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肼特性及安全措施應急處置原則
特別警示劇毒液體,有腐蝕性,極易燃、高熱時其蒸氣能發生爆炸。理化特性無色透明液體,有氨的氣味。溶于水、乙醇、乙醚。分子量46.07,熔點-52.4℃,沸點87.5℃,相對密度(水=1)0.874,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1.6,飽和蒸氣壓4.8kPa(20℃),燃燒熱1304.2kJ/mol,臨界溫度312℃,臨界壓力8.24MPa,辛醇/水分配系數-1.05,閃點-8.3℃,引燃溫度194℃,爆炸極限2.5%~98.0%(體積比)。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有機合成中間體、溶劑。危害信息【燃燒和爆炸危險性】極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在空氣中遇塵土、石棉、木材等疏松性物質能自燃。遇過氧化氫或硝酸等氧化劑,也能自燃。高熱時其蒸氣能發生爆炸。具有腐蝕性。【健康危害】吸入甲基肼蒸氣可出現流淚、噴嚏、咳嗽,以后可見眼充血、支氣管痙攣、呼吸困難,繼之惡心、嘔吐。皮膚接觸引起灼傷。慢性吸入甲基肼可致輕度高鐵血紅蛋白形成,可引起溶血。列入《劇毒化學品目錄》。職業接觸限值:MAC(最高容許濃度)(mg/m3):0.08(皮)。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生產、使用及貯存場所應設置泄漏檢測報警儀,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配備兩套以上重型防護服。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戴耐油橡膠手套,正常工作情況下,佩帶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高濃度環境中,必須佩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儲罐等容器和設備應設置液位計、溫度計,并應裝有帶液位、溫度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重點儲罐需設置緊急切斷裝置。避免與強氧化劑、氧、過氧化物接觸。生產、儲存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打開甲基肼容器時,確定工作區通風良好且無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讓釋出的蒸氣進入工作區的空氣中;穿戴大小合適的耐腐蝕的手套,長統靴和防護服及面罩。(2)生產、貯存甲基肼的車間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發生物品著火,應用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砂土滅火。(3)甲基肼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注意以下事項:——系統漏氣時要站在上風口,同時佩戴好防毒面具進行作業;——接觸高溫設備時要防止燙傷;——設備的水壓、油壓保持正常,有關管線要暢通;——維護保養好設備,消除跑、冒、滴、漏等現象,使設備處于完好狀態。(4)設備罐內作業時注意以下事項:——進入設備內作業,必須辦理罐內作業許可證。入罐作業前必須嚴格執行安全隔離、清洗、置換的規定。做到物料不切斷不進入;清洗置換不合格不進入;行燈不符合規定不進入;沒有監護人員不進入;沒有事故搶救后備措施不進入;——入罐作業前30分鐘取樣分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及氧含量合格方可進入作業。視具體條件加強罐內通風;對通風不良環境,應采取間歇作業;——在罐內動火作業,除了執行動火規定外,還必須符合罐內作業條件,有毒氣體濃度低于國家規定值,嚴禁向罐內充氧。焊工離開作業罐時不準將焊(割)具留在罐內。(5)生產區域內,嚴禁明火和可能產生明火、火花的作業。生產需要或檢修期間需動火時,必須辦理動火審批手續。(6)生產設備的清洗污水及生產車間內部地坪的沖洗水須收入應急池,經處理合格后才可排放。(7)充裝時使用萬向節管道充裝系統,嚴防超裝。【儲存安全】(1)儲存于陰涼、通風倉庫內。遠離火種、熱源。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0℃。防止陽光直射。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2)應與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采用防爆型,開關設在倉外。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定期檢查是否有泄漏現象。在氮氣中操作處置。(3)應嚴格執行劇毒化學品“雙人收發,雙人保管”制度。【運輸安全】(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域。(2)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嚴禁與氧化劑、過氧化物、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防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應急處置原則【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遇大火,消防人員須在有防護掩蔽處操作。滅火劑:抗溶性泡沫、霧狀水、二氧化碳、干粉。禁止用砂土壓蓋。【泄漏應急處置】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靜電、防腐、防毒服。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潔凈的無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蓋,減少蒸發。噴水霧能減少蒸發,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間內的易燃性。用防爆、耐腐蝕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噴霧狀水驅散蒸氣、稀釋液體泄漏物。隔離與疏散距離:小量泄漏,初始隔離30m,下風向疏散白天300m、夜晚700m;大量泄漏,初始隔離150m,下風向疏散白天1500m、夜晚2500m。
篇2:甲基單體合成爐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氟甲烷平衡貯罐
1.使用氯氣瓶應防止曝曬,防止靠近熱源。減壓閥應定期校驗,氯氣瓶應在定檢周期內使用。瓶體不應裝設易熔塞及泄壓裝置。
2.當罐上氯甲烷表壓降壓至0.1兆帕以下時,方可通知氯甲烷工段給料,每次給氯甲烷(液相)不得超過300千克。
3.氯甲烷平衡罐內壓力不準超過0.4兆帕,并需有專人看管。
4.罐夾套內通入蒸氣時,罐內壓力不準超過0.4兆帕。
5.停止加熱時,必須將總蒸氣閥門關閉。
6.平衡罐至少半年應清理—次,并按規定進行定期檢查。
[二]氮甲烷干燥罐
1.每四個周期定期取樣測定硫酸罐內酸的濃度,當酸的濃度降至98%以下時應更換。
2.更換磷酸時要戴好防酸用品,并按操作規定進行操作。
3.各閥門應嚴密,開啟時準確無誤,防止負壓產生,逆止閥要靈活可靠。
[三]甲基合成爐
1.開爐前要檢查設備各部位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開爐時應及時開肩冷卻水和大氣閥門,停爐時,應及時關閉,爐內壓力不準超過0.02兆帕。
3.還原反應時應注意合成爐的溫度和壓力變化,出現異常及時排除。
[四]過濾器
1.必須保持過濾器暢通。
2.壓力不超過0.02兆帕。
3.每一生產周期后必須檢修設備。
[五]粗單晶體貯罐
1.檢查貯罐閥門、液面計閥門、大氣閥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壓料時應關閉大氣閥門、液面計閥門,開啟出料管閥門,并及時分餾接收。
3.壓料時通二氧化碳的壓力不準超過0.2兆帕,壓料必須由2人同時操作。
篇3:甲基苯乙烯卸船安全操作規程
一、接到裝車通知后,作業人員必須穿、戴防化工作服、安全帽、浸塑手套、過濾式防毒口罩(3#活性炭濾毒罐)、防護鏡等防護用品方可作業。
二、作業前根據作業需要認真檢查流程及泵、管線、閥門等有無泄漏。
三、檢查所裝槽車是否具備適裝條件,同時核對車號。
四、作業時要同時配備三人上崗作業,一人負責閥門控制,二人負責車輛對位和監護。
五、作業人員要站在上風口,防止有毒氣體的吸入,并注意登車防滑。
六、作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作業并及時上報有關領導。
七、操作人員要隨時注意液位的變化,臨近結束時,司泵工做好停泵的準備。
八、達到預期數量后,司泵工停泵,關閉電源開關。操作人員關閉所有閥門,同時蓋緊槽車車蓋。
九、作業完畢,整理現場,做好作業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