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品保管及電纜油區防火措施
近年來,電力電纜在輸變配電范圍的運用,易燃易爆品的存放油區防火愈加普遍,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電纜自身是一種易燃物,特殊是充油電纜和塑料電纜更易著火蔓延。近年來延續發作的一系列電纜火災事故,使電纜防火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防止電纜,易燃易爆品,油區火災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首先從設計選型上要防止電纜自身和外界要素惹起電纜著火,其次防止著火爆炸,再次是防止著火后蔓延擴展。
一.易燃、易爆危險品的保管
①此類藥品應貯存于危險品庫內,不得與其他藥品同庫貯存,并遠離電源,專人負責保管。
1.危險品應分類堆放,特別是性質相抵觸的物品(如濃酸與強堿)。滅火方法不同的物品,應該隔離貯存。
2.危險品庫應嚴禁煙火,不準進行明火操作,并應有消防安全設備(如滅火機、沙箱等)。
3.危險品的包裝和封口必須堅實、牢固、密封,并應經常檢查是否完整無損和滲漏,出現情況必須立即進行安全處理。
4.如少量危險品必須與其他藥品同庫短期貯存時,亦應保持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一定的安全距離,隔離存放。
5.氧化劑保管應防高熱、日曬,與酸類、還原劑隔離,防止沖擊摩擦。鉀、鈉等金屬應存放于煤油中;易燃品、自燃品應與熱隔絕,并遠離火源,存放于避光陰涼處。
二.油區的防火措施
發電人應劃定油區,油區周圍必須設置圍墻,圍墻的高度不應低于2m,并掛“嚴禁煙火”等明顯的警告標志牌。油區必須制定油區出入制度,入口處應設門衛,進入油區應進行登記,并交出火種。不準穿釘有鐵釘的鞋和容易產生靜電火花的化纖服裝進入油區。油區內應保持清潔,無雜草,無油污,不得儲存其他易燃物品和和雜物,不得搭建臨時建筑。油區周圍必須設有環形消防通道,通道盡頭應設回車場。油區內應設置符合要求的消防設施。
地上和半地下油罐周圍應用非燃材料或土質建造符合要求的防火堤。防火內側應有下水道或水封井,下水道應設閘門控制。油罐區應有排水系統,并裝有閥門。著火時應關閉閥門,防止油從下水道流出擴大火災事故。從油庫、過濾器、油加熱器中清理出來的余渣應及時處理,不得在油區內保留殘渣。
油區的一切電氣設施均應選應防爆型,電力線路必須是電纜或暗線,不準有架空線。油區內一切電氣設備的維修,都必須停電進行。卸油管應有明顯的接地點。油管道法蘭應用金屬導體跨接牢固。每年雷雨季節前需認真檢查,并測量接地電阻。防靜電接地每處接地電阻不宜高過30Ω。露天敷設的管道每隔20~25m應設防感應接地,每處接地電阻不超過10Ω。油泵房及油罐區內禁止安裝臨時性或不符合要求的設備和敷設臨時管道。不得采用皮帶傳動裝置,以免產生靜電經起火災。在油區敷設臨時動力和照明的電線時,電源及動力設備都應采用防爆型,應該具有絕緣和防爆性能。禁止把臨時電線跨越或架設在有油或熱體管道設備上,或引入未經可行地沖洗、隔絕和通內的容器內。用手電筒照明時應使用塑料電筒。
所有臨時電線在檢修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拆除。進入油罐的檢修人員應使用電壓不超過12V的防爆燈,穿不產生靜電的工作服及無鐵釘工作鞋,使用銅質工具,嚴禁使用汽油或其他可燃、易燃液體清洗油罐內的油垢。在油區進行電焊接作業時,焊接設備應停放在指定地點,不閃使用漏電、漏氣設備。火線和接地線均應完整、牢固,禁止使用鐵棒等物代替接地線和固定接地點。電焊機的接地線應接在被焊接的設備上,接地點應靠近焊接點,并采用雙線接地,不準采用遠距離接地回路。
