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中小學感恩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中小學感恩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2024-08-02 閱讀 8639

為深化學校德育工作,加強傳統美德教育,區(qū)教育局決定從*年年9月-20**年6月,在中小學校開展以“感恩、關愛、與責任”為主題的感恩教育活動,特制定本活動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和知行相統一、教育管理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家長的付出,社會的關愛,學會對別人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報他人。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責任感,并付之于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培養(yǎng)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忠于祖國、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活動意義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開展感恩教育,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的需要。

三、目標要求

1、提高感恩素養(yǎng)。明確什么是感恩?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進校園和諧,融合師生關系,促進校園平安。

3、促進家庭和睦,完善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

4、促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具體要求:學生從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的道理,既有報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盡孝心,在學校獻關心,在社會獻愛心。即至少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輩,孝敬老人,講文明禮貌;在學校,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在社會,遵守公德,遵紀守法,尊老敬賢,關愛他人,關愛社會,愛護自然。

四、主要內容

感恩父母――感謝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學會孝敬父

母長輩;

感恩師長――感謝老師的教誨,尊師重教;

感恩社會――感悟社會的饋贈和祖國的關愛,增強社會

責任意識,樹立報效祖國的思想;

感恩自然――感謝大自然的賜予,熱愛自然,增強環(huán)保

意識;

感恩他人――感謝同學、朋友(包括學校等集體組織)

愛心相助,促進互助互愛。

五、方法與步驟

㈠動員準備階段(*年.9)

1、健全組織:成立領導小組。

為使“感恩教育”活動開展扎實有效,不走過場,學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

2、制定計劃,保證活動有序進行。

除學校制定總體方案外,各年段各班根據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計劃。各校感恩教育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于9月20日前上報德育科。

3、宣傳發(fā)動:主要通過校會、班會、學校廣播站、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對該項活動的目的、意義進行宣傳教育。印一封倡議書、一封告家長書,開好動員會、張貼幾幅標語、播放有關感恩歌曲等,為活動開展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㈡實施階段(*年.10-20**.6)

●分清層次

1、讓學生認知父母養(yǎng)育之恩,教師培育之恩,他人關愛之恩,使學生了解、認識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在自己發(fā)育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國家投入的力量,形成“感恩相報”之識。

2、使學生感悟到我離不開父母,離不開教師,離不開同學,離不開社會上所有人,我是社會中的一員,要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勞動,增強“感恩相報”之情。

3、使學生認識到真情回報,不只是給父母、教師、同學及個人簡單的物質與精神上的回報,重要是以自己的成長,成才來回報,從而發(fā)奮學習,樹立“感恩報效”之志。

4、使學生力所能及的開展一些回報父母、師長、社會的社會實踐和公益服務活動,付諸“感恩相報”之行。

●日常要求

1、感恩社會的關愛

開展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活動,引導他們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故事會、演講比賽等形式,使學生體會到社會對他們的至關至愛。繼續(xù)利用“學雷鋒活動”、“服務社區(qū)活動”、“德育基地活動”等形式,激發(fā)和增強學生“報答社會、感恩社會、報效祖國”的深刻情感。

2、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

開展為父母多做事,每天為家里做一件家務,如做飯、打掃衛(wèi)生、疊被、洗碗、洗衣物;對父母多說知心話,每天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或做一次真誠的交流;為父母過生日,給父母送禮物;每天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腳;認真傾聽父母講述的事情,用心觀察父母為我所做的事情,體會和感激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培養(yǎng)學生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情。

3、感激老師的教誨之恩

開展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每天送老師一句溫馨的祝福;每天到校后和放學時向老師問好;在校期間,遇到老師自覺向老師點頭問好,標準語言是“老師早”、“老師好”,聲音宏亮。遇見年長者(不管是校內工友、教師家屬,還是校外來校辦事人員)自覺點頭問好,標準語言是“您早”、“您好”,聲音宏亮。要主動讓道;聽老師的話,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4、感恩他人(同學、親友)的真誠幫助

見面后要主動問候;得到幫助后要真誠地說聲“謝謝”,做錯事后要主動說聲“對不起”;定期為同學或班級做好事,或開展“今天我值日”活動,掀起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學、互進的熱潮,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每學期幫助一個在學習或者生活上有困難的同學;回憶對自己幫助較大、恩情較大的同學或者親朋,通過一封信、電話等通訊工具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5、感恩自然的賜予

