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獲故事讀后感
七擒孟獲的讀書體會
在三國演義中,經典戰役不少: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六出祁山等,但我認為,其中最精彩的、最扣人心弦、最值得回味的,當數七擒孟獲是也。
剛看完這個故事時,我竟頗有些不解:諸葛亮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只要有贏的機會就不會放過,那他又為何一次又一次的釋放孟獲給他戰勝自己的機會?他是不是頭發昏了?
公元220*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后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軍的時候,南方彝族某部落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進攻蜀軍。諸葛亮從手下那里了解到孟獲不僅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豪爽仗義,在彝族中深得人心,所以想把他爭取過來,為自己日后“平定中原,興復漢室”掃清障礙。
孟獲雖然很勇敢,但不擅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軍敵不過自己,就不顧一切沖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俘。孟獲本以為會被諸葛亮處死,沒想到諸葛亮不但給他松了綁,還把他放了。但孟獲并不服氣,當夜,他組織500名刀斧手偷襲蜀軍兵營,不料伏兵四起,孟獲再次被俘,但孟獲還是表示不服,要求給他機會再戰,雖然蜀軍將領們都認為不如把死不悔改的孟獲殺了算了,但諸葛亮力排眾議,微笑著又把他放了。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第七次被擒,孟獲不得不對用兵如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服口服,遂心甘情愿率部眾歸順了蜀漢政權。
其實答案已經蘊含在故事中了,諸葛亮的七擒七縱應該是高瞻遠矚之舉。孟獲是南蠻的杰出首領,在眾部落中威望很高,感動了孟獲,就能感動他的族人。只有通過這樣,才能使南方少數民族真心臣服于蜀漢,才能永久平定南方。因為當時蜀國離這個地方很遠,再加上還有魏國、吳國要對付,難得分身,只有安撫住少數民族地區,減輕紛擾。一勞永逸的事情,諸葛亮何樂而不為呢?再說“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也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早就給劉備制定的治國方針,他怎么會忘記呢?
在這場戰役中,《三國演義》將諸葛亮和孟獲的性格特點也可以說刻畫得栩栩如生。諸葛亮的老謀深算、深藏不露與孟獲的淺薄無知、魯莽無禮形成鮮明對比。比如說,在孟獲第一次被放回去前,諸葛亮帶孟獲參觀了蜀軍兵營,兵營里全都是些老弱殘兵(大軍已埋伏起來),諸葛亮富有深意地笑了笑,特意問孟獲:“這兵營布置得怎么樣?”這足以看出諸葛亮很有謀略和心計,而孟獲卻不以為然,輕率地說:“如果你的兵營是這樣子,要贏你并不難!”這可以看出孟獲雖勇敢,但很輕敵,不知是詐,缺乏謀略。果不其然,當孟獲為晚上偷襲蜀軍軍營的計劃洋洋得意時,卻不知蜀軍早已做好準備。晚上孟獲一來,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再次被擒。
而且,除了這場戰役外,《三國演義》里幾乎沒有其他的戰役能擒縱如此多的次數。我認為,這已經不是一場戰役,更是對首領膽識的考驗、心理的考驗。諸葛亮的非凡膽魄和寬廣的胸懷使我不禁肅然起敬;而孟獲作為一個失敗者,他那種屢敗屢戰的精神和豪爽仗義的品質也是令人佩服的。
這場戰役最精彩的地方還是在諸葛亮運用的策略上。首先帶孟獲看兵營,讓他掉以輕心,然后等著他中埋伏,真可謂欲擒故縱,實為上策啊!還有,在孟獲營里快斷糧之時,諸葛亮又答應借孟獲糧食,但需要孟獲親自出來,和蜀軍將領一對一比武,結果一連幾場蜀將都敗下陣來。蜀將當即傳達諸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并把糧食搬走。這既給足了孟獲面子,又使孟獲為諸葛亮的寬容大度所感動,一箭雙雕,真不愧為諸葛孔明是也。