燃油設備檢修時,應盡量使用有色金屬制成的工具。如使用鐵制工具時,應采取防止產生火花的措施,例如涂黃油加銅墊等。油罐若需動火,動火油罐應在相鄰油罐的下風或側風。當油罐間距不符要求時,還應在動火油罐偶設備隔離屏障,并按油罐著火的事故預想,做好一切撲救準備工作。動火油罐應與系統隔離并上鎖。清出油罐內全部油圬后沖洗干凈,然后拆開動火油罐所有管道法蘭,油罐側通大氣,非動火的管道側加盲(堵)板。在打開動火油罐各孔口,用防爆通負機從不同位置進行通內,且時間不少于48h,在整個動火期間通風機不得停止運轉。從拆開管線法蘭和打開油罐孔口到動火開始這段時間內,周圍50m半徑范圍內低凹、焊縫處,以及容易積聚氣體的死角等處測量氣體濃度,最好用兩臺以上測爆儀同時測量氣體濃度,以防失靈。
三.電力電纜防火措施
1采用阻燃電力電纜
在電纜的設計選型方面,運用阻燃電纜是防止電纜著火和蔓延的一種重要措施。與普通非阻燃電纜相比擬,它具有阻燃效果較好,施工維護方便,不影響電纜載流量等優點,且阻燃電纜的價錢只比同類普通電纜高10%左右,因此從技術和經濟上都是可行的。各種電纜的經濟技術比擬。
易見在大型變電站電纜進出端、電纜隧道、電力客戶高層修建物地下配電室等場所采用A類阻燃電纜,重要回路采用耐火電纜。用于輕易發作火災場所的電纜類別引薦。
2對電纜停止防火封堵
2.1防火封堵資料的選擇防火封堵,就是用防火封堵資料在電纜穿線孔洞和電器孔洞做隔斷,它的作用是防止由于電纜自身發熱自燃或外界明火使火災蔓延,到達維護人員和設備平安的目的。
防火封堵的原理是封堵資料起收縮吸熱和隔熱作用。
目前國度對防火封堵資料主要分為阻火包和無機防火堵料、無機防火堵料三大類,國度要求這三大類同時具有檢驗報告和型式認可證書才干銷售運用。
無機防火堵料是以無機分解樹脂為粘接劑,添加防火劑、填料等經輾壓而成。該堵料持久不固化,可塑性很好,可以恣意地停止封堵。這種堵料主要運用在修建管道和電線電纜貫串孔洞的防火封堵工程中,并與無機防火堵料、阻火包配合運用。
無機防火堵料,亦稱速固型防火堵料,是以快干膠粘劑為基料,添加防火劑、耐火資料等經研磨、混合平均而成。該產品對管道或電線電纜貫串孔洞,尤其是較大的孔洞、樓層間孔洞的封堵效果較好。它不只到達所需的耐火極限,而且還具有相當高的機械強度,與樓層水泥板的硬度相差無幾。
阻火包是用不燃或阻燃性的纖維布把耐火資料固定成各種規格的包狀體,在施工時可堆砌成各種形狀的墻體,可對大的孔洞停止封堵,起到隔熱阻火作用。
其它電纜防火產品還有電纜隧道隔斷門、阻燃槽盒、防火板、防火涂料等,產品需經國度有關部門檢測合格并在相應的主管部門注銷備案前方可運用。
2.2電纜防火部位凡是穿越墻壁、樓板和電纜溝道等進入控制室、開關柜(室)、消弧線(接地線)室、所用變室、維護室、電纜夾層、電氣柜(盤)、交直流柜(盤)、控制屏及儀表盤、維護盤等處的電纜孔、洞;豎井和進入油區的電纜入口處室外端子箱、電源箱、控制箱等電纜穿入處;室內電纜溝電纜穿至開關柜的入口處;電纜隧道中和電纜橋架上的交叉處等。
2.3施工工藝及要求
2.3.1防火墻依據規范要求,在隧道或重要回路的電纜溝中的下列部位,宜設置防火墻。①公用多段溝上的分支處。②多段配電裝置對應的溝道適當分段處。③長距離溝道中相隔約200m或通風區段處。④至控制室或配電裝置的溝道入口、廠區圍墻處。
2.3.1.1以防火板為基材依據電纜位置和電纜溝橫截面的尺寸切割防火板。防火板應裝置兩層,兩層間的距離為100,中間填不燃纖維。在防火板與電纜溝壁接觸的中央和拼接的兩塊防火板間均要用防火堵料密封。在電纜與電纜間,電纜和鋼管與防火板接觸的中央涂塞柔性無機防火堵料。在兩層防火板下裝置兩根鋼管作為排水管。
2.3.1.2以無機堵料為基材將耐水型無機防火堵料和水按一定比例平均混合。用膠合板等在裝置阻火墻處支模板,并在兩側橋架下各裝兩根鋼管作為排水管。在適當位置預留孔洞作為增設電纜用,孔洞內填塞柔性無機防火堵料將混合好的耐水型無機防火堵料用鏟刀嚴密填入模板內,封堵嚴實。在阻火墻與電纜之間縫隙以及電纜間隙內填塞柔性無機防火堵料。撤除模板后,用耐水型無機防火堵料修補不平整的外表。
2.3.1.3以阻火包為基材填入阻火包,阻火包應按順序依次擺放劃一,阻火包與電纜之間留適當空隙。在阻火包和電纜之間填塞柔性無機防火堵料。此方案不適用于有積水的場所。
2.3.1.4組合式阻火墻以阻燃包、無機堵料、無機堵料、防火板及防火涂料相互配合組成的防火墻,普通可作為電纜溝阻火墻。阻火墻底部用磚砌支墩,并留排水孔,采取固定措施以防止防火墻坍塌。
2.3.2電纜豎井的封堵依據規范要求:在豎井中,宜每隔7m設置阻火隔層。
