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油系統防火要求

油系統防火要求

2024-07-23 閱讀 1672

一、系統應有防火防爆措施,下面是一些消防措施:

1.油庫與其它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距離:

(1)至鄰近房屋的距離不小于20米;

(2)至生產性的建筑物的距離不小于20米;

(3)至鐵路中心線的距離不小于50米;

(4)至卸油、裝油專用鐵路中心線的距離不小于12米;

(5)至公共汽車公路的土建邊緣的距離不小于15米;

(6)至企業地區內汽車路土基邊緣的距離不小于10米;

(7)至油泵站的距離不小于8米。地下油庫以上距離可縮小50%,半地下可縮小25%。

2.水電站可以不設事故排油池,但油系統的布置應符合下列防火要求:

(1)廠內油庫不超過兩個,單個油庫的總容積不超過200立方米。布置在廠外時,與周圍建筑物有安全防火距離,并有防雷措施;

(2)油庫、油處理室設有兩個安全出口,出口門向外開;

(3)油庫、油處理室與其它房間應用防火墻隔開。油庫的安全出口有20~30厘米高的門坎,油庫應有油、水排出的措施;

(4)油罐及其管路均應接地;

(5)油庫及油處理室有良好通風。照明采用防爆燈;

(6)油槽的頂上和油處理室的天花板上應有消防水噴頭,其操作閥門放在室外安全地方。

3.若設事故排油池,事故排油池閥門應設在室外安全及交通方便地方,排油管徑不小于100毫米。事故排油池底部和四周設有集水房,用管子將滲水排至集水井或下游,同時其頂部應嚴加密封,以免廠外的排水進入池內。

二、油庫的火災危險性

凡是用于接收、貯存、發放原油、煤油、汽柴油等整裝、散裝油品的獨立設施或企業的附屬倉庫統稱為石油成品庫(以下簡稱為油庫)。它是協調原油生產、加工,成品油供應及其產品中轉的紐帶,是國家石油貯存和供應的基地。油庫是重點防火單位,做好油庫的消防安全工作,防止油庫火災事故的發生,對于保障國防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油庫有兩大類型。一類為專門接收、貯存和發放油品的獨立油庫;一類為工業、交通或其它企業為滿足本身生產需要而設立的附屬油庫,如機場油庫、煉油廠油庫等。在各類油庫中又可分為:

1.地上油庫。油罐設置在地面上。

2.半地下油庫。油罐埋在深度小于罐壁高度一半,且罐內最高液面高于罐外4米范圍內,地面的最低標高不大于3米的抽庫。

3.地下油庫。油罐內最高液面低于罐外4米范圍內,地面下的最低標準高為0.2米。

4.人工洞油庫。油罐等主要設備設置在人工開挖的山洞內。

5.水封石洞油庫。利用穩定的地下水位,將油品直接封存于地下水位的巖體里開挖的人工洞中。

6.水下油庫。為了適應海上采油,將油庫建設在水下。

7.桶裝油庫。貯存桶裝油品的庫房、敞棚或露天堆場。

油庫按庫容量的大小分成四級。油庫總容量大于或等于5萬立方米的為1級;總容量大于或等于1萬米小于5萬立方米的為2級;總容量大于或等于2千5百立方米小于1萬立方米的為3級;總容量大于或等于5百立方米小于2千5百立方米的為4級。

油庫的火災危險性主要有:

三、油品的火險特性

1.易燃燒

油品屬有機物質,主要組成物質為碳氫化合物,油晶遇火、受熱以及與氧化劑接觸時都有發生燃燒的危險,其危險性的大小與油品的閃點、自燃點有關,油品的閃點和自燃點越低,發生著火燃燒時的危險性越大。

2.易爆炸

石油具有容易燃燒的特性,石油蒸汽與空氣混合,當達到一定混合比范圍時,遇火即發生爆炸,因而具有很大的火災危險性。

3.易產生靜電

石油是導電率極低的絕緣非極性物質。當它沿管道流動與管壁摩擦和在運輸過程中與車、船的罐、艙壁沖擊以及油流的噴射、沖擊都會產生靜電。靜電電位高于4V時,發生的靜電火花達到了汽油蒸汽點燃能量(油氣最小點燃能量為0.25mj),就會使汽油著火爆炸。

4.易蒸發、易擴散、易流淌

油晶在一定溫度和密度下容易蒸發。油品的蒸發特性,取決于液體的分子結構與溫度。1公斤汽油大約能蒸發0.4立方米的汽油蒸氣,煤油、柴油的蒸發速度與溫度、密度、蒸發面積、油品表面空氣流動速度、油面承受的壓力等因素有關。

油品蒸發的油氣密度,除甲烷外,都比空氣大,蒸發出的氣體可隨風飄散擴展,無風時,沿地面可擴散出50米以外,往往在儲存場所的空間、地面彌漫飄蕩,在低洼處積聚不散,這樣就大大增加了火災危險性。

油品液體密度均小于1,它可沿水面和地面流淌,能在坑洼地帶積聚。油品流動擴散的強弱取決于油品本身的粘度,粘度低的油品流動性強,如有滲漏會很快向四周擴散。重質油品雖然粘度較高,但隨溫度的升高亦能增加其流動性。

5.易受熱膨脹

油品受熱后,溫度升高,體積膨脹,若容器灌裝過滿,管道輸油后不及時排空,又無泄壓裝置,便會導致容器和管件的破壞;另一方面由于溫度降低,體積收縮,容器內出現負壓,也會使容器如油罐、油桶等,被大氣壓癟變形以至損壞報廢。

