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范本

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范本

2024-07-23 閱讀 8051

一、畜產品產地準出制度

做好出區境銷售生豬的“瘦肉精”監督檢測,根據省農業廳產地準出規范化管理試點要求,在生豬家禽等主導產品上建立規范化試點,組織畜產品產地準出試點單位,在產品上市銷售前開展質量安全自檢,出具產地證明、檢疫證明和質量證明,做好與市場準入工作的銜接。

二、畜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畜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是指經認證的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和經檢測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指標要求的畜產品準予市場銷售,對未經認證或經檢測不合格的畜產品禁止進入市場銷售的監督管理制度。檢測主要針對鹽酸克倫特羅(俗稱“瘦肉精”)這種有害物質。

動物屠宰加工場所要有質量安全管理人員,有動物收購、屠宰檢疫、肉品檢驗制度和記錄,畜產品經營批發市場、超市要有質量安全管理人員、有完善的質量安全管理記錄。對入市銷售的生鮮畜產品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產地來源證明,同時禁止7種情形的畜產品入市銷售:

1.無檢疫證明、驗訖標志的;

2.染疫、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3.含有國家規定的禁用藥物及其他化合物的;

4.藥物殘留或者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

5.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質的;

6.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屠宰、加工的;

7.國家規定禁止經營的其他畜產品。

未取得市場準入證的畜產品生產、加工及銷售單位不得進入市場。進入畜產品市場的企業必須通過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或產品認證,或者是區畜牧管理部門資質審查認定的企業。

三、報告制度

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定期報告制度,各鄉鎮按時將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展情況、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及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驗上報區畜牧獸醫局,區畜牧獸醫局將及時匯總后上報市局。

四、監測制度

一是建立畜產品安全預警機制,組建一支快速處理突發事件的專業隊伍,配置必要的儀器及設備,制定相應的處理應急預案,確保畜產品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對畜產品生產進行全程監控,建立畜產品溯源制度,加大對重點產品、重點企業、農貿市場、規模養殖場的監測和監督抽查力度。及時報告監測結果,對查出問題的生產者、經營者及產品要依法予以處理。

五、督查制度

由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擔任畜產品安全監督管理機構,明確畜產品安全監管的職責,定期對各鄉鎮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行督查,檢查工作方案貫徹落實情況,存在的問題和整改處理等情況。

六、責任追究制度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逐級建立健全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責任制與責任追究制。監管部門逐級簽訂畜產品安全責任狀,基層監管部門與生產經營主體簽訂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建立養殖場(戶)巡查制度,逐步建立并實施監督抽檢、信息發布、應急處置等各個環節的責任追究機制,接受群眾投訴舉報。

七、畜產品溯源制度

畜產品安全監督管理機構督促獸藥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及生鮮乳收購站等要強化責任意識,督促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執行索證索票、進貨臺賬、銷售臺賬、質量承諾等制度,督促養殖場(戶)建立健全用藥記錄、飼料使用記錄等八項記錄。通過完善制度管理,逐步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

篇2: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措施

近年來,國際國內都出現了一些畜產品安全事件,如歐洲的瘋牛病、二噁英事件,我國四川省資陽市出現的人感染豬鏈球菌病事件、河南雙匯集團的“瘦肉精”事件和雙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雞蛋蘇丹紅事件等,極大地損害了人們利益和消費信心,畜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它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敏感話題,它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目前,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盡管我國對包括畜產品在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已十分重視,但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仍然存在。

一、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養殖投入品因素

1.飼料因素。飼料獸藥是養殖業必不可少的物質原料,但其質量好壞和使用方法可直接影響畜產品質量。一些飼料企業為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在飼料中添加違禁藥物,這就給畜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了隱患。如在豬飼料中違規使用地西泮、氯丙嗪、安眠酮等鎮靜劑和催眠藥物,特別是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屬于β一腎上腺激素類制劑,動物飼喂后在體內可促進肌肉增長,抑制脂肪合成,改善胴體品質。但人們吃了含有瘦肉精殘留藥物的動物產品,會出現心慌、顫抖等癥狀,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飼料還存在著污染的可能。飼料污染主要來自重金屬污染、霉菌毒素污染、農藥污染以及工業“三廢’’污染,畜禽長期食用這些有毒有害和被污染的飼料,其肉品就會蓄積這些有害物質而影響人的健康。

