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隱患評估制度
一、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二、市政府或者安全監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掛牌督辦并責令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治理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工作結束后,對治理情況進行評估。
三、有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本單位的技術人員和專家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
四、不具備技術力量和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
五、重大隱患經治理后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向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恢復生產的書面申請,由企業主管部門(企業所在地人民政府)上報后經審查同意方可恢復生產經營。
恢復生產的申請報告,應當包括治理方案的內容、項目等。經由安全評價機構對重大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的,還要出具評價報告。
篇2:鄉D小學安全工作逐級檢查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鄉小學安全工作逐級檢查及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一、安全工作逐級檢查
第一條為了充分發揮學校安全管理職能,實現對學校安全的有效監管,完善管理體系,增強監管效能,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學校的管理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主體是指學校整體的安全工作。
第三條分類分片責任監管是對學校安全監管的一種方式方法,是把分類重點管理與分片巡查監管有機結合,并且明確監管責任和過錯責任追究的監管制度。
第四條分類監管是對全校安全,按照區域劃分的類別,對不同類別采取不同的監管辦法,實施監管。
第五條分片監管由安全小組負責組織實施,主要以日常巡查、定期檢查和專項檢查為重點。
第六條日常巡查主要是對全校安全進行巡視、查看,掌握學校基本動態,日常巡查每月不得少于兩次。
第七條分片監管職責
(一)負責隨時查驗所負責區域及學生的情況。
(二)負責對所負責區域的日常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及隱患。
(三)負責按上級工作安排和指令,實施各類各項專項整治檢查。
第八條各級負責人應嚴格按照本辦法規定的職責和工作要求,對市場主體實施分類分片監管,認真履行職責。
第九條各位教師與監管小組負責人層層簽訂責任書,分解職責,明確責任。
第十條建立分類分片過錯責任追究制,采取目標考核和追究責任人
責任相結合方式。
第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責任:
(一)未按要求實施巡查、檢查;
(二)巡查不認真,上報不及時的;
(三)發現隱患未及時排除、上報并采取相關措施的
第十三條發現上述情形,每起(次)扣負責人監管目標考核1分。凡兩次(含兩次)以上將對責任人在全校通報批評,取消相關責任人的年度評先評獎。情節嚴重的,要對相關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因工作失誤失職造成嚴重后果的,將移交上級機關審理。
二、事故隱患、排查、整改
(一)、調查目的:
學生在校的安全,牽動著家庭的心。本制度,旨在排查校園中存在著的安全隱患,研究對策,進行積極預防。
(二)、排查方法:
1、對全校7個班級發放《學生在校時周邊不安全因素排查》表,要求班主任老師發動學生一起對學習環境(教室、教學設施、器具等)、活動環境(走廊、樓道、活動場地、器械等)、生活環境(食品、防電、防火、防盜等)、(車輛、門衛、欄桿、玻璃、路面等)諸方面進行排查,填表時注明地點、不安全因素和排除意見。
2、召開安全領導小組座談會,排查和分析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進行現場察看,發現學生各類活動中的安全隱患。
(三)、整改對策研究。
(1)樓道擁擠建議對策:
1、高峰時段的時間錯開,進行分流:例如放學時分低、中、高三時段。*、出操不強調“快”,只要求有序。
2、明確責任制,帶隊老師一定要到崗盡責,發現擁擠及時指揮、疏導。
3、安全領導小組成員要定時定點,現場控制、指揮。
(2)、學生行為中出現的危險舉動對策:
1、各班主任要把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和安全教育要求常講、常查,對于學生的危險舉動要“追根查底”,可在班內同學中建立一支危險舉動督察隊伍,師生共同關注,利用集體的力量把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2、學校行政值日要及時關注和及時登記學生的危險舉動,并及時把情況反饋給班主任或安全領導小組,以便針對學生情況進行專項教育和查處。
