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對食品標簽凈含量的規定
FDA對食品標簽凈含量的規定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對食品標簽凈含量的規定
1、凈含量的定義?
凈含量是指標簽上注明容器或包裝內食品的重量。
2、凈含量應標于標簽何處?
應標于距主展示面底部30%之內明顯處,并與容器底部平行。
3、標注凈含量必須都用克及盎司注明嗎?
凈含量必須注明公制單位(克、千克、毫升、升)和美制單位(盎司、磅、液量盎司)。
公制單位可置于美制單位之前或之后,或標于其上面或下面。下面幾種標法均對。
凈含量 1磅8盎司(680克)
凈含量 1磅8盎司
680克
500毫升(1.9液量盎司)
凈含量
1加侖
3.79升
4、為什么必須計算主展示面的面積?
主展示面的面積(以平方英寸或平方厘米表示)決定標注凈含量使用的最小字體。
計算主展示面面積的方法如下:若主展示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則面積為長乘以寬(長、寬均以英寸或厘米為單位);若主展示面是圓筒形,則面積為高乘以圓周線的40%。
5、最小字體是指什么?
凈含量的最小字體是指根據主展示面空白面積大小可以標注的最小號的字體。在使用混合字母或偏下位置的字母時以字母“o“為準確定其字母高度,若只使用偏上位置的字母則以這些字母高度為準。
最小字體
主展示面面積
1/16英寸(1.6mm)
小于或等于5平方英寸(32平方厘米)
1/8英寸(3.2mm)
5平方英寸(32平方厘米)和25平方英寸(161平方厘米)之間
3/16英寸(4.8mm)
25平方英寸(161平方厘米)和100平方英寸(645平方厘米)之間
1/4英寸(6.4mm)
100平方英寸(645平方厘米)和400平方英寸(2580平方厘米)之間
1/2英寸(12.7mm)
大于400平方英寸(2580平方厘米)
6、對凈含量標注的設計要求?
使用顯著的印刷字體,字母高度不得超過其寬度的3倍以上,且字母必須與背景對比明顯,便于閱讀。不得將凈含量內容與圖案或其它標簽內容擠放在一起(規則中已定出凈含量與其它標簽內容的最小距離)。
7、凈含量含括的內容?
凈含量只需標明容器或包裝內食品的重量,不包括容器、外包裝及包裝材料的重量。具體說,就是將盛有食品整個容器的平均重量減去空容器、蓋及其它外包裝和包裝材料的平均重量,得到的就是凈含量。
盛滿食品的容器重量 18盎司
空容器重量 2盎司
外包裝重量 1盎司
凈含量 15盎司(425克)
8、凈含量的內容是否包括水及其它包裝用介質?
通常情況下,凈含量內容應包括食品中添加的水和其它液體物質,有時這些物質可以去除,標出它們的重量,如橄欖、蘑菇。
蠶豆重 9盎司
水重 4盎司
糖重 1盎司
凈含量 14盎司(396克)
9、高壓罐頭的凈含量如何標注?
應包括最終能從整個高壓罐頭(還包括推進劑的數量)中獲得的產品的重量或數量。
壓縮物 11.95盎司
推進劑 0.05盎司
凈含量 12盎司(340克)
10、如何對待在凈含量標簽中使用修飾詞語?
