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生產制品管理制度

生產制品管理制度

2024-11-21 閱讀 5632

  (1)掌握在制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使在制品數量經常保持在定額水平。

  (2)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全廠生產由生產部負責,車間內部由各車間負責。根據生產定額,有生產部下達各類產品的在制品存活量,由車間具體組織控制,生產部監督執行。

  (3)在車間流轉必須有原始憑證(生產傳工單),統計員要經常查帳,防止驗帳混亂、手續不清、報表差錯。

  (4)凡在車間流轉的制品,要建立在制品的管理臺帳,每批定單結束后,分規格、品種填寫報表,抱生產部。

  (5)在制品流轉到下道工序時,必須按順序擺放整齊符合文明要求,防止不同產品、不同規格的在制品發生混亂現象。

  (6)在生產過程中的叫交接驗收,必須當面交代清楚,如實物與傳遞單不相符,拒絕驗收,影響工作時,由交付方負責。

  (7)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次品,操作者應簽字。班組長、車間主任、統計員登帳寫清規格、品種、顏色、數量等項目,報生產部安排補做。

  (8)在制品每月定于月底盤點,不能修復的制品在清點清楚后及時做出處理。

產品整潔保護制度

  (1)原料和衣片堆放要有墊倉板襯底,保持道路暢通。

  (2)裁片要堆放整齊不可著地。

  (3)生產班組領活不能將衣片隨便放置地上。各道工序在半成品流動及生產操作時不許將各部件隨意堆放或掉在地上。

  (4)不允許在衣片、半成品、成品上坐、臥、踩、踏。

  (5)成品整燙后要擺放整齊,入箱時要防止擠壓,大箱打包后及時入倉。.

質檢部門崗位職責

  (1)質檢部門主要是對全廠產品質量負責。

  (2)負責接待有關部門的質量檢查。如本廠質量達不到90分以上,取消質檢部門的本月津貼。

  (3)負責全廠質量巡回檢查,對車間質檢員的返修率定為2%,每超過一件罰款2元。

  (4)必須堅持每日三次質量檢查,以車間交質檢員的產品為檢查評比產品,并做好原始記錄。

  (5)配合技術部抓好技術培訓工作,定期對質檢員進行業務輔導。

  (6)對車間生產的各種產品,應進行產品質量抽查。主要檢查產品的型號是否符合標準,檢查針碼密度、配色、工序是否合理,材料用量是否合理,線頭清剪是否干凈,折疊包裝是否正確,整燙是否平整等。

  (7)凡是不按照工藝標準規定或合同、合約要求,任意改變規格款樣、用料用線和包裝物等造成質量問題時,不論有關科室、車間、班組和個人均按事故計算。由于思想麻痹、精神不集中、責任心不強、違反了責任制,造成質量問題,嚴重影響企業信譽時,均按事故處理。

質檢人員崗位職責

  (1)熟悉并掌握本廠服裝產品及原料的國際、部標、企標和與客戶協商的標準,嚴把產品質量關。)

  (2)組織車間質量對產品質量進行層層把關保證企業制定的質量技術標準。負責填寫質量帳表,組織質量評比活動,提出質量優勝者的獎勵辦法。

  (3)察員必須對服裝車間的產品、半成品進行嚴格檢查,對每道工序及不合格的反修率做好原始記錄,通知有關人員及時反修。

  (4)協助車間分析質量事故,查找造成殘次品的原因。質檢員樹立“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的思想,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執法如山,做到不合格產品不能流入下道工序。產品回修率超出標準規定將給以處罰(規定為2%)。

  (5)質檢員負責車間的產品質量檢查,對于質量考核的分數,車間平均得分少于90分時,扣發質檢員當月津貼。)

質量分析制度

  (1)每周由質量管理部門召開一次檢驗人員碰頭會,通報質量信息,研究解決質量問題的辦法。

  (2)生產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由質量部門會同技術、生產部門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及時消除不良影響。

  (3)在封樣時發現產品在結構上存在問題及時會同有關部門拿出解決的方案,報主管廠長確定后處理。

  (4)在生產正常的情況下,每月兩次對產品及工序操作問題進行質量分析,由主管領導主持,質量管理部、技術部、生產部、車間的主要負責人參加,對提出的問題的意見都要進行筆錄,供會后檢查落實。

質量管理部工作考核標準

  (1)復檢漏驗率不得超過:外貿2%,內貿1%。總檢(裝箱檢)漏驗率不得超過5%。復檢每超0.1%扣1分,終檢每超0.1%扣2分。

  (2)復檢存活量不得超過期天的產量(以機工產量為準)。每超1天扣1分。

  (3)及時催收返工產品,返修時間不得超過規定(50件以下當天返回,50件以上第二天返回)。每超天扣0.5分,

  (4)準時報送有關報表,一次不準時扣除分.

