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卸方鉆桿作業安全監督
1、主要風險
1.1抬方鉆桿上下鉆臺未使用安全卡瓦而直接在方鉆桿上拴掛吊索具,造成方鉆桿脫落。
1.2方鉆桿靠在大門坡道處未采取固定,場地及鉆臺人員未撤離至安全位置,方鉆桿脫落導致傷人事故。
1.3鉆臺面不整潔,鼠洞、井口未加蓋等可能造成人員傷害事故。
2、監督要點
2.1接方鉆桿作業
2.1.1鉆井隊組織接方鉆桿作業前安全分析會,針對作業識別出的風險制定削減控制措施。
2.1.2辦理三級危險作業許可。
2.1.3檢查并確認氣動絞車固定牢固、剎車系統靈敏有效、氣壓在0.6~0.8MPa、鋼絲繩排列整齊,吊索具、吊鉤及附件齊全完好。
2.1.4夜間作業燈光照明必須充足。
2.1.5督促清理工作面易造成磕絆的工具、雜物,鼠洞口、井口加蓋。
2.1.6大門繃繩固定、連接牢固,繃繩上掛的滑輪保險鎖銷完好。
2.1.7抬方鉆桿上鉆臺時,場地上危險區域內人員撤離至安全位置。
2.1.8檢查為防止方鉆桿放置在大門坡道后下滑采取的防滑落措施,如:在方鉆桿方棱上用φ25.4mm棕繩或吊裝帶纏繞3~5圈,兩端固定在大門坡道立柱上。
2.1.9水龍頭與方鉆桿對扣、上扣時,井口人員應站在水龍頭中心管兩側扶正。
2.2卸方鉆桿作業
2.2.1鉆井隊組織卸方鉆桿作業前安全分析會,針對作業識別出的風險制定削減控制措施。
2.2.2辦理三級危險作業許可。
2.2.3督促清理工作面上易造成磕絆的工具、雜物,鼠洞口、井口加蓋。
2.2.4甩方鉆桿到坡道前卸掉滾子方補心。
2.2.5使用繃繩配合抬方鉆桿下鉆臺時,需專人指揮,繃繩與游車操作的人員到位,鉆臺和場地上危險區域內的人員撤離至安全位置。
2.2.6檢查防止方鉆桿放置在大門坡道下滑的防滑落措施,如:在方鉆桿方棱上用φ25.4mm棕繩或吊裝帶纏繞3~5圈,兩端固定在大門坡道立柱上。
2.2.7使用氣動絞車吊掛棕繩進行卸扣時,操作人員站在中心管外側,防止中心管絲扣脫落水龍頭傷人。
2.2.8檢查并確認氣動絞車固定牢固,剎車系統靈敏有效、氣壓在0.6~0.8Mpa,鋼絲繩排列整齊,吊索具、吊鉤及附件齊全完好。
2.2.9夜間作業燈光照明應當充足。
篇2:接卸泵房建設危害分析及措施
一、?危害識別與分析
1、?觸電。各類用電設備、配電系統未設置漏電保護裝置和接地裝置或裝置失靈,臨時配電箱無防雨措施,臨時用電線路敷設不規范,線路絕緣損壞,線路短路、不遵守操作規程、現場指揮不當誤送電等均可能發生觸電事故,造成人員傷害。
2、?機械傷害。使用切割機、電鉆等機具,如無防護或使用者操作不當可引起機械傷害。
3、?高處墜落。當對基準面標高超過2米作業時,若未按規定設置鋼梯、護欄、平臺或設置不完善,作業人員未系安全帶、不戴安全帽,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造成人員傷害。
4、?物體打擊。高處作業人員未帶工具箱,作業人員失手工具掉落或隨意拋投物品易砸傷其他作業人員。
5、火災爆炸危害分析
火災、爆炸危害因素:交叉作業現場,焊接或切割點周圍或下方存有易燃易爆的汽油、油漆、氣瓶、易燃材料,距離不夠又未采取隔離措施,無監護措施,無消防設施;易燃易爆物的存放點焊接回路線搭接處有打火花現象:個人防護用品沾有油脂,使用漏氣的調節閥、割槍、氣帶、氣瓶氣割工具;氣瓶高溫下爆曬;用氧氣吹掃工作服等不良習慣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6、?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危害分析
進入前未進行氣體檢測,現場未設立監督人員,防護器材不到位,極易造成人員傷害。
7、?破土作業危害分析
未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分工不明確,不佩戴勞動保護用品,挖掘后未安排專人監護或未采取防止滑坡或塌方措施,已造成人身傷害。
二、應采取的措施
針對以上危害因素,為確保施工安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上崗作業,并簽訂安全承諾書。
2、現場指定專人進行安全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
3、凡動火、動電等相關作業,應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辦理作業許可證,無合格許可證,一律不準施工。