不得使用任何夸大食品數量的修飾詞匯。
不正確說法
凈含量 2盎司多(5克)
正確說法 凈含量 2盎司(5克)
“凈含量”作為食品標簽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標注方法在強制性國家標準GB7718《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和《產品標識標注規定》中都有明確的規定。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定量包裝食品存在“凈含量”標注不規范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凈含量”的標注與產品名稱不在同一視野內。這類產品包裝袋的正面往往只標注產品名稱、商標、廠名廠址等,而將凈含量與配料、執行標準、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注在包裝的另一面。GB7718第8.4條明確規定,食品名稱與凈含量必須排在同一視野內。顯然,這種“凈含量”的標注方法不夠規范。
二、標注“凈含量”字符高度不符合規定,普遍表現為所用字體太小,不容易使消費者看到凈含量的標注。“凈含量”標注字號的大小在《產品標識標注規定》中有明確的規定,標注“凈含量”所用字號太小使消費者不易看到,存有在凈含量上欺瞞消費者的傾向。
三、“凈含量”見袋內。消費者在購買如此包裝的產品時,不打開包裝袋不可能知道凈含量的多少,而商家是不會允許消費者隨意打開包裝的。因此,這種“凈含量”的標注方法剝奪了消費者對凈含量多少的知情權,而且裝在包裝袋內的標識易對食品造成污染。
四、“凈含量”見封口。這種標注方法既不符合產品名稱與凈含量在同一視野內的規定,而且同樣大小的包裝袋內裝的食品凈含量不同,尤其是在凈含量多少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容易誤導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利益造成損失。
至于為什么修改: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科學標準體系迎接WTO食品標簽通用標準【GB7718―1994】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食品標簽的基本原則、標注內容和標注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在國內銷售的預包裝食品的標簽。
2引用標準
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GB13432特殊營養食品標簽
3術語
3.1食品標簽
預包裝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圖形、符號,以及一切說明物。
3.2預包裝食品
預先包裝于容器中,以備交付給消費者的食品。
3.3容器
將食品完全或部分包裝,以作為交貨單元的任何包裝形式,也包括包裝紙。
3.4食品添加劑
為改善食品的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物質或天然物質。
3.5配料
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時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形式存在)于最終產品中的任何物質。包括水和食品添加劑。
3.6保質期(最佳食用期)
指在標簽上規定的條件下,保持食品質量(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食品完全適于銷售,并符合標簽上或產品標準中規定的質量(品質);超過此期限,在一定時間內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3.7保存期(推薦的最終食用期)
指在標簽上規定的條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終日期;超過此期限,產品質量(品質)可能發生變化,因此食品不再適于銷售。
3.8固形物
含有固、液兩相物質的食品中的固體部分,不包括可溶性固形物。
4基本原則
4.1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不得以錯誤的、引起誤解的或欺騙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紹食品。
4.2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不得以直接或間接暗示性的語言、圖形、符號導致消費者將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質與另一產品混淆。
4.3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必須符合國家法律和法規的規定,并符合相應產品標準的規定。
4.4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必須通俗易懂、準確、科學。
5必須標注內容
5.1食品名稱
5.1.1必須采用表明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
5.1.1.1當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中已規定了某食品的一個或幾個名稱時,應選用其中的一個。
5.1.1.2無上述規定的名稱時,必須使用不使消費者誤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稱或俗名。
5.1.2在使用“新創名稱”、“奇特名稱”、“牌號名稱”或“商標名稱”時,必須同時使用5.1.1條中規定的任意一個名稱。
5.1.3為避免消費者誤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實屬性、物理狀態和制作方法,可以在食品名稱前附加或在食品名稱后注明相應的詞或短語。
5.2配料表
5.2.1除單一配料的食品外,食品標簽上必須標明配料表。
5.2.1.1配料表的標題為“配料”或“配料表”。
5.2.1.2各種配料必須按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
5.2.1.3如果某種配料本身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其他配料構成的復合配料,必須在配料表中標明復合配料的名稱,再在其后加括號,按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列出原始配料。當復合配料在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中已有規定名稱,其加入量小于食品總量的25%時,則不必將原始配料標出,但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必須標出。
