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交通系統國有企業改制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深化交通系統企業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國有交通運輸企業市場化、集約化經營,盡快建立起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按照有關企業改制文件精神,結合我縣交通運輸系統國有企業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精神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產權制度改革為中心,采取多種改制形式,促使交通運輸企業真正走向市場,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求發展的經濟實體參與市場競爭。
二、基本原則
按照完善試點、分類指導、穩步推進的方針,以明晰產權制度為核心,以產權和職工身份"雙置換"為目標。堅持改制與結構調整相結合,盤活存量資產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相結合,改制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解決國有交通運輸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與妥善安置職工相結合。改制采取先易后難,條件成熟一家完成一家,積極穩妥地推進國有交通運輸企業的改制工作。
三、改制范圍
交通系統國有企業,即縣長途汽車運輸公司、縣運輸公司、縣汽車輪渡公司三家企業。
四、改制形式
根據交通運輸系統的企業實際,通過召開座談會,征求企業干部、職工意見,原則上將現有的國有資產從國有企業中逐步退出,實行產權和職工身份"雙置換",不再保留國有企業職工身份。
五、資產評估
1、資產清查。改制企業應組織有關人員對本企業的所有資產進行徹底的盤點和核對,填寫《資產清查明細表》和《財產損失核銷申報表》,經主管局審核后,報縣財政局會核。
2、資產評估。按縣政府統一確定的資產評估基準日,由縣財政局指定縣資產評估中介機構,會同國土資源、房管等有關部門對三家企業的全部資產進行評估確認,評估小組在資產(含土地使用權)評估時,應考慮按固定資產的現行可變現市價標準進行操作。
3、改制企業的資產在城市規劃紅線內的,允許其剝離出來,剝離部分實行租賃使用,并按優惠政策收取資產占用費。
六、資產處置
1、改制企業在資產評估確認的基礎上,經核銷剝離,扣除抵扣因素后,優先由企業內部職工出資購買。內部職工不愿出資購買的,可向社會公開出售、拍賣。
2、職工購買國有資產以參股的方式入股的,對未一次性付清部分,要與國資部門辦理質押手續,按銀行一年期存款利息支付資金占用費。
3、企業資產整體難以出售和拍賣的,可分塊進行,未變賣的資產可作租賃處理,由縣財政局委托企業主管部門代管。
4、對改制企業的債務債權財務狀況,應進行審計。企業轉制中清理出來的各種不良資產,包括未彌補虧損、盤虧、報廢、壞帳、住房周轉金和應付福利費、應攤未攤及應提未提費用等,在改制時一次性處理。
5、各項財產損失由資產評估機構根據資產評估的具體標準、條件、要求,逐項審核。列為待處理損失的,經確認和批準后,在企業凈資產中扣除。
七、股權設置
1、改制企業產權買斷后,若組建有限責任公司,其股東可以將安置費置換固定資產作為入股股金,股東置換資產股原則上不得抽走,可在內部轉讓,在改制企業中享有所有權,置換股股息可計入企業成本。
2、參股人員不愿出資配額的作自謀職業處理。
3、企業改制后,由改制企業統一向股東發放股權證,股權證分置換資產股和現金股兩種,股東以股權證作為分紅的依據。
4、改制后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設置和管理,須經股東大會通過,在企業章程中予以明確,企業按《公司法》及企業章程的規定予以實施管理。
八、職工安置
1、根據交通系統企業的實際,職工的安置按照"一企一策,先易后難"的原則進行。改制企業通過盤活資產,并以資產變現的資金作為職工的一次性安置費用。個別企業安置確有困難的,由主管部門給予統籌考慮解決。
2、在職職工安置費根據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按照洞委發〔*〕64號文件規定的標準以內一次性計發。
3、離退休職工的醫療補助費按年人均500元計提至75周歲(不足5年按5年計提);養老保險費按年人均*元追繳五年;撫恤喪葬費人均按4000元計提,并一次性上繳縣人事勞動社保部門。
4、離休干部特需經費等專項經費按溫委辦發〔*〕18號文件規定,每人計提1*元,并繳交給接收離休干部的管理服務單位。
5、享受榮譽津貼人員的榮譽補助費根據洞勞人薪〔1997〕14號文件規定,省級勞模按年人均600元,省級先進工作者按年人均360元計提至75周歲(不足5年的按5年計算)一次性計發。
6、因工傷殘職工一次性醫療補助費按洞委發〔*〕64號文件規定執行,即因工傷致殘等級在1-3級的人均計提10000元,4級的人均計提6000元,并一次性發給(已享受縣人事勞動社保部門工傷醫療補助的不再計發)。
7、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已列入社會統籌的,繼續由縣人事勞動社保部門按原渠道發放。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原由企業支付的,按照原發放標準,對不滿18周歲的供養對象,一次性發到18周歲,對供養的其他直系親屬,屬因工死亡的,一次性計發到20周歲;55周歲以上的每增加1歲,減少1年,70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屬非因工死亡的,一次性計發1萬元。
8、領取安置費的職工,必須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并憑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到縣人事勞動社保部門分別辦理失業登記和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手續,原有的養老保險年限可連續計算。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后,主管部門應將職工的個人檔案移交到縣就業管理機構,其養老保險費由個人自行繳納。
