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勞動保護作業指導書
化工廠安全作業是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項工作都有其注意要點,其中包括化工廠動火作業、動土作業的安全注意事項、高處作業注意事項等。
一、動火作業注意事項
(一)動火作業必須遵守化工防火、防爆的有關規定,辦理動火證,經批準、分析合格后方可作業。
(二)動火作業前的隔絕、清洗、置換準備工作是安全動火的關鍵。應嚴格執行工藝操作規程。大修時應將設備、管道內的可燃易爆有毒介質排凈,再用空氣置換,分析合格。
二、抽加盲板作業注意事項
(一)在易燃、易爆系統進行動火作業或罐內作業,該檢修的設備、管道必須用盲板隔絕或卸下一段管道隔絕。
(二)抽加盲板由項目負責人負責,繪制盲板圖,并編號、登記、落實到人。盲板的材質、厚度應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抽加盲板應在系統卸壓后保持正壓時進行。檢修人員配備適當的防毒面具和滅火器材,并掛盲板標志牌。
(三)動火作業的其他要求按《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動土作業注意事項
(一)動土作業前,應做好地質、水文、地下設施(如電纜、管道、隱蔽工程)調查,挖土深度超過0.5米,面積在2米2以上,必須按規定辦好動土許可證。
(二)在廠區內凡推土機、鏟車、壓路機、載重卡車、重型物件對地坪壓力在5噸/米2以上,進入非正常行駛區域應視為動土作業范圍,必須辦理"動土許可證"。
(三)動土許可證應由施工單位經總圖、水汽、電氣、工藝、基建、安全等部門會簽,在道路上動土還應辦理斷路聯絡票,經保衛消防部門簽證,并設圍欄,掛警示牌,夜間亮紅燈。
(四)動土作業應遵照《建筑安裝技術規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四、高處作業注意事項
(一)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米以上(含2米)或作業地段坡度大于45度,斜度上方及附近有坑、池、罐和傳動機械等易傷人地段作業,均視為高處作業。
(二)高處作業的分級、種類遵照《高處作業分級》標準GB3608-83執行。二、三級高處作業由安技部門審批,報主管廠長備案;特殊高處作業由主管安全廠長或總工程師審批。
(三)在易散發有害、有毒氣體上方的廠房、塔、罐上部施工,應禁止放空,同時高處作業人員應注意站在上風側,佩戴防毒面具并派專人監護。
(四)高處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帶應高掛低用;交叉作業必須戴安全帽,攜帶工具袋;在同一垂直下方多層次作業,必須有防止落物的安全措施。
(五)直接攀登高塔、煙筒的爬梯、平臺、欄桿必須在作業前嚴格檢驗是否牢固,作業完畢及時撤離。嚴禁作業人員依、靠、坐在欄桿及腳手架護欄上休息。
(六)高處作業人員所帶工具、材料能觸及的范圍內,應符合電氣安全間距規定。遇惡劣天氣應停止作業,夜間作業應有足夠照明。
(七)腳手架的搭設應符合使用單位的操作要求,同時要遵守最新《架子工安全規程》。
五、罐內作業注意事項
(一)進入設備內作業,必須辦理罐內作業許可證。入罐作業前必須嚴格執行安全隔離、清洗、置換的規定。做到物料不切斷不進入;清洗置換不合格不進入;行燈不符合規定不進入;沒有監護人員不進入;沒有事故搶救后備措施不進入。
(二)入罐作業前30分鐘取樣分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及氧含量合格方可進入作業。視具體條件加強罐內通風;對通風不良環境,應采取間歇作業。
(三)進入罐內清理有毒、有害、有腐蝕殘留物時,必須穿戴符合規定的個體防護用品和防毒面具。在作業過程中注意檢修環境的變化,如有可能危及檢修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設備。進入設備作業后,應每隔2小時取樣分析一次氣體成份;罐外監護人員應堅守崗位,密切內外聯絡。
(四)在罐內動火作業,除了執行動火規定外,還必須符合罐內作業條件,有毒氣體濃度低于國家規定值,嚴禁向罐內充氧。焊工離開作業罐時不準將焊(割)具留在罐內。
(五)參加檢修的作業人員,除了遵守本系統、本崗位的安全技術規程外,還必須遵守本工種、本專業的有關安全規范,并接受檢修現場安全監督。
篇2:有害作業勞動保護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從事有毒物危害作業的工人要定期進行體檢;
2.對可能存在毒物危害的現場按規定采取防護措施;
3.患有皮膚病、眼結膜病、外傷及有過敏反應者,不得從事有毒物危害的作業;
4.按規定使用防護用品,加強個人防護;
5.不得在有毒物危害作業的場所內吸煙、吃食物,飯前班后必須洗手、漱口;
