%,平均為76.24%。其中:6號煤層平均為82.39%,7號煤層平均為94.09%;②礦井內可采煤層的瓦斯含量0.49~18.30ml/g.daf,平均為8.98ml/g.daf。其中:6號煤層平均為8.73ml/g.daf、7號煤層平均為13.71ml/g.daf;根據煤層氣評價標準6、7號煤層為富甲烷煤層;③礦井可采煤層煤的瓦斯壓力p分別為:6煤層為0.84mpa;7煤層為1.03mpa;④礦井各可采煤層的光澤(均為半暗)、斷口性質(均為參差狀及粒狀)、手試強度(用手捻之可成粉末、碎粒)等特征判斷各可采煤層煤的破壞類型均為iii類煤(強烈破壞煤);⑤煤塵爆炸性結論為:6、7號煤層均有爆炸性;⑥6、7號煤層均為自燃(ii級)煤層。
根據**省煤炭管理局黔煤生產字(**)**號文“對**市**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的批復”,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4.77m3/min;相對瓦斯涌出量為56.85m3/t。對******年度瓦斯等級結果為高瓦斯礦井(2007年度瓦斯等級結果為高瓦斯礦井,2009年沒有保留生產系統);根據安全專篇說明書的計算,投產初期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56.14m3/t,后期礦井瓦斯涌出量為91.23m3/t。
根據**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煤炭管理局黔安監管辦字〔2007〕345號文“關于加強煤礦建設項目煤與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見”,**縣被劃定為煤與瓦斯突出礦區。我礦在**縣境內,因此我礦井下一切生產均需按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進行管理、操作。
七、防止誤穿煤層鉆孔設計
防止誤穿煤層探鉆鉆孔設計為8個孔徑75mm的鉆孔,控制巷道輪廓線外范圍:上部6m,下部3m,左右為5m;探鉆水平距離60m。
鉆孔布置如下:
以1號孔為基點,下布置3號孔,上布置6、8號孔,左布置2、5號孔,右布置4、7號孔;
1號孔在巷道的中心線上,方位、傾角同巷道方位、傾角,距巷道底板1.1m,孔深60m;2號鉆孔在1號鉆孔的左邊1.4m處,距煤層頂板1.1m,傾角同1號鉆孔傾角,方位與1號鉆孔方位呈5°夾角,孔深61m;3號鉆孔在1號鉆孔正下方0.3m處,方位同1號鉆孔,傾角與1號鉆孔傾角呈4°夾角,孔深61m;4號鉆孔在1號鉆孔的右邊1.4m處,距煤層底板1.1m,傾角同1號鉆孔傾角,方位與1號鉆孔方位呈5°夾角,孔深61m;5號鉆孔在2號鉆孔正上方0.3m處,方位、傾角與2號鉆孔相同,孔深61m;6號鉆孔在1號鉆孔正上方0.3m處,方位與1號鉆孔方位相同,傾角與1號鉆孔傾角呈4°夾角,孔深61m;7號鉆孔在4號鉆孔正上方0.3m處,方位、傾角與4號鉆孔方位、傾角相同,孔深61m;;8號鉆孔在1號鉆正上方0.6m處,方位同1號鉆孔方位,傾角與1號鉆孔傾角呈7°夾角,孔深61m;
副斜井防止誤穿煤層鉆孔布置見副斜井防止誤穿煤層鉆孔鉆孔布置圖見附圖2。
八、防止誤穿煤層安全技術措施
1、嚴格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堅持“探60掘30”即探60m只能掘進30m,嚴禁超掘。
2、生產技術部門負責探鉆的設計、施工監督、指導及鉆孔完成情況驗收工作;每次探掘完成后,生產技術部門工作面必須根據探孔實際情況繪制鉆孔成果圖,分析鉆孔探煤情況,并將成果圖報總工審批,由總工簽發允掘進尺通知書。
3、生產技術部門負責探場允掘基點的檢查、監督工作,必須及時掌握工作面進度情況,嚴禁超掘。
4、進行鉆探作業前,必須檢查工作面安全情況,尤其是頂板及支護情況,堅持“敲幫問頂”;運輸設備、材料時,嚴禁行人又行車,做到“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