  (5)嚴格遵守廠紀、廠規,違反一次扣0.5分。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每次做不到扣1分。

質量管理部核算車間漏驗率獎罰制度

  (1)對班組漏驗率全月考核超過5%的對班組長罰款10元,對組檢查員罰款15元。漏驗率低于2%,全月沒出現一次質量事故,并能完成當月生產計劃的,對組長獎勵30元對班組檢查員獎勵35元。

  (2)車間漏驗率全月考核沒出現一次質量事故并能完成當月生產計劃的對車間主任獎勵80元。

  (3)對下道工生產環節能認真把關,將按檢查出返修品的月罰款額提取30%獎勵把關人員。

  (4)按規定填報罰款單,月底報主管廠長審批,在當月工資中兌現。

質檢部對車間統計班組漏驗率獎罰制度

  (1)班組內工序返修率為8%,按個人日產量計算,每超1件對該工序罰款1元。

  (2)產品流入下道生產環節(指產品出班組),返修率為5%,按班組日產量計算,每超1件對該班組罰款1元,對該班組檢查員罰款1元。

  (3)班組質量返修率超過10%的按質量事故處理。

  (4)經復檢組檢驗后的產品要求合格率達到100%,沒有返修率。由后整理及質量總檢把關。發現一件返修品,對復檢人員罰款2元,累計計算。并讓復檢工員負責返修,復檢組要認真填報各生產班組的漏驗率和次品率。

  (5)班組內的返修品要求當日發現、當時修好,次品率不合格的裁片原則上不準使用。屬于裁床上造成的質量質量問題,要記錄裁床的漏驗率,屬于其他生產環節(工序)造成的質量問題,如霉爛、掛爛、污染、缺件等,由質量總檢人員驗證后,報主管廠長審批后罰款處理,否則按產品價值罰款。

  (6)復檢組查出的返修品,其生產班組要及時組織返修,50件以下當天返回,50件以上第二天返回。如拒不返修或不及時返修,影響下道環節正常生產的,車間有權安排其他班組或個人進行返修,同時扣除該返修件的全部工資,將其他0%獎勵給返修班組或個人。

工藝編制人員崗位職責

  (1)嚴格執行服裝工藝標準,加強企業內控。

  (2)做到產品工藝標準,樣板三統一。

  (3)做到技術要求、檢測、操作標準、號型規格、圖解、樣版、包裝等規格齊全,并制定各工序的工時定額標準。

  (4)編制工藝技術文件時,語言要標準、通俗易懂,方案要合理、條理清楚。各種標準要經濟實用、先進、合理。

  (5)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嚴格監督檢查,規定標準是否得到貫徹執行

  (6)及時收集各種工藝技術標準的執行情況,及時反饋、及時上報、及時解決。做好技術文件的歸檔和保密工作。

工藝操作人員崗位職責:

  (1)在制作前,負責材料試驗的理化工作,透徹了解服裝材料的各項性能指標,提出生產工區技術參數指標。

  (2)認真分解工藝標準,了解產品特點,精工細做,保質、保量、保時達到預期的生產標準和設計效果。

  (3)審核清點各部件材料,達不到技術規定不準制作。

  (4)在制作過程中,落實各道工操作標準,及時提出意見,及時反饋反饋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議。

  (5)核實各道工序、工時、定額及注意事項,為產品大批量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6)積極參加與研制高附加值的服裝產品,積極采用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

  (7)深入車間搞好工藝指導,協助其他人員做好新技術推廣工作,參與操作工的指導工作。

篇2:某化學制品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DOC87頁)

綜合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根據國家有關法規政策,為保證公司、社會及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在事故、事件發生時,能迅速做出響應,及時有效的處理因各種原因而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最大限度的減少對人身傷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特制定此預案。

1.2編制依據

下列文件中的條文通過在本文引用而成為本預案的條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本預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文。

1.2.1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號)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

《工傷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5號)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

《關于規范重大危險源監督與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協調字〔2005〕125號)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2007年3月28日國務院第172次常務會議通過)

省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湖北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鄂安辦〔2012〕41號)

1.2.2有關技術規范

《劇毒化學品目錄》(2012年版)