開展愛護自然,愛護環(huán)境活動。要求每一個同學主動植一棵樹,養(yǎng)一盆花,保護一片綠地,自覺成為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自愿者。開展謳歌大自然對人類恩賜的書、畫比賽和演講比賽,使學生能夠形成感激自然給予的情感,使“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成為同學們的自覺行為。

6、切實組織開展觀看感恩影片,吟頌感恩詩歌,傳唱感恩歌曲,推介感恩美文,講感恩之言的活動。

7、建立感恩記錄本:及時記錄自己的言行和體會以及家長的評價,班主任每周檢查一次,并做好指導工作。

●主題教育活動

1、舉行主題隊會:分別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他人、感恩社會”為主題,召開系列班會。

2、各校每月制作一期相關主題黑板報。

3、搞好特定節(jié)日的感恩教育。

⑴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給父母一個溫馨的祝福。

⑵學生生日給父母寫一封感激信或打一個感激的電話。⑶教師節(jié),幫老師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道一聲“老師辛苦了”。

⑷設“孝心日”,即每月一日,要求學生向家長匯報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思想情況,費用開支情況;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農活;為父母打一盆水,洗一次腳。

㈢總結推廣階段(20**.7)

1、做好總結,推廣經驗(各校的總結應于20**年7月5日前交德育科)。

2、區(qū)教育局將依據要求制定相應評價表,于實施階段結束前組織檢查評估、表彰,并將系列活動的結果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常規(guī)管理先進單位評選的重要依據之一。

篇2:小學生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老師和身邊的朋友不知給予了他們多少的愛。然而很多孩子已經習慣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報。因此學校將全方位實施“感恩”教育,盡全力營造“感恩”文化,讓孩子們在“知恩、感恩、報恩”的系列活動中養(yǎng)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熱愛學校、回報社會的崇高道德風尚。

二、活動主題:“學會感恩,與愛同行”。

三、活動時間:

四、活動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

1、學校大隊部制訂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2、舉行“感恩”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3、積極營造“感恩文化”,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

(二)實施階段

1、“學會感恩、與愛同行”一次主題班會。

以班級為單位,圍繞“學會感恩、愛心永恒”主題,按照學生特點,組織關于親情、感恩教育的主題班會,具體內容可自行安排。或討論或演講或講述,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觀點與認識,尤其是對父母、對親人、對老師、對朋友的感激之情。提示:用比較大的美術字在黑板寫上活動主題。

2、尋恩、感恩、報恩實踐活動。

尋恩,要讓學生每天學會觀察,不斷尋找身邊人的恩德,用文字記錄這些恩德,即是尋恩。感恩,是感受到恩德,感動于恩德,用心體味,用行動回報。報恩,報答恩情。用多種方式去報答身邊人的恩情,可以是送去一句感謝的話語,可以是長期堅持為班級、為同學、為家人做一些事情等等,也可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3、“獻給母親的愛”征文活動

活動目的:

讓我們凝聚對母親點點滴滴的回憶,在這個充滿陽光的五月里,在這個親情融融的日子里,留下對母親的祝福、對母親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把我們最真摯的情感,用最優(yōu)美,最樸實的文字獻給我們慈愛的母親。通過此次活動使廣大學生感恩母親、知榮明恥、不斷進取,進一步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作品要求:

①體裁不限,圍繞中心,可以是記敘文、散文、議論文、詩歌和通訊報道等。

②作品必須是自我原創(chuàng),不得抄襲、套改。

③字數在600字以內。

④參賽作品必須是電子文稿、信紙手寫板,請注明作者姓名、班級。

⑤評選辦法:學校組織教師評委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獲獎作品頒發(fā)證書及獎品。

(三)總結展示階段

活動結束時,各班舉行“學會感恩,與愛同行”教育活動總結表彰會,認真總結班級在感恩節(jié)中學生的表現以及發(fā)生的變化,對典型人和事要進行總結、表彰。學校也將舉行總結表彰活動,對班級好的做法,對在此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學生,要進行大會交流和表彰,并向家長發(fā)送喜報。

一、活動目的:

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孩子學會感恩,通過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恩,學會感恩,幫助學生牢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老師的教誨之恩和社會的關愛之恩。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心地善良、懂得報恩的文明人。

二、活動時間:

*年11月

三、活動口號:

感恩在心,感謝在行

四、主要內容及安排:

