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道德講堂講稿(誠信為先)

道德講堂講稿(誠信為先)

2024-08-03 閱讀 9642

立身之本誠信為先

【誠信名言】

1.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3.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艾琳卡瑟

4.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5.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高爾基

6.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誠信的概念】

誠信是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的。誠,指真誠、誠實;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誠”與“信”合起來作為一個科學的道德范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現代化,無不凸顯著誠信的價值。誠信是人們在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實踐中必須而且應當具有的真誠無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信守諾言的行為品質,其基本要求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誠信之誠是誠心誠意,忠誠不二;誠信之信是說話算數、信守承諾。它們是做人必須而且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品格。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只有樹立起真誠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古代就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大家對誠信的重視可見一斑啊。(季布,西漢官吏。初為霸王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數圍困劉邦,后為劉邦用,拜為郎中,歷仕惠帝中郎將、文帝河東郡守。季布為人仗義,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諾言、講信用而著稱。所以楚國人中廣泛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一諾千金”這個成語也是從這兒來的。)

【關于誠信的故事】

1.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bāo)姒(sì),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bāo)姒(sì)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西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李嘉誠坦誠第一,以誠待人

香港著名企業家李嘉誠,在創業初期資金極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訂貨,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廠商作保。李嘉誠努力跑了好幾天,仍一無著落,但他并沒有捏造事實,或是含糊其詞,一切據實以告。那位外商深為他的誠信所感動,對他十分信賴,說:“從閣下言談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誠實君子。不必其他廠商作保了,現在我們就簽約吧。”

雖然這是個好機會,但李嘉誠感動之余還是說:“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勝榮幸。但我還是不能和你簽約,因為我資金真的有限。”外商聽了,極佩服他的為人,不但與之簽約,還預付了貨款。這筆生意使李嘉誠賺了一筆可觀的錢,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由此,李嘉誠也悟出了“坦誠第一,以誠待人”的原則,并獲得了巨大成功。

【誠信的作用】

1.對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權也歸于人民。中國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訓,這些話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國家的領導者依靠什么去團結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誠信”就是取信于民、團結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2.對于一個社會單位(如一個企業)、一項社會事業(如一個行業、一項職業)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之本。“誠信”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動關系的道德杠桿。很難設想,一個不講誠信、不守信用的單位或企業,在現代法治社會會有長期立足之地。一項社會事業也只有依靠誠信立業,才能順利發展。

因此,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和每個公民,如果失去了誠實和信用,國家就會喪去尊嚴,企業就會失去市場,家庭就會失去和睦,個人就會失去生存的條件和土壤。誠信勝過黃金,是無形的資產,是維系真、善、美的源泉,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和階梯。

但是,現如今,社會生活中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的情形仍然數不勝數,一些人為一己之欲、一時之利將道德束之高閣,將誠信置之腦后,各種瞞天過海、投機取巧的“損招”層出不窮而且花樣翻新。欺世盜名、沽名釣譽的學術造假、學歷造假;聲名狼藉的以“中獎”相誘、編各種借口騙取匯款的手機短信,以回撥吸費為目的的“一聲響”電話;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溝油、注水肉、毒饅頭,食品安全“紅燈”頻閃;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產品質量“注水”;霸王條款、合同欺詐,商業服務“打折”……近年曝出的每一個案件都讓人觸目驚心,許多行為突破了道德底線,甚至喪失了人性良知,毒化著社會道德的風氣,腐蝕著社會互信的基石。

案例一:三鹿三聚氰胺事件

三鹿集團曾是中國知名的乳品企業,品牌價值曾高達149.07億元。據報道,20**年8月2日至9月12日,三鹿集團共生產含有三聚氰胺的嬰幼兒奶粉904.2432噸;銷售含有三聚氰胺的嬰幼兒奶粉813.737噸。這些奶制品流入市場后,對廣大消費者特別是嬰幼兒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損害。

20**年1月22日,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法院等4個基層法院一審宣判三鹿問題奶粉系列刑事案件,包括原三鹿集團董事長田文華在內的21名被告,分別被處以死刑、死緩、無期或有期徒刑。

案例二:毒膠囊事件

20**年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播出節目《膠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進行脫色漂白和清洗,隨后熬制熬成工業明膠,賣給浙江新昌縣藥用膠囊生產企業,最終流向藥品企業,進入消費者腹中。原本寄希望于治病的藥物,卻成了致命的大殺器。