正是因為這場戰役的非同凡響,七擒七縱已成為一個歷史典故,也是一個成語,并常為后人所沿用。其實,這當中也蘊含著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讓別人對你心悅誠服,才是真正的戰勝了別人,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七擒孟獲的學習心得
諸葛亮五擒五縱孟獲之后,攻克三江城,直抵良都洞、銀坑山,孟之妻祝融夫人見情況危急,在銀坑山前與蜀軍交鋒,蜀軍失利,蜀軍張飛、馬忠兩位大將被擒,趙云主動請戰,定要生擒祝融夫人,諸葛亮認為不可,硬拼不行,必須智取。諸葛亮略施小計,一舉擒獲祝融夫人。諸葛亮為感化夫人,親自給夫人松綁,并設宴款待,放了祝融夫人。祝融夫人回去后,孟獲借木鹿大王的力量與蜀軍對壘,蜀軍未見識過木鹿大王的青獸陣法,只好退兵回營,向諸葛亮報告,諸葛亮安慰眾將,此次失利,只因青獸陣法特殊,諸葛亮心中早有破陣之法。
次日,諸葛亮親自上陣指揮,孟獲大敗,無家可歸,祝融夫人勸孟獲投奔烏克國王,孟優建議投奔蜀軍,孟獲堅決反對。帶來洞主獻策假降,身藏暗器,趁機刺殺諸葛亮。陰謀沒有得逞,被諸葛亮識破了他們的詭計,將他們一舉擒獲,孟獲不服,諸葛亮曉之以理。孟獲說:“這次是我自己來送死,所以不算。”諸葛亮說:“我已六次擒你,這次不可再放你走了!”孟獲說:“兩川之地,原本夷人所有,你主恃強奪之,今又犯我南邦,實屬貪得無厭,我世居此地,豈能將大好河山拱手送人。”諸葛亮憤怒的說:“強詞奪理,一派胡言,向來天下以得人心者得之,當年割據紛爭,黎明涂炭,是先帝一統西蜀,恩澤兩川,爾等卻興兵鬧事,殺戮朝廷命官,滋擾地方百姓,屢犯邊庭。義師南進以來,你又屢次自言其語,窮兵黷武,使狼煙遍燃沃土,陷夷民于水火之中!罪孽深重、天下共怒!再不歸順,你將有何面目見南邦父老?!”孟獲雖有感動,但內心仍有不服,說:“孟獲仍有良策,可破蜀軍。如若再敗、不服,當斬孟獲全家。”諸葛亮說:“既然不服,我再放你回去,忍看硝煙之地重生煙火,痛惜負傷之兵再舉刀槍。此皆你之罪也!諸葛亮為使孟獲心悅沉服,歸順蜀國,竟然給孟獲松綁,全數釋放。孟獲重整旗鼓,并請烏克國王在桃花寨擺開戰場。諸葛亮指揮各路將士,奮勇破敵,盡管孟獲請來藤甲兵,諸葛亮巧用火攻,孟獲以慘敗告終。第七次被擒,在諸葛亮一再教化下,終于歸順蜀國,從此南中太平。
諸葛亮奇才也,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兵法嫻熟,用兵如神,有安幫治國的雄才大略。他平定南中后,揮師北伐,與吳國孫權休好結盟,共討魏國曹丕,匡扶漢室,以投實現先帝劉備的遺愿。諸葛亮的才能來自于勤奮、刻苦學習,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我要向諸葛亮學習,多讀書,讀好書,牢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立志長大后成為國家有用之材,報效祖國。
七擒孟獲讀后感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對別人,有時并不一定要用武力去征服而是可以先獲得他們的心……這是我對《七擒孟獲》的感悟。
劉備死后,劉禪接位,諸葛亮為了平定南蠻,便點兵南征,不費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南蠻王孟獲。孟獲不服,諸葛亮便放了他,還好酒好肉的招待他。后來,一次又一次……最后在第七次,孟獲他感動了,便歸順了諸葛亮,從此諸葛亮便平定了南蠻。三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諸葛亮一次又一次放了南蠻王孟獲,如此這般七次,諸葛亮有著么笨嗎?其實諸葛亮擒到的并不是人,而是心。從表面上看來這招并不強大,但為什么卻成了三國演義里最讓人稱道的一段佳話?
其實,諸葛亮最厲害的并不是他的兵法而是他那一顆能包容萬物的心,讓大家都臣服于他的麾下,怪不得大家都佩服他!!
讀了《七擒孟獲》之后,我非常佩服諸葛亮,我以后要向他多多學習,他的智慧能讓我在生活中受到更多啟發!