電纜豎井處的防火封堵普通采用角鋼或槽鋼托架停止固定,用厚度20mm以上的防火板托底封堵,托架和防火板的選用需保證足夠的強度;空中的孔隙口及電纜周圍需采用無機堵料停止封堵,電纜周圍的無機堵料厚度不小于20mm,然后在防火板上澆注無機堵料,其厚度普通在200mm左右;無機堵料澆注后在其頂部運用無機堵料將每根電纜分隔包裹,其厚度大于無機堵料表層的10mm,電纜周圍的無機堵料寬度不小于30mm,面層平整。
2.3.3電纜隧道防火隔斷電力系統中很多電纜鋪設在電纜隧道中,長達數百米甚至數公里,而且犬牙交織。在隧道中需選用防火隔斷門、阻燃包、無機堵料、電纜防火涂料設置防火隔斷。
在電纜隧道中,依據現場尺寸大小,制造并固定好防火隔斷門,電纜之間用阻燃包堆積,并用無機堵料嵌填電纜之間的縫隙,最后用防火涂料涂抹電纜,應不少于1m。
篇2:易燃易爆品庫爆炸應急措施規程
(1)聽到爆炸聲的人員應保持鎮定,立即使用有效方式(如呼救、讓汽車鳴笛或其他帶有警報的聲響、標志等),向K12+600向東5km處從事回墊作業的人員發出明顯的險情警報,并使用現場所能使用的通訊工具(移動電話、對講機等)或安排人員及時向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通報,簡要報告爆炸時間、地點、強度、影響范圍等。
(2)應急小組接警后,立即通知在進行回填作業的施工負責人緊急撤離所有施工人員,待排除險情后再進行施工。
(3)收到警報的回填作業人員應提醒同伴,第一時間撤離到可能的安全地點,防止由易燃品倉庫再次爆炸。
(4)立即撥打119、120電話報警,報告發生的災難,說明爆炸的時間、地點、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派人員在路口迎接,指引救護車和消防車直接趕到出事地點,避免延誤搶險和救援時間。
(5)回填作業人員派人沿路通知,及時疏散還在危險區域的施工人員;防止因可能連續爆炸造成的二次傷亡。同時,組織移走作業的機械設備、材料,為疏散人員和提供救護通道做好準備。
(6)應急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后及時啟動應急救援預案,調動人員和搶險物資,
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安排切斷事故現場內的所有電源線路,防止在搶救過程中觸電
或繼續引起火災等二次傷害。
(7)回填班組授命進行現場組織救援時,所有的救援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等防護設備,防止爆炸沖擊波及飛濺物造成的傷害。救援過程中,應首先尋找庫房人員,并先救治生還人員。如有生還者,應立即安排送醫院救治。同時,派人小心查看現場,做好防范連續爆炸的準備。
(8)在現場施救過程中,如發現傷員有骨折現象,利用木板、竹片和繩布等捆綁骨折處的上下關節,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將其上肢固定身側,下肢與下肢縛在一起;在醫院救護車未來之前,利用現場的硬木板,選配不少于4名身強力壯的救護組人員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將其抬至救護車到達的地帶。
(9)如該傷者傷口出血比較嚴重,應讓其以頭低腳高的姿勢躺臥,使用消毒紗布或清潔織物覆蓋在傷口上,用繃帶較緊地包扎,以壓迫止血,或選擇彈性好的橡膠管、橡膠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巾等。對上肢出血者,捆綁在其上臂1/2處,對下肢出血者,捆綁在其在腿上2/3處,并每隔斷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如傷者劇烈痛疼難忍,即打開現場醫藥箱,讓其先服用止痛劑和鎮痛劑。對這位高空墜落至地面的傷者,在救護時不要隨意移動或翻動其身體。
(10)如情況危急,來不及等待“120”或“120”不能及時趕到,應用項目車輛把傷者緊急送往醫院。