5.2.2各種配料必須按5.1條的規定使用具體名稱。食品添加劑必須使用GB2760規定的產品名稱或種類名稱。
5.2.3當加工過程中所用的原料已改變為其他成分時(指發酵產品,如酒、醬油、醋等),為了表明產品的本質屬性,可用“原料”或“原料與配料”代替“配料”,并按5.2.1.2條的規定標注。
5.3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
5.3.1必須標明容器中食品的凈含量,按以下方式標明:
a.液態食品,用體積;
b.固態食品,用質量;
c.半固態食品,用質量或體積。
5.3.2容器中含有固、液兩相物質的食品,除標明凈含量外,還必須標明該食品的固形物含量,用質量或百分數表示。
5.3.3同一容器中如果含有互相獨立且品質相同、形態相近的幾件食品時,在標明凈含量的同時還必須標明食品的數量。
5.4制造者、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必須標明食品制造、包裝、分裝或銷售單位經依法登記注冊的名稱和地址。
進口食品必須標明原產國、地區(指香港、澳門、臺灣)名及總經銷者在國內依法登記注冊的名稱和地址
5.5日期標志和貯藏指南
5.5.1必須標明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或/和保存期。
5.5.1.1日期的標注順序為年、月、日。
5.5.1.2可以采用下列方式之一標明保質期或保存期:
a.“最好在……之前食用”,或“最好在……之前飲用”(用于保質期);
“……之前食用最佳”,或“……之前飲用最佳”(用于保質期);
“……之前食用”,或“……之前飲用”(用于保存期)。
b.“保質期至……”;
“保存期至……”;
c.“保質期……個月”。
“保存期……個月”。
5.5.2如果食品的保質期或保存期與貯藏條件有關,必須標明食品的貯藏方法。
5.6質量(品質)等級
產品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已明確規定質量(品質)等級的食品,必須標明食品的質量等級。
5.7產品標準號
必須標明產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的代號和順序號。
5.8特殊標注內容
5.8.1經電離輻射線或電離能量處理過的食品,必須在食品名稱附近標明“輻照食品”。
5.8.2經電離輻射線或電離能量處理過的任何配料,必須在配料表中加以說明。
6允許免除標注內容
6.1當容器的最大表面的面積小于10cm2時,除香辛料和食品添加劑外,可免除5.2和5.5~5.7條的內容。
6.2產品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已明確規定保質期或保存期在18個月以上的食品,可以免除保質期或保存期。
6.3進口食品可以免除原制造者的名稱、地址和產品標準號。
7推薦標注內容
7.1批號
由食品的生產或分裝單位自行確定方法,標明食品的生產(分裝)批號。
7.2食用方法
為保證食品的正確食用,可以在標簽上標明容器的開啟方法、食用方法、每日推薦攝入量、烹調再制方法等對消費者有幫助的說明。必要時可以在標簽之外單獨附加說明。
7.3熱量和營養素
可以按GB13432的規定,標明熱量和營養素的含量。
8基本要求
8.1食品標簽不得與包裝容器分開。
8.2食品標簽的一切內容,不得在流通環節中變得模糊甚至脫落;必須保證消費者購買和食用時醒目、易于辨認和識讀。
8.3食品標簽的一切內容,必須清晰、簡要、醒目。文字、符號、圖形應直觀、易懂,背景和底色應采用對比色。
8.4食品名稱必須在標簽的醒目位置。食品名稱和凈含量應排在同一視野內。
8.5食品標簽所用文字必須是規范的漢字。
8.5.1可以同時使用漢語拼音,但必須拼寫正確,不得太子相應的漢字。
8.5.2可以同時使用少數民族文字或外文,但必須與漢字有嚴密的對應關系,外文不得大于相應的漢字。
8.6食品標簽所用的計量單位必須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如:
質量單位:g或克,kg或千克;
體積單位:mL、ml或毫升,L或或升。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的起草工作組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杜朋、裴山、李志強、李家瑞、陳瑤君、郝烴、李紅兵。
本標準參照采用FAO/WHO食品法規委員會(CAc)CODEXSTAN1-1991《預包裝食品標簽通用標準》。
篇2:市工商局流通環節散裝食品標簽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為加強散裝食品經營過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費者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及《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保障散裝食品消費安全為目標,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流通環節監管職能,加強集貿市場、超市、前店后廠食品經營戶的行政指導,加大散裝食品經營戶的巡查力度,打擊違反《食品安全法》散裝食品標簽規定的違法行為,確保消費者合法權益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努力營造公平公正、規范有序、繁榮穩定的食品市場環境。
二、組織領導
為保證流通環節散裝食品標簽專項整治工作順利進行,市工商局成立專項整治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監察室、法制科、市管科、公平交易科、12315指揮中心、檢查支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負責人由市管科××科長擔任,成員由××、××、××組成。
三、散裝食品的定義
散裝食品是指無預包裝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散裝食品包括前店后廠加工小作坊及其連鎖店銷售的經過簡單包裝方便攜帶的食品(如面包、蛋糕等),還包括大包裝進貨改小包裝銷售的食品。散裝食品不包括新鮮果蔬,以及需清洗后加工的原糧、鮮凍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
四、散裝食品的銷售安全規范
(一)銷售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明,操作時須戴口罩、手套和帽子。
(二)銷售的食品必須有防塵材料遮蓋,設置隔離設施以確保食品不被消費者直接觸及并具有禁止消費者觸摸的標志。
(三)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地址等內容。
(四)具有符合衛生要求的洗滌、消毒、儲存和溫度調節等設施或設備。
(五)必須提供給消費者符合衛生要求的小包裝,并保證消費者能夠獲取符合規范要求的完整標簽。
五、工作步驟