篇2:金鳥的故事格林童話讀后感
金鳥的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金鳥》這個童話。這上面說從前有個過昂,他的后花園有近蘋果樹,那個國王每年都親自數一遍。今年他的金蘋果每晚少一個。于是,他讓園丁查出原因。園丁有三個兒子,園丁想讓兒子們去看守。大兒子和二兒子都在半夜中睡著了。小兒子看見是一只金鳥,并告訴國王,國王聽了很滿意,叫他們去尋找金鳥。優質護理給他們忠告,也只有小兒子聽了。最后,他得到了很多東西還當上了國王。
我覺得不管狐貍說的錯還是對的,都要先聽聽他們的忠告,在想對不對,箱大兒子和二兒子那樣是不對的。我也有過這樣的事情。有一次,母親節到了。別的人買了鮮花,我也買了。有人對我說:“我們用紙這朵花,在做張賀卡送給我們的媽媽吧!”“你們做吧,我可不想做,”我喃喃地說?;氐郊依?,我把花給了媽媽,媽媽說:“我更比較喜歡你自己做的!”我的臉一下紅了許多,心想:早知道就聽他的忠告了。
金鳥這篇童話讓我產生了很多感想。
讀了《金鳥》心得體會
格林童話的故事很多,我今天讀了《金鳥》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三個王子去捉金鳥的故事。大王子和二王子不求上進,貪圖享樂,陷害三王子,最后打入死牢。三王子則是信任狐貍,得到狐貍的幫助取了王位的繼承權并和美麗的公主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最后三王子也幫助了狐貍,而狐貍也恢復了王子的身份。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很多:大王子、二王子的自私、不信任狐貍,貪圖享樂,最終沒有好的結果。三王子選擇信任和向往美好,他信任狐貍而得到狐貍的幫助。然而他又特別向往美好的東西:其中他覺得金鳥要配金籠,金馬要配金鞍,使他陷入困境。也是三王子有最后意外收獲的地方。讓我感觸最深的除了三王子的善良和機智。是三王子選擇信任朋友并取得朋友的幫助,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選擇信任并接受幫助是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金鳥的故事學習心得
從前,有個國王,他想得到金鳥,就叫三個兒子去找。大兒子和二兒子只會享樂享福,小王子用自己的行動和勇氣找到了金鳥,得到了公主的信任。后來,兩個惡毒的哥哥卻把小王子推到井里,帶著公主和金鳥回到了王國。不久后,國王知道了事情的經過,把兩個哥哥判了死刑。小王子被一只狐貍救了,又回到了王國,從此以后過著幸福的生活。
我知道貪婪不會有好下場,小王子的兩個哥哥那樣貪婪,沒有人性,沒有親情,要把自己的弟弟殺了,根本不會有什么好事情等待著他們,做人要光明磊落,想達到自己的目的,要用正確的方法做到!
篇3:體育教師讀書筆記《體育心理學》讀后感
在上大學時就認真學習馬啟偉老師主編的《體育心理學》,暑假里結合13、14兩屆訓練又把該書讀了一遍,其中體育與心理的關系、體育參與的動力系統、運動技能學習、心理技能訓練、體育教學心理、體育比賽心理對我們的訓練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系統是第三章的內容,主要闡述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問題,參與體育活動要靠本人的積極性,同時人的動力調節系統是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以個人的需要為基礎,由動機、興趣、態度、習慣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就學習心得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注重體育生對體育的興趣
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參加,全力投入,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它影響著人們體育參與的具體活動方向和強度。興趣對促進體育學習有指向和強化的作用。體育興趣與體育學習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體素質和原有技能水平大體一致的情況下,有體育興趣的人較無興趣的人活動效果更優。這就是由于體育興趣對體育學習或鍛煉具有指向和強化的作用。
首先我注重隊員對體育的興趣的引導,在13、14兩屆體育生組隊時,提醒學生考學的重要性(考不考學跟40歲的生活環境有直接的關系)。結合訓練成績和語數外成績制定目標,循序漸進,注重周、月目標及短期目標最有實效性,定的太低學生沒有通過努力就超過了此目標,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潛力也不能得到充分挖掘;過高目標,學生通過刻苦訓練沒有達到目標,就會有挫折感恐懼感而失去自信心。為此,我們教練要指導學生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高考目標和短期目標,短期目標最有實效性,但必須要有高考目標做引導,短期目標如每月的體能目標和每月的月考成績及時反饋,做到及時張貼公布,同時還要做到多鼓勵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訓練有動力,學習有方向,讓學生訓練、學習都能夠達到的相應的目標,高考目標相應也就完成,學生的信心也就有了,學生的訓練熱情、斗志也就上來了。
其次對這些體育生紀律較松散,特別是學習的習慣差,目標不明確,所以一開始就幫助學生一一分析:一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成績好如王子瑜、蔣凱等,這類學生是為了考大學選擇了體育訓練,因此對這些學生平時生活、學習、紀律、訓練等方面多關心,對每次月考及時統計并及時小結反饋,幫助他們提高成績;二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課成績還可以如仲偉春、陳修橋李子巖等,這類學生主要加強文化課的學習和紀律的管理,加強考學的理念指導,平時要求嚴,但一定要多關心;三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成績差如袁帥、王磊、楊閏杰、臧秀峰等,對這類學生主要加強文化課的學習的指導,平時與班主任、語、數、外老師多交流,了解他們的平時學習的情況,來提高學生文化成績;四類是體育成績差,文化課成績好如滕超、秦超、劉志文、程子瑤主要加強身體素質的練習,但不能放松文化課的學習;五類是體育成績差,文化課成績差,如劉柳、劉倩、尚冠宇等這類學生是為了鍛煉身體,而且活潑好動、情緒波動較大,自覺性差,對此要加強紀律教育。
第三、注重家長會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關注高考、學情,與家長及時交流校表現如紀律、同學之間交往的問題、手機上網的問題、學生打架、談戀愛、星期做作業情況、關注學生的目標或考什么大學問題(強調多與孩子交流,家長是學第一教師),告訴家長:感情+意志力=幸福;合作,人心齊,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二、創造成功機會、創建愉快情景、滿足需要、教學引趣等多種方式實現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愿望?!保跎晁够?。教師應通過教學和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在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方面起到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