(11)救援保衛人員應進行封閉與監控,告誡搶險人員防止因現場混亂而導致未爆炸藥、雷管等爆炸或遺失;聯絡協調組迅速聯系當地地方政府(業主)、醫療機構(急救電話)及附近單位請求社會援助;其他人員按運送的搶險器具,實施搶險。
(12)實施搶險時,應指定專門指揮、調度和協調觀察人員,防止搶險過程因緊張、混亂和誤用搶險器材等造成二次傷害,或發生新的事故。
(13)責成專業技術人員及時分析是否存在事故可能擴大的各種因素,根據爆炸產生的振動、燃燒、煙塵及其他廢棄物,以及可能出現的垮塌等,明確搶險禁區,防止搶險人員受到傷害,或在事故擴大時不能及時撤離。
(14)應急領導小組安排專門人員和運輸工具,及時從附近工區調運和補充搶險人員和物資。
(15)保衛組在事故現場劃定警戒區域,維持搶險秩序,并在可能的情況下保護事故現場及證據,為事故調查提供依據。
(16)應急領導小組安排專門人員為搶險人員提供搶險防護用品,囑其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防止發生觸電、燙傷、中毒、搶險器具傷人和搶險人員操作不當形成互傷等新的傷害和事故。
(17)安排電工、水工人員檢查線路和水管,如有損害組織搶修,及時接電、通水,或從門前的稻田取水,盡早撲火。
(18)經現場醫生檢查診斷為重傷或死亡人員數量應在24h內上報項目主管的上級部門和地方安全部門;發生Ⅳ級以上安全事故應在2h內報告項目主管的上級部門和地方安全部門;報告內容包括重傷和死亡人數、事故類別、事故地點等情況,并配合地方安全部門進行事故調查,不準瞞報和不報。
(19)不管發生任何事故、事件,自救的同時都要保護好現場,責任單位要積極配合調查取證,對隱瞞不報、謊報、故意遲遲不報、故意破壞現場、不配合事故調查的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在事故調查中調查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打擊報復的由公司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20)做好事故恢復,對易燃品倉庫爆炸、火災產生的廢棄物應分類處理,送運到指定地點,不得就近堆放在山邊或傾倒在農田內;在判定風險在可控制范圍內時,做好事故恢復準備,并在實施恢復時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現場監督和觀察,防止事故恢復中產生新的危害和事故。分析和調查爆炸、火災事故產生的環境影響,及時采取可能的消除措施。恢復供水、供電管線和因踐踏和損毀的道路,清理搶險器具和人員,分類清除事故現場其他廢棄物。評審應急預案,采取嚴密的防范措施。
篇3:易燃易爆品庫安全要求
1.易燃易爆品(倉庫)應遠離其它建筑物,通風要良好。倉庫周圍應有圍墻并裝置大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倉庫。
.2.倉(品)管工作人員必須了解所管物品的安全知識。嚴禁煙火,不準把火種、易燃物品和鐵器等帶入庫內。
3.易燃易爆物品必須分別存放在專用倉庫中,不得隨意亂放。存放電石應注意防潮。
4.庫內不得同時存放性質相抵觸的爆炸物品和其它物品,亦不得超過規定的儲存數量。
.5.倉庫必須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過期變質的易燃易爆物品要及時處理。
6.嚴禁在倉庫內住宿、開會。收發物品要有嚴格的登記手續。
.7.必須配備充分、完好、合用的消防器材并放置在明顯方便的地方。
.8.倉庫內不準用一般的電機、電氣設備、必須按設計規范采用密閉防爆型設備。并要定期檢查,確保安全,倉庫人員不得拆卸。
.9.予警系統必須良好,并定期檢查,確保有效。
10.運送各種易燃、易爆物品時,蓋要擰緊,容器要豎直放穩。運送人員禁止吸煙,沿途須距離火種5米以外。運送電石時,先要把桶蓋松開放出氣體,中途注意防潮,雨天不準裝運電石。
11.各種壓力氣瓶的存放、使用和運輸,必須遵守國家《氣瓶安全監察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