《危險化學品目錄》(20**年版)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

《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12801-91

《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15603-1995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AQ/T9007―2011

《潛江市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仙橋化學制品有限公司內部各個部門(或單位)。當事故發生時,相關單位根據響應等級條件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公司級應急預案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負責啟動,車間級應急預案由發生事故部門(或單位)的第一負責人負責啟動。

1.4應急預案體系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分為三個層次: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并與《潛江市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預案》銜接。

1.5應急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預防和減少危險化學品事故,切實加強企業員工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職工群眾的基礎作用。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省、市、區安監局的統一領導下,公司應急指揮部負責現場指揮企業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企業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3)快速響應,果斷處置。危化品事故的發生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擴散和爆炸,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快速、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發生事故的企業是事故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省、市、區安監

局等有關部門配合、指導、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4)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的應急救援裝備和技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實現科學民主決策。確保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

(5)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加強重大危險源管理,做好危化品事故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開展培訓教育,組織應急演練,做到常備不懈。進行社會宣傳,提高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做好物資和技術儲備工作。

2.生產經營單位的危險性分析

2.1單位概況

潛江市仙橋化學制品有限公司為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型企業,公司地址位于潛江經濟開發區鹽化一路西特一號,公司法定代表人謝勇,注冊資金3000萬元,主要生產、經營范圍為液氯(3萬噸/年)、燒堿(5萬噸/年)、鹽酸(2萬噸/年)。公司采用鹵水為原料、離子膜電解和隔膜電解工藝生產。2012年實現產值1.5億。公司占地面積380畝,公司員工312人,其中技術人員90人,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36人。

公司擁有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統、原鹵開采礦井等系統。公司礦區位于潛江凹陷鹽礦(田)的中心,擁有2.167平方公里開采權。

廠區北面為謝灣村二組(約120人)和海濱化工有限公司(共有員工10人,從事氫氣充裝銷售,有氫氣柜但不構成重大危險源),南面為可賽化工公司(共有員工50人,從事硝基甲苯加氫生產甲基苯胺,有氫氣柜但不構成重大危險源),西面為誠實化工公司(共有員工10人,從事次氯酸鈣生產,不構成重大危險源),東北面為湖北相和有限公司(共有員工110人,從事精細化工生產,構成重大危險源)和喜人化工公司(現已停產)。見附件一(公司周邊環境“四向”圖)

2.2危險源辨識及風險分析

2.2.1危險源(見附件二)

1.企業主要危險化學品調查表:(包括原料、中間品及成品)

2.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

重大危險源辨識的依據為國家標準《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經辨識,廠區確認為一個重大危險源。重大危險源級別為一級。

3.危險源確定:

公司存在危險源主要有:電解裝置、危險化學品(鹽酸、硫酸、燒堿、液氯和次氯酸鈉)儲罐區或倉庫、特種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起重機)、特種作業和特種設備作業(有電工作業、金屬焊接、切割作業、起重機械作業、登高作業、鍋爐作業(含水質化驗)、壓力容器操作、車輛駕駛)。

2.2.2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分析

1火災爆炸

(1)氫氣屬2.1類可燃氣體,泄漏后遇電火花、雷擊、明火、灸熱表面等點火源能夠燃燒,如與空氣混合達到爆炸極性遇點火源會爆炸。

(2)在各系統進行檢修、動火、啟停活動時,特別是氫氣物質存在的場所,會因管理不善或處置不當,發生誤操作、誤損傷而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3)輸送氫氣管道的連接部位若發生泄漏,或管道破損發生泄漏遇明火會發生火災爆炸危險。

(4)變壓器會因絕緣老化和層間絕緣損壞引起短路,導致火災,或由

于絕緣套管損壞爆裂起火。

(5)鍋爐爆破事故:設備嚴重故障、運行人員松懈麻痹和誤操作,可能造成鍋爐嚴重缺水、嚴重結垢、嚴重腐蝕、超壓、安全附件失效等。如處理不當,就會造成鍋爐爆破事故。鍋爐系統的其他承壓部件如高壓鍋爐區及降水管、高壓過熱器、高壓汽包也存在發生爆破事故的危險。

(6)各類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或安全附件失效或過載運行,或由于金屬材料疲勞、蠕變出現裂縫,均有發生爆炸和爆破的危險性。如液氯鋼瓶和液氯貯槽遇高熱、容器壓力增大有開裂和爆炸危險。

