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危險化學品安全運輸注意事項

危險化學品安全運輸注意事項

2024-07-23 閱讀 8824

一、基本要求

1、危險貨物的裝卸應在裝卸管理人員的現場指揮下進行。

2、在危險貨物裝卸作業區應設置警告標志。無關人員不得進入裝卸作業區。

3、進入易燃、易爆危險貨物裝卸作業區應:

a)禁止隨身攜帶火種;

b)關閉隨身攜帶的手機等通訊工具和電子設備;

c)嚴禁吸煙;

d)穿著不產生靜電的工作服和不帶鐵釘的工作鞋。

4、雷雨天氣裝卸時,應確認避雷電、防濕潮措施有效。

5、運輸危險貨物的車輛在一般道路上最高車速為60km/h,在高速公路上最高車速為80km/h,并應確認有足夠的安全車間距離。如遇雨天、雪天、霧天等惡劣天氣,最高車速為20km/h,并打開示警燈,警示后車,防止追尾。

9、禁止在裝卸作業區內維修運輸危險貨物的車輛。

6、運輸過程中,應每隔2h檢查一次。若發現貨損(如丟失、泄漏等),應及時聯系當地有關部門予以處理。

7、駕駛人員一次連續駕駛4h應休息20min以上;24h內實際駕駛車輛時間累計不得超過8h。

8、運輸危險貨物的車輛發生故障需修理時,應選擇在安全地點和具有相關資質的汽車修理企業進行。

10、對裝有易燃易爆的和有易燃易爆殘留物的運輸車輛,不得動火修理。確需修理的車輛,應向當地公安部門報告,根據所裝載的危險貨物特性,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并在消防員監控下作業。

11、運輸劇毒、爆炸、易燃、放射性危險貨物的,應當具備罐式車輛或廂式車輛、專用容器。

12、運輸劇毒危險貨物的罐式專用車輛的罐體容積不得超過10立方米,但罐式集裝箱除外;運輸劇毒、爆炸、強腐蝕性危險貨物的非罐式專用車輛,核定載質量不得超過10噸;運輸爆炸、強腐蝕性危險貨物的罐式專用車輛的罐體容積不得超過20立方米。

13、運輸劇毒品的,必須到公安部門辦理劇毒品公里運輸通行證,并按規定路線從事運輸。

二、出車前要求

1、運輸危險貨物車輛的有關證件、標志應齊全有效(車輛道路運輸證核定經營范圍、車輛標志牌是否與所裝運危險貨物類別項別相符),技術狀況應為良好,并按照有關規定對車輛安全技術狀況進行嚴格檢查,發現故障應立即排除。

2、運輸危險貨物車輛的車廂底板應平坦完好、欄板牢固,對于不同的危險貨物,應采取相應的襯墊防護措施(如鋪墊木板、膠合板、橡膠板等),車廂或罐體內不得有與所裝危險貨物性質相抵觸的殘留物。

3、檢查運輸危險貨物的車輛配備的消防器材,發現問題應立即更換或修理。

4、根據所運危險貨物特性,應隨車攜帶遮蓋、捆扎、防潮、防火、防毒等工、屬具和應急處理設備、勞動防護用品。

5、駕駛人員、押運人員應檢查隨車攜帶的“道路運輸危險貨物安全卡”是否與所運危險貨物一致。

6、裝車完畢后,駕駛員應對貨物的堆碼、遮蓋、捆扎等安全措施及對影響車輛起動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檢查,確認無不安全因素后方可起步。

7、運輸危險化學品的駕駛員、押運人員必須了解所運載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危害特性、保障容器的使用特性和發生意外時的應急措施。

三、運輸途中要求

1、駕駛人員應根據道路交通狀況控制車速,禁止超速和強行超車、會車。

2、運輸途中應盡量避免緊急制動,轉彎時車輛應減速。

3、通過隧道、涵洞、立交橋時,要注意標高、限速。

4、運輸危險貨物過程中,押運人員應密切注意車輛所裝載的危險貨物,根據危險貨物性質定時停車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會同駕駛人員采取措施妥善處理。駕駛人員、押運人員不得擅自離崗、脫崗。

5、運輸過程中如發生事故時,駕駛人員和押運人員應立即向當地公安部門及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環境保護部門、質檢部門報告,并應看護好車輛、貨物,共同配合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救援措施。