(3)、一些器材、設施存在不安全因素對策:
1、對易滑地面進行改造(如貼毛面花崗巖)。
2、在有危險的地段或器材上設置醒目提醒標志。
3、設置總務處“110”報修專欄或專用箱,專人負責,保證能及時派工搶修。
(4)、管理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對策:
1、強化門衛職責,一階段內無責任事情發生,也可相應采取一定的獎勵制度。
2、加強車輛行駛管理,其余車輛一律禁止,在教學和活動區域中行駛。
3嚴格禁止學生購買和攜帶有危險因素的玩具、物品來校。
要防止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積極預防是關鍵:及時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同時,家長、老師、學校要重視對子女和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出嚴格的要求,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這是必要的外部因素保證。但要確保學生自身安全,還必須讓每一個同學真正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把父母、老師、學校對人身安全的重視變成同學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篇3:礦井頂板事故隱患應急處理措施
(一)、頂板分類和支護方式:頂板分為偽頂、直接頂、老頂。支護方式:采煤工作面采用梯形木支架棚式支護;巖巷一般采用裸體巷道,遇過破碎帶或斷層則采用:砌碹、水泥支架棚式支護、工字鋼棚式支護和木支架棚式支護等。采空區頂板控制方法:采空區頂板采用全部跨落法控制。
(二)、發生頂板事故的預兆:
1、工作面煤壁煤質變松,片邦增多。
2、頂板發生斷裂聲,伴有“煤炮”聲。這是頂板離層或斷裂的聲音,預示著工作面頂板的壓力增大。
3、工作面頂板、支架下沉量突然增加,頂板沿煤幫方向會出現裂隙,甚至產生臺階下沉,這是由于頂板突然來壓和工作面支架支撐力不夠。
4、支架大量受壓折斷、壓裂,發出斷裂聲。
5、巖巷掘進工作面,在破碎頂板處有連續掉碴,巖粉末下落,巖塵飛揚。
(三)、工作面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1、嚴格支架的規格和質量,發現斷梁折柱時必須及時進行修復。
2、嚴禁空邦空頂。支架和頂邦之間的空隙必須塞緊、接頂和背實。
3、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規定布置巷道。
4、煤巷開口時,必須打上雙抬棚,對面打抗山棚,煤巷間預留煤柱必須在6米以上。
5、打眼工作應在有支護的地點進行,嚴禁進入空頂區進行打眼,(扒幫放頂打眼前必須先打好抗山棚和護身柱)。
6、放頂扒邦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完整的地點,用長柄三角耙扒煤,禁止進入空頂區扒煤。
7、所有巷道必須保證后路暢通。巷道應有專人進行修復,保證支架完整抗壓。當后路進行修復時,修護點以里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工作面,等修復工作結束后,方可進入繼續作業。
8、老區復采,煤質松軟或過老塘,采用手工挖掘進尺,嚴禁放炮掘進。
(四)、巖巷工作面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
1、巖巷掘進時必須采用前探梁,發現頂板破碎時,必須跟棚進尺。進尺一段距離后,應及時改為永久支護。
2、加強敲邦問頂制度。發現松動的巖石要及時處理后,方可繼續進行作業。
3、加強工作面及后路圍巖的巡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或向井口調度室匯報。
4、撬頂時,撬頂人員必須觀察好所撬地點周圍的頂板,站在安全的位置進行撬頂,以防止意外。
(五)、發現頂板冒落預兆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當發現工作面有頂板冒落預兆時,根據當時情況,可采取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1、如加強支護能使頂板不冒時,可在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下進行維護,立即加固支架(套棚、補邊柱、打中柱、拉抬棚或抗山棚、打木垛等),防止頂板冒落。
2、如情況危急,無法采取措施防止頂板冒落時,作業人員應果斷地、立即將人員撤離危險區域。
(六)、發生頂板事故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1、遇險人員當發現冒頂來不及撤離時,可根據工作面情況,靠近煤邦貼身站立避災,但要防止煤壁片邦傷人;如有木垛可撤至木垛處避災。
2、遇險人員應積極進行自救和互救,并配合搶救人員進行營救工作。
3、被煤或巖石埋壓人員在條件不允許時不能采取掙扎等辦法脫險,防止冒頂范圍擴大,待冒頂基本穩定后,應立即采用呼喊或敲打(不能敲打對自己有威脅的支架、物料和巖塊)等辦法,發出有規律、不間斷的呼救信號,以便被搶救人員發現。
4、若是后路發生冒頂,遇險人員應沉著冷靜,可利用排水管、高壓風管等呼吸新鮮空氣,并采用敲打風、水管或風筒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