此次專項整治行動自*年1月1日開始至*年3月10日結束。分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1月19日以前)為動員部署和調查摸底階段。各縣(市、區)工商局成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組織領導和工作機構,制定行動方案,分解任務,責任到人;對散裝食品經營戶進行調查摸底摸清底數,同時通過廣泛地宣傳動員和行政指導,讓經營者了解《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條的相關規定,促進經營戶加強自律和整改。
(二)第二階段(1月20日―2月31日)為集中整治階段。各地要組織實施專項整治工作,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突出重點品種、重點單位、重點區域,開展散裝食品市場整頓和規范管理工作,確保專項整治取得實效。
(三)第三階段(3月1日―10日)為總結驗收階段。各縣(市、區)工商局對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進行總結,市工商局對各地開展情況進行抽查驗收。
六、整治重點
(一)重點品種。以消費者申訴舉報多的米面制品、彭化食品、豆制品、糕點、腌制食品、冷凍食品等為重點品種。
(二)重點區域。以城鄉結合部、旅游景區、車站碼頭,特別是農村地區為重點區域。
(三)重點場所和對象。以前店后廠食品加工小作坊及連鎖店、集貿市場、超市、食品批發企業為重點場所;以小食品店、小攤點為重點對象。
(四)加大散裝食品標簽指導力度。在動員部署階段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加強對食品經營者的宣傳教育,強化其法制意識和責任意識。發現散裝食品標簽存在問題,及時下架整改,并對該食品進行索證索票,了解其進貨來源,待整改合格后方可上架銷售。
(五)打擊散裝食品標簽違法行為。在集中整治階段,對通過行政指導還屢教不改的散裝食品經營戶,要依據《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查處散裝食品標簽違法行為,確保專項整治取得成效。
篇3:工商局流通環節散裝食品標簽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為加強散裝食品經營過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費者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及《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保障散裝食品消費安全為目標,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流通環節監管職能,加強集貿市場、超市、前店后廠食品經營戶的行政指導,加大散裝食品經營戶的巡查力度,打擊違反《食品安全法》散裝食品標簽規定的違法行為,確保消費者合法權益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努力營造公平公正、規范有序、繁榮穩定的食品市場環境。
二、組織領導
為保證流通環節散裝食品標簽專項整治工作順利進行,市工商局成立專項整治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監察室、法制科、市管科、公平交易科、12315指揮中心、檢查支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負責人由市管科××科長擔任,成員由××、××、××組成。
三、散裝食品的定義
散裝食品是指無預包裝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散裝食品包括前店后廠加工小作坊及其連鎖店銷售的經過簡單包裝方便攜帶的食品(如面包、蛋糕等),還包括大包裝進貨改小包裝銷售的食品。散裝食品不包括新鮮果蔬,以及需清洗后加工的原糧、鮮凍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
四、散裝食品的銷售安全規范
(一)銷售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明,操作時須戴口罩、手套和帽子。
(二)銷售的食品必須有防塵材料遮蓋,設置隔離設施以確保食品不被消費者直接觸及并具有禁止消費者觸摸的標志。
(三)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地址等內容。
(四)具有符合衛生要求的洗滌、消毒、儲存和溫度調節等設施或設備。
(五)必須提供給消費者符合衛生要求的小包裝,并保證消費者能夠獲取符合規范要求的完整標簽。
五、工作步驟
此次專項整治行動自20**年1月1日開始至20**年3月10日結束。分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1月19日以前)為動員部署和調查摸底階段。各縣(市、區)工商局成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組織領導和工作機構,制定行動方案,分解任務,責任到人;對散裝食品經營戶進行調查摸底摸清底數,同時通過廣泛地宣傳動員和行政指導,讓經營者了解《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條的相關規定,促進經營戶加強自律和整改。
(二)第二階段(1月20日―2月31日)為集中整治階段。各地要組織實施專項整治工作,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突出重點品種、重點單位、重點區域,開展散裝食品市場整頓和規范管理工作,確保專項整治取得實效。
(三)第三階段(3月1日―10日)為總結驗收階段。各縣(市、區)工商局對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進行總結,市工商局對各地開展情況進行抽查驗收。
六、整治重點
(一)重點品種。以消費者申訴舉報多的米面制品、彭化食品、豆制品、糕點、腌制食品、冷凍食品等為重點品種。
(二)重點區域。以城鄉結合部、旅游景區、車站碼頭,特別是農村地區為重點區域。
(三)重點場所和對象。以前店后廠食品加工小作坊及連鎖店、集貿市場、超市、食品批發企業為重點場所;以小食品店、小攤點為重點對象。
(四)加大散裝食品標簽指導力度。在動員部署階段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加強對食品經營者的宣傳教育,強化其法制意識和責任意識。發現散裝食品標簽存在問題,及時下架整改,并對該食品進行索證索票,了解其進貨來源,待整改合格后方可上架銷售。
(五)打擊散裝食品標簽違法行為。在集中整治階段,對通過行政指導還屢教不改的散裝食品經營戶,要依據《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查處散裝食品標簽違法行為,確保專項整治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