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措施
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措施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由蚊蟲傳達的一種急性污染病。夏秋季為乙腦高發季節。為預防和控制乙腦的發生,我校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一、廣泛開展以滅蚊為主的愛國衛生運動。防蚊滅蚊是預防乙腦病毒傳達的重要措施。廣泛開展的滅蚊和消滅蚊蟲滋生地,綜合整治環境為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積極采取滅蚊防蚊措施,重點做好教室、宿舍、廁所等場所的滅蚊防蚊工作,切斷人群感染乙腦機會。
二、對同學進行預防乙腦教育。通過多種形式教育使同學了解乙腦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傳達,提高其防蚊滅蚊意識,防止到蚊蟲較多的地方和場所去活動、玩耍,使用蚊帳,驅蚊劑等措施防止蚊蟲叮咬。
三、盡量防止接觸牲畜(特別是豬)。人和動物(豬、牛、羊、馬、鴨、雞、鵝)都是乙型腦炎的污染源,而豬是主要的污染源,所以同學應盡量遠離畜柵(特別是豬圈)等場所,并告知家長做好住室內外的牲畜棚(特別是豬圈)的滅蚊防蚊措施。
四、各班加強晨檢等污染病疫情監測和報告工作。發現同學被蚊蟲叮咬出現發熱頭痛,噴射性嘔吐、嗜睡等腦膜刺激癥狀時,要立即就診或送縣(市)級以上醫治救治,并將相關情況和時報告市疾控中心和上級教育部門。
五、嚴格遵守《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依照當地政府的統一安排進行。如疫情需要,則應協商衛生行政部門做好乙腦疫苗接種工作。
篇2:春季流感預防措施
一、流感怎樣傳達和其特點:
流感病人和無癥狀的隱性感染者的鼻涕、口水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通過呼氣、講話、咳嗽、打噴嚏等方式噴出飛沫,把病毒傳給他人,接觸或共用病人的食具、毛巾、洗臉盆等盥洗用具、玩具等物品也可被污染。
流感多發于冬春季節,男女老幼普遍易感,人多在室內關閉門窗活動,是流感發病高峰。流感病毒會經常發生變化侵犯人體,人可能一生得多次流感。
二、流感的預防:
1、勞逸結合,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注意添衣防止受涼。
2、教室、辦公室經常定期開窗換氣,堅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3、病人盡可能留在家中隔離、治療,以免污染他人。
4、家中病人的衣物、食具、盥洗用具嚴格分開,單獨清洗消毒有條件的可用食醋對室內空氣進行熏蒸消毒。
5、在醫生的指導下,與病人密切接觸的家人、同事等可服用中西藥物預防(如板藍根等)。
6、流行季節盡可能減少到人多的公共場所。
7、接種流感疫苗是基本措施,大多數人可有效預防流感。老人兒童和慢性病體弱的人最應該接受接種,但對雞蛋過敏和正患流感的人禁用疫苗。
篇3:小學預防手足口病措施
一、預防手足口病工作領導小組
目前,手足口病在局部地區流行,省、市、區和鎮各級領導班子對預防手足口病極為重視。為此我校也專門成立了預防手足口病工作小組:
組長:王喜
組員:羅程海
疫情上報人:王紅
二、預防手足口病措施
全體教職員工要統一認識,高度重視預防手足口病工作,具體措施有:
1、學校通過校訊通、宣傳條幅、展板等多種途徑,做好宣傳工作,務必使全體教職員工、同學和家長對手足口病有所了解,充沛認識其危害性。
2、班主任老師通過班會、隊會、*等多種途徑,宣傳和講解有關預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措施,加強同學的自我維護意識。
3、后勤處切實做好全面消毒工作。每天下午5:00,由趙水成負責組織后勤人員并請工作人員協商在校內開展一次集中全面消毒活動。
4、各班做好晨檢、晨報工作,若發現有疑似癥狀(發熱、嘔吐、手足出現水泡、口腔潰瘍等)必需在第一時間內立即上報至疫情上報人。
5、每周開展一次大清潔,每天做好保潔工作,每天教室要開窗通風,開窗要求對流,每天早晚進行檢查。
6、各班在近期開一次預防手足口病主題班會,重點教育同學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預防疾病發生。
7、此項工作要防患于未然,內緊外松。既要做好預防工作,也要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8、平安重于泰山。以上措施必需嚴格執行,使之成為制度,在具體工作中堅定不移地予以貫徹實施。
篇4:學生夏秋季腸道傳染病預防知識
一、什么是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是一組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常見的主要有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甲型肺炎、細菌性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病人的病原體從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圍環境,再通過水、食物、手、蒼蠅、蟑螂、等媒介經口腔進入胃腸道,在人體內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發病,并繼續排出病原體再傳染給其他健康人。
二、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1、經水傳播由于生活飲水源被腸道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滌病人的衣褲、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的暴發流行。
2、食物傳播在食品的加工、儲存、制作、運輸的銷售等過程中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發流行。
3、接觸傳播通過握手、使用或接觸過病人的衣物、文具、門具、門把手、人民幣等造成病原體傳播。
4、昆蟲傳播有些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在人體內存活一段時間,通過到處活動的蒼蠅、蟑螂等昆蟲進行傳播。
三、預防措施
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要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預防工作。
1、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對糞便、垃圾和污水的衛生管理,發動群眾滅蠅、滅蟑螂。
2、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爛變質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燙、剩飯、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經常消毒。飲食服務行業、食品加工銷售單位和集體食堂,要認真執行食品衛生法。
3、搞好飲水衛生。不喝生水,喝開水。保護好水源,嚴防污染。飲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證飲水衛生。
4、講究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常剪指甲、勤換衣服。食堂、飲食業工作人員更要講究個人衛生,定期體格檢查,發現有傳染病,應及時調離工作崗位。
5、增強身體抵抗力。平時多進行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同時,要接受相應的預防性接種,增強機體對疾病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