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第一中學校本教研制度

第一中學校本教研制度

2024-12-19 閱讀 7521

第一中學校本教研制度

  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生命。為在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發(fā)揮教學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和課堂教學能力,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學校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校本教研的理念:

  校本教研強調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化組織。

二、校本教研的任務:

  在先進教育理念與千變萬化教育實踐之間溝通橋梁,使先進理論轉化為生動實踐并產生積極成果。把教師從單純的課程被動執(zhí)行者角色中解脫出來,真正成為新課程的開發(fā)者、創(chuàng)生者。創(chuàng)設一種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砌磋、相互交流的學校文化環(huán)境,使學校成為一個促進教師不斷成長與提高的學習化共同體。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guī)律,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三、教研時間:

  1、集體時間:每周各科的教研日。

  2、個體時間:由教師個體自定。

四、教教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為主要活動形式。以新課程為導向,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調查研究、實踐探索、區(qū)域交流等多種教研活動方式,努力提高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倡導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師的自我對話,對自己行為的思考、省視、分析,自定個人教研學習計劃、培訓計劃以及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并形成研究性論文。

  2、同伴互助:

  以學科小組為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批評,各抒己見;以教師產生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為單位定計劃開展研究。

  3、專業(yè)引領:

  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yè)名刊及互聯(lián)網(wǎng)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將專家、教研員請進學校,引進他們新的理念和教學思想,促進我校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4、學校為教師開展教研提供硬環(huán)境,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校園網(wǎng)、圖書室,為教師學習、收集理論資料提供滾動性條件。

五、教研活動的設計:

  1、營造嚴謹、務實、民主、寬松的教研氛圍,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為戰(zhàn)和弧立無助的狀態(tài),有效地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

  2、加強教師自我研究意識,養(yǎng)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能力,提高研究開展和建設能力,形成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的職業(yè)生活狀態(tài)。

  3、積極主動地爭取專業(yè)人員的支持和指導。

  4、加強學科溝通整合,改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的傾向,互通有無,互相促進。

六、教研活動的管理:

  1、教務處組織教研組制定學期教研計劃,并由教務處審核。

  2、教研組做好教研活動過程記錄和教研活動總結。

  3、教研實行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結果制度。

  4、教研組成員人人參與教研并實行考勤。

  5、下教研組行政人員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并協(xié)助教研組長做好管理工作。

  6、各教研組活動情況應及時匯總反饋。

七、校本教研的獎勵:

  1、將教師提高與教師全方面量化考核相結合。

  2、每學年評選“優(yōu)秀教研組”,并給予表揚獎勵。

  3、對優(yōu)秀的教師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篇2: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學校教研工作在校長和教務處領導下開展工作,建立起四級教研網(wǎng)絡:校長和業(yè)務主任、教研組、備課組、教師。各級應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工作制度,學習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現(xiàn)代教育理論,端正教育思想,明確培養(yǎng)目標,按照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特點,以教師研究為主體,課堂為主陣地,課改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開展教學研究和實踐,各級工作制度如下:

一、領導聽課和深入教研活動制度

在校長領導下,全面制定學校教研工作規(guī)劃與多項規(guī)章制度,形成一支強有力的教研隊伍,并負責監(jiān)督實施。

1、選送優(yōu)秀教師參加高層次進修,做好骨干教師的選送和培訓工作,組織全校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上級組織的業(yè)務培訓,努力做好自培工作,包括學校自己組織的業(yè)務培訓和教師的自我學習培訓。

2、校長、教務主任必須深入課堂檢查了解教學情況,平均每周聽課不少于2節(jié)。

3、聽課之前要了解該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要求,要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聽課。

4、聽課后要對所聽的課做出評價并和任課教師交換意見,以促進教學。

5、領導要經常深入教研活動,至少每兩周參加一次教研活動,掌握分管學科的教學和教研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6、全校師生從本校工作出發(fā),學習教育理念,注重聯(lián)系實際,加強對實踐成果的經驗總結。

7、加強業(yè)務學習與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以身作則,理念聯(lián)系實際,促進全校師生形成實事求是,崇尚學術,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的校本教研風所氣。

二、教研組校本教研制度

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的重要組織之一,教研組長應在校長,教務處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本組教學研究的全部工作。

1、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的目的、任務,討論并確定分年級教學要求,組織領導全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教學科研計劃和第二課堂活動計劃,并嚴格執(zhí)行。