6、運輸過程中需要停車住宿或遇有無法正常運輸的情況時,應向當地公安部門報告。

7、運輸過程中遇有天氣、道路路面狀況發生變化,應根據所載危險貨物特性,及時采取安全防護措施。遇有雷雨時,不得在樹下、電線桿、高壓線、鐵塔、高層建筑及容易遭到雷擊和產生火花的地點停車。若要避雨時,應選擇安全地點停放。遇有泥濘、顛簸、狹窄及山崖等路段時,應低速緩慢行駛,防止車輛側滑、打滑及危險貨物劇烈震蕩等,確保運輸安全。

四、運輸爆炸品要求

1、運輸爆炸品應使用廂式貨車。

2、廂式貨車的車廂內不得有酸、堿、氧化劑等殘留物。

3、不具備有效的避雷電、防潮濕條件時,雷雨天氣應停止對爆炸品的運輸、裝卸作業。

4、應按公安部門核發的道路通行證所指定的時間、路線等行駛。

5、施救人員應戴防毒面具。撲救時禁止用沙土等物壓蓋,不得使用酸堿滅火劑。

6、裝卸時嚴禁接觸明火和高溫;嚴禁使用會產生火花的工具、機具。

7、車廂裝貨總高度不得超過1.5米。無外包裝的金屬桶只能單層擺放,以免壓力過大或撞擊摩擦引起爆炸。

五、運輸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要求

1、車廂內不得有與所裝貨物性質相抵觸的殘留物。

2、夏季運輸應檢查并保證瓶體遮陽、瓶體冷水噴淋降溫設施等安全有效。

3、運輸中,低溫液化氣體的瓶體及設備受損、真空度遭破壞時,駕駛人員、押運人員應站在上風處操作,打開放空閥泄壓,注意防止灼傷。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駕駛人員應將車輛轉移到距火源較遠的地方。

4、壓縮氣體遇燃燒、爆炸等險情時,應向氣瓶大量澆水使其冷卻,并及時將氣瓶移出危險區域。

5、發現氣瓶泄露時,應確認擰緊閥門,并根據氣體性質做好相應的人身防護:

a)施救人員應戴上防毒面具,站在上風處搶救;

b)易燃、助燃氣體氣瓶泄漏時,嚴禁靠近火種;

c)有毒氣體氣瓶泄漏時,應迅速將所裝載車輛轉移到空曠安全處。

6、除另有限運規定外,當運輸過程中瓶內氣體的溫度高于40℃時,應對瓶體實施遮陽、冷卻噴淋降溫等措施。

7、裝車時要擰緊瓶帽,注意保護氣瓶閥門,防止撞壞。車下人員須待車上人員將氣瓶放置妥當后,才能繼續往車上裝瓶。在同一車廂內不準有兩人以上同時單獨往車上裝瓶。

8、氣瓶應盡量采用直立運輸,直立氣瓶高出欄板部分不得大于氣瓶高度的四分之一。不允許縱向水平裝載氣瓶。水平放置的氣瓶均應橫向平放,瓶口朝向應統一;水平放置最上層氣瓶不得超過車廂欄板高度。

9、妥善固定瓶體,防止氣瓶竄動、滾動,保證裝載平衡。

10、卸車時,要在氣瓶落地點鋪上鉛墊或橡皮墊;應逐個卸車,嚴禁溜放。

11、裝卸作業時,不要把閥門對準人身,注意防止氣瓶安全帽脫落,氣瓶應直立轉動,不準脫手滾瓶或傳接,氣瓶直立放置時應穩妥牢靠。

12、裝運大型氣瓶(盛裝凈重0.5噸以上的)或氣瓶集裝架(格)時,氣瓶與氣瓶、集裝架與集裝架之間需填牢填充物,在車廂欄板與氣瓶空隙處應有固定支撐物,并用緊繩器緊固,嚴防氣瓶滾動,重瓶不準多層裝載。

13、裝卸有毒氣體時,應預先采取相應的防毒措施。

14、裝卸氧氣瓶時,工作服、手套和裝卸工具、機具上不得沾有油脂;裝卸氧氣瓶的機具應采用氧溶性潤滑劑,并應裝有防止產生火花的防護裝置;不得使用電磁起重機搬運。庫內搬運氧氣瓶應采用帶有橡膠車輪的專用小車,小車上固定氧氣瓶的槽、架也要注意不產生靜電。

