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醫療安全一崗雙責責任書

醫療安全一崗雙責責任書

2025-01-08 閱讀 6390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嚴格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有效預防和減少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及國家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根據縣衛生局安全生產目標任務并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責任書。

一、工作職責

(一)事故控制

  1、重大事故控制。強化醫療安全管理,杜絕醫療安全事故和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故的發生。

  2、死亡人數控制。杜絕發生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較大事故。各類事故死亡人數指標控制為0,包括交通事故、工傷事故、火災、爆炸、中毒、觸電、危險化學藥品管理、項目建設施工事故等。

(二)工作目標

  1、認真執行“一崗雙責”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各科室隨時要進行安全工作自查,發現隱患,及時報告,及時整改。

  2、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工作。認真實施“安全文化工程”,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干部職工安全意識,大力營造“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濃厚氛圍。各科室主任為安全生產責任人,干部職工安全教育達90%以上。

  3、安全檢查與隱患整治。每季度和重大節假日期間要及時開展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及時整改到位,對一些一時難以整改的重大事故隱患和存在隱患的危險源,要落實監控責任,實施有效監控。

  4、安全事故報告與應急救援。發生安全事故后,按規定及時上報,啟動應急預案,并積極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和善后處理工作,認真做好評估分析、事故總結工作。及時修訂和完善單位內部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協助有關部門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5、認真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深入開展食品衛生安全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活動,加強對職業病防治工作和危險化學品及精麻藥品的使用與管理。認真執行國家有關建設工程項目“三同時”規定。

  6、切實加強交通安全及車輛管理。不租用或乘坐無營運資格的車輛,不公車私用,不私車公用,不駕駛無證照車輛,不無證駕駛車輛,不違章及飲酒駕駛一切車輛,嚴防各種事故發生。

二、考核辦法

  年終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進行考核并實行獎懲。嚴格執行各科室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目標考核單位:××××衛生院負責人:

  目標責任單位:負責人:

  ××××年××月××日

篇2: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辦法

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深入貫徹*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發[*]13號),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大力發展農村衛生事業,提高農民的醫療保健水平,根據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借鑒外地經驗,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旨在減輕農民因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提高農民健康水平。

第二章組織領導

  第三條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縣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縣政府成立由縣長任主任,分管副縣長任副主任,縣政府辦公室、衛生、財政、農業、經管、民政、審計等部門及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為科級事業單位,編制5人,經辦機構設在縣衛生局,所需經費列財政預算。各鄉鎮成立由鄉鎮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領導小組,并在鄉鎮衛生院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合作醫療工作的實施。

  第四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

  (一)執行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的決定、決議,具體負責合作醫療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業務管理工作;

  (二)負責審定合作醫療定點醫療衛生機構;設立合作醫療基金專用賬戶,切實做到合作醫療專戶儲存、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專人負責,確保基金的安全和公平、公正、合理使用;

  (三)嚴格執行合作醫療基金管理辦法和基金財務招標制度,按照規定要求籌集、管理、使用合作醫療基金;負責審批醫療轉診,審核報銷醫療費;

  (四)監督檢查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行為和執行合作醫療管理規章制度的情況,包括醫療行為、服務質量、醫療收費、藥品價格、報銷程序、補償兌現等;

  (五)及時向社會公布合作醫療基金的具體收支和使用情況,主動接受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監督,在醒目的位置設置舉報箱,對社會公開舉報電話,及時處理群眾的投訴和舉報,接受群眾監督;

  (六)按時準確填寫各種統計報表并及時上報;

  (七)負責改進和完善合作醫療管理工作,深入調查研究,收集、整理合作醫療相關信息,為管委會決策提供準確依據。

  第五條鄉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履行以下職責:

  (一)做好本轄區連續交費工作,為群眾及時辦理參合(參加合作醫療,下同)手續,做好登記和簽發《就醫證》等項工作。

  (二)按規定及時辦理參合人員醫藥費用的報銷,定期張榜公布,接受社會和有關部門監督。

  (三)做好合作醫療制度的組織建立工作,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四)向鄉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領導小組和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匯報工作,定期上報有關統計資料。

  第六條衛生、財政、農業、經管、民政、審計等部門互相協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職,積極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各項任務。

第三章資金籌集

  第七條*年凡我縣農村常住人口,以戶為單位,按每人10元籌集,*年7月31日前由鄉鎮政府一次性籌齊,上交縣財政局專用帳戶,作為合作醫療專項使用基金,實行鄉籌縣管。*年9月1日后,實行連續交費制度

  (一)交費

  1、參合農民自*年9月1日起,在全縣任何定點醫療機構(含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就醫時,本著自愿的原則,可用報銷所得的費用,以戶為單位,預交下年度參合資金,定點醫療單位在群眾足額交費后,現場辦理參合手續,發放下年度《就醫證》。交費額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參加20**年度合作醫療的,因周期調整須補交*年年9到12月的參合資金,每人須交費13.30元,報銷數額不足交納參合資金的,可先進行登記,待下次報銷后辦理;農民交納的10元參合資金全部記入家庭帳戶,用于門診報銷,最多報銷15元。住院病人出院報銷時,注銷家庭帳戶資金。農民參合后一直連續交費,家庭帳戶資金一直沒有報銷的,家庭帳戶資金可轉下年累計報銷使用。參合年度中斷的,家庭帳戶資金視為自動放棄。

