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應急救援投入資源保障制度

應急救援投入資源保障制度

2024-07-23 閱讀 2253

第一條目的和適用范圍

(一)為了預防和控制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時,做出應急準備和響應,最大限度地減輕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程序適用于我礦生產經營中潛在事故(災害)等緊急情況的預防和處理。

第二條應急管理原則

(一)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二)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三)把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四)預防為主,強化基礎,快速反應。

(五)科學實用

(六)分級響應

第三條應急管理機構領導機構

總指揮:礦長

副總指揮:各分管領導

成員:安全培訓中心、生產技術部、通風隊、機電部、調度室、安監處、綜合辦、企管部、財務部、各區隊負責人等。

第四條四.應急保障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做好突發事故的應對工作,同時根據總體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事故的人力、物力、財力、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一)安全培訓中心要做好應急救援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動員全員有組織的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二)財務部要保證所需突發事故應急準備和救援工作資金。

(三)供應部要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監測網絡、預警體系和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體系,完善應急工作程序,確保應急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并加強對物資儲備的監督管理,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

(四)醫療衛生保障,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第一時間出動礦應急醫療組,同時立刻與簽訂應急救援預案的醫院取得聯系,請求救援。

(五)交通運輸保障,要保證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確保運輸安全暢通;要建立緊急情況交通運輸工具的調用程序,確保搶險救災物資和人員能夠及時、安全送達。

(六)人員防護要指定或建立與人員相適應的應急避險場所,完善緊急疏散管理辦法,明確各級責任人,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員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程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確保作業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

第五條監督管理

(一)預案演練

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對相關預案的演練。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并作好演練過程的原始記錄。

(二)培訓教育

由培訓中心牽頭,安監處負責協助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的培訓,增強員工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對應急救援和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其應急專業技能。保持培訓記錄。

(三)責任與獎懲

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對突發事故應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遲報、謊報和瞞報突發事故重要情況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而喪失應急的最佳機會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經濟損失的,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送司法機關處理。

(四)公司各類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由安全培訓部進行監督管理。

第六條附則:本制度自批準之日起實施。

篇2:應急救援治安維護后勤保障措施

為加強我礦出現突發性事故后的治安維護和后勤服務保障工作進一步提高應對和處置各類突發事故的能力維護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機構組織

組長:喬智

副組長:韋世明張海東

成員:牛

二、主要任務

1、會議場地、食宿預訂及相關物品采購

2、運輸物資的車輛安排

3、事故現場的治安管理

4、應急救援人員及相關人員報到登記、客房安排和房間布置以及就餐相關事宜的安排

5、相關人員的往返接送、全程接待

6、信息的溝通發布

三、保障措施

一、會議場所、食宿安排

1、辦公室負責布置好會議室包括需要的資料、圖紙等。安排好休息場所包括客房、臨時休息場地等,確保人員能夠得到妥善休息、采購食品及用餐、做好來人報到、登記等事宜。

2、職工餐廳以及安排專人負責食品的運送保證能夠滿足本礦及外來人員的就餐及住宿需要。

3、專職接待、全程陪同礦領導及應急救援人員銜接應急救援期間各項工作安排及時上傳下達有關情況。

二、車輛保障

1、車輛安排工作用車由礦公務車、集團公司抽調車輛和社會租用車輛組成。所有車輛要定期檢修保證性能完好。

2、礦部車輛主要負責傷員及物資的運送。

3、其他車輛負責物資、物品的采購運輸。

三、治安保障

由礦治安部負責對事故現場的治安巡邏工作

四、信息收集

1、及時接收上級相關部門的指示精神并做到上傳下達認真貫徹落實。

2、針對應急救援的進展及工作情況進行信息發布。

四、工作要求

1、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力以赴做好應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

2、后勤保障工作要做到“細致、周到、熱情”。

3、各對口接待人員要明確職責、任務加強團結協作、妥善安排好相關人員的吃、住、行等。

五、通信與信息保障

有關人員和單位要保證通訊聯系暢通,調度值班電話保證24小時有人值守。

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本區域內有關機構和人員的通信保障做到即時聯系信息暢通。煤礦企業負責保障本單位應急通信、信息網絡的暢通。

