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環境安全技術措施編制交底制度

環境安全技術措施編制交底制度

2024-07-23 閱讀 5747

總則

為了順利地完成指揮部生產任務,保護施工過程中人和物的安全,保護施工環境,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安全意識,特制定本制度。

施工組織設計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針對施工全過程的安全問題,提出具體的技術措施、環保措施和具體操作要求,確保施工高效、有序、安全進行。

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是施工組織設計中的重要組織部分,它是具體安排和指導工程安全施工的安全管理與技術文件和安全生產的指令性文件,在施工現場管理中具有安全生產法規的作用,必須認真編制和貫徹執行。

本制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及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有關規定編制。

環境、安全技術措施編制

工程施工前,環境、安全技術措施必須要編制審批后正式下達到施工單位,并以此來指導現場安全施工。當施工發生變更時,環境、安全技術措施必須及時變更或做補充,變更或補充的措施也應經過審核和批準。環境、安全技術措施評審要形成統一記錄格式(見附表《環境、安全技術措施評審記錄》)。

環境、安全技術措施編制時要有針對性。要根據不同的工程特點、施工方法、施工部位和環境,從防護上、技術上、管理上提出措施,以確保施工和作業人員的安全。

環境、安全技術措施內容必須符合現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規范、標準。

土石方開挖工程、爆破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鋼筋工程、吊裝工程、高排架工程、臨時用電工程、模板工程、高處作業工程、起重吊裝工程等分部分項工程必須編制單項工程的環境、安全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在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同時,必須研究采用相應的環境、安全技術措施。

施工用機械設備、用電設備必須編制環境、安全技術措施。

對施工中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作業要在環境、安全技術措施中做出明確的說明,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針對施工現場及周圍環境中可能給施工人員及周圍居民帶來的危險因素,以及材料、設備運輸的困難和不安全因素。要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針對季節性施工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夏季要制定防暑降溫措施;

雨季施工要制定防觸電、防雷、防坍塌措施。

冬季施工要制定防風、防火、防煤氣中毒等措施。

特殊和危險性較大的工程,施工前必須編制單獨的安全技術措施。

高危作業如爆破作業、排架搭設與拆除、焊接作業、大件吊裝(運)等必須在安全技術措施中制定作業程序指導書。

指揮部工程管理部負責施工階段環境、安全技術措施或方案的編制,技術負責人審核,總工或副總工審批。

指揮部各單位負責環境、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指揮部安全部門負責措施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環境、安全技術措施交底

環境、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必須編寫環保、安全交底書,交底內容必須針對分部、分項工程中的特殊問題和主要危險因素而編寫。

安全技術交底的內容

本工程項目施工作業的特點。

本工程項目施工作業中的危險點及相應安全措施。

高危作業程序指導書。

環境、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必須具體、明確,有針對性。

工程項目必須實行逐級環境、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制度。

工程開工前,指揮部工程管理部應將工程概況、施工方法、安全技術措施等情況,以書面形式向施工單位負責人、工程師、技術員、安全員進行詳細交底,并做好交底紀錄。

項目施工前,施工單位技術和安全負責人以書面形式對作業隊隊長、班長及作業隊技術員和安全員進行交底,雙方簽字認可,形成交底紀錄。

作業隊長、班組長安排項目施工前,必須向全體施工人員就施工要求、作業環境和環保、安全進行書面的安全技術交底。

環境、安全技術交底應分不同工種、不同對象,或是分階段、分部、分項、分工種進行,兩個以上施工隊或工種交叉配合作業時,要按工程進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關施工單位和班組進行交叉作業的安全書面交底。

環境、安全交底書面記錄使用統一格式(見附表《環境、安全技術交底記錄》)。各級書面環境、安全技術交底必須有交底時間、內容及交底人的簽名。交底紀錄必須按工程文件檔案資料保存,以備查驗。

依據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措施設計進行交底,交底人要了解掌握施工組織設計和環境、安全技術要求,逐級交底到每一個施工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

各施工單位要認真組織員工學習施工安全措施設計和書面環境、安全技術交底內容,讓每個作業人員了解施工組織設計,熟悉和掌握安全技術措施。

各工區負責對所屬的協作隊伍的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并保證交底到外協作隊每個員工。交底要形成書面記錄。

附則

各單位已開工項目未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交底不徹底或交底未形成記錄的,按本制度規定,重新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2:確保公共環境安全技術措施

1.周邊道路建(構)筑物、管線概況和調查

積玉橋站位于和平大道,車站兩側先后建成的和正在建設中的樓盤有:藍灣俊園、玉橋新都、錦江國際、鳳凰城等高檔住宅小區,其余未開發地塊也正在拆遷中。站址東北側為武漢供電局武昌分局,東南側為玉橋新都,西北側為臨街有八層和十一層建筑的住宅區,西南側為規劃公交用地,現狀為臨街2~4層磚混結構商鋪。周邊生活區較多。

本站站址地下管線也較多,施工期間需改移或懸吊。車站施工前需再次核實地面、地下既有管線等情況,加強對管線的監測及保護。管線遷改數量表如表14-1:

表14-1管線遷改數量表

管線改遷?永久改移(m)?臨時改移、廢棄、完工還建(m)?保護長度(m)?