另外,飼料中某些元素的過量或缺乏會影響肉品質,如缺乏vE、硒造成白肌病,飼喂過量苜蓿、胡蘿卜等造成黃色素沉著造成黃脂肉。

2、獸藥因素

獸藥因素主要表現在獸藥殘留上,獸藥殘留是影響畜產品安全最直接的因素,獸藥的不合理使用時刻威脅著畜產品安全。在獸醫臨床上,有些飼養者對獸藥的性能和使用的有關規定缺乏了解,對藥物殘留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使用人藥、劣質獸藥、濫用或非法使用違禁藥物,隨意加大劑量,如磺胺藥物可引起泌尿系統損害,使用硝基呋喃類藥物(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呋喃它酮)、蛋白同化類激素(大力補、甲基睪丸酮、丙酸睪酮、睪酮、諾龍、丙酸諾龍、勃地龍、群勃龍、脫氫異雄酮、黃體酮、美雄酮)等違禁藥物。出欄動物出欄前不執行休藥期導致藥物殘留嚴重超標。如抗菌促生長的喹乙醇預混劑,休藥期是35天,飼養者不按規定實行休藥期,就會導致動物體內的藥物殘留超標。更有道德缺失者,為了自身利益,把發病后用藥治療尚未治愈又在休藥期內的發病動物銷售給不乏商販謀取利益,影響他人身體健康。

(二)、動物疫病因素

在自然界,200多種動物傳染病和150多種動物寄生蟲病,至少有160多種可以自然傳染給人,一些人畜共患的疾病對人們造成很大的威脅,如炭疽、結核病、布魯氏病、口蹄疫、禽流感病等等,如果接觸或食用了帶有這些疫病的動物產品,人就有可能被感染上,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

(三)、養殖環境因素

飼養環境不合理也是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養殖環境的影響,一方面主要為工業“三廢”、農藥和畜禽糞便等,它們可經呼吸、進食、飲水進入或積累在畜禽體內,造成蓄積。如鉛、汞、鎘、砷等通過動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甚至中毒。另一方面,許多農民養畜禽已放棄一家一戶散養方式,開始集中飼養并達到一定規模。但是,好多地方所謂的規?;B殖,也僅限于農民的房前屋后,建筑簡易,管理設施不配套,重產出輕投入;養殖密集大,沒有無害化處理設施,交叉污染嚴重;飲水喂料、疫病防治、糞便排放、病死動物處理等不按要求;養殖檔案不建立,或記錄不完整、不準確;有的甚至在工業污染嚴重區域進行畜產品生產,根本達不到標準化、無公害養殖條件,給畜產品質量造成不安全隱患。

二、我縣主要存在的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隱患

自去年3月河南發生“瘦肉精”事件后,我局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瘦肉精”專項整治工作,主要在生豬養殖、運輸、屠宰等環節進行現場檢查和快速檢測,到今年5月為止,已累計檢測15000多頭生豬,未檢測出一頭“瘦肉精”陽性豬,在大量的現場檢查工作中,也沒有查出一個使用“瘦肉精“的養殖場(戶),因此,從檢查的情況看,我縣沒有人在養殖過程中使用“瘦肉精”。當前,“瘦肉精”不是影響我縣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據調查,休藥期執行不嚴、出售屠宰發病動物等是我縣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