六、應急支援與保障

1、現有救援裝備保障煤礦事故發生時充分利用現有的排水設備、鉆機、風機、風筒、施工材料等救災裝備和儲備物資開展救援。

2、緊急征用救援裝備補充系統作為我礦應急救援儲備資源不足時的備用救援裝備。

3、交通運輸保障在應急響應時利用現有的交通資源以保證及時調運煤礦事故災難應急救援有關人員、隊伍、裝備、物資。

4、礦山救援和醫療救護車輛配用專用警燈、警笛治安組負責組織對事故現場進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特別通道最大限度地贏得應急救援時間。

七、煤礦救援醫療保障

1、醫療救護組負責指導全礦事故傷員的急救工作。

2、設立醫療救護專家組為煤礦事故應急救援提供醫療救護方面的技術支持。

3、應選擇醫療條件較好的醫療單位成立醫療救護中心指導、參加礦山事故中危重傷員的救治工作。

4、棋盤井仁和醫院負責煤礦事故傷員的醫療急救。

八、治安保障

1、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設備的防范保護維持現場秩序及時疏散群眾。

2、經費保障,我礦每月確保有5萬元流動資金此項經費用于應急救援使用如遇突發事故資金不夠時由集團公司協調解決。

九、技術支持與保障

煤礦重特大事故險情應急救援指揮部設立煤礦應急救援專家組為礦山事故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持。

鄂托克旗新亞煤焦有限責任公司

二0一三年三月

篇3:煤礦應急救援交通運輸保障應急管理措施

為加強我礦運輸應急運力組織和保障工作,進一步提高應對和處置各類突發事故的能力,維護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管理措施。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落實“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以及分工明確、協調一致、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運力保障體系。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故,我礦運輸小組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做好運輸應急運力的組織、救援和保障工作,完成傷員、應急物資的運輸保障任務,把突發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點。

二、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平急結合、預防為主。

把保障職工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高度重視運輸應急保障工作,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提高防范意識,做好預案演練、宣傳和培訓工作,做好有效應對礦井突發事故的各項保障工作。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聯動協調。

本措施確定的礦井運輸應急保障工作在主管部門的統一領導下,由管理部門具體負責,分級響應、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充分發揮運輸應急保障機構的作用。

3、職責明確、規范有序、部門協作。

明確應急管理機構職責,建立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工作機制和響應程序,實現應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加強與其他部門密切協作,形成優勢互補的礦井運輸應急保障機制。

四、組織機構

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劉木林

副組長:董世平

成員:邱國仁、朱俊文、龍博、胡小軍

辦公室設在調度室,應急聯絡員:李諒、李衛星,聯系電話:8000或8001。

1.統一領導本礦運輸應急救援行動。根據礦領導部署,結合本礦實際情況,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

2.負責啟動救援行動,指揮和調配運輸小組應對突發事件的救援和保障工作。當應急運力不能滿足突發事件需要時,負責報請公司調派應急運力對口支援;

3.根據公司主管部門的指令,調動公司應急運力對口支援,完成礦井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和保障任務。

五、應急運力

(一)應急運力儲備

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平急結合、分級儲備、擇優選擇、統一指揮”的原則,在本礦建立應急運力儲備,做到領導責任、車屬單位、車牌號碼、駕駛人員、帶隊人員、集結地點“六落實”。

(二)應急車輛及技術狀況

應急運輸保障車輛的技術等級要求達到二級以上技術標準,車輛使用年限不超過5年,或行駛里程不超過15萬公里。建立應急運輸車輛技術檔案制度,及時了解和掌握車輛的技術狀況。應急運輸車輛所屬單位負責保持應急運輸儲備車輛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況,并強化應急運輸車輛的日常養護與保養工作。

(三)應急保障人員

應急保障人員包括現場管理人員、駕駛員、裝卸員和維修人員,年齡原則上控制在20至55歲之間,且身體健康、政治素質高、協作意識強等。

組建運輸應急突擊隊,編成三個專項工作小組,在所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

1、車輛調度組:

組長:劉木林

成員:黃顯超、龍博

2、現場搶險組:

組長:邱國仁

成員:邱建成、吳軍山

3、車輛維修協調組:

組長:朱俊文

成員:汪璜、胡健

六、紀律要求

(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并隨時與應急小組保持聯系或電話暢通,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車輛調度及時到位。

(二)執行應急任務的車輛,必須是經檢測合格、車輛技術狀況達二級以上,按規定投保各項保險,且配持有效從業資格證件的駕駛員,方可執行應急任務。

(三)指令性儲備運力,車輛技術狀況和駕駛人員資格除符合第二條要求外,在應急狀況下,應在指定地點集結待令,駕駛人員不得外出,隨時準備接受應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