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制度
行政會議制度
(一)院長辦公會議
1、由院長主持,醫院相關領導參加。
2、會議內容:
?、俜治鲠t院建設和發展的形勢,討論醫療、科研、行政、后勤工作中的重要問題,總結前一階段工作情況。
?、谘杏戓t院發展的長遠計劃和醫院醫療工作的改革措施。
?、塾懻摵脱芯繖C構改革及人員配備及對員工的獎懲及獎金分配。
?、苤v評職能科室的工作情況。
?、菅芯酷t院經費的預算和開支計劃。
⑥其他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3、議事原則:
①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揚民主,重要問題需經到會人員充分發表意見,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集中多數人意見,重要決策必須要經過調查研究后決策。
②提交辦公會討論的問題,重點是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蹍⒓訒h人員要按時到會,要嚴格執行保密紀律,不得隨意泄露會議討論內容或會議決定的需要保密的事項。
?、茉恨k主任認真做好會議記錄,對一些重大決定必要時形成會議紀要。協助院長了解決議執行情況和催辦有關事項,并將執行情況及時向院長匯報。
(二)院周會:
院周會由院長或副院長主持,各職能科室負責人、臨床(醫技>科室負責人,護士長參加。院辦負責記錄并做好會前各項準備工作,每周召開一次。
1、傳達上級指示和文件精神,通報院辦公會議決定,布置工作、協調關系。
2、總結上周工作,包括醫療質量,重危病人搶救治療情況,管理制度落實情況,服務態度等情況。3、聽取科負責人的匯報,研究解決醫療、服務等有關問題,布置下周任務。
(三)科早會:
由科主任、護士長主持,全科醫護人員參加。每早上班后即召開,一般不超過十五分鐘,
1、聽取值班人員匯報,進行交接班。
2、傳達上級指示和有關文件精神。
3、對本科工作質量和服務態度進行分析評價,并落實整改措施。
篇2: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主持詞(精選)
第一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行政審批是現代國家管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事務的一種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
在中國,由于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巨大影響,行政審批已被日益廣泛地運用于許多行政管理領域,對于保障、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一種國家管理行政事務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根據統計,我國現有150多個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對行政審批作出了規定,這些規定涉及國防、外交、[1]公安、經濟、城市管理等20多個領域、50多個行業。
但是,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正式成為wto的成員的今天,而行政審批制度又缺乏有效的法律規范,在行政審批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就越來越突出,有些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因此迫切需要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改革,來自國內外改革的呼聲也愈來愈強烈。[2]
改革歷程編輯
改革概況
2014年9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成立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國辦發〔2014〕71號),成立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積極、穩妥地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革工作全面啟動。[3]
國務院已分六批共取消和調整了2497項行政審批項目,占原有總數的69.3%。[4]2014年6月,國務院明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牽頭單位由監察部調整為中央編辦,國務院審改辦設在中央編辦。[5]
實施改革
2014年10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提交《關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2014年10月18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批轉關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國發〔2014〕33號】。[6]
2014年4月,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對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審批制度進行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確定了15個大中城市率先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課題研究,此后又組織了國務院各部門開展這項工作。各地區、各部門領導高度重視,承擔課題研究的15個大中城市和一些國務院部門專門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認真組織開展研究,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一些地方和部門還聘請專家學者參與研究,多方協作,集思廣益,提高研究質量。[7]
展開研討
2014年5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與焦作市委、市政府在焦作市聯合舉辦了全國首次行政審批制度研討會。圍繞如何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展開討論,來自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的有關負責人參加研討會。[8]
2014年6月6日~7日,由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天津市行政管理學會聯合主辦的“中國
[9]加入wto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討會在天津市隆重召開。2014年2月24日,由中國社
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承辦的“法治政府建設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討會”在海南順利召開,國內14名專家教授匯集??谝院D鲜⌒姓徟贫雀母锝涷灋榉侗荆接懲苿臃ㄖ握?、服務型政府建設以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研究。[10]
國務院改革工作會議
2014年6月25日,在北京召開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會議。[11]
2014年11月14日,在北京召開國務院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總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階段行政審批工作,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上作重要講話。[2][12]