15、配裝時應做到:

a)易燃氣體中除非助燃性的不燃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堿性腐蝕品、其他腐蝕品外,不得與其他危險貨物配裝;

b)助燃氣體(如,空氣、氧氣及具有氧化性的有毒氣體)不得與易燃、易爆物品及酸性腐蝕品配裝;

c)不燃氣體不得與爆炸品、酸性腐蝕品配裝;

d)有毒氣體不得與易燃易爆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酸性腐蝕物品配裝;

e)有毒氣體液氯與液氨不得配裝;

六、運輸易燃液體要求

1、根據所裝貨物和包裝情況(如,化學試劑、油漆等小包裝),隨車攜帶好遮蓋、捆扎等防散失工具,并檢查隨車滅火器是否完好,車輛貨廂內不得有與易燃液體性質相抵觸的殘留物。

2、裝運易燃液體的車輛不得靠近明火、高溫場所。

3、裝卸作業現場應遠離火種、熱源。操作時貨物不準撞擊、摩擦、拖拉;裝車堆碼時桶口,箱蓋一律向上,不得倒置;集裝貨物,堆碼整齊;裝卸完畢,應罩好網罩,捆扎牢固。

4、鋼桶盛裝的易燃液體,不得從高處翻滾溜放卸車。裝卸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產生火花,周圍需有人員接應,嚴防鋼桶撞擊致損。

5、鋼制包裝件多層堆碼時,層間應采取合適襯墊,并應捆扎牢固。

6、對低沸點或易聚合的易燃氣體,若發現其包裝容器內裝物有膨脹(鼓桶)現象限時,不得裝車。

七、運輸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要求

1、運輸危險貨物車輛的貨廂、隨車工、屬具不得沾有水、酸類和氧化劑。

2、運輸遇濕易燃物品,應采取有效的放水、防潮措施。

3、運輸過程中,應避開熱輻射,通風良好,防止受潮。

4、雨天運輸遇濕易燃物品,應保證防雨、防潮濕措施切實有效。

5、裝卸場所及裝卸用工、屬具應清潔干燥,不得沾有酸類和氧化劑。

6、搬運時應輕裝輕卸,不得摩擦、撞擊、震動、摔碰。

7、裝卸自燃物品時,應避免與空氣、氧化劑、酸類等接觸;對需用水(如,黃磷)、煤油、石蠟(如,金屬鈉、鉀)、惰性氣體(如,三乙基鋁等)或其他穩定劑進行防護的包裝件,應防止容器受撞擊、震動、摔碰、倒置等造成容器破損,避免自燃物品與空氣接觸發生自燃。

8、遇濕易燃物品,不宜在潮濕的環境下裝卸。若不具備防雨、防潮濕的條件,不準進行裝卸作業。

9、裝卸容易升華、揮發出易燃、有害或刺激性氣體的貨物時,現場應通風良好、防止中毒;作業時應防止摩擦、撞擊,以免引起燃燒、爆炸。

10、裝卸鋼桶包裝的炭化鈣(電石)時,應確認包裝內有無填充保護氣體(氮氣)。如未填充的,在裝卸前應側身輕輕的擰開桶上的通氣孔放氣,防止爆炸、沖擊傷人。電石桶不得倒置。

11、裝卸對撞擊敏感,遇高熱、酸易分解、爆炸的自反應物質和有關物質時,應控制溫度;且不得與酸性腐蝕品及有毒或易燃脂類危險品配裝。

12、配裝時還應做到:

a)易燃固體不得與明火、水接觸,不得與酸類和氧化劑配裝;

b)遇濕易燃物品不得與酸類、氧化劑及含水的液體貨物配裝。

八、運輸氧化劑和過氧化物要求

1、有機過氧化物應選用控溫廂式貨車運輸;若車廂為鐵質底板,需鋪有防護襯墊。車廂應隔熱、防雨、通風,保持干燥。

2、運輸貨物的車廂與隨車工具不得沾有酸類、煤炭、砂糖、面粉、淀粉、金屬粉、油脂、磷、硫、洗滌劑、潤滑劑或其他松軟、粉狀可燃物質。

3、性質不穩定或由于聚合、分解在運輸中能引起劇烈反映的危險貨物,應加入穩定劑;有些常溫下會加速分解的貨物,應控制溫度。

4、運輸需要控溫的危險貨物應做到:

a)裝車前檢查運輸車輛、容器及制冷設備;

b)配備備用制冷系統或備用部件;

c)駕駛人員和押運人員應具備熟練操作制冷系統的能力;