(7)電氣火災爆炸的危險:配電裝置、電動機以及各種照明設備等存在電氣火災的危險。如:在配電間,因開關觸點等部位發熱可能引起火災、爆炸。

2中毒和窒息

(1)氯氣、氯化氫管道的“跑”、“漏”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危險。

(2)貯罐在修理過程中若罐內物質抽取或清洗不干凈時,排除不及時,未檢測氧含量和有毒氣體含量,也未采取通風措施,有可能引起中毒窒息傷害事故。

(3)在使用有毒物質(液氯、鹽酸、硫酸等)的過程中發生泄漏,操作人員不小心吸入會引起中毒。

(4)液氯儲罐的破裂或液氯鋼瓶瓶閥斷裂,大量氯氣外泄,人吸入氯氣會引起中毒和窒息。

(5)鍋爐房如出現抽風設備停機、風道不暢等情況,可導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在鍋爐房內集聚,導致人員出現頭暈、頭痛、注意力下降等缺氧、中毒癥狀。

3觸電

(1)雷電傷害。常見的氣象危害,在防雷裝置不完善時,可導致人員傷亡、設備損壞、控制失靈或設備誤動作。

(2)靜電傷害。氫氣在管道中快速流動和急速噴出時,能產生靜電并產生靜電火花引起燃燒和爆炸。

(3)漏電傷害。電解裝置的電極板裸露,人員接觸容易引起觸電。各種用電設備和電氣線路出現絕緣不良、保護裝置缺失等情況時,可出現外殼帶電、帶電部位裸露等情況,可能造成人身觸電傷害和火災傷害。

4機械傷害

各種泵、電機、風扇等機械設備的快速轉動部件、快速移動部件、擺動部件、嚙合部件等如果缺乏良好的防護設施或檢查、維修作業浮躁、毛糙,安全技術措施不到位,都可能造成機械傷害。

5起重傷害

本公司起重設備(電解、液氯包裝、瓶檢、機修工段行車吊裝作業)在運行、檢修過程中,可能發生起重傷害。

6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

登高、臨邊作業不系安全帶或系帶方法不正確,在檢修中防護欄斷裂,人員違章(如身體探出欄桿),可能發生高處作業人員的墜落危險高處作業或人員進入深坑作業時,由于工器具或拆卸物件的使用、傳遞、放置不符合要求,尤其是較重的物品處置不當,使人遭受物體打擊。

7車輛傷害

在原料、產品運輸過程中,由于車況不好,燈光不良、地面不良(濕滑、結冰、顛簸)、道路過窄或者由于司機和他人原因,可產生車輛傷害。

8高溫灼燙

電解、合成鹽酸、氯氫處理、蒸汽鍋爐及管道等設備設施存在高溫,人體直接接觸高溫物質或高溫容器、管道壁或長時間受到高溫輻射時,易造成人體灼燙。

9化學腐蝕灼傷

燒堿、鹽酸、硫酸、次氯酸鈉、氯化氫和液氯具有腐蝕性。以上物質泄漏途徑有閥門、法蘭密封不嚴、泵等運轉設備動靜密封泄漏、管道穿孔設備外殼裂縫、運輸車輛泄漏等,有造成作業人員化學灼傷危險,液氯有造成作業人員凍傷和化學灼傷危險。

10淹溺

廠區內有事故池、污水池、應急處理池等多個水池,水池深大于1米,人員落入水池易造成淹溺。

10臺風、汛情的危害

在遭遇強臺風時,固定或移動的設備、設施可能發生傾斜、倒塌,將會危及人員的生命安全。

危險源的危險程度和影響范圍見預先危險性分析結果總表

1、中毒窒息的危險等級為Ⅳ級,是主要危險因數,一旦發生,后果極其嚴重。主要是防止氯氣泄漏引起中毒事故。

2、灼燙事故危險等級為Ⅲ級,主要原因為腐蝕化學品、高溫裝置和高溫物料,人體直接接觸高溫物料或高溫容器、管道時,容易造成人體灼燙。人體沾染硫酸、鹽酸、氫氧化鈉時會造成化學灼燙。

3、火災爆炸事故危險等級為Ⅲ級,主要體現在氫氣的泄漏燃燒爆炸。

4、觸電事故危險等級為Ⅲ級,導致觸電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為設備漏電,電線絕緣老化,電氣設備接地不良,未按照電工作業規范進行作業等。

5、容器爆炸的危險等級為Ⅲ級,導致容器爆炸的原因主要為鋼瓶、儲

篇3: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DOC78頁)