5、鉆探過程中,必須注意時刻鉆孔內情況,跟班作業人員必須及時將探孔參數及探孔內情況向礦調度室匯報,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時,不準掘進,等待處理意見,沒有處理意見前,不得恢復探掘。
6、鉆探過程中遇到:
⑴頂鉆、噴孔等動力現象,必須停止鉆探,切斷工作面電源,向礦調度室匯報,請相關負責人到現場分析工作面鉆孔內情況。?瓦斯突出預兆:有聲預兆:煤層發出劈裂聲、悶雷聲、機槍聲、響煤炮以及氣體穿過含水裂縫時的吱吱聲等。聲音由遠到近,由小到大,有短暫的,有連續的,時間間隔長短不一致。煤壁發生震動和沖擊,頂板來壓,支架發出折裂聲;無聲預兆:工作面頂板壓力增大,煤壁被擠壓,片幫掉渣,頂板下沉或底板鼓起;煤層層理紊亂、煤暗淡無光澤、煤質變軟;瓦斯忽大忽小,煤壁發涼,打鉆時有頂鉆、卡鉆、噴瓦斯等現象。
⑵鉆孔出現壓力水現象,必須停止鉆探,切斷工作面鉆機電源,不能退出鉆桿,向礦調度室匯報,請相關負責人到現場分析工作面鉆孔內情況。透水預兆:巷道壁或頂扳“掛汗”,它是積水通過巖石微小裂隙時,凝聚于巖(煤)壁表面的一種現象;工作面頂板淋水加大,或出現壓力水頭;工作面溫度降低。工作面可見到淡淡的霧氣,使人感到陰涼;水叫。煤巖層裂縫中有水擠出,發出“嘶嘶”的響聲,有時還可聽到像低沉的雷聲或開鍋水聲;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因積水區有氣體向外散出,使工作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的含量明顯增大,這都是透水的危險征兆。
7、加強瓦斯檢查,每班安排一名專職瓦檢員跟班檢查鉆場瓦斯情況,杜絕瓦斯超限作業。
8、當掘進工作面距煤層法向距離5m、3m、2m時,施工單位每次打眼前必須在該巷道底板或頂板、中部各施工1個小直徑(42mm)前探鉆孔,確定煤層層位,保證巖柱距煤層厚度不小于2m的法向距離,該鉆孔必須始終超前于工作面迎頭3m以上,以防止誤揭開煤層。
9、加強巷道測量工作,技術人員應及時標定、延伸中腰線,施工人員嚴格按中、腰線施工,不得擅自更改方位、傾角,掘進過程中測量人員應及時測量上圖,及時糾正掘進偏差。
10、生產技術部必須經常派人到現場了解進度及巖性,并與預計平、剖面圖進行對比,確切掌握迎頭距煤層的發向距離,嚴格執行好超前鉆孔的鉆探工作,在掘進工作面前方和兩側鉆孔及時掌握掘進前方的地質構造,以防止誤揭突出煤層。
11、為防止誤揭突出煤層,施工人員每班進尺前,必須在巷道頂部,中部、底部各打一個超前探鉆孔孔深為5m,保證巖柱厚度不小于5m,嚴格執行先探后掘、邊掘邊探制度,鉆孔方位角度與巷道方位角相同,防止誤穿煤層。
12、對巷道前方預測的地質構造,必須根據其預測的影響程度,采取針對性超前預測措施。所有鉆探鉆孔應能控制煤層層位及構造,如果探到煤,及時匯報并嚴格按照石門揭煤措施進行。
13、鉆探過程中,嚴格按《鉆探工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嚴禁違章作業。
14、工作面避災路線:作業地點→副斜井→112聯絡巷→回風斜井井筒→地面(副斜井工作面避災路線圖見附圖3)
附圖:
附圖1?副斜井預想剖面
附圖2?副斜井防止誤穿煤層鉆孔鉆孔布置圖
附圖3?副斜井工作面避災路線圖
篇2:副斜井掘進工作面防誤穿煤層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作面概況
副斜井井口標高+1131.6m,井口坐標:*=2917413.28,Y=.79,方位角105°,巷道傾角為-25°,巷道選用半圓拱斷面,巷道凈寬3.6m,凈高3.1m,凈斷面9.73m2,掘進斷面10.95m2,凈周長11.85m,設計總工程量為784m,現已施工568米,還剩216m。
二、工作面支護形式
副斜井工作面設計采用錨網噴聯合支護,錨桿采用等強度螺紋鋼錨桿,錨桿規格為?20mm×2200mm,錨桿間距800mm、排距800mm;錨網為直徑6mm、網格為100mm×100mm、網片規格為1000mm×2000mm,網片壓邊不少于100mm。每一排錨桿不得少于11根,網片不少于6片,每根錨桿使用2支K2335樹脂錨固劑,巷道噴漿厚度為100mm。