9、離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金由縣人事勞動社保部門在銀行開設個人帳戶發放,企業補差部分予以取消。
10、原提前離崗退養人員和下崗人員原則上不列入改制范圍,其有關待遇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
11、個別企業若改制條件尚未成熟,應將已變賣資產的資金繳存縣財政專戶,未變賣的房產租賃收入應存入銀行作為職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的費用。
九、需解決的問題
1、企業內部職工60%以上出資購買國有企業資產,并一次性付清價款的,給予價格逐級優惠。購買資產200萬元以下的優惠50%,200萬元以上部分優惠10%。
2、企業改制在資產出售或轉讓時的土地出讓金全額返還企業,資產評估、轉讓,變更等所涉及的稅費參照國企改制有關文件規定的優惠政策執行。要求將減免和退撥的資金用于職工的安置費用或償還債務。
3、資產變賣轉讓的收入由財政局專戶儲存,主管部門應將資產變賣或轉讓的收入,在交通系統內部統籌使用。優先用于改制企業職工的安置費用、補繳各項社會保險費和償還債務,剩余部分作為扶持交通運輸企業的發展資金。
十、其它
1、交通運輸系統的集體企業改制,可參照本實施方案執行,并將逐步過渡到行業管理,與交通局脫離隸屬關系。
2、其他未盡事宜,按國家有關企業改革的文件規定執行。
篇2:縣交通系統國有企業改制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深化交通系統企業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國有交通運輸企業市場化、集約化經營,盡快建立起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按照有關企業改制文件精神,結合我縣交通運輸系統國有企業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精神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產權制度改革為中心,采取多種改制形式,促使交通運輸企業真正走向市場,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求發展的經濟實體參與市場競爭。
二、基本原則
按照完善試點、分類指導、穩步推進的方針,以明晰產權制度為核心,以產權和職工身份"雙置換"為目標。堅持改制與結構調整相結合,盤活存量資產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相結合,改制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解決國有交通運輸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與妥善安置職工相結合。改制采取先易后難,條件成熟一家完成一家,積極穩妥地推進國有交通運輸企業的改制工作。
三、改制范圍
交通系統國有企業,即縣長途汽車運輸公司、縣運輸公司、縣汽車輪渡公司三家企業。
四、改制形式
根據交通運輸系統的企業實際,通過召開座談會,征求企業干部、職工意見,原則上將現有的國有資產從國有企業中逐步退出,實行產權和職工身份"雙置換",不再保留國有企業職工身份。
五、資產評估
1、資產清查。改制企業應組織有關人員對本企業的所有資產進行徹底的盤點和核對,填寫《資產清查明細表》和《財產損失核銷申報表》,經主管局審核后,報縣財政局會核。
2、資產評估。按縣政府統一確定的資產評估基準日,由縣財政局指定縣資產評估中介機構,會同國土資源、房管等有關部門對三家企業的全部資產進行評估確認,評估小組在資產(含土地使用權)評估時,應考慮按固定資產的現行可變現市價標準進行操作。
3、改制企業的資產在城市規劃紅線內的,允許其剝離出來,剝離部分實行租賃使用,并按優惠政策收取資產占用費。
六、資產處置
1、改制企業在資產評估確認的基礎上,經核銷剝離,扣除抵扣因素后,優先由企業內部職工出資購買。內部職工不愿出資購買的,可向社會公開出售、拍賣。
2、職工購買國有資產以參股的方式入股的,對未一次性付清部分,要與國資部門辦理質押手續,按銀行一年期存款利息支付資金占用費。
3、企業資產整體難以出售和拍賣的,可分塊進行,未變賣的資產可作租賃處理,由縣財政局委托企業主管部門代管。
4、對改制企業的債務債權財務狀況,應進行審計。企業轉制中清理出來的各種不良資產,包括未彌補虧損、盤虧、報廢、壞帳、住房周轉金和應付福利費、應攤未攤及應提未提費用等,在改制時一次性處理。
5、各項財產損失由資產評估機構根據資產評估的具體標準、條件、要求,逐項審核。列為待處理損失的,經確認和批準后,在企業凈資產中扣除。
七、股權設置
1、改制企業產權買斷后,若組建有限責任公司,其股東可以將安置費置換固定資產作為入股股金,股東置換資產股原則上不得抽走,可在內部轉讓,在改制企業中享有所有權,置換股股息可計入企業成本。
2、參股人員不愿出資配額的作自謀職業處理。
3、企業改制后,由改制企業統一向股東發放股權證,股權證分置換資產股和現金股兩種,股東以股權證作為分紅的依據。
4、改制后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設置和管理,須經股東大會通過,在企業章程中予以明確,企業按《公司法》及企業章程的規定予以實施管理。
八、職工安置
1、根據交通系統企業的實際,職工的安置按照"一企一策,先易后難"的原則進行。改制企業通過盤活資產,并以資產變現的資金作為職工的一次性安置費用。個別企業安置確有困難的,由主管部門給予統籌考慮解決。
2、在職職工安置費根據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按照洞委發〔*〕64號文件規定的標準以內一次性計發。
3、離退休職工的醫療補助費按年人均500元計提至75周歲(不足5年按5年計提);養老保險費按年人均*元追繳五年;撫恤喪葬費人均按4000元計提,并一次性上繳縣人事勞動社保部門。
4、離休干部特需經費等專項經費按溫委辦發〔*〕18號文件規定,每人計提1*元,并繳交給接收離休干部的管理服務單位。
5、享受榮譽津貼人員的榮譽補助費根據洞勞人薪〔1997〕14號文件規定,省級勞模按年人均600元,省級先進工作者按年人均360元計提至75周歲(不足5年的按5年計算)一次性計發。