(1)宣傳發(fā)動階段(*.11.26――*.11.4)【第11――21周】

1、國旗下講話,宣讀《感恩教育倡議書》,全員發(fā)動。

2、以“感恩”為主題開設紅領巾廣播站欄目,創(chuàng)設校園感恩氛圍。

3、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專題板報,大隊部組織檢查評比。

(2)全面實施階段(*.11.5――*.1.30)【第21――26周】

1、感激父母養(yǎng)育之恩(第3周)

①一、二年級學生開展“制作感恩卡”活動。以個人或小組合作形式設計并制作一張感恩卡片。

②三、四年級學生開展“寫給媽媽的三句話”活動。

③五、六年級學生開展“當家體驗日”活動,在父母的指導下完成一道菜肴,以此作為節(jié)日禮物送給媽媽,并用拍照片的方式記錄下過程,參加班級內的評比活動。

(每項活動上交三份班級優(yōu)秀作品至大隊部,上交時間為11月19日)

2、感激師長的培育之恩(第11-16周)

①每一位學生為老師做一件小事或送上一句祝福語。

②每天真誠地向每一位遇到的老師問好。

3、感激社會的關愛之恩(第12-16周)

愛國是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礎,愛國是全體國民的神圣職責。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①幫助身邊有困難和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件好事。

②讀一個感恩的故事,學唱一首感恩的歌曲。(各班主任在班隊活動課安排)

③為校園護綠、添綠。(各班級打掃和養(yǎng)護自己的包干花圃)

篇3:爭當標兵感恩教育活動評選方案

今年以來,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關工委)將省關工委“三項活動”和我市“從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題實踐活動相結合,創(chuàng)新開展了“老少攜手,從我做起,走向文明,爭當標兵”(以下簡稱“爭當標兵”)活動,激勵廣大青少年在感恩教育活動中爭當標兵,在中華詩文誦讀活動中爭當標兵,在才藝培養(yǎng)活動中爭當標兵,在美化環(huán)境活動中爭當標兵,在行為文明活動中爭當標兵。為推動該項活動的深入開展,推進關工委工作上水平、見實效,擬評選表彰一批“爭當標兵”活動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特制定如下評選方案:

一、評選指導思想

以*****為統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主題,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激勵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志愿者、青少年積極參與“爭當標兵”活動,進一步普及、深化、創(chuàng)新、提高活動內容和形式,推動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二、評選對象

廣大“五老”志愿者,全市青少年學生,各級關工委組織,全市中小學校、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村(社區(qū))。

三、評選獎項及標準

1、五項小標兵

(1)感恩教育小標兵:在感恩教育活動中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感恩黨和祖國,深刻領悟理解、寬容、體貼、關愛與和諧,培養(yǎng)自身的人生幸福感、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并把感恩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對父母、老師、同學、社會表達感激之情,將感恩落實在日常行動中。

(2)詩文誦讀小標兵:積極參加“每天誦讀10分鐘,爭做背誦詩詞小能手”、“老少共誦經典,爭做書香家庭”等活動,培養(yǎng)了高尚的情操、高雅的審美情趣,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每天規(guī)定誦讀時間,誦讀篇目,養(yǎng)成誦讀習慣。

(3)才藝培養(yǎng)小標兵:積極參加“青少年才藝大賽”等各種才藝培養(yǎng)活動,努力培養(yǎng)自身才藝愛好、才藝特長,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提高綜合素質。

(4)美化環(huán)境小標兵:積極參加“保護地球教育”、“節(jié)約資源從我做起”、“我愛美麗的家園”等活動,通過參與活動,接受教育,養(yǎng)成自覺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美化家園的好習慣,并帶動周圍更多的人,以實際行動參與到保護環(huán)境的行列中來。

(5)行為文明小標兵:積極參與“紅領巾文明天使行動”、“校園文明禮儀大賽”、“把文明禮儀帶回家”等活動,在活動中努力爭做語言文明、講究禮讓、微笑待人、注重禮儀等文明行為的實踐者、傳播者、監(jiān)督者。認真學習有關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2、先進“五老”志愿者

政治素質高,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認真學習貫徹并積極參與“老少攜手、從我做起,走向文明,爭當標兵”活動,事跡突出;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爭當標兵”活動,成效明顯。

3、“爭當標兵”活動先進集體

按照市委辦公室轉發(fā)的“爭當標兵”活動實施方案,積極開展活動并取得顯著成效;有組織領導,活動經常、有載體,老同志和青少年的參與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活動有計劃、有部署、有場所,且具有創(chuàng)新性;能夠主動爭取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與各有關部門主動配合,工作成效突出,社會影響好,群眾認可度高。