三、構造復雜程度類型
?根據**省煤田地質局**年10月提供的資料,本礦井總體為一單斜構造,走向南北,傾向東西,傾角范圍在30°-65°之間。礦井內構造主要為斷裂構造,落差大于30m的斷層6條,分別是走向正斷層F2、F3、F52;走向逆斷層F1;斜交正斷層F47;斜交逆斷層F45;斷層落差20-29m的斷層2條,分別是隱伏正斷層F001、F202。其中,基本查明斷層為F1、F2、F52、F47、F45、F001、F202;查明程度較低斷層為F3斷層。由于現有資料的局限性,對小斷層發育規律的研究程度較低,煤礦在生產過程中利用礦井地質資料對小斷層進行分析,以利于礦井生產。
四、水文地質類型
根據**省煤田地質局**年10月提供的資料,本礦為一單斜構造形態,斷層發育,F1、F52、F47大落差斷層,對開采底部或下部煤層可能有一定影響。玄武巖組下伏于含煤地層,其隔水性好,正常情況下阻斷了茅口組巖溶水與龍潭組含煤地層之間的水力聯系。飛仙關組弱含水上覆于龍潭組,是龍潭組與永寧鎮組之間的隔水層,使永寧鎮組含水層對礦床充水影響甚微。龍潭組含煤地層本身,含少量基巖裂隙水,為礦床直接充水含水層;礦區內發育滑坡層,地下水以裂隙水為主,為具有一定滲透性的弱含水層,為礦床間接充水含水層。
從煤層的分布情況看,礦井內煤層大部分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下,地表水系較發育,對開采淺部煤層可能有一定影響。本區原生產礦井開采的5號煤層存在一定采空區,對在其下開采時將會產生一定影響。本區水文地質類型屬第二類第二類型,即是以頂板直接進水為主的裂隙充水礦床,水文地質條件中等。
根據**省煤田地質局**年10月提供的資料,涌水量預算結果評述Q正常==2731m3/d;Q最大=6746m3/d。
五、工作面可能誤穿煤層的頂、底板情況
副斜井工作面已掘過了10、9、8號煤層,根據副斜井預想剖面圖預想工作面在掘進過程中,可能遇到7、6號煤層(副斜井預想剖面見附圖1)。
6號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二段中部,全層厚度0.62-1.25m,平均厚度為1.21m。采用厚為0.62-1.25m,平均厚度為1.18m。全區為薄煤層;含夾矸0-1層,結構穩定,復雜程度為較簡單。可采概率為100%,屬穩定煤層。頂板和底板均為粉砂巖或粉砂質泥巖。
7號煤層:位于龍潭組第二段底部,全層厚度0.64-2.78m,平均厚度為1.41m。采用厚為0.64-2.30m,平均厚度為1.28m。F1煤層下盤和F1煤層上盤0-2線以中厚煤層為主,2-5線為薄煤層;含夾矸0-1層,結構穩定,復雜程度為較簡單。可采概率為100%,屬較穩定煤層。頂板和底板均為粉砂巖或粉砂質泥巖。
六、工作面可能誤穿煤層瓦斯地質概況
?副斜井現已掘至+566里程,根據副斜井地質預想剖面圖及主斜井和回風斜井揭露的巷道地質情況,副斜井工作面前方將遇到7、6號煤層。
根據**省煤田地質局**年10月提供的資料:①無空氣基CH4含量為15.75~98.40%,平均為76.24%。其中:6號煤層平均為82.39%,7號煤層平均為94.09%;②礦井內可采煤層的瓦斯含量0.49~18.30ml/g.daf,平均為8.98ml/g.daf。其中:6號煤層平均為8.73ml/g.daf、7號煤層平均為13.71ml/g.daf;根據煤層氣評價標準6、7號煤層為富甲烷煤層;③礦井可采煤層煤的瓦斯壓力P分別為:6煤層為0.84MPa;7煤層為1.03MPa;④礦井各可采煤層的光澤(均為半暗)、斷口性質(均為參差狀及粒狀)、手試強度(用手捻之可成粉末、碎粒)等特征判斷各可采煤層煤的破壞類型均為III類煤(強烈破壞煤);⑤煤塵爆炸性結論為:6、7號煤層均有爆炸性;⑥6、7號煤層均為自燃(II級)煤層。