5、有機過氧化物應加入穩定劑后方可運輸。

6、有機過氧化物的混合物按所含最高危險有機過氧化物的規定條件運輸,并確認自行加速分解溫度(SADT),必要時應采取有效控溫措施。

7、運輸應控制溫度的有機過氧化物時,要定時檢查運輸組件內的環境溫度并記錄,及時關注溫度變化,必要時采取有效控溫措施。

8、運輸過程中,環境溫度超過控制溫度時,應采取相應補救措施;環境溫度超過應急溫度,應啟動有關應急程序。

9、對加入穩定劑或需控溫運輸的氧化劑和有機氧化物,作業時應認真檢查包裝,密切注意包裝有無滲漏及膨脹(鼓桶)情況,發現異常應拒絕裝運。

10、裝卸時,禁止摩擦、震動、摔碰、拖拉、翻滾、沖擊。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

11、裝卸時發現包裝破損,不能自行將破損件改換包裝,不得將撒漏物裝入原包裝內,而應另行處理。操作時,不得踩踏、碾壓撒漏物,禁止使用金屬和可燃物(如,紙木等)處理撒漏物。

12、外包裝為金屬容器的貨物,應單層擺放。需要堆碼時,包裝物之間應有性質與所運貨物相容的不燃材料襯墊并加固。

13、有機過氧化物裝卸時嚴禁混有雜質,特別是酸類、重金屬氧化物、胺類等物質。

14、配裝時還應做到:

a)氧化劑不能和易燃物質配裝運輸,尤其不能與酸、堿、硫磺、粉塵類(炭粉、糖粉、面粉、洗滌劑、潤滑劑、淀粉)及油脂類貨物配裝;

b)漂白粉及無機氧化物中的亞硝酸鹽、亞氯酸鹽、次亞氯酸鹽不得與其他氧化劑配裝;

九、運輸毒害品要求

1、毒害品除有特殊包裝要求的劇毒品采用化工物品專業罐車運輸外,毒害品應采用廂式貨車運輸。

2、運輸毒害品過程中,押運人員要嚴密監視,防止貨物丟失、撒漏。行車時要避開高溫、明火場所。

3、裝卸作業前,對剛開啟的倉庫、集裝箱、封閉式車廂要先通風排氣,驅除積聚的有毒氣體。當裝卸場所的各種毒害品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時方可作業。

4、作業人員應根據不同貨物的危險特性,穿戴好相應的防護服裝、手套、防毒口罩、防毒面具和護目鏡等。

5、認真檢查毒害品的包裝,應特別注意劇毒品、粉狀的毒害品的包裝,外包裝表面應無殘留物。發現包裝破損、滲漏等現象,則拒絕裝運。

6、裝卸作業時,作業人員盡量站在上風處,不能停留在低洼處。

7、避免易碎包裝件、紙質包裝件的包裝損壞,防止毒害品撒漏。

8、對刺激性較強的和散發異臭的毒害品,裝卸人員應采取輪班作業。

9、在夏季高溫期,盡量安排在早晚氣溫較低時作業;晚間作業應采用防爆式或封閉式安全照明。

10、忌水的毒害品(如,磷化鋁、磷化鋅等),應防止受潮。裝運毒害品之后的車輛及工、屬具要嚴格清洗消毒,未經安全管理人員檢驗批準,不得裝運食用、藥用的危險貨物。

11、配裝時應做到:

a)無機毒害品不得與酸性腐蝕品、易感染性物品配裝;

b)有機毒害品不得與爆炸品、助燃氣體、氧化劑、有機過氧化物及酸性腐蝕物品配裝;

c)毒害品嚴禁與食用、藥用的危險貨物同車配裝。

十、運輸腐蝕品要求

1、運輸過程中發現貨物撒漏時,要立即用干砂、干土覆蓋吸收;貨物大量溢出時,應立即向當地公安、環保等部門報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和消除危害措施。

