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藝安全信息管理程序制度

工藝安全信息管理程序制度

2024-07-23 閱讀 9434

1范圍與應用領域

1.1目的

為統一、規范工藝安全信息管理,保證材/物料、工藝、設備等安全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為工藝安全管理活動提供基礎資料,特制定本程序。

1.2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以及為其服務的承包商。

1.3應用領域

本程序應用于公司研究、工藝設計、技術改造、生產、儲存和運輸操作中與毒性、易燃易爆性、化學反應性和其他危害相關的工藝安全管理活動。

2參考文件

公司《工藝安全信息管理規范》

《工藝危害分析管理辦法》

《設備完整性管理程序》

《新設備質量保證管理程序》

《技術和設施變更管理辦法》

《事故事件管理規定》

《培訓管理程序》

3術語和定義

3.1工藝安全信息:是指物料的危害性、工藝設計基礎和設備設計基礎的完整、準確的文件化的信息資料。

3.2工藝設計基礎:是對工藝過程及參數的描述,包括工藝原理、工藝流程、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工藝參數、工藝參數的限值及超出限值的后果等。

3.3設備設計基礎:是指設備設計的依據,包括設計規范和標準、工程數據、工程圖、設備負荷計算、設備規格、廠商的制造圖紙等。

3.4化學反應性:物質進行化學反應的趨勢。

3.5化學反應性危害:可能出現化學反應失控的狀況,并且該反應有可能對人員、設備或環境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傷害,通常伴隨有溫度升高、壓力升高、氣體產生或其他形式的能量釋放的現象。

3.6失控反應:因為放熱化學反應產生熱量的速率超過冷卻能力而使得反應失去控制(如以溫度和壓力的快速增加為標志)的情況。

3.7自反應物質:能夠發生聚合、分解和重組反應的物質。反應的啟動可能是自發的、通過能量輸入的(如熱力或機械能量)或通過能提高反應速率的催化行為的。自反應物質也包括能自燃、形成過氧化物、與水反應的物質或氧化劑。

3.8本質較安全工藝:應用無危害或危害較小的設備、原料或工藝步驟的工藝流程。

3.9化學反應矩陣:是一種系統的、定性的分析工藝中反應危害的技術。典型做法是制作一個矩陣,列出工藝中和有關公用工程中所使用的材/物料以及可能進入工藝中的雜質,材/物料同時列在矩陣的第一排和第一列,然后通過相互交叉檢查每排與每列中材/物料,系統地評估可能發生的危害反應。

3.10PSM關鍵設備:因失效可能導致或促使工藝事故的發生,造成人員死亡或嚴重傷害、重大財產損失或重大環境影響的設備。

3.11標準操作條件(SOC):溫度、壓力、流量、液位、物料組分等參數在正常運行時滿足工藝調整要求的最大值、最小值、設定值,以及偏離的后果和預防或糾正偏離的操作。

4職責

4.1企管法規處負責組織制定、管理和維護本程序。

4.2生產運行處負責工藝安全信息的管理,并為基層單位提供工藝設計基礎方面的技術支持。

4.3機動設備處負責設備設計基礎的管理,并為基層單位提供相關技術支持。

4.4質量安全環保處負責材/物料的危害性的管理,并為基層單位提供相關技術支持。

4.5工程管理部負責向業務主管部門和使用單位提供新改擴建項目中所涉及的工藝安全信息資料。

4.6電子商務部負責向使用部門提供所采購化學品的MSDS和設備的技術說明書、操作手冊等資料。

4.7人事處負責組織本程序的培訓。

4.8綜合服務中心檔案室負責公司工藝安全信息的儲存管理。

4.9各相關單位負責本單位工藝安全信息的收集、建立、維護與更新。

5管理要求

5.1工藝安全信息的構成

5.1.1材/物料的危害性數據至少包括:

5.1.1.1物理性質數據通常可包括:分子量、熱容量、蒸氣壓、燃燒熱、粘度、電導率和介電常數、凝固點、相對蒸氣密度、水溶性、比重、顆粒度、pH值、熔點、物理狀態/外觀、沸點、氣味(一般情況和嗅覺極限)、表面張力、臨界溫度/壓力汽化熱、穩定性、不相容性、分解性等。