6、因工傷殘職工一次性醫療補助費按洞委發〔*〕64號文件規定執行,即因工傷致殘等級在1-3級的人均計提10000元,4級的人均計提6000元,并一次性發給(已享受縣人事勞動社保部門工傷醫療補助的不再計發)。
7、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已列入社會統籌的,繼續由縣人事勞動社保部門按原渠道發放。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原由企業支付的,按照原發放標準,對不滿18周歲的供養對象,一次性發到18周歲,對供養的其他直系親屬,屬因工死亡的,一次性計發到20周歲;55周歲以上的每增加1歲,減少1年,70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屬非因工死亡的,一次性計發1萬元。
8、領取安置費的職工,必須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并憑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到縣人事勞動社保部門分別辦理失業登記和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手續,原有的養老保險年限可連續計算。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后,主管部門應將職工的個人檔案移交到縣就業管理機構,其養老保險費由個人自行繳納。
9、離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金由縣人事勞動社保部門在銀行開設個人帳戶發放,企業補差部分予以取消。
10、原提前離崗退養人員和下崗人員原則上不列入改制范圍,其有關待遇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
11、個別企業若改制條件尚未成熟,應將已變賣資產的資金繳存縣財政專戶,未變賣的房產租賃收入應存入銀行作為職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的費用。
九、需解決的問題
1、企業內部職工60%以上出資購買國有企業資產,并一次性付清價款的,給予價格逐級優惠。購買資產200萬元以下的優惠50%,200萬元以上部分優惠10%。
2、企業改制在資產出售或轉讓時的土地出讓金全額返還企業,資產評估、轉讓,變更等所涉及的稅費參照國企改制有關文件規定的優惠政策執行。要求將減免和退撥的資金用于職工的安置費用或償還債務。
3、資產變賣轉讓的收入由財政局專戶儲存,主管部門應將資產變賣或轉讓的收入,在交通系統內部統籌使用。優先用于改制企業職工的安置費用、補繳各項社會保險費和償還債務,剩余部分作為扶持交通運輸企業的發展資金。
十、其它
1、交通運輸系統的集體企業改制,可參照本實施方案執行,并將逐步過渡到行業管理,與交通局脫離隸屬關系。
2、其他未盡事宜,按國家有關企業改革的文件規定執行。
篇3:醫院特種設備定期自查及隱患整改制度
醫院特種設備定期自查及隱患整改制度
一、為做好特種設備的安全檢查和事故隱患整改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特種設備安全檢查分為定期檢查、專業檢查和突擊檢查三種。
1、定期檢查即醫院每月檢查、科室每周檢查和操作人員每天檢查。醫院每月檢查由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結合月度安全生產檢查進行,檢查人員包括:醫院領導、設備(電氣)和使用科室的領導。
2、專業檢查即對各種相同類型設備所進行的檢查。
3、突擊檢查即不事先通知使用部門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檢查。
三、檢查內容:
1、特種設備法規執行情況和規章制度的制定、執行情況。
2、重點監控設備落實責任人以及責任人標注情況。
3、特種設備的持證情況和定期檢驗情況。特種設備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持證情況。
4、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情況。
5、特種設備維修、使用情況。
6、員工的安全意識、遵章守紀情況。
7、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進行定期校驗、試驗、檢修等情況。
8、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記錄的建立、登記和保管情況。
9、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和演練情況。
10、上次檢查中所查出的事故隱患的整改情況。
四、檢查人員在檢查應在《檢查記錄》上簽名,檢查過程中必須認真負責,并做好檢查記錄。《檢查記錄》由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存檔。
五、隱患整改:
1、檢查人員在檢查時發現事故隱患后,應落實整改時間、整改責任人,填寫《事故隱患整改通知書》一式二份,一份交被檢科室簽收,一份由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存查。
2、整改責任人接到《事故隱患整改通知書》后,應立即逐項制定整改措施,
在規定期限內完成事故隱患的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告醫院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因故未能按時完成整改的事故隱患,應將原因、臨時措施和整改計劃書面報告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
3、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對被檢科室的隱患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復查、驗收。發現沒有正當理由而又不能按時整改的,按醫院安全生產獎懲制度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