根據**省煤炭管理局黔煤生產字(**)**號文“對**市**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的批復”,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4.77m3/min;相對瓦斯涌出量為56.85m3/t。對******年度瓦斯等級結果為高瓦斯礦井(2007年度瓦斯等級結果為高瓦斯礦井,2009年沒有保留生產系統);根據安全專篇說明書的計算,投產初期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56.14m3/t,后期礦井瓦斯涌出量為91.23m3/t。
根據**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煤炭管理局黔安監管辦字〔2007〕345號文“關于加強煤礦建設項目煤與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見”,**縣被劃定為煤與瓦斯突出礦區。我礦在**縣境內,因此我礦井下一切生產均需按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進行管理、操作。
七、防止誤穿煤層鉆孔設計
防止誤穿煤層探鉆鉆孔設計為8個孔徑75mm的鉆孔,控制巷道輪廓線外范圍:上部6m,下部3m,左右為5m;探鉆水平距離60m。
鉆孔布置如下:
以1號孔為基點,下布置3號孔,上布置6、8號孔,左布置2、5號孔,右布置4、7號孔;
1號孔在巷道的中心線上,方位、傾角同巷道方位、傾角,距巷道底板1.1m,孔深60m;2號鉆孔在1號鉆孔的左邊1.4m處,距煤層頂板1.1m,傾角同1號鉆孔傾角,方位與1號鉆孔方位呈5°夾角,孔深61m;3號鉆孔在1號鉆孔正下方0.3m處,方位同1號鉆孔,傾角與1號鉆孔傾角呈4°夾角,孔深61m;4號鉆孔在1號鉆孔的右邊1.4m處,距煤層底板1.1m,傾角同1號鉆孔傾角,方位與1號鉆孔方位呈5°夾角,孔深61m;5號鉆孔在2號鉆孔正上方0.3m處,方位、傾角與2號鉆孔相同,孔深61m;6號鉆孔在1號鉆孔正上方0.3m處,方位與1號鉆孔方位相同,傾角與1號鉆孔傾角呈4°夾角,孔深61m;7號鉆孔在4號鉆孔正上方0.3m處,方位、傾角與4號鉆孔方位、傾角相同,孔深61m;;8號鉆孔在1號鉆正上方0.6m處,方位同1號鉆孔方位,傾角與1號鉆孔傾角呈7°夾角,孔深61m;
副斜井防止誤穿煤層鉆孔布置見副斜井防止誤穿煤層鉆孔鉆孔布置圖見附圖2。
八、防止誤穿煤層安全技術措施
1、嚴格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堅持“探60掘30”即探60m只能掘進30m,嚴禁超掘。
2、生產技術部門負責探鉆的設計、施工監督、指導及鉆孔完成情況驗收工作;每次探掘完成后,生產技術部門工作面必須根據探孔實際情況繪制鉆孔成果圖,分析鉆孔探煤情況,并將成果圖報總工審批,由總工簽發允掘進尺通知書。
3、生產技術部門負責探場允掘基點的檢查、監督工作,必須及時掌握工作面進度情況,嚴禁超掘。
4、進行鉆探作業前,必須檢查工作面安全情況,尤其是頂板及支護情況,堅持“敲幫問頂”;運輸設備、材料時,嚴禁行人又行車,做到“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
5、鉆探過程中,必須注意時刻鉆孔內情況,跟班作業人員必須及時將探孔參數及探孔內情況向礦調度室匯報,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時,不準掘進,等待處理意見,沒有處理意見前,不得恢復探掘。
6、鉆探過程中遇到:
⑴頂鉆、噴孔等動力現象,必須停止鉆探,切斷工作面電源,向礦調度室匯報,請相關負責人到現場分析工作面鉆孔內情況。?瓦斯突出預兆:有聲預兆:煤層發出劈裂聲、悶雷聲、機槍聲、響煤炮以及氣體穿過含水裂縫時的吱吱聲等。聲音由遠到近,由小到大,有短暫的,有連續的,時間間隔長短不一致。煤壁發生震動和沖擊,頂板來壓,支架發出折裂聲;無聲預兆:工作面頂板壓力增大,煤壁被擠壓,片幫掉渣,頂板下沉或底板鼓起;煤層層理紊亂、煤暗淡無光澤、煤質變軟;瓦斯忽大忽小,煤壁發涼,打鉆時有頂鉆、卡鉆、噴瓦斯等現象。
