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績效評定持續改進管理制度
1、為了完善項目部安全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管理,明確項目部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管理的職責、管理活動的內容與方法、檢查與考核、報告與記錄等要求,保持與公司相關文件一致,特制定本制度。
2、項目部安全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管理工作由安全文明生產領導小組主持,成立績效評定小組,各部門、各施工隊負責人參與配合進行。
3、項目部安全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管理的基本依據是公司安全績效評定指標,并接受公司安全績效評定小組的領導和檢查。
4、項目部安全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管理的評定對象包括部門、施工隊和員工個人。
5、安全環保部負責收集項目部安全績效綜合評定相關資料。包括:事故報告、安全月報、安全檢查記錄、被評定部門、施工隊及個人提供的自評資料,上次檢查或評定時提出的糾正、預防措施的跟蹤驗收記錄等。
6、項目部根據公司要求,一般每年年底組織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情況的綜合評定,對各部門、各施工隊及項目部員工進行安全績效評定。如果發生人員死亡事故,項目部必須立即進行安全績效評定。
7、安全績效評定人員根據安全環保部收集的相關資料進行安全績效評定,按照公司安全部提供的表格式樣如實填寫安全績效評定表。必要時補充相關資料。
8、項目部應該把安全績效評定與安全檢查結合在一起進行,在安全績效評定的同時檢查安全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向被評定單位提出整改和預防措施,同時在評定過程中,要對前一次評定后提出的整改措施、建議的落實情況與效果做出評價。
9、安全環保部負責對評定過程詳細記錄,匯總整理形成“安全績效評定報告”。
10、被評定部門、分(子)公司、項目部應在每年末進行安全績效自評。
11、被評定部門、施工隊、員工個人應該對評定結果進行確認簽字,若有異議,可在評定工作完成后2個工作日內向評定小組“安全績效考核申訴表”。
評定小組在接到申訴后5個工作日內做出對申訴的處理意見,雙方取得一致意見。當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時由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仲裁。
12、項目部績效評定將評定報告匯總整理后,將評定結果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發各部門和施工隊,并上報公司安全部備案。
13、被評定部門、施工隊如果在績效評定過程中接到整改通知,必須在兩個工作日內開展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工作,按期完成整改任務,整改完成后,應該通知安全環保部進行驗收。
14、安全環保部在每一次績效評定后,應該及時分析總結整體評定結果,提出改進建議,必要時修訂項目安全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甚至向公司提出申請,調整公司及項目部安全生產的目標和指標。
15、安全環保部還應該在每一年績效評定后,統計、分析和總結各年度評定情況,檢驗項目部安全管理績效是否逐步提高,找出差距,向項目部安全文明生產領導小組匯報。
16、項目部安全文明生產領導小組按照計劃(P)、實施(D)、檢查(C)、改進(A)的模式動態循環,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水平,向標準靠齊,
篇2: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小組管理制度持續改進制度
1、醫療質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內容和永恒的主題,科室必須把醫療質量放在首位,質量管理是不斷完善、持續改進的過程,要納入科室的各項工作。質量控制小組在科主任領導下對全科的醫療質量進行管理監督、指導、檢查。
2、科室要建立健全的醫療質量保證體系,即建立科室質量管理組織,職責明確,配備兼職人員。負責質量管理工作。科主任為組長,副主任、護士長及血透室護理小組長為副組長,科室其他成員為管理組成員。
3、各級責任人應當明確自己的職權和崗位職責,并應當具備相應的質量管理與分析技能。科室質量管理組織要根據醫院有關要求和科室醫療工作的實際,建立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方案。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是全面、系統的工作,能監督醫療、護理的日常質量管理及質量的危機管理。質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質量管理目標、指標、計劃、措施、效果評價及信息反饋,加強醫療質量關鍵環節、重要崗位的管理。
4、健全醫院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核心制度。核心制度包括: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分級護理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查對制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術準入制度、醫患溝通制度、輸血制度等。對病歷質量的重點是加強運行病歷的實時監控和管理。
5、加強科室人員質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樹立質量和安全意識,提高科室人員質量管理與改進的意識和參與能力,嚴格執行醫療技術操作規范和常規。科室人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必須人人達標。
6、質量管理工作有文字記錄,并由質量管理組織形成報告,定期逐級上報。通過檢查、分析、評價、反饋等措施‘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將質量與安全的評價結果納入對員工的績效評價。
7、建立與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實行責任追究的制度,形成醫療質量管理可追溯與質量危機預警管理的運行制度。
8、加強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管理,要用診療常規指導對患者診療工作,逐步用臨床路徑規范診療行為。
9、逐步建立不以處罰為目標的、針對質量管理持續改進為目標的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及時發現缺陷,用于對醫療質量管理制度、運行機制與程序的改進工作。
10、逐步建立與完善目前質量管理常用的結果性指標體系,逐步形成結果性指標、結構性指標、過程性指標的監控與評價體系。
篇3: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持續改進制度
1、醫療質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內容和永恒的主題,科室必須把醫療質量放在首位,質量管理是不斷完善、持續改進的過程,要納入科室的各項工作。質量控制小組在科主任領導下對全科的醫療質量進行管理監督、指導、檢查。
2、科室要建立健全的醫療質量保證體系,即建立科室質量管理組織,職責明確,配備兼職人員。負責質量管理工作。科主任為組長,副主任、護士長及血透室護理小組長為副組長,科室其他成員為管理組成員。
3、各級責任人應當明確自己的職權和崗位職責,并應當具備相應的質量管理與分析技能。科室質量管理組織要根據醫院有關要求和科室醫療工作的實際,建立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方案。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是全面、系統的工作,能監督醫療、護理的日常質量管理及質量的危機管理。質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質量管理目標、指標、計劃、措施、效果評價及信息反饋,加強醫療質量關鍵環節、重要崗位的管理。
4、健全醫院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核心制度。核心制度包括: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分級護理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查對制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術準入制度、醫患溝通制度、輸血制度等。對病歷質量的重點是加強運行病歷的實時監控和管理。
5、加強科室人員質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樹立質量和安全意識,提高科室人員質量管理與改進的意識和參與能力,嚴格執行醫療技術操作規范和常規。科室人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必須人人達標。
6、質量管理工作有文字記錄,并由質量管理組織形成報告,定期逐級上報。通過檢查、分析、評價、反饋等措施‘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將質量與安全的評價結果納入對員工的績效評價。
7、建立與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實行責任追究的制度,形成醫療質量管理可追溯與質量危機預警管理的運行制度。
8、加強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管理,要用診療常規指導對患者診療工作,逐步用臨床路徑規范診療行為。
9、逐步建立不以處罰為目標的、針對質量管理持續改進為目標的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及時發現缺陷,用于對醫療質量管理制度、運行機制與程序的改進工作。
10、逐步建立與完善目前質量管理常用的結果性指標體系,逐步形成結果性指標、結構性指標、過程性指標的監控與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