案例三:狐貍老鼠肉冒充羊肉

江蘇無錫衛某等制售假羊肉案。20**年2月,在公安部統一協調下,江蘇無錫公安機關出動200余名警力,在無錫、上海兩地統一行動,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63名,搗毀黑窩點50余處,現場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噸。

經查,20**年以來,犯罪嫌疑人衛某從山東購入狐貍、水貂、老鼠等未經檢驗檢疫的動物肉制品,添加明膠、胭脂紅、硝鹽等冒充羊肉銷售至江蘇、上海等地的農貿市場,案值1000余萬元。

【社會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社會誠信缺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以下四個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誠信教育缺失。我國歷來非常重視誠信教育,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言必行,行必果。”孟子也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誠,真實無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規律。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則。就是說追求誠是做人的根本要求。)但近代以來,特別是“*”,使我國的誠信文化受到嚴重損害,gg開放以后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又忽視了誠信文化的重建,沒有把誠信擺到立人、立業、立國之本的高度給予足夠重視,而所開展的誠信教育,又往往很抽象,不具體、不生動,很難入耳入腦。二是公共機構沒有起到垂范作用。有些公共機構不嚴格依法辦事,辦事不公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公務不公開、不透明,更嚴重的是有的還弄虛作假或者故意隱瞞事實真相,雖然這是極個別現象,但對全社會產生了極壞的影響。三是法治不健全。gg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經過相當長的努力才能完成。由于傳統的以德治國的觀念受到質疑甚至批判,而法治又不健全,出現道德約束力下降,法治約束未足夠有力,從而導致人們行為失范。四是國家主體哲學未能在全民中得到確立和普及。個人主義是西方國家的主流哲學,但我國以及其他受我國歷史影響的東方國家從來都是秉持集體主義哲學。但隨著西方風漸進,個人主義哲學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雖然我們認識到不能全盤照收,所以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但這一任務還沒有完成,這是導致人們容易迷茫、失范的重要原因。

【講求誠信,指引我們的人生】

對于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人生立于世間數十年,必須不斷學習,以獲得知識、增進知識,知識既是個人謀生的工具,也是個人為社會服務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光靠“知識”工具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去指導,否則,知識也可能成為滋生罪惡的工具。“誠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準則。個人以誠立身,就會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于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篇2:誠信演講稿:誠信是盛開的花朵

一個講誠信的人演講稿【一】

誠信,生活中最靚麗的彩虹

誠信是盛開的花朵,它綻放的美麗,舒展,絢麗多彩;誠信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悠長;誠信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

生活中不能缺少誠信,失去誠信,我們的生命還有什么意義呢?

在人的一生中,重要的、有價值的東西太多了,有生命、親情、愛情、友情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應當是擁有誠信,應該最到誠實守信、誠實做人、誠信辦事。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它的長短,也不在于它曾創造過多少個奇跡,而在于它是否一生都能夠赤膽忠心、忠誠不二。生命是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花朵的,誠信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準則。

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曾參,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他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他為了幫妻子踐行諾言,殺掉了家中的小豬給孩子吃。這大概就像馮玉祥說的那句“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一誠信,無事不成”吧!古往今來,多少中外學者,偉人為“誠信”寫下可歌可泣的詩句,留下多少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在社會文明進步到今天的時候,人們對“誠信”的呼喚更是如喚春風。

講誠信的人和事層出不窮,古有曾子殺豬,今有海爾公司“誠信到永遠”的著名廣告詞。或許在有些人心中,利益是最重要的,但對于一個公司、一個集體、他們寧愿損失成千上萬億也要保住他們那塊“誠信”的招牌。因為他們知道,如果那塊“誠信”的招牌沒了,他們的公司也講面臨危機,這充分體現了“誠信是企業的生命”這一真諦。

荊門電信公司的劉芳燕當年在荊門大學求學的時候,從寧夏帶著盲母,一邊打工,一邊求學,她的事跡感動荊楚大地因此她也被評為*年度十大“中華孝親敬老楷模”之一,劉芳燕是一個堅強的女孩,既是當代大學的楷模,也是我們當代學子的榜樣,她用自己的默默奉獻,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建設誠信、和諧的社會環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講誠信并不代表你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情,生活中隨處可見一些小事更可以體現一個人是否講誠信,準時赴約是講誠信;答應別人的事情堅持做到是講誠信;自己做錯了事勇敢地承認并且睡“對不起”也是講誠信。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資本,就會處處碰壁。