⑵鉆孔出現壓力水現象,必須停止鉆探,切斷工作面鉆機電源,不能退出鉆桿,向礦調度室匯報,請相關負責人到現場分析工作面鉆孔內情況。透水預兆:巷道壁或頂扳“掛汗”,它是積水通過巖石微小裂隙時,凝聚于巖(煤)壁表面的一種現象;工作面頂板淋水加大,或出現壓力水頭;工作面溫度降低。工作面可見到淡淡的霧氣,使人感到陰涼;水叫。煤巖層裂縫中有水擠出,發出“嘶嘶”的響聲,有時還可聽到像低沉的雷聲或開鍋水聲;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因積水區有氣體向外散出,使工作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的含量明顯增大,這都是透水的危險征兆。
?7、加強瓦斯檢查,每班安排一名專職瓦檢員跟班檢查鉆場瓦斯情況,杜絕瓦斯超限作業。
8、當掘進工作面距煤層法向距離5m、3m、2m時,施工單位每次打眼前必須在該巷道底板或頂板、中部各施工1個小直徑(42mm)前探鉆孔,確定煤層層位,保證巖柱距煤層厚度不小于2m的法向距離,該鉆孔必須始終超前于工作面迎頭3m以上,以防止誤揭開煤層。
9、加強巷道測量工作,技術人員應及時標定、延伸中腰線,施工人員嚴格按中、腰線施工,不得擅自更改方位、傾角,掘進過程中測量人員應及時測量上圖,及時糾正掘進偏差。
10、生產技術部必須經常派人到現場了解進度及巖性,并與預計平、剖面圖進行對比,確切掌握迎頭距煤層的發向距離,嚴格執行好超前鉆孔的鉆探工作,在掘進工作面前方和兩側鉆孔及時掌握掘進前方的地質構造,以防止誤揭突出煤層。
11、為防止誤揭突出煤層,施工人員每班進尺前,必須在巷道頂部,中部、底部各打一個超前探鉆孔孔深為5m,保證巖柱厚度不小于5m,嚴格執行先探后掘、邊掘邊探制度,鉆孔方位角度與巷道方位角相同,防止誤穿煤層。
12、對巷道前方預測的地質構造,必須根據其預測的影響程度,采取針對性超前預測措施。所有鉆探鉆孔應能控制煤層層位及構造,如果探到煤,及時匯報并嚴格按照石門揭煤措施進行。
13、鉆探過程中,嚴格按《鉆探工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嚴禁違章作業。
14、工作面避災路線:作業地點→副斜井→112聯絡巷→回風斜井井筒→地面(副斜井工作面避災路線圖見附圖3)
附圖:
附圖1?副斜井預想剖面
附圖2?副斜井防止誤穿煤層鉆孔鉆孔布置圖
附圖3?副斜井工作面避災路線圖
篇3:副暗斜井掘進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
一、現狀:副暗斜井開口位置于副斜井平巷段2號交岔點,按167°20′45′方位角以22°下山掘進,工程量為808.398m,巷道斷面設計為B=4500mm,H=3800mm的半圓拱斷面,采用錨桿+錨索+鋼帶+噴砼聯合支護。二、水文地質情況:副暗斜井施工范圍內巖性以砂質泥巖、泥巖為主,裂隙節理較為發育,破碎,預計涌水量<5m³/h。井筒位于f1逆掩斷層上方,f1斷層下部為第四系沖擊層含水層。三、防治水設計:在副斜井、副斜井平巷段、主斜井此段巷道附近掘進過程中,沒發生過涌水異常現象。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中第九十四條、第九十八條及“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探放水管理規定:施工探水鉆孔五個探放水鉆孔參數表鉆孔號孔深(m)傾角與巷道軸線的夾角距左幫(m)距右幫(m)起鉆高度(m)1#51-22°12°1.03.51.12#50-22°0°2.252.251.13#51-22°12°3.51.01.14#51-34°0°2.252.250.95#27-45°0°2.252.250.7探水距離50m,允許掘進40m,超前掩護距離10m。采用循環探放的方式組織掘進。四、排水系統1、排水設備及能力副斜井井底安裝D46-30×6水泵一臺,工作面安裝7.5KW潛水泵一臺,視工作面涌水情況在副暗斜井在相應位置施工水倉,并安裝D46-30×6水泵一臺。