6.易沸溢噴濺

重質或含水份的油品著火燃燒時,可能發生沸溢噴濺。燃燒的油品大量外溢,甚至從罐內猛烈噴出,形成巨大的火柱,可高達70—80米,火柱順風向噴射距離可達120米左右,不僅擴大火場的燃燒面積,而且嚴重威脅撲救人員的人身安全。

四、油庫的火災原因

油庫火災主要是由于各種明火源或靜電火花,以及雷擊等原因引起的。例如:

1.油罐作業時,使用不防爆的燈具或其他明火照明,以及飛火引入罐內或油氣集中場所;

2.利用鋼卷尺量油,鐵器撞擊等碰撞火花;

3.進出油品方法或流速不當,或穿著化纖衣著產生靜電火花,引起燃燒爆炸;

4.遭受雷擊,或庫區內雜草或其他物品燃燒,引燃油品蒸氣或加熱儲罐;

5.維修前清理不合格而動火檢修;

6.油罐中沉積含硫物質的自燃性殘留物等;

7.油桶或油罐破裂泄漏,或裝卸差錯;

8.灌裝過量或日光曝曬;

9.油泵故障或輸油管路破裂等等,造成泄露、逸散。

由于油庫具有上述火災危險性,所以應高度重視油庫的消防安全工作。

篇2:崗位防火責任制-潤滑油系統

1.汽機潤滑油系統防火責任人為汽機零米值班員和汽機車間設備檢修專責人。

2.鍋爐潤滑油系統防火責任人為鍋爐零米值班員和鍋爐車間設備專責人。

3.潤滑油系統的防火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值班員、設備檢修專責人應熟知并嚴格執行本崗位的《鍋爐運行規程》、《檢修工藝規程》、《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的各項有關規定,做到“三懂三會”既懂火災危險性、懂預防措施、懂撲救方法,會使用消防器材、會處理事故、會報警。

4.運行值班員每班至少巡檢三次,發現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及時匯報、處理,保證潤滑油系統的安全防火和各消防設施的完備好用、衛生清潔。

5.檢修車間設備專責人每天至少對管轄設備的安全防火情況全面巡視檢查一次,發現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及時匯報、處理,并在班組巡檢記錄中如實記錄。

6.值班員交接班時,必須同時交接消防器材和滅火設施,保證其數量充足、完備好用。發現問題在交接班記錄中記載,并交待聯系處理情況。

7.巡檢時,應對各軸承及靠近高溫管道的油管道連接法蘭、壓力溫度測點、細小分支管根部焊口等處加強巡檢,并注意檢查油管道與其它管道閥門等部位是否產生碰磨現象。

8.油系統法蘭、閥門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準有明火,必須明火作業時要采取有效措施,附近的熱力管道或其它熱體的保溫應緊固完整,并包好鐵皮。

9.油系統嚴禁漏油,發現有滲漏現象應及時處理、清理現場并及時匯報。若漏油浸入保溫內,應及時將保溫扒掉,重新保溫。

10.油系統檢修前,運行人員做完措施后應檢查各表計,確認消壓至零,開工時運行與檢修負責人共同到現場進行檢查,交待安全注意事項,確認檢修部位及附近無易燃易爆危險后,方可開工。

11.油系統動火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動火工作標準和動火工作票制度,必須做好隔離、清理吹掃、置換、遮擋等安全防火措施,備好專用滅火器材。

12.油系統檢修工作結束,應清理現場周圍殘留火種、破布、場地積油等,值班員與檢修設備專責人親自到現場檢查管道各連接法蘭及系統、壓力溫度測點和現場環境等符合防火要求后,方可投入油系統。

13.一旦發生火險,應積極撲救,及時報告,避免火勢擴大,把損失控制到最小。

篇3:崗位防火責任制-鍋爐燃油系統

1.燃油系統的防火責任人為鍋爐運行巡檢值班人員和鍋爐檢修設備專責人。

2.燃油系統的防火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值班員、設備檢修專責人應熟知并嚴格執行本崗位的《運行規程》、《檢修工藝規程》、《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的各項規定,做到“三懂三會”既懂火災危險性、懂預防措施、懂撲救方法,會使用消防器材、會處理事故、會報警。

3.巡檢值班員每班對所轄的燃油系統至少巡檢三次,發現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及時匯報、處理,保證燃油系統的安全防火和消防設施的完好備用、衛生清潔。

4.值班員交接班時,必須同時交接消防器材和滅火設施,保證其數量充足、完備好用。發現問題在交接班記錄中記載,并交待聯系處理情況。

5.檢修車間設備專責人每天至少對管轄設備的安全防火情況全面巡視檢查一次,發現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及時匯報、處理,并在班組巡檢記錄中如實記錄。

6.油系統檢修工作過程中,嚴禁隨意動火,廢油破布應妥善處理。油系統需動火時,必須嚴格執行動火工作標準和動火工作票制度,做好隔離、清理、吹掃、遮擋等安全防火措施,自備好專用滅火器。

7.油管道法蘭、閥門等應保持嚴密不漏油,如有漏油應及時消除,不能徹底治理的應采取有效方法(如接引、及時擦拭等)。嚴禁使漏油滲透至蒸汽管、閥門等保溫層內,如發現保溫材料內有浸油時,應消除漏油點,并及時更換保溫材料,清理現場油污。

8.油系統檢修工作結束,應清理現場周圍殘留火種、破布、場地積油等,值班員與檢修工作負責人親自到現場檢查管道各連接法蘭及系統、壓力溫度測點和現場環境,達到防火要求后,方可投入油系統。

9.一旦發生火險,應積極撲救,及時報告,避免火勢擴大,把損失控制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