D*銅/光BH1200*45030/13?12?

D*銅/光BH1300*45030/13?6112?

DL銅BH400*4001根10kv?32?

JS鑄鐵Φ400?12?

JS鑄鐵Φ200?3012+12?

JS鑄鐵Φ150?6912?

JS?砼Φ800?12+12+12?

PS砼Φ1300*1350?12+12?

JS砼Φ600?96?

2.施工對建(構)筑物的保護方案和措施

基坑開挖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兩方面:降低地下水引起的周邊環境效應、支護結構發生變形和位移引起的環境效應。采取的措施主要如下:

(1)科學地制定考慮時空效應的開挖和支撐的施工方案,能可靠、合理地利用土體本身在開挖過程中控制位移的潛力,達到控制坑周地層位移以及保護環境的目的。

(2)優化降水施工方案,降水井全部設置在基坑內,減小降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根據開挖施工方案做好配套降水運行方案,避免局部過度降水造成不均勻沉降,同時盡量避免間隙和反復抽水。當水位觀察井的水位達到設計控制值時,調整設備使抽水量和抽吸真空度降低,達到控制坑外降水曲面的目的。

(3)確保圍護結構施工質量,避免基坑開挖過程中出現涌水、流砂現象,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做好應急材料的儲備,做到及時堵漏。

(4)實施信息化施工,做好周邊建筑的沉降及裂縫觀測,加強圍護結構樁頂的位移監測。

(5)在井點降水前,在降水影響范圍內的建筑物周邊,布置注漿孔,控制注漿壓力。

(6)為防止圍護結構的位移造成人防結構的破壞,特采取措施對變形傳遞過程進行控制:地下墻后循蹤補償注漿:

利用圍護結構變形和建筑物位置處相應變形的時間差,在基坑變形傳遞到建筑物之前將由于圍護結構的變形造成的土體損失通過注漿補充進去,從而有效地減小周圍地層位移,達到保護地鐵車站深基坑近旁建筑物的目的。注漿在支撐架好的幾個小時后進行,注漿深度的設計要根據支撐的位置確定,在對應支撐的上面和上一道支撐的下面,注漿壓力一般取0.1-0.2Mpa,注漿量要根據基坑圍護結構變形引起的土體損失確定,并考慮到漿液向周圍的滲透和土體壓密造成的體積減少量。

?對于地下構筑物的保護,我們還應該做到:

(1)進場后立即組織型鋼,按設計要求對施工區域內的人防結構進行支撐防護。

(2)基坑開挖前,在人防結構內設置監控量測測點,作到信息化施工,及時對施工方案進行調整。

(3)制定專項目措施防止基坑開挖對地下構筑物的影響。

3.施工對道路的保護方案和措施

(1)施工占用、挖掘道路,應當事先征得道路主管部門的審批;影響交通暢通和安全的,應征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審批。工程實施前根據現狀交通情況、道路交管部門初步意見及施工方案,編制施工占道及交通疏導方案,組織召開工程交通協調會嚴格按會議精神完善施工方案。

(2)施工期間在各個路口設立交通指示標志、交通警告標志、交通禁止標志及交通輔助標志,并配合交管部門做好交通疏解工作。夜間具備良好照明,確保車輛、行人通行安全。

(3)施工場地采用全封閉措施,并在進出口位置設交通指令標和警示燈。施工區域與非施工區域間采用彩鋼板隔離。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間及人行道與行車道之間采用道路隔柵隔離。

(4)配合交管部門做好交通疏解工作。建立交通巡查制度,并設立專職交通施工協調員,負責每日的例行巡查、協調工作。

(5)嚴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和交通組織疏導、安全維護方案,按許可的時間、空間范圍占道。

(6)占道結束后及時恢復路面,設置、完善相應的交通設施(標志、標線、信號燈等),經道路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驗收合格,符合通行要求后,方可恢復通行。

(7)施工期間,進出工地的車輛和人員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服從交通管理部門的命令和管理。