現在我的身邊,發生著一個真實的“誠信”故事:韓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顧以為癱瘓病人,已經持續了整整34年。他們用實際行動向人們昭示:一旦許下的承諾就要忠實的履行;一旦做出了選擇,就應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應付的責任。韓惠民徐敏芳夫婦無疑是一對講究誠信的模范。

講誠信的人,他們每天都過的充實,快樂;不講誠信的人,他們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編制的謊言中。天天擔驚受怕,害怕哪一天謊言被戳穿。試想,誰不愿意每天都過得快快樂樂,開開心心呢?那么,從現在開始,收起你的謊言,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吧。

篇3:誠信演講稿:公民道德

一個講誠信的人演講稿【四】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談談公民道德的一個話題――誠信。

說到誠信,我想起小時候聽到的“狼來了”的故事,從中懂得了好孩子要誠實,不能說謊。我又想起了去年的高考作文題: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不久便風起云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渡難關。”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里。年輕人拋棄了誠信,他錯了。在漫長人生旅途,他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因為,誠信就是生命。若把人生比作樹,誠信就是其賴以生存的根,滋潤和庇護著它,失去這根,它就無以立足,它將腐朽墮落,失盡往日的青翠和靈性,淪為一根沒有靈魂的腐木,茍活于世人鄙夷的目光中。

想到這里,我的心一陣難受,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種種不誠信現象,君不見,有人為了牟取暴利,給豬肉注水,用福爾浸泡海鮮,有人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就造假酒;賣假煙……在我的身邊,也有不誠信的現象,有同學使用拾獲的同學的飯卡,有同學抄襲別人的作業,有同學在遲到登記中用別人的名字或謊稱經老師批準,甚至有人盜用老師的名義上網,有部分同學考試作弊,以欺騙家長老師,如此種種,怎不令人寒心。

要知道,缺乏誠信是要付出代價的,是會受到懲罰的,是會受到社會譴責的。晉江假藥使得了甲肝的上海人花錢買了怒氣。晉江地區的財政收入連年滑坡。將本應喂豬的月餅餡用來生產月餅的南京冠生園被曝光后,沒有誰敢買它的食品,最近只好申請破產。還有,我們學校上學期考試作弊的同學,也受到了處分。喪失誠信的教訓還少嗎?面對種種喪失誠信的現象,我要呼喊,”歸來吧,誠信!”人們面對枯木,總是提倡環保,今天我也要呼吁一種精神上的環保:拯救自己,拯救誠信。

有個故事,說一位貧寒的母親把代人購獎券中獎獲得的汽車交給原主,孩子反對。母親說,這是我們全家惟一值錢的東西,誠信,愛它吧,就像愛你的生命!它會給你帶來無盡財富。我想,她的話真是太精辟了,世上還有什么東西比誠信更可貴呢?誠信,精神與道義上的生命。相信它,你就可以創造一切;失去它,你將為之喪失一切,無論何時何地,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它吧。不小心丟了,請趕緊找回來,它還是屬于你的。誠信不僅是個人的生命,也是一個國家、民族和社會的生命。

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誠實守信一向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美德,縱觀我國的文明史,上至約束皇帝的“君無戲言”,下至約束百姓的“言必信、行必果”。無不煥發著理性的光輝。古代商鞅立木取信于民。

3月29日的《羊城晚報》上,我們看到當代西安農民拾巨款千里送還失主,無不體現了誠信的社會風尚。在現代生活中,誠信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道德要求。一個誠信的國家會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信賴,會得到發展和繁榮。今天,中國加入了世貿,面臨著來自世界的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時候,誠實的信譽對于中國的市場和企業形象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誠信,是開放的中國經濟發展的生命。我們該怎么辦呢?誠信,只有誠信才是可以戰勝它的甘露。

我記得經濟學家茅于軾說過,誠信是在于量的,每個人都從自己開始改善信譽,形成量的積累,才能造成一個誠信的社會。是的,千萬棵沐浴在誠信的雨露中的樹木,必將構成一片誠信的森林,為自己,也為國家的生命和成長,撐起一片明媚的天空。

同學們,讓我們每個人都像愛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誠信,我堅信,我們的祖國必將如繁茂的森林永遠繁榮,永遠強大,永遠年輕。讓我們呼喚誠信,告別不誠信的行為,致力于建設誠信的社會,做一個誠實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