5.1.1.2化學反應性數據通常可包括:

a)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信息:穩定性、分解產物或副產物,發生聚合反應和失控反應的可能性,應避免的條件;

b)不相容性:化學品、雜質、設備設施選材、建筑材料和公用工程(如儀表風和循環水等)相互之間可能的反應;

c)熱力學和反應動力學數據:反應熱,不穩定開始的溫度和能量釋放的速率;

d)反應活性大或不穩定的中間產品、產品或副產物的生成;

e)確定意外混合或失控反應產生的毒性或易燃易爆性物質的種類及其生成速率。

5.1.1.3易燃性數據通常可包括:

a)易燃性特征(如,閃點、燃燒下限、燃燒上限和自燃溫度);

b)適用時,燃燒所需最低氧氣濃度;

c)熱力學和化學穩定性(如自燃、自氧化、絕熱壓縮);

d)粉塵特性(如顆粒粒徑分布、最低點燃溫度、最低點燃能量、最低爆炸濃度);

5.1.1.4毒性數據通常可包括:

a)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

b)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c)最高容許濃度。(參見GBZ2.1-2006《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

5.1.1.5腐蝕性數據。腐蝕性以及與施工材質的不相容性。

5.1.2工藝設計基礎至少應包括以下數據:

a)工藝流程、工藝原理及化學品相關反應的說明書;

b)工藝流程圖;

c)設計確定的工藝物料的最大儲存量;

d)主要控制參數(溫度、壓力、液位、流量和組分等)的安全操作范圍;

e)非正常工況的后果評估,包括對員工健康安全的影響;

f)物料和能量平衡。

5.1.3設備設計基礎應當包括以下數據:

a)工藝設備的建造材質,包括工藝管道、設備的材質;

b)帶控制點的管道儀表流程圖;

c)電氣設備危險等級區域劃分圖;

d)泄壓系統的設計及設計基礎;

e)通風系統的設計;

f)設計所依據的標準、規范;

g)安全系統,如聯鎖、監視、監測、控制系統等;

h)設備的設計依據、設備負荷計算、設備規格、廠商的制造圖紙等;

i)工程圖、工程數據等;

j)關鍵設備清單等。

5.2工藝安全信息的移交

5.2.1對于新改擴建項目:

5.2.1.1工藝安全信息資料,由工程管理部收集,項目竣工后向專業主管部門移交,雙方保留交接證據。

5.2.1.2竣工資料,由工程管理部向綜合服務中心檔案室移交,雙方保留交接證據。

5.2.1.3專業主管部門及時向使用單位移交工藝安全信息資料,雙方保留交接證據。

5.2.2對于技改技措項目和裝置檢修項目,由項目施工主管部門(機動設備處或工程管理部),及時向使用單位移交工藝安全信息資料,雙方保留交接證據。

5.2.3對于日常采購的化學品和成套設備,由電子商務部向使用單位移交工藝安全信息資料,雙方保留交接證據。

5.3工藝安全信息管理

5.3.1各單位應針對工藝過程中所使用或產生的物質,包括:原料、中間產品、催化劑、添加劑、產品和廢棄物等,結合5.1條款的要求和MSDS,收集、識別并建立工藝安全信息文件和物資間化學反應矩陣,以便供使用者查閱。

5.3.2各單位應根據裝置物料的變化,工藝設備變更等情況,隨時更新相關工藝安全信息文件和化學反應矩陣。

5.3.3工藝安全信息管理管理范例參見附錄1。

5.3.4專業主管部門每年至少對各單位工藝安全信息管理情況進行一次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監督整改,并保留相關證據。

5.3.5各單位應組織工藝安全信息以及更新后的工藝安全信息的培訓,具體執行《培訓管理程序》。

5.3.6各單位應將更新后的工藝安全信息,以及傳遞到相關部門,并保留相關證據。

5.4工藝安全信息文件管理

5.4.1各相關單位應確保本單位所有工藝安全信息文件都有專人或崗位負責管理,建立相關工藝安全信息清單,并以清單的形式進行受控管理,詳見《技術文件和資料管理辦法》。