(一)生產環節。1、休藥期執行不嚴,有藥物殘留超標的畜禽進入屠宰點(場)。2、發病動物、與發病動物同群同圈的動物在發病期被非法出售和收購。3、治療無效的動物被緊急出售屠宰。4、病死動物被收購和屠宰。5、飼喂霉變飼料的動物,體內有害物質超標。(二)活畜運輸環節。如果檢驗證明上不寫清楚每頭豬的耳標號,那就可能給非法人員以可趁之機,用病豬去換已經檢疫合格的健康豬。(三)屠宰環節可能有潛伏期的病豬,應該觀察24小時以上。據了解,不少發病動物運到了肉聯廠屠宰。(四)產品運輸環節有監管漏洞,如在運輸途中用病害動物產品換檢疫合格產品。

三、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措施

對內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對外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市民誠信守法意識,加大執法和懲戒力度,震懾非法生產經營者。

長期以來,畜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不健全,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給非法生產經營者以可趁之機,剛建立起來的機構還存在一些業務不精、執法不力、法律依據不健全等問題。因此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勢在必行。

(一)建立縣、鄉兩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縣、鄉、村(點)三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

一是每個村落實畜產品監測員,由村級防疫員和所有從事診療活動的鄉村獸醫組成。村級監測員每日做好防疫記錄、診療記錄、疫情記錄等,并上報到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報檢點),由報檢點掌握這些與畜產品質量安全有關的所有信息。二是無公害養殖場、標準化養殖場等設監測點,每日記錄并向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報檢點)上報養殖投入品使用情況。三是獸藥批發店、飼料廠定期向畜牧局報告投入品生產經營情況。四是鄉鎮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報檢點)根據村、點上報和掌握的信息及實施產地檢疫情況,決定是否出具檢疫證明,從源頭上控制畜產品安全。五是畜牧局不定期實地檢查養殖場、獸藥店、飼料廠和鄉鎮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生產、經營和監管監測情況。

(二)建立畜產品質量檢測機構。作為全縣畜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的重要補充和技術支撐。是一個隸屬縣畜牧局、擁有獸醫、藥學、分析化學等專業技術人員、能開展動物疫病、獸藥殘留、養殖違禁品等的檢測的機構。重點做好無公害養殖場、標準化養殖場、屠宰場(點)、畜產品交易市場等的畜產品質量抽檢和動物疫病診斷以及開展養殖投入品的質量檢測等。

(三)加大養殖技術培訓力度

大力推廣標準化養殖技術,鼓勵、扶持“三品一標”(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使養殖者自覺按照技術要求開展畜牧養殖。

對畜產品生產經營者定期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使其自覺遵守有關規定。

(四)加大執法和懲戒力度

檢疫執法人員及各級領導要徹底改變“重收費,輕執法”、“重人情,輕法律”的行為。發現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對當事人一律嚴懲不殆或移交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用典型案例警示、震懾違法者。

(五)加大宣傳力度

向社會廣泛宣傳畜產品質量安全知識,讓全社會都來參與和支持畜產品安全工作,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建立有獎舉報制度。

(六)加大資金投入。一是要加大對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補償力度,建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廠;二是加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使監管人員、技術手段、儀器設備等都能適應更高的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事件列舉

一、事件經過

2012年4月18日,鎮村組農民李某家正在使役的耕牛發病了,請獸醫張某去診治。張某對牛經過臨床檢查后給牛注射了藥物進行治療,收取了治療費就走了(沒告訴畜主休藥期,也沒做任何記錄,只是告訴畜主這牛病治好的可能不大,但明天可再注射一次)。

第二天,畜主李某覺得牛沒有好轉,遂叫屠戶胡某來他家買牛,胡某在沒報告當地動物檢疫站、沒取得產地檢疫證明的情況下,用了比市場價便宜2000多元的價格買下了這頭剛注射過藥物的病牛,并直接運到他設的屠宰點待宰,屠宰點檢疫員陳某在沒有查驗這牛的產地檢疫合格證明的情況下,對病牛的發病狀況視而不見,沒有采取補檢措施,允許屠宰并對該牛肉產品出具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次日,胡某把具有產品檢疫合格證明的病牛肉產品大拖到市場上去銷售獲取非法利益。