D46-30×6水泵流量60m³/h、揚程400m;7.5KW潛水泵流量30m³/h、揚程30m.2、排水線路:工作面水泵→副暗斜井水倉→副斜井平巷段F89mm排水管→副斜井平巷段F89mm排水管→副斜井井底水倉→副斜井F89mm排水管→地面。五、采用MK-4鉆機施工探放水鉆孔,孔徑75㎜.MK-4鉆機技術參數鉆孔深度(m)終孔直徑(㎜)鉆桿直徑(㎜)鉆孔角度(°)回轉速度(r/min)最大扭矩(N.m)給進能力(KN)起拔能力(KN)功率(KW)主機質量(Kg)主機外形尺寸m(長×寬×高)20075420~±9080~.85×0.71×1.46六、施工鉆孔安全技術措施1、開鉆前,必須對鉆機進行全面檢查,由班長確認安全后方可開鉆。2、鉆機要由專人操作,必須等其他人員遠離鉆機后,再啟動鉆機。3、當班班長要時刻檢查巷道的安全情況,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采取措施,保證施工安全。4、當班班長是安全的第一責任者,對現場作業進行全面的安排和事故的處理,對孔內的情況要向下一班交代清楚,有問題及時向項目部調度室匯報。5、上、下鉆具時,現場人員要相互配合好,保證安全。6、鉆進時,必須準備木楔、背板、黃泥等物品,如孔內有頂鉆異狀或水量猛時,必須立即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應立即向項目調度室匯報,采取措施進行處理。7、機電工接、拆火必須按機電工操作規程操作。8、作業人員必須至少有一人佩戴便攜式瓦檢儀。9、鉆探施工必須嚴格按設計進行。10、探放水場地要求以鉆機為中心10m巷道為準,加強巷道支護,保證施工安全。11、探放水施工前必須形成排水系統。如有積水或老空水放出,派專人進行排水。12、鉆機要安裝牢固,不能晃動,以免改變鉆孔方向。13、鉆進過程中,要掌握好鉆進深度,推進壓力要適當,避免損壞鉆具,同時工作人員要注意衣服和袖子不要被轉動部分纏繞,要注意鉆孔循環水,禁止干鉆,避免卡鉆具掉入孔內。14、鉆具接頭部分要擰緊,避免卡鉆具掉入孔內。15、開動和停止鉆機時,必須由工作人員統一用按鈕操作,不準用口傳與晃燈指揮他人進行。以免工作不協調造成人身事故。16、發現巖石松軟、片幫、來壓或鉆桿推進突然感到輕松、順鉆桿有水流、頂鉆等現象時,要立即停鉆,但不能拔出鉆桿;立即向項目部調度室匯報,派人監測水情。發現情況危急,應當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區域的人員到安全地點,然后采取安全措施進行。如果鉆孔水壓力很高,高壓水就有可能把鉆桿頂出碰傷工作人員,這時不能拔出鉆桿,必須馬上將鉆桿固定。17、在打鉆放水時,如果孔內沒有回水,就要停止鉆進。發現有害氣體放出時,要停止工作,加強通風,沖淡有害氣體或易燃氣體。當瓦斯濃度較大時,應按避瓦斯災害路線立即撤離。18、工作地點必須安裝電話和項目部調度室保持正常通話。一旦有突水和瓦斯突出發生時,馬上匯報項目部調度室。七、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1、施工人員要掌握透水預兆,在掘進過程中,如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并立即報告項目部調度室。2、如發生突水和大量瓦斯涌出時,喊話通知工作面所有人員要迅速按避災路線撤退并及時匯報項目部調度室,組織搶險救災。3、在掘進過程中,排水設備和排水管路要隨工作面的掘進及時前移。4、嚴格按探放水規定的準掘距離進行掘進,嚴禁超掘。5、掘進過程中必須利用鉆探手段,查明構造導富水性,一旦導水時必須采取措施進行防范。6、避水災:當工作面發生水災時,人員應往高處撤,但不要撤至獨頭。其撤出路線為:工作面→副暗斜井→副斜井平巷段→副斜井→地面。7、避瓦斯爆炸或火災:當工作面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時,人員要立即配帶自救器,其撤出路線為:工作面→副暗斜井→副斜井平巷段→副斜井→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