5.4.2工藝安全信息文件以電子文檔、紙制或兩者的組合形式進行存檔,以便員工使用。以電子文檔形式存檔的工藝安全信息,應進行備份,每半年進行一次校對,確保信息的完整性。

5.4.3工藝安全信息文件的防護、復制、過期信息的銷毀和保留,具體執行《記錄控制程序》。

6管理系統

6.1資源支持

公司現有資源都是協助實施本程序的可利用的資源。

6.2管理記錄

企管法規處負責本程序各版本的留存記錄和修改明細。

6.3審核要求

公司主管部門、所屬單位和部門都應把工藝安全信息作為審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必要時可針對工藝安全信息組織專項審核。

6.4復核與更新

本程序應定期評審和必要時的修訂,最低頻次自上一次發布之日起不超過3年。

6.5偏離管理

本程序所發生的偏離應報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偏離應書面記載,其內容應包括支持偏離理由的相關事實。每一次偏離的有效期不能超過一年,逾期須重新申報。

6.6培訓和溝通

本程序由人事處負責組織培訓和溝通。

6.7解釋

本程序由公司企管法規處負責解釋。

篇2:工藝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工藝安全管理,規范公司操作人員的作業行為,確保開、停車作業,正常操作以及各種異常情況的正確處理,保證生產順利運行,根據《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AQ3013-2008)等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屬各車間各操作崗位。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三條總調度室負責組織對生產裝置運行的監督管理和調度平衡,定期組織進行工藝安全專業檢查,并組織裝置開車前的公司級安全檢查。

第四條總調度室負責組織工藝規程的制定和修訂;負責制定工藝裝置檢修計劃并監督實施。

第五條技術中心負責對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技術指導和新裝置開車前的公司級安全檢查。

第六條安全環保處負責對工藝裝置進行安全監督管理。

第七條各車間負責人是本車間工藝安全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建立、健全本車間工藝安全規程、技術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對員工進行教育培訓和監督執行;負責裝置的日常安全運行管理。

第八條人力資源處負責制定工藝安全管理相關培訓計劃并組織、監督培訓計劃的實施。

第三章?工藝安全管理

第九條所有操作人員必須掌握本崗位工藝安全信息,主要包括:

1、化學品危險性信息:包括化學品的物理特性、反應活性、腐蝕性、熱和化學穩定性、毒性、職業接觸限值等;

2、工藝信息:包括工藝流程圖、化學反應過程、最大儲存量、工藝參數(如:壓力、溫度、流量)安全上下限值等;

3、設備信息:包括設備材料、設備和管道圖紙、電器類別、調節閥系統設計、安全設施(如報警器、聯鎖)等。

第十條各車間應落實專人對工藝安全信息進行管理,及時更新,保證工藝安全信息隨時保持完整、有效、可靠,及時組織對員工進行培訓并執行。

第十一條各車間應嚴格執行各項生產設施安全管理制度,保證以下設備設施運行安全可靠、完整。

1、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包括管件、閥門及法蘭等;

2、泄壓和排空系統;

3、緊急停車系統;

4、監控、報警系統;

5、聯鎖系統;

6、泵及各類動設備,包括備用設備;

7、材料、備品、備件等。

第十二條?各車間應對工藝過程進行危險性分析,主要包括:

1、工藝過程中的危險性;

2、工作場所潛在事故發生因素;

3、控制失效的影響;

4、人為因素等。

第十三條生產裝置開車前應組織檢查和安全條件確認。各車間必須組織進行開車前的安全確認,對全公司檢修后的開車,由總調度室和安全環保處組織進行開車前的安全確認。

安全條件應滿足下列要求:

1、現場工藝和設備符合設計規范;

2、系統氣密測試、設施空轉運轉調試合格,并有記錄;

3、安全操作規程和應急方案已制訂;

4、編制并落實了裝置開車方案;

5、操作人員培訓合格,并有培訓記錄;

6、各種危險得到消除或控制。

第十四條生產裝置停車應滿足下列要求:

1、由生產車間編制停車方案,并報總調度室審核,分管副總經理審批。

2、正常停車必須按停車方案中規定的步驟進行,并有停車操作記錄,用于緊急處理的自動停車聯鎖裝置,不得用于正常停車。

3、設備、容器卸壓時,要防止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險化學品的排放和散發而產生事故。