6.注意勞逸結合,應避免疲勞作業、帶病作業以及其他因作業者的身體條件不行、可能危害其健康或受傷害的作業;
7.搞好工地衛生,防止食物中毒;
8.作業場所應通風良好,可采用自然通風和局部機械通風;
9.凡有職業性接觸毒物的作業場所,必須采取措施限制毒物濃度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10.有害作業場所,每天應搞好場內清潔衛生;
11.當作業場所有害毒物的濃度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時,應立即停止工作并報告上級處理。
二、油漆涂料作業衛生防護措施
1.油漆配料應有較好的自然通風條件并減少連續工作時間;
2.噴漆應采用密閉噴漆間。在較小的噴漆室內進行小件噴漆,應采取隔離防護措施;
3.施工現場必須通風良好。在通風不良的車間、地下室、管道和容器內進行油漆、涂料作業時,應根據場地大小設置抽風機排除有害氣體,防止急性中毒;
4.在地下室、池槽、管道和容器內進行有害或刺激性較大的涂料作業時,除應使用防護用品外,還應采取人員輪換間歇、通風換氣等措施;
5.以無毒、低毒防銹漆代替含鉛的紅丹防銹漆,必須使用紅丹防銹漆時,宜采用刷涂方式,并加強通風和防護措施。
三、瀝青作業衛生防護措施
1.裝卸、搬運、使用瀝青和含有瀝青的制品均應使用機械和工具,有散漏粉末時,應灑水,防止粉末飛揚;
2.從事瀝青或含瀝青制品作業的工人應按規定使用防護用品,并根據季節、氣候和作業條件安排適當的間歇時間;
3.熔化桶裝瀝青,應先將桶蓋和氣眼全部打開,用鐵條串通后,方準烘烤,并經常疏通防油孔和氣眼,嚴禁火焰與油直接接觸;
4.熬制瀝青時,操作工人應站在上風方向。
四、焊接作業衛生防護措施
1.焊接作業場所應通風良好,可視情況在焊接作業點裝設局部排煙裝置、采取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換氣措施;
2.分散焊接點可設置移動式錳煙除塵器,集中焊接場所可采用機械抽風系統;
3.流動頻繁、每次作業時間較短的焊接作業,焊接應選擇上風方向進行,以減少錳煙塵危害;
4.在容器內施焊時,容器應有進、出風口,設通風設備,焊接時必須有人在場監護;
5.在密閉容器內施焊時,容器必須可靠接地,設置良好通風和有人監護,且嚴禁向容器內輸入氧氣。
五、施工現場粉塵防護措施
1.混凝土攪拌站,木加工、金屬切削加工、鍋爐房等產生粉塵的場所,必須裝置除塵器或吸塵罩,將塵粒捕捉后送到儲倉內或經過凈化后排放,以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2.施工和作業現場經常灑水,控制和減少灰塵飛揚;
3.采取綜合防塵措施或低塵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不超過國家的衛生標準。
六、施工現場噪音防護措施
1.施工現場的噪音應嚴格控制在90dB以內;
2.改革工藝和選用低噪音設備,控制和減弱噪音源;
3.采取消聲措施,裝設消聲器;
4.采取吸聲措施;采用吸音材料和結構,吸收和降低噪音;
5.采取隔聲措施,把發聲的物體和場所封閉起來;
6.采用隔震措施,裝設減振器或設置減震墊層、減輕震源聲及其傳播;
7.采用阻尼措施,用一些內耗損、內摩擦力大的材料涂在金屬薄板上,減少其輻射噪音的能量;
8.做好個人防護,戴耳塞、耳罩、頭盔等防噪音用品;
9.定期進行體檢。
篇3:氣割作業應具備勞動保護措施
勞動保護就是要把人體同生產中的危險因素隔離開來,創造安全、衛生和舒適的勞動環境,以保證安全生產。
在氣焊和氣割時應具備下列勞動保護措施:
(1)在氣焊和氣割時應具備下列勞動保護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鞋、有色眼鏡、口罩、毛巾等,以防止高溫的火焰刺傷眼睛,飛濺的金屬氧化物和熾熱的工件燙傷人,避免揚起的灰塵及有害煙氣吸進入體內。
(2)氣焊和氣割場地要求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以減小操作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傷害。
(3)修理各種容器或管道時,在焊割前,應了解管道或容器內裝的是什么液體或氣體,殘存的液體或氣體應清除干凈,并將所有的閥門全部打開,否則不能進行焊、割操作。
(4)若焊、割儲存過原油、汽油、煤油或其他易燃容器時,需將容器孔、蓋全部打開,用堿水將容器內壁清洗干凈,并用壓縮空氣吹干后,方可進行焊、割操作。
(5)在高空焊割操作時,必須使用安全帶。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內,并設置接火盤,以防火花濺落引起火災或切掉的余料落下砸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