2、運輸過程中發現貨物著火時,不得用水柱直接噴射,以防腐蝕品飛濺,應用水柱向高空噴射形成霧狀覆蓋火區;對遇水發生劇烈反應,能燃燒、爆炸或放出有毒氣體的貨物,不得用水撲救;著火貨物是強酸時,應盡可能搶出貨物,以防止高溫爆炸、酸液飛濺;無法搶出貨物時,可用大量水降低容器溫度。

3、撲救易散發腐蝕性蒸氣或有毒氣體的貨物時,應穿戴防毒面具和相應的防護用品。撲救人員應站在上風處施救。如果被腐蝕物品灼傷,應立即用流動自來水或清水沖洗創面15分鐘—30分鐘,之后送醫院救治。

4、裝卸作業前應穿戴具有防腐蝕的防護用品,并穿戴帶有面罩的安全帽。對易散發有毒蒸氣或煙霧的,應配備防毒面具。并認真檢查包裝、封口是否完好,要嚴防滲漏,特別要防止內包裝破損。

5、裝卸作業時,應輕裝、輕卸,防止容器受損。液體腐蝕品不得肩扛、背負;忌震動、摩擦;易碎容器包裝的貨物,不得拖拉、翻滾、撞擊;外包裝沒有封蓋的組合包裝件不得堆碼裝運。

6、具有氧化性的腐蝕品不得接觸可燃物和還原劑。

7、有機腐蝕品嚴禁接觸明火、高溫或氧化劑。

8、配裝時應做到:

a)特別注意:腐蝕品不得與普通貨物配裝:

b)酸性腐蝕品不得與堿性腐蝕品配裝:

c)有機酸性腐蝕品不得與有氧化性的無機酸性腐蝕品配裝:

d)濃硫酸不得與任何其他物質配裝。

十一、罐車運輸液體、氣體要求

1、出車前根據所裝危險貨物的性質選擇罐體。與罐殼材料、墊圈、裝卸設備及任何防護襯料接觸可能發生反應而形成危險產物、或明顯減損材料強度的貨物,不得裝車。

2、裝卸前應對罐體進行檢查,罐體應符合下列要求:

a)罐體無滲漏現象;

b)罐體內應無與待裝貨物性質相抵觸的殘留物;

c)閥門應能關緊,且無滲漏現象;

d)罐體與車身應緊固,罐體蓋應嚴密:

e)裝卸料導管狀況應良好無滲漏:

f)裝運易燃易爆的貨物,導除靜電裝置應良好:

g)罐體改裝其他液體時,應經過清洗和安全處理,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清洗罐體的污水經處理后,按指定地點排放。

3、裝卸作業可采用泵送或自流灌裝。

4、作業環境溫度要適應該液體的儲存和運輸安全的理化性質要求。

5、作業中要密切注視貨物動態,防止液體泄漏、溢出。需要換罐時,應掀開空罐,后關滿罐。

6、易燃液體裝卸始末,管道內流速不得超過1m/s,正常作業流速不宜超3m/s。其他液體產品可采用經濟流速。

7、裝卸料管應專管專用。

8、裝卸作業現場應通風良好。裝卸人員應站在上風處作業。

9、裝卸前要聯好防靜電裝置。易燃易爆品的裝卸工具要有防止產生火花的性能。裝卸時應開、輕關孔蓋,密切注視進出料情況,防止溢出。

10、裝料時,認真核對貨物品名后按車輛核定噸位裝載,并應按規定留有膨脹余位,嚴禁超載。裝料后,關緊罐體進料口,將導管中的殘留液體或殘留氣體排放到指定地點。

11、在運輸過程中罐體應采取防護措施,防止罐體受到橫向、縱向的碰撞及翻倒時導致罐殼及其裝卸設備損壞。

12、化學性質不穩定的物質,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方可運輸,以防止運輸途中發生危險性的分解、化學變化或聚合反應。