4、操作人員經過培訓,能夠按停車方案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第十五條?裝置開、停車方案按崗位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執行。

第十六條?生產裝置緊急情況處理應遵守下列要求:

1、發現或發生緊急情況,應按照不傷害人員為原則,妥善處理,同時向車間領導、總調度室、安全環保處等相關方報告。

2、工藝及機電設備等發生異常情況時,應迅速采取措施,并報告車間領導、總調度室等相關部門進行協調處理,必要時,按崗位技術和安全操作規程規定的緊急停車步驟緊急停車。

第十七條?生產裝置泄壓系統或排空的危險化學品須用管道引到室外并高出房頂排放或運至安全地點并得到妥善處理;

第十八條操作人員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工藝參數控制不超過安全限值。對工藝參數運行出現的偏離情況及時分析,保證工藝參數偏差及時得到糾正,并做好相應記錄。各車間應組織工藝運行分析,找出生產工藝運行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改進點,不斷完善生產工藝流程,提高工藝安全可靠性。

第四章?監督與考核

第十九條總調度室、安全環保處根據管理職責分工,依據《安全生產責任考核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分別負責對工藝安全管理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條相關記錄

1、崗位操作規程;

2、生產裝置開車前安全條件確認檢查表;

3、裝置開車方案、停車方案;

4、工藝操作記錄及交接班記錄。

第二十一條本制度由總調度室、安全環保處負責解釋,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篇3:工藝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1范圍

為了加強生產區煙火管理,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發生,保障財產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所有區域內的管理。

2職責

2.1生產部負責本規定的制定、監督檢查和考核,并負責劃定禁火區域。

2.2綜合部負責考核情況的實施。

2.2各相關單位負責本單位禁止煙火的日常管理。

3內容

3.1一級禁火區包括:

a)VAE廠酒精庫、液體庫、VL-1031槽、聚合工段和乙烯工段。

b)有機廠中間罐區、回收工段、聚合工段、醇解工段和包裝工段。

c)水氣廠氧氣站、冷凍站。

d)倉儲部柴油庫、乙炔氣瓶庫、全廠罐區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儲存場所。

e)各單位氫氣瓶、氧氣瓶、乙炔氣瓶和易燃易爆物品儲存場所。

3.2生產區域范圍內(公司接待室除外)禁止吸煙、禁止焚燒垃圾、雜物及燃放煙花爆竹等。

3.3在生產區內進行動火作業,除固定動火點外,必須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證,動火作業許可證的辦理按照公司《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3.4嚴格火源管理,非生產或工作上的需要,禁止攜帶火種和危險物品等進入一級禁火區。

3.5機動車輛進入一級禁火區,必須在排氣管上安裝阻火器,并經管轄單位同意后方可進入。

3.6工作場所(含會議室及辦公地點)應有醒目禁煙標識。

3.7考核

3.7.1公司員工在一級禁火區內吸煙,每人次處以1000元罰款,建議解除責任人勞動合同;同時對責任人所在單位處以2000罰款。

3.7.2公司員工在一級禁火區外的生產區內吸煙,每人次處以500元罰款,并給予記過一次。對員工所在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3在一級禁火區內檢查發現有燒過的煙灰、煙頭等,每個(處)對管轄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在一級禁火區外的生產區內,每個(處)對管轄單位處以500元罰款。

3.7.4外來人員在生產區內吸煙,每人次處以500元罰款,對管理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5未經批準,在生產區內焚燒垃圾、雜物以及非生產性使用明火,每次對責任人處以500元罰款,對管理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6私自攜帶危險物品進入生產區,每次對責任人處以1000元罰款,對責任人所在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

3.7.7違章進行動火作業,每次對責任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外來施工單位違章進行動火作業,每次對施工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對公司負有管理責任的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8機動車輛進入一級禁火區,未在排氣管上安裝阻火器,每車次對駕駛員處以1000元罰款,對管理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

3.7.9鼓勵全體員工積極參與禁止煙火活動,凡舉報違反本規定的行為,經查屬實,每人次給予200--500元獎勵。

4本制度如與公司《安全生產考核制度》有抵觸,以本規定為準。

5本制度由生產部起草并負責解釋,自下發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