預案編號:yj-ya01

預案版本:[2012]1號

中山溢進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編制日期:年月日

實施日期:年月日

發布令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保障我公司員工生命安全,減少財產損失,在事故發生后能夠迅速、有效、有序的實施應急救援,特編制了《中山溢進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本預案是公司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用于規范、指導公司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行動。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中山溢進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簽發人(總經理):

年月日

目錄

1總則(5)

1.1編制目的(5)

1.2編制依據(5)

1.3適用范圍(5)

1.4應急預案體系(5)

1.5應急工作原則(7)

2危險性分析(7)

2.1公司概況(7)

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8)

3組織機構和職責(10)

3.1應急組織體系(10)

3.2指揮機構及職責(11)

4預防與預警(13)

4.1危險源監控(13)

4.2預警行動(15)

4.3信息報告與處置(16)

5應急響應(17)

5.1響應分級(17)

5.2響應程序(17)

5.3應急結束(19)

6信息發布(19)

7后期處置(20)

7.1污染物處理(20)

7.2事故后果影響消除(20)

7.3生產秩序恢復(20)

7.4善后處置(21)

7.5搶險過程和應急救援能力評估及應急預案的修訂(21)

8保障措施(21)

8.1通訊與信息保障(21)

8.2應急隊伍保障(21)

8.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22)

8.4經費保障(22)

8.5其他保障(22)

9培訓與演練(23)

9.1培訓(23)

9.2演練(24)

10獎懲(25)

10.1獎勵(25)

10.2責任追究(25)

11附則(26)

11.1術語和定義(26)

11.2應急預案備案(26)

11.3維護和更新(26)

11.4制定與解釋(27)

11.5應急預案實施(27)

12附件(27)

12.1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27)

12.2食物中毒事故專項應急預案(31)

12.3特種設備事故專項應急預案(39)

12.4現場處置方案(46)

12.5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67)

12.6應急救援器材配置一覽表(68)

12.7規范化格式文本(69)

12.8總平面布置圖、四至圖、廠區消防設施圖、臨時集結地圖、疏散圖等(72)

12.9化學品物質資料表(78)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進一步增強應對和防范事故風險、事故災難的能力,在事故發生時,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本著“預防為先、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精神,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訂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9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號;

4、《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號;

5、《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

6、《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7號;

7、《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1號;

8、《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9002-2006);

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

10、《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

11、《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62號;

12、關于修改《廣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的通知(粵安監〔2012〕35號)。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中山溢進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發生火災爆炸、觸電、灼燙、機械傷害、容器爆炸、燃氣泄漏等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時進行應急救援行動。

1.4應急預案體系

本公司的應急預案體系由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和附件等構成,架構如圖1-1所示。

圖1-1應急預案體系架構圖

1、綜合應急預案

綜合應急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處理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

2、專項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的事故類別、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或方案,是綜合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應按照綜合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制定,并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本公司制定的專項應急預案有:《火災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食物中毒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特種設備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3、現場處置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重點場所、設備或崗位等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現場處置方案應具體、簡單、針對性強。現場處置方案應根據風險評估及危險性控制措施逐一編制,做到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并通過應急演練,做到迅速反應、正確處置。

4、附件

預案附件包括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重要救援物資裝備清單;規范化格式文本信息接收、處理、上報等規范化格式文本;總平面布置圖、四至圖、廠區消防設施布置圖、重點防護目標分布圖、外來救援路線圖、緊急疏散路線示意圖等。

1.5應急工作原則

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堅持“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指導思想,并堅持以下原則:

1、員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優先;

2、防止事故擴展優先;

3、保護環境優先。

2危險性分析

2.1公司概況

2.1.1公司基本情況

中山溢進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8月,法人代表韓維綱。企業類型為外商獨資,現有員工300人,主要生產烤盤、烤具、托盤等五金類制品.產品主要銷往歐洲、美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公司占地面積52391.14平方米,建筑面積13956.5平方米,綠化面積4000平方米。廠內各建筑物面積如表2-1所示。

表2-1廠區內建筑物資料表

2.1.2地理位置和平面布置

公司位于港口鎮興港南路10號,廠區東面為港口鎮中心小學,南面為美景花園三期,西面隔興港南路,北面為富邦酒店。本公司與外單位建、構筑物隔開,所處位置不屬于居民密集區,也無重要公共建筑物,非水源保護區。該區域交通條件優越,區內南北向有興港公路(港口至中山市),北連沙港公路,西接105國道。南距中山市區7公里,距火炬經濟技術開發區10公里。

公司主要建筑有聯合廠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