第四日,獸醫張某打電話回訪畜主李某病牛是否好轉,李某說:“前天已經賣給屠戶胡某殺成牛肉賣了……”,張某驚訝:“你那是病牛呀,又才注射了藥物的還沒到休藥期的,人吃了有害”。李某說:“我眼看牛病得不行了,如果不賣很快就會死,死了就賣不了錢,我們承受不了那么大的經濟損失,至少那天還賣了7000多塊錢……”,張某說:“那你想沒想到你這樣做損害了很多人的健康,萬一?;嫉氖侨诵蠊不紓魅静?傳染給人到時就麻煩了,那時的損失可能就不只7000多元了”,李某:“我不管那么多……”,張某啞然。

二、分析

1、張某在治療過程中沒開獸醫處方,沒做記錄,沒告訴畜主注射藥物后休藥期有多長,也沒告訴畜主發病動物不能屠宰銷售。

2、報檢

篇3: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

一、畜產品產地準出制度

做好出區境銷售生豬的“瘦肉精”監督檢測,根據省農業廳產地準出規范化管理試點要求,在生豬家禽等主導產品上建立規范化試點,組織畜產品產地準出試點單位,在產品上市銷售前開展質量安全自檢,出具產地證明、檢疫證明和質量證明,做好與市場準入工作的銜接。

二、畜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畜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是指經認證的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和經檢測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指標要求的畜產品準予市場銷售,對未經認證或經檢測不合格的畜產品禁止進入市場銷售的監督管理制度。檢測主要針對鹽酸克倫特羅(俗稱“瘦肉精”)這種有害物質。

動物屠宰加工場所要有質量安全管理人員,有動物收購、屠宰檢疫、肉品檢驗制度和記錄,畜產品經營批發市場、超市要有質量安全管理人員、有完善的質量安全管理記錄。對入市銷售的生鮮畜產品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產地來源證明,同時禁止7種情形的畜產品入市銷售:

1.無檢疫證明、驗訖標志的;

2.染疫、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3.含有國家規定的禁用藥物及其他化合物的;

4.藥物殘留或者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

5.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質的;

6.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屠宰、加工的;

7.國家規定禁止經營的其他畜產品。

未取得市場準入證的畜產品生產、加工及銷售單位不得進入市場。進入畜產品市場的企業必須通過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或產品認證,或者是區畜牧管理部門資質審查認定的企業。

三、報告制度

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定期報告制度,各鄉鎮按時將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展情況、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及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驗上報區畜牧獸醫局,區畜牧獸醫局將及時匯總后上報市局。

四、監測制度

一是建立畜產品安全預警機制,組建一支快速處理突發事件的專業隊伍,配置必要的儀器及設備,制定相應的處理應急預案,確保畜產品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對畜產品生產進行全程監控,建立畜產品溯源制度,加大對重點產品、重點企業、農貿市場、規模養殖場的監測和監督抽查力度。及時報告監測結果,對查出問題的生產者、經營者及產品要依法予以處理。

五、督查制度

由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擔任畜產品安全監督管理機構,明確畜產品安全監管的職責,定期對各鄉鎮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行督查,檢查工作方案貫徹落實情況,存在的問題和整改處理等情況。

六、責任追究制度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逐級建立健全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責任制與責任追究制。監管部門逐級簽訂畜產品安全責任狀,基層監管部門與生產經營主體簽訂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建立養殖場(戶)巡查制度,逐步建立并實施監督抽檢、信息發布、應急處置等各個環節的責任追究機制,接受群眾投訴舉報。

七、畜產品溯源制度

畜產品安全監督管理機構督促獸藥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及生鮮乳收購站等要強化責任意識,督促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執行索證索票、進貨臺賬、銷售臺賬、質量承諾等制度,督促養殖場(戶)建立健全用藥記錄、飼料使用記錄等八項記錄。通過完善制度管理,逐步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