4.施工對管線的保護方案和措施

組織上成立管線調查及保護小組,由主抓生產的副經理任組長、隨時掌握施工現場的管線保護工作。

施工前應調查所有與施工有關的管線,著重查明架空管線種類、規格、埋深、材質、接頭形式、節長和管線基礎等資料。

積極主動配合業主對沿線主要管線的改遷工作。

密切加強同各管線主管部門的聯系與協作,根據施工范圍內的管線,確定管線的改遷及保護方法與措施,如架空、懸吊、支吊管線等。改遷及保護方案報監理、業主及各管線主管部門同意后實施。

根據調查結果針對各條管線制定詳細而切實可行的管線保護措施,對重要管線在施工前埋設位移、沉降監測點,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掌握管線的沉降、位移情況。根據管線的監測信息及時指導管線保護工作。根據查明的管線資料,針對各種管線的控制要求,設計出具體的支托參數。

架空方案除應獲得甲方、監理認可外,還應與管線業主等主管單位共同商討架空、懸吊的細節,并達成一致意見。

支托結構必須落在堅實穩定可靠的支撐上。

管線應在其下面的原狀土開挖前架空牢固,并經檢查合格后,再采用人工開挖其下部土方。

在施工過程中,應對剛性懸托管線進行監測,管線上觀測點的數量應征求管線主管單位的意見,一般應在每節管線上設一觀測點,觀測標志可用抱箍直接固定在管線上。

工程施工時,不得碰撞管道懸吊系統或利用其做起重架、腳手架或模板支撐。

架空管線應依據管線的類型分別設立一定的安全保護區域,嚴禁機械設備靠近。

維護好基坑的支撐穩定,嚴格控制基坑順向管線變形,如有必要對管線進行加固措施。

基坑回填土前,懸吊的剛性管線下應砌筑支墩加固,防止下沉,并按設計要求恢復管道和回填土。

對橫向穿越的重要管線設置管線棧橋進行懸吊,采取“下托上吊”的雙保險保護措施。施工時專人現場看護,以防施工過程中受到碰傷或損壞管線。

篇3:電梯施工環境安全消防技術措施

a.施工中要注意防潮、防水,現場設備要及時搬到室內,臨時存放在室外的設備要注意墊高并加蓋苫布。

b.氧氣瓶、乙炔瓶要放在棚內,防止日曬、雨淋,要認真檢查閘箱、線路是否安全如發出有電動工具,卷揚機等不符合安全絕緣等級的要及時更換。電源閘下班時必須斷電。

c.機房門窗要封好,防止雨、雪淋,有漏雨孔洞必須堵死。

d.施工人員進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穿絕緣鞋,電焊操作者要帶好絕緣手套,施工人員進梯井遇有較危險的操作點時,要帶安全帶,所有機具都必須有良好的接零保護。

e.嚴禁在庫房用電爐、電熱毯、電暖氣等取暖。

f.在庫房及施工現場配備足夠量的滅火器。

g.施工現場配備2個臨時電源箱(需有漏電保護裝置),以便不同井道交替施工。

h.井道照明按設計要求配套電源。

i.注意安全用電,焊機一次側電源線長度不應超過5米,二次側應用線鼻子壓接。在施焊時兩根把線必須同時到位,并且把線不應有壞損裸線處,嚴禁用結構鋼筋及其他導體坐地線把線。

k.明變壓器的一次、二次側要同時加熔斷器,保險絲要按規定挑選使用,禁止使用其他金屬絲代替。嚴禁超負荷使用。

l.臨時時用電閘箱必須完好無損并配備漏電保護器、保險插座并必須使用與負載相應的保險絲。漏電保護器要按規定定期檢查。在使用電動工具前要檢查其外觀及電源線是否完好無破損,電源線要裝有插頭,且插頭要與插座相符。n.電動工具、電焊機、變壓器及其他用電設備要定期遙測接地電阻值(不大于4歐姆)。

m.動火:動用明火施工必須經總包安保審批并開具《動火證》,施工現場設專人看護火源。施工結束時必須將火種徹底熄滅后方可撤離現場。

2、在施工現場必須清楚易燃物品,并備有消防滅火器材。施工中嚴禁使用消防用水。

3、消防器材必須放在明顯易取的地方,定期檢查保證滿足消防需要。

4、使用電器具必須做到一機一閘,線路絕緣良好。施工現場不得亂接電線,不得使用任何電加熱器具。嚴禁非專業電工人員安裝用電設備。工作完畢切斷電源,徹底消除火險隱患后方可離人。

5、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消防安全規定。禁止在施工現場燃燒任何物品,嚴禁吸煙。

6、車輛、施工工具和材料不得堵塞消防通道。不得壓蓋消防井蓋和遮蔽消防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