2、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根據(jù)教學實際,圍繞學校教科研課題確定教研組、備課組和個人每學期的研究課題,有計劃地開展研究與交流匯報,組織教學研究課,公開展示課,及時總結、交流,推廣教學經驗,撰寫經驗論文。

3、大力抓好本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命備課組長組織本學科教師,認真鉆研教學大綱、教材,探索教法和學法,認真?zhèn)湔n,規(guī)范化教案,講好每一節(jié)課,教好每一個學生。

4、組織好每周一次的教學研究活動(集體備課,公開課)主要內容有組織備課組備課,檢查教案,研究解決教學疑難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5、每學期組內開展一次觀摩評論活動,研究教材教法和學生交流經驗,提高教學質量,活動要有總結材料。

6、開學制訂好教研組工作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期中要協(xié)助教務處檢查落實情況,期末做好工作總結,并定期向學校領導和教師匯報工作,真正創(chuàng)建嚴肅活潑、刻苦鉆研,文明和諧的教研組。

三、備課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備課組長在教研組長領導下,負責年級備課和教學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級學科的教學質量。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學科教材和教法,是貫徹教研組計劃。

2、組織制定年級學科教學進度計劃,教研專題,進修計劃,報教研組并組織實施。

3、按照學校工作計劃和教研組教學工作計劃,制定本年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并組織實施,組織備課組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同時進行集體備課,每周至少集體備課一次。共同研究。

(1)單元、章、節(jié)、課時的目的和要求。

(2)重點、難點、疑點、關鍵點。

(3)作業(yè)或練習。

(4)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5)統(tǒng)一進度,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做好學科期中、期末的復習、出題、考試、評卷,成績統(tǒng)計和質量分析評價工作。

5、積極開展均衡生產研活動,認真落實本組教科研課題,以教學科研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6、備課組要積極探索選修課的教法,學法與考法,逐步建立并穩(wěn)定本學科有特色的選修課。

7、抓好本年級活動課和研究性學習課教學,有針對性培養(yǎng)學有余力,學有特長的學生,并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真正審美觀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

四、教師校本教研制度。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教師是開展樣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質量影響到全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必須主,認真地進行教研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

1、認真參加學校各級教研活動,態(tài)度端正,認真完成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交給自己的任務。

2、每位教師認真完成備課組交給自己的備課任務,認真參加聽課、說課、評課活動。

3、在教學實踐的同時,要堅持做到“六個一”,每年讀一本教育教學理念菱,確定一個教學研究課題,上好一堂教學公開課,完成一份多媒體教案,完成一份心理和德育滲透教案,撰寫一篇以上教研論文。

4、要熟悉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科書及教參,認真制定好一學期的授課計劃。

5、能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認真?zhèn)浜谜n,定好教案,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大綱,又備學生實際,備知識能力點,又備德育心理滲透點,既備有效教法,又備學法指導,既備局面練習、作業(yè),又備實驗實踐材料。

校本教研制度在我校初步建立,校本教研活動在我校基本展開,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形成具有一定推廣價值的經驗,培育一批先進典型,并在此基礎上使我校校本教研繼續(xù)深化,將學校建成具濃郁研究氛圍的學習化集體。

篇3: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

一、教導處:

1、教導處負責本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確定學校教研活動。

2、組織教師定期學習理論知識,舉辦講座,交流研討。

3、負責常規(guī)管理工作,組織聽課、評課活動。

4、負責選擇課題并撰寫課題實施計劃、方案以及課題資料收集整理。

5、負責教師備課、上課、作業(yè)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習成績核定統(tǒng)計、分析研究工作。

二、年級組:

1、組織學科備課活動。

2、圍繞三維目標的落實,制定學科教改實施計劃。

3、開展好小課題活動。

4、每學期向教導處上交一份典型課改案例。

5、做好學科組教研活動記錄,集體備課記錄,集體備課每學期不少于8次。

三、教師:

1、所有任課教師必須參加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教研、培訓工作。

2、所有教師必須參加校本教研活動,積極發(fā)言、共同進步。

3、所有教師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活動,完成“七個一”活動:

(1)、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5節(jié)。

(2)、每學期提出一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教學建議。

(3)、每學期撰寫一個典型教學案例。

(4)、每學期至少上一節(jié)課改研討課。

(5)、每學期上交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6)、每學期有自己的課題研究計劃、過程、總結資料等。

(7)、每學期提供一個解決課堂小問題的策略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