2014年8月23日,國務院批準廣東省“十二五”時期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對行政法規、國務院及部門文件設定的部分行政審批項目在本行政區域內停止實施或進行調整。[13-14]
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
2014年8月5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工作規則》、《關于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見》和《全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方案》三個文件,明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馬
篇3:學院行政會議議事規則
行政會議議事規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保證在黨委統一領導下院長依法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促進學校行政管理工作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提高議事決策的效率與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特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行政議事要以“四個堅持”為指導思想,即堅持以馬列主義、*思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確保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認真貫徹學校黨委的決定,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堅持全心全意為師生員工服務的思想,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實行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堅持依法治校,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開展活動。
第三條行政會議主要由院務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組成,由院長根據工作的性質和任務要求確定召開何種形式的會議。
第二章會議召開
第四條院務會議的安排原則上每兩周召開一次。如遇重大或急辦事項可隨時召開。院長辦公會根據工作要求可隨時召開。
第五條院務會和院長辦公會議由院長或受其委托的副院長召集主持會議。
第六條院務會成員由正、副院長,正、副書記組成。黨委與院長辦公室主任列席會議。院務會一般應在正副院長到齊的情況下召開,若遇特殊情況需召開院務會,院務會成員應有半數以上人員出席,正副院長不少于2人。
院長辦公會由正、副院長參加,辦公室主任列席會議。根據會議內容可邀請黨委書記或副書記參加。參加會議的正、副院長一般不少于3人。
第七條行政會議議題涉及到有關單位,可通知該單位主要負責人在討論到有關內容時列席會議,非主要負責人列席會議須征得會議主持人同意。列席人員可就會議議題內容進行介紹、說明或提出建議。參加專題匯報的列席人員,按辦公室通知要求候會,以便討論相關議題時能及時參會。
第三章會議議事范圍
第八條院務會議事范圍
1、學習和討論黨和政府的重大方針、政策,與學校工作有關的法令、法規,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決定,并結合學校實際提出具體貫徹意見。
2、貫徹執行校黨委的決定和建議,提出具體實施辦法。
3、研究提交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文件和報告以及征詢黨委會意見和建議的問題。
4、在黨委的領導下,主持研究學校發展規劃、重大改革措施和辦法。
5、研究學年、學期工作計劃和有關全院性的規章、制度、辦法及上報的重要文件。
6、討論審定教學計劃、專業設置、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競賽訓練以及重要科研項目的立項和實施。
7、研究人事調配、教職工獎懲工作,擬定教職工隊伍建設、機構調整、干部聘任、全校編制方案。
8、討論審定招生和就業方案,研究學生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
9、審定學期和財政年度的預、決算以及基本建設和經費情況;審定重大項目(10萬元以上)的立項、預算資金變更,校產開發計劃,國內外重大合作交流項目,籌資和審計工作。
10、審定重要的外事活動。
11、審議學院精神文明建設,安全保衛、綜合治理的規劃和重大措施等。
12、各分管副院長期中和期未工作情況匯報。
13、院長、副院長及各部門要求行政會議討論決定的重要事項。
第九條院長辦公會議事范圍
1、研究解決在貫徹落實學院黨委會的重大決策、決定和意見過程中出現的特殊問題。
2、研究討論需提交院務會或黨委會審議的重要事宜或院長認為需要提交院務會或黨委會決定的重大事項。
3、研究學院發展規劃及教學、訓練、科研、后勤、人事方面重大改革思路。
4、審定5--10萬元維修項目和一次性5--10萬元經費支出。研究基建維修工程中有關重要事項和在建工程預算、學校年度預算內的經費支出,以及預算執行中的重要問題。
5、聽取并研究院主管領導、各系、部、院、校及各行政部門有關行政工作的匯報。
6、審定由學院各行政部門發布的行政文件、規章制度。
7、研究行政工作的年度、學期總結與計劃安排。
8、研究一般人事安排工作。
第四章會議制度
第十條會議的議題由院長直接提出和確定,也可由分管校領導向院長提出,或由學校辦公室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和學校實際工作需要提出,由院長確定。各行政部門提出的議題,須經分管院領導同意后,報院長確定。院務會提出審議重要事項的議題之前,應征求黨委書記意見。
第十一條各部門要求提交行政會議審議決定的問題,要事先準備好詳細的背景材料、基礎數據、各類文稿和擬定解決問題的初步意見(備選方案應有2個以上),經分管院領導審定后,由黨委與院長辦公室核查提交會議。除臨時召集的會議以外,院務會議議題安排及書面材料,提前2天以上送達與會成員。
第十二條院務會議原則要按事先確定的議題一事一議一結,無特殊情況,不得臨時動議。
第十三條行政會議的每個議題一般先由該議題的有關部門負責人報告情況,再由分管院領導作出說明,然后針對議題進行研究。與會人
員應充分發表意見,會議主持人在集中多數人意見的基礎上做出明確決定。
第十四條會議主持人應根據議題討論情況進行歸納集中,如對重要問題分歧較大,一般應暫緩做出決定,待進一步調查研究、交換意見后,提交下次會議再進行討論并做出決定。
第十五條與會人員應按時到會。如分管院領導因故不能參加會議,列入會議研究的相關議題原則上暫緩審議。但對急待審定的議題,分管領導應在請假時,將意見和建議告知主持人。
第十六條凡涉及與會者本人或親屬的利益問題時,有關成員應予回避。議事內容涉及保密事項時,要嚴格會議紀律,保守會議秘密。
第十七條院務會在研究提交黨委會做出決定的重大問題或事項時,若三分之二以上的黨委會成員出席了會議,并形成了一致的意見,經由黨委書記提出,會議研究的結果可不再提交黨委會議審定。
第十八條行政會議由黨委與院長辦公室負責派專人做好會議記錄及相關的會務工作。
第十九條為了簡化辦事層次、精減各種會議、提高辦事效率,凡能通過其他形式解決問題的,一般不要召開會議。必須召開的會議,應盡量縮小會議范圍,時間不宜拖長。
第五章會議落實與督辦
第二十條行政會議決定的事項,由與會分管領導根據分工負責的原則予以落實,并將實施結果向院長報告。明確由部門負責的,則由黨委與院長辦公室傳達和督辦,并及時將執行情況報告分管院領導。
第二十一條各有關部門因故不能完成會議決定時,分管領導或部門負責人應向院長進行說明,亦可提出復議請求。緊急情況需臨時調整原決定,可由院長征求有關院領導意見后進行調整,但應在下次會議上通報。
第二十二條行政會議形成的決定,一般要以會議紀要等形式,由黨委與院長辦公室主任核稿,會議主持人簽發。會議紀要報送院領導,并根據會議內容印發有關部門。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規則由黨委與院長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