13、運輸過程中,罐殼(不包括開口及其封閉裝置)或隔熱層外表面的溫度不應超過70℃。

14、卸料時,貯罐所標貨名應與所卸貨物相符;卸料導管應支撐固定,保證卸料導管與閥門的聯接牢固;要逐漸緩慢開啟閥門。

15、卸料時,裝卸人員不得擅離操作崗位。卸料后應收好卸料導管、支撐架及防靜電設施等。

16、裝卸作業結束后,應將裝卸管道內剩余的液體清掃干凈;可采用泵吸或氮氣清掃易燃液體裝卸管道。

十二、罐車運輸非冷凍液化氣體要求

1、非冷凍液化氣體的單位體積最大質量(kg/L)不得超過50℃時該液化氣體密度的0.95倍;罐體在60℃時不得充滿液化氣體。

2、裝載后的罐體不得超過最大允許總重,并且不得超過所運各種氣體的最大允許載重。

十三、罐車運輸冷凍液化氣體要求

1、不可使用保溫效果變差的罐體。

2、充灌度不超過92%,且不得超重。

3、裝卸作業時,裝卸人員應穿戴防凍傷的防護用品(如,防凍手套),并穿戴帶有面罩的安全帽。

十四、罐車運輸腐蝕品要求

1、運輸腐蝕品的罐體材料和附屬設施應具有防腐性能。

2、運輸腐蝕品的罐車應專車專運。

3、裝卸操作時應注意:

a)作業時,裝卸人員應站在上風處;

b)出車前或灌裝前,應檢查卸料閥門是否關閉,防止上放下漏;

c)卸貨前,應讓收貨人確認卸貨貯槽無誤,防止放錯貯槽引發貨物化學反應釀成事故;

d)灌裝和卸貨后,應將進料口蓋嚴蓋緊.防止行駛中車輛的晃動導致腐蝕品濺出;

e)卸料時,應保證導管與閥門的連接牢固后,逐漸緩慢開啟閥門。

十五、危險化學品集裝箱運輸、裝卸要求

1、裝箱作業前,應檢查集裝箱,確認集裝箱技術狀態良好并清掃干凈,去除無關標志和標牌。

2、裝箱作業前,應檢查集裝箱內有無與待裝危險貨物性質相抵觸的殘留物。發現問題,應及時通知發貨人進行處理。

3、裝箱作業前,應檢查待裝的包裝件。破損、撒漏、水濕及沾污其他污染物的包裝件不得裝箱,對撒漏破損件及清掃的撒漏物交由發貨人處理。

4、不準將性質相抵觸、滅火方法不同或易污染的危險貨物裝在同一集裝箱內。如符合配裝規定而與其他貨物配裝時,危險貨物應裝在箱門附近。包裝件在集裝箱內應有足夠的支撐和固定。

5、裝箱作業時,應根據裝載要求裝箱,防止集重和偏重。

6、裝箱完畢,關閉、封鎖箱門,并按要求粘貼好與箱內危險貨物性質相一致的危險貨物標志、標牌。

7、熏蒸中的集裝箱,應標貼有熏蒸警告符號。當固體二氧化碳(干冰)用作冷卻目的時,集裝箱外部門端明顯處應貼有指示標記或標志,并標明“內有危險的二氧化碳(干冰),進入之前務必徹底通風!"字樣。

8、集裝箱內裝有易產生毒害氣體或易燃氣體的貨物時,卸貨時應先打開箱門,進行足夠的通風后方可裝卸作業。

9、對卸空危險貨物的集裝箱要進行安全處理;有污染的集裝箱,要在指定地點、按規定要求進行清掃或清洗。

10、裝過毒害品、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的集裝箱在清掃或清洗前,應開箱通風。進行清掃或清洗的工作人員應穿戴適用的防護用品。洗箱污水在未作處理之前,禁止排放。

篇2:某工廠化學品區安全注意事項

甲醛罐區:

一、危險特性:

甲醛為燃燒、爆炸·易燃/可燃材料。

·受熱、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燒。

·與空氣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蒸氣擴散后,遇火源著火回燃。

·大多數蒸氣比空氣重,沿地面擴散并易積存于低洼處(如下水道、地下室等)。

·戶外、室、下水道內有蒸氣爆炸危險。

·若受熱或處于火場中,可發生爆炸性聚合反應。

·泄入下水道有引起火災和爆炸的危險。

·包裝容器受熱可發生爆炸。

健康危害:

·吸入、食入或吞服可引起中毒。皮膚和眼睛接觸本品可引起嚴重灼傷。

·燃燒可產生刺激性,有毒或腐蝕性的氣體。

·蒸氣可引起頭暈或窒息。

·滅火的廢水可引起污染。

·甲醛對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膚有強烈刺激性。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二、防治措施:

1、漏應急處理

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噴水霧能減少蒸發但不要使水進入儲存容器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劑混合吸收,然后收集運至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

2、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帶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徹底清洗。注意個人清潔衛生。進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進入罐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3、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或用2%碳酸氫溶液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患者清醒時立即漱口,洗胃。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濃硫酸、液堿罐區:

一、濃硫酸:

1、特性:屬中等毒類。對皮膚粘膜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吸入:吸入高濃度的硫酸酸霧能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嚴重者發生喉頭水腫、支氣管炎甚至肺水腫。

眼睛接觸:濺入硫酸后引起結膜炎及水腫,角膜渾濁以至穿孔。

皮膚接觸:局部刺痛,皮膚由潮紅轉為暗褐色。

口服:誤服硫酸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劇烈的灼熱痛,唇、口腔、咽部均見灼傷以致形成潰瘍,嘔吐物及腹瀉物呈黑色血性,胃腸道穿孔。口服濃硫酸致死量約為5毫升。

2、防護措施:

(A)火災和爆炸

本品雖不燃,但很多反應卻會起火或爆炸,如與金屬會產生可燃性氣體,與水混合會大量放熱。著火時立刻用干粉、泡沫滅火等方法。

(B)化學反應性

本品為強氧化劑,與可燃性、還原性物質激烈反應。

(C)人身防護

吸入:硫酸霧濃度超過暴露限值,應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眼睛:帶化學防濺眼鏡。

皮膚:戴橡膠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膠鞋。工作場所應設安全淋浴和眼睛沖洗器具。

(D)急救

吸入:將患者移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有呼吸道刺激癥狀者應吸氧。

眼睛:張開眼瞼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氫鈉溶液徹底沖洗。

皮膚:用大量清水沖洗20分鐘以上。

口服:立即用氧化鎂懸浮液、牛奶、豆漿等內服。

注:所有患者應請醫生或及時送醫療機構治療。

(E)安全和處理

注意對硫酸霧的控制,加強通風排氣。車間內要有方便的沖洗器具。

注:在稀釋酸時決不可將水注入酸中,只能將酸注入水中。

二、液堿:

1、危險特性:對鋁、鋅和錫有腐蝕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氫氣,與酸類劇烈反應。與胺鹽反應,放出氫氣。呈強堿性,對皮膚、紡織物、紙張有強烈的腐蝕性。從空氣中迅速吸收水分的同時,也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如果咽下水溶液就產生嘔吐、腹部劇痛、衰竭、虛脫等癥狀,嚴重者致死。對皮膚、黏膜、角膜等有極大的腐蝕作用,吸入粉末或煙霧能使呼吸道腐蝕。

2、防護措施:處理泄漏物須穿戴防護眼鏡和手套。掃起,慢慢到入大量水中,地面用水沖洗,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

其它:氯化鈣鹽水、尿素等普通化學原料。在保存的時候應該注意包裝袋的密封完好,防止吸潮。

實驗室:未經允許,非實驗室人員不得隨意進入實驗室。

篇3:化學品發生火災注意事項

滅火注意事項撲救化學品火災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火人員不應單獨滅火;

2.出口應始終保持清潔和暢通;

3.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

4.滅火時還應考慮人員的安全;

5.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游閥門,切斷進入火災事故地點的一切物料;

6.在火災尚未擴大到不可控制之前,應使用移動式滅火器或現場其他消防設備、器材滅火。

采取保護措施為防止火災危及相鄰設施,可采取以下保護措施:

1.對周圍設施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

2.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

3.有的火災可能造成易燃液體外流,這時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攔截飄散流淌的液體或挖溝導流將物料導向安全地點;

4.用毛氈、海草簾堵住井口等處,防止火焰蔓延。

提示

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不可盲目行動,應針對每一類化學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來控制火災?;瘜W品火災的撲救應由專業消防隊進行,其他人員不可盲目行動,待消防隊到達后,配合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