4、電焊作業時,清除用火點周圍易燃物,作業人員加強個人防護,使用防護鏡,面罩,戴防護手套,穿防護鞋,不穿短袖衣服。
1)電焊機各導電部分絕緣良好,帶電部分與外殼之間絕緣電阻不得低于2.5MΩ。空載電壓值符合標準要求。
2)電焊機的外殼接地(接零)裝置螺釘不小于M8。使用期間接地電阻值不大于4Ω。
3)電焊機必須單獨安裝電源開關。一次電源線長度不得超過2~3m。焊把線采用多股軟銅纜線,截面符合要求,長度20~30m。焊把鉗絕緣與隔熱性能良好,焊鉗與把線連接緊固。
4)不得利用現場金屬構件搭接做焊接回路線。
5)啟動電焊機時,焊鉗與工件不能短路。調節電流應在空載下進行。離開現場,應及時切斷電源。
6)電焊機應平穩安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不得靠近高熱、易燃易爆環
5、對電氣設備和配電系統按照規定設置漏電保護器,并且完好有效。現場臨時用電箱采取防雨措施,臨時用電設備有漏電保護器,移動工具、手持工具一機一閘一保護,用電設備、線路、負荷符合要求。
6、高處作業時,按標準設置鋼梯、護欄、平臺、作業人員要系安全帶,戴安全帽,佩戴工具袋。
7、使用切割機、打磨機等電器工具人員,不需持有特殊工種上崗作業證,并做好個人防護。
8、進入受限空間時,應進行氣體檢測,現場應設立兩名安全監督員,配備有效的防護器材,應配備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等。并實行輪流作業。應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通風設備、檢測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應急救援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當受限空間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時,檢測、照明、通訊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使用防爆工具、配備可燃氣體報警儀等。
9、破土作業時,應制定相應防范措施,確定地下電纜、通訊線纜位置,方可開挖,并設專人監護,
10、對其他環境因素等危害,項目負責人應及時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周邊環境、臨近高壓線距離、相臨建筑物距離。自然環境:地形地貌、氣象資料,包括近幾年的極端氣溫,降雨、降雪、雷電情況。
2)組織焊工熟悉鋼結構工程設計圖紙。重點掌握結構類型,節點布置情況;了解施工組織設計中擬定的施工組織方法,安裝工藝方法和選定的焊接工藝,焊縫質量要求。
3)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要編制單項安全技術措施。包括與焊工相關的安全用電防護措施、冬(雨)季施工安全措施、防火防爆措施、施工機械設備安全使用要求、立體交叉施工安全隔離措施、結構件臨時固定支撐措施。
4)對照施工平面布置圖,做好現場施工準備工作:配電線路、材料堆放、設備安裝的位置走向符合規范要求。對焊工進行身體檢查,崗前培訓,重點進行安全教育。
5)材料部門準備安全防護用品: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配電設備、防護裝置;焊接設備:電焊機、氣割槍、氣瓶;勞保用品:焊帽、氣焊鏡、絕緣手套和鞋等;周轉材料:腳手架、扣件、架板等。組織專人對以上器材進行安全性能檢查驗收。
篇3:管道泵接卸作業指導書
1、開泵前先檢查泵、管路、連接法蘭、閥門、過濾器、緊固螺栓有無松動,用手轉動泵連軸器,應靈活無卡滯現象,電源指示是否正常。
2、開啟進口管路閥門充滿油品,泵、管路及附件有無滲漏油現象,新(維修后)泵,使用前必須將機械密封腔內窩存的氣體排凈,充滿油料后再進行啟動作業。
3、泵運行時出口壓力表讀數0.15~0.2MPa之間,再開啟泵出口閥門進行作業。
4、作業時,堅守崗位,巡查機泵有無不正常聲響、振動、發熱、出口壓力表讀數過大、過小應及時查原因處理。
5、停機泵時,必須先關閉出口閥門,再關閉電機電源,后關閉泵進口閥門。
6、作業結束后,關閉閥門切斷電源,清理現場,填寫作業臺帳及運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