  2、沒有參加合作醫療的,門診病人就醫時申請辦理參加當年或下年度參合手續,可補交全家當年的參合資金,按門診規定比例報銷(交費后三個月內住院按規定比例減半報銷),同時交納下年度全家參合資金,給予辦理參合手續,簽發交費年度《就醫證》。住院病人出院時申請辦理當年或下年度參合手續的,補交全家當年的參合資金,當次按規定比例減半報銷。同時交納下年度的參合資金,給予辦理參合手續,簽發交費年度《就醫證》。

  3、參加合作醫療后當年未就醫且愿意繼續參加下年度合作醫療的,可以隨時到當地鄉鎮衛生院或縣級醫院交費辦理參合手續。

  (二)登記發證。

  各鄉鎮定點醫療機構要對本轄區農業人口進行摸底登記,在此基礎上,健全電子檔案,*年8月底以前完成系統升級和數據更新。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在住院病人出院結算時,要做好宣傳和動員工作,在戶主及家屬同意的基礎上,辦理參合手續:從報銷所得費用中交納下年度該患者家庭所有成員參合資金,開據統一發票,在《參合人員交費情況登記表》上進行登記,同時將該家庭所有參合人員交費情況錄入微機,填寫《就醫證》有關內容,簽發交費年度《就醫證》;在鄉鎮衛生院門診或定點村衛生室的病人,報銷數額能交齊全家下年度參合資金的,現場辦理參合手續,程序同上。報銷數額不足的,收費人員或鄉村醫生要向戶主或其家屬做好宣傳工作,勸其補交,爭取一次性辦結。定點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為就醫群眾開據統一發票,做好《就醫證》記錄,注銷家庭帳戶資金,填寫《參合人員交費情況登記表》,一式二份,每天向當地衛生院電話上報參合人員名單,每5天報帳一次,上報《參合人員交費情況登記表》一份,領取交費年度《就醫證》,然后發放到農戶。

篇3:縣農村醫療救助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逐步規范我縣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切實減輕農村五保戶、生活困難殘疾人、特困戶大病患者的醫療負擔,逐步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提高廣大農民的健康水平,根據《阿壩州農村醫療救助實施細則》及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暫行管理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村醫療救助,是指政府在農村開展的一項旨在對廣大農村五保戶、生活困難殘疾人、特困戶在患大病或危急重癥醫療費用過高,影響家庭基本生活時給予的醫療費用救助的專項救助行為。

  第三條農村醫療救助原則

  ㈠屬地管理原則;

  ㈡救助急需原則;

  ㈢公開、公正、公平原則;

  ㈣專款專用原則;

  ㈤動態管理原則。

  第四條農村醫療救助水平應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支付能力相適應,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

第二章管理機構

  第五條成立x縣農村醫療救助管理委員會,其主要職責:

  ㈠領導、指導、協調和監督全縣農村醫療救助工作;

  ㈡制定、修改和完善我縣農村醫療救助管理辦法;

  ㈢負責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并向縣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請示匯報工作;

  ㈣負責籌集和管理農村醫療救助基金;

  ㈤負責基金預算、決算的審定;

  ㈥負責監督醫療救助對象獲得醫療救助、醫療質量和服務情況,組織工作調研、經驗交流和檢查考核等。

  第六條縣農村醫療救助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作為全縣農村醫療救助工作的日常辦事機構,辦公室設在縣民政局。

  其主要職責:制定縣農村醫療救助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制定救助基金的管理辦法、基金的籌集以及匯總編制;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各項規章制度;指導農村醫療救助工作。

第三章農村醫療救助的范圍和對象

  第七條農村醫療救助的范圍是我縣農村戶籍人口。

  救助對象,是指農村五保戶、生活困難殘疾人和鄉鎮人民政府調查核實并經縣民政局批準的農村特困戶家庭成員。

第四章基金的籌集和管理

  第八條設立x縣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基金通過各級財政撥款和社會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籌集。主要來源是通過上級專項轉移支付給予支持、縣財政預算安排、社會各界自愿捐贈、彩票公益金和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以及按規定可用于農村醫療救助的其他資金。

  第九條農村醫療救助基金用于資助救助對象一次性農村醫療救助費用和補助救助對象的大病醫療費用,以及符合國家規定的特種傳染病救治費用。

  第十條農村醫療救助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縣財政部門在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中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專賬,用于辦理資金的匯集、核撥和支付業務。縣民政局設立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專賬,用于辦理資金的核發、支付和發放。

  第十一條經縣民政部門批準的農村醫療救助對象大病醫療費用補助資金,由縣財政部門按時將醫療救助資金核撥至民政部門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專賬,由縣民政部門支付給鄉鎮人民政府發放,實行國庫集中支付。

第五章救助對象的申請、審批程序

  第十二條農村醫療救助對象申請程序:申請人(戶主)向所在村民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經村民委員會評議后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鄉鎮人民政府作出審核意見后上報縣民政局審批同意后,確定為農村醫療救助對象。

  第十三條農村醫療救助對象的確定要做到“三公開”,即:公開評定條件、對象和救助內容。村民委員會要將評定對象張榜公示7天,縣民政局和鄉鎮人民政府深入調查核實,然后確定醫療救助對象,做到公開、公正和公平。

  第十四條每年由縣民政局編制農村醫療救助對象花名